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选读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选读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选读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选读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清)汪琬①出宣武门,横径菜市,穿尾巷而南,得废地数亩,有胜国时民家故园在焉。予居京师十年,游其地者屡矣,最后偕二三子会饮于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杂花之间。予与二三子皆乐之,日中而往,及晡而后返。②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至于吾党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①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③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注]①逌然:闲适自得的样子。21.赏析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逌然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构成排比,突出游园时闲适自得的情态,“笑”“歌”“会心”表现快乐的心情渐次朗然,有层进意味。全句以反问语气,慨叹有所寄托才能快乐,发人深思。得分明细:(1)排比1分,若没有“排比”这个修辞术语,则需要在语意上表达出排比的意思,如“三句话结构相似”。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不给分。(2)反问(感叹)1分。(3)感情内涵,比如,有所寄托、闲适、豁达,1分。要有具体文本内容,如果太过空,不得分。如果将意思理解为与原文相反的“无所寄托而快乐”不得分。(4)情感的三层递进,1分,基本无人写出。22.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作者借游园经历记叙在京师期间的闲适生活。B.叙事、议论衔接自然,情趣与理趣融为一炉。C.作者以游园为契机,向友人讲授求学之道。D.语言简洁明朗,句式参差多变,富有气势。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关于“乐”的两重境界的认识。(5分)作者区分了“有所寄”之乐和“至人”之乐两重境界,世俗之人因为学养不足,忧患欲望太多,容易引起诸多不快乐,需要通过寄托于物获得快乐。这是“有所寄”之乐。而孔子、颜渊安贫乐道,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这是“至人”之乐,作者认为以“有所寄”获得快乐的人应当去追求“至人”之乐。评分标准:两重境界阐释2分:寄托外物/游园之乐/闲适之乐;圣人之乐/至人之乐/圣贤之乐。进一步指出具体特征2分:学养不足,欲望太多;安贫乐道/无往不乐。区分高下1分:作者推崇“至人”之乐。2022年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清)张惠言①始余见达甫图其貌,取杜甫诗题之日《看剑引杯》①。时达甫方壮年,锐意天下事,议论慷慨,豪气见于眉目间。迄今十八九年,屡困场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举,有司欲以应召用,固辞不赴,遂不复应进士举。而更为图,日《摄山采药》。或以告余日:“达甫殆无意于世也夫?”余闻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忱乐于天下者,诚以道存也。道苟存,不以遇不遇异其志,又不当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达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纵不得于今,亦当有以见于后,而区区摄生②之谋哉?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②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如臾柎、扁鹊之蓄百药焉,取之必择其地,聚之必当其时,储之必备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笼中而不匱為者,其求预也。事方其急而号之山泽之间,其捆载而来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参、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见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为天下之药皆若是,其惑岂细耶?③若是者曾不足以当庸医,而俨然任国家,进退天下士,自以为得之。世有臾树、扃鹊,宁不为大忧耶?余又疑以为达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闻古之有道之士,盖有重治其精神而易③天下者,吾未尝学之也,达甫傥④闻之欤?序其事,姑以问之。【注】①看剑引杯:出自杜甫诗句“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②摄生:养生。③易:轻视。④傥:或许。22.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一项是()A.耳B.矣C.耶D.也23.对第①段写到庄达甫两幅自画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幅画具有强烈的对比意味B.两幅画反映出画家的境遇变化C.对两幅画的解说引出了下文D.对两幅画的解说意在表达友情24.第②段借药材说理,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25.作者对庄达甫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22.D23.D24.第②段以类比进行说理。以医生储药用药分别比国家储备使用人才,又用普通药材、珍贵药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对药材储备、使用的结果比国家选用真才不足的后果。全段说理通俗,生动形象,层层推进,发人深思。25.作者对庄达甫从锐意天下事到无意功名的变化感到惋惜;作者通过批评朝廷用人失当,表达对庄达甫一定程度的理解;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观,委婉批评了庄达甫的消极态度;作者认为其年未五十,还有行道的机会,表达了对庄达甫的规劝和激励。【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语气词。A.“耳”是句末感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B.“矣”是句末感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C.“耶”是句末感叹语气词,表反问语气。D.“也”可用语句中,也可用于句末,用于句中表停顿,用于句末表多种语气。段中横线处为句中停顿,不能用句尾语气助词,所以只能用“也”,表句中停顿。故选D。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D.分析不正确。原文两幅画都是达甫先生自画像,表达自己的志趣或生活境况,不是送人之作,也没有友情之说了。故选D。24.本题考查写法特点。结合第②段“如臾树、扁鹊之蓄百药焉,取之必择其地,聚之必当其时,储之必备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笼中而不匮焉者,其求预也”可知,这里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以医生储药用药分别比国家储备使用人才;结合“事方其急而号之山泽之间,其捆载而来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参、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可知,作者又用“柴胡、桔梗”等普通药材、“人参、紫芝、丹砂、石乳”等珍贵药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对药材储备、使用的结果比国家选用真才不足的后果;据此可知,全段说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层层推进,发人深思。2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结合第①段“时达甫方壮年,锐意天下事,议论慷慨,豪气见于眉目间”“迄今十八九年,屡困场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举,有司欲以应召用,固辞不赴,遂不复应进士举。而更为图,曰《摄山采药》”可知,作者对庄达甫从锐意天下事到无意功名的变化感到惋惜;结合第①段“达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纵不得于今,亦当有以见于后,而区区摄生之谋哉?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可知,作者认为庄达甫年未至五十,还有实现心中理想抱负的机会,表达了对庄达甫的规劝和激励;结合第②段“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也,如臾、扁鹊之蓄百药焉,取之必择其地,聚之必当其时,储之必备其物……”可知,作者通过含蓄委婉地批评朝廷用人失当,来表达对庄达甫一定程度的理解;结合第③段“然吾闻古之有道之士,盖有重治其精神而易天下者,吾未尝学之也,达甫傥闻之欤”可知,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观,委婉批评了庄达甫的消极态度。【点睛】参考译文:我起初看见庄达甫先生自画像,便借用杜甫诗歌句命名是《看剑引杯》。那时庄达甫先生刚到壮年,对天下大小事颇有新见解,议论事情情绪激昂,可以从其眉目之间看见其豪壮之气。到现在已经十八、十九年了,达甫先生多年居住在山野茅屋,慢慢地地衰老下来,而且经常生病。被举荐为孝廉方正,官府想要招用他,他坚决辞谢不赴命,于是也就不参加进士科考试了。于是改变追求画起了画,画了一幅《摄山采药》的画作。有人跟我问过这样的话:达甫先生是想要出世了吗?我听了很怀疑这句话。古代的君子,对天下的快乐与忧虑很是牵念,的确靠的是心中的“道”。道如果存在,那就不会因为受不受到重用而改变他的志向,也不会因为身体逐渐衰弱有了自谋安乐的心。达甫年龄还未达到五十岁,心中的政治理想能不能实现还未可知;即使现在不行,以后也可能成功,怎么能现在就追求养生呢?这和我之前听闻的达甫先生相差甚远啊!然而我私下里曾经比喻国家用人之道,就像臾柎、扁鹊储存百药一样,一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采集药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储存药材,而且储藏药材一定储备充足。一旦需要使用,就能把它从药篮中拿出来,而且也不会匮乏,求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果事情紧急,命令人在山野之间采药,人们带回来很多东西,那么带回来的一定是柴胡,桔梗之类的。像是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便不会有人能够采到。人参、紫芝、丹砂、石乳等药材的功能,却用柴胡,桔梗来充用,那么药材不仅不能够治愈病情反而会加速死亡。看见柴胡、桔梗不能够治病,就认为天下的药材都是这样,它们使人疑惑的地方难道很小吗?如果是这样的人连庸医都不能够担任,却道貌岸然地担任国家职务,进用和废黜天下的士人,还自认为对他们任用得当。世上有了臾树,扁鹊难道就不为天下而担忧了吗?我又疑惑达甫的意思是不是就出于此呢。然而我听闻古代有抱负的学士,大概有大治他们的精神以改变天下局势的人,我不曾学习过。达甫先生是否听闻过呢?我把这件事写下来,姑且先向达甫先生询问。(22春考·真题)傅良弼传(唐)李翱①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以善(善于,擅长)弓矢显。仕(做官)于成德军,流辈(同类、同辈)称其朴厚(朴实厚道)。博野、乐寿,本隶(隶属,属于)瀛州,诏以与(给予)成德军。其后以公选(量才授官)为将,而镇(镇守)于乐寿。公善抚(安抚,抚慰)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②长庆初,幽州继乱,成德杀其帅宏正,将庭凑因(趁机)盗有地。公奋曰:“吾岂可以为贼(叛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卒(最终)不能克(攻克,攻下)。③拜(授官,任命)郑州刺史。公本用(因为,凭借)武力进(做官),未尝治人,于是痛(狠狠地)自刻(严苛)凛(通“懔”,严肃),清(清廉)己率(做表率)下(下属)。凡从公将卒本与公同立于乐寿者(定语后置,本与公同立于乐寿之降卒),皆饬惧,不敢越条令以侵(侵占,侵吞)物。故郑州称理。虽他时文吏,罕(少)能过(超过)者。④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居河阳,濡民不耕织,党项千余落,以畜牛羊马代田业。先时将帅多贪,至(以至于)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都)怨走,以出他境。及公之至,蕃人来见,或献马者,公拒而不受。蕃人喜,传以相告,未愈月,而部落相劝皆归。蕃人之有罪者,惧而来奔(投奔),故事(按旧例)皆使蕃人出马以赎,公曰:“吾将(做将领)于此,职(按职分)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等候,等待)于赎。”皆执(捉住)之以付其蕃落,蕃人益喜。⑤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俾(使)治齐州,图沧景(即横海军)之冠。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十月晦,薨于硖石驿。春秋(年龄)五十有六。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以善弓矢显(出名,显扬)(2)十月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皆饬惧(B)A.整齐B.谨慎C.教导D.斥责(2)故郑州称理(C)A.治理B.有理C.安定D.法纪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遂誓众,喻以顺逆,闭城拒贼,潜疏以闻。傅良弼于是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使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4.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5.傅良弼擅长管理属下将卒,请结合①—③段,加以分析。(3分)第①段写傅良弼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第③段写他清廉律己,可见其治下重“表率”;第②段写傅良弼以顺逆之理晓喻士卒,可见其治下重“明理”,第③段写将士不敢触犯条例侵害掠夺,可见其治下重“严纪”。◎6.第④段中番人先“喜”,后“益喜”,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原因。(4分)以往将帅多贪,蕃人深受其苦,而傅良弼上任拒受献马,营造廉洁风气,减轻蕃人负担,因而蕃人“喜”。以往罪犯可以马赎罪,蕃人深苦其乱,傅良弼抓获罪犯并交付蕃落处理,体现对蕃人的尊重,稳定社会秩序,因而蕃人“益喜”。参考译文:傅良弼,字安道。他是清河地人。凭借擅长射箭显名。在成德军中为官。同一辈份的人们都称赞他朴实敦厚。博野和乐寿二地,原本就隶属瀛州。皇上下诏把这两地交由成德军来管理。在此之后,任命傅良弼为主管将领,而后镇守乐寿。傅良弼善于安抚下属士卒,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得到麾下士卒以死效忠。长庆初年,幽州之地相继发生叛乱,成德军内讧杀死了他们的主帅田宏正,大将王庭凑趁势侵盗土地。傅良弼奋然而起说道:“我怎么可以成为叛贼呢!”于是,傅良弼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使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皇帝下诏把乐寿作为神策行营,下令任命傅良弼为都知兵马使,让他与深州大将牛元翼、博野的李寰形成犄角之势彼此照应。贼兵多次进犯攻打他们,最终也不能攻占他们的属地。后来,傅良弼被授予郑州刺史的官职。傅良弼最初本是凭借勇武之力被推荐为官,不曾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他痛下决心严于律己,以自己清廉之行给下属作表率。所有跟从傅良弼一同在乐寿起事的将卒,都谨慎畏惧他,不敢逾越法规律令来侵吞财物。因此郑州以安定著称。即使是昔日的文官,在治理方面也很少有能胜过傅良弼的人。闵帝初年,皇上让傅良弼担任银、夏、绥、宥等州的节度使。治理河阳的时候,濡地百姓不从事耕地织布等农业生产活动,党项族一千多个部落,都用畜养牛羊马来代替种田作为营业。之前的几任将领统帅大多贪婪无道,盗贼横行,劫掠马匹,蕃落人们都怨恨逃跑,前往其他属地境内。等到傅良弼来到这里,蕃人觐见,有人献马贿赂他,他严词拒绝不曾接受。蕃人欢喜,把这件事口耳相传奔走相告,还不到一个月,逃跑的部落之间相互劝说全都归顺,蕃人之中有罪的人,因为惧怕而来投奔傅良弼,按照旧时规矩,守将会让蕃人献出马匹来赎罪免罪。傅良弼说:“我在此处担任将领,本职就在于禁止他们逃亡,有罪之人怎么能够等候赎罪。”将罪犯全都捉拿来交付给他们各自所属的蕃落处置,蕃人更加欢喜臣服。太和二年的九月份,皇上任命傅良弼担任横海军节度使兼任兵部尚书,使他治理齐州,成为横海军的最高统领。通晓军事的人都认为此处任命得当,傅良弼于此必将有所成就。行军至陕地因疾病停歇,疾病痊愈后立即上路继续前进。等到了十月的最后一天,傅良弼在硖石驿逝世,享年五十六岁。(23高考·真题)儒贾传(明)耿定向世以儒命(称呼)者,炫(夸耀)智钓奇(谋取巨利),有市(交易)心焉,儒而贾也。扶义(仗义)乐善(乐意做好事),仁心为质,儒之行也,贾而(如果)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兼词,于之),作《儒贾传》。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也,姓程氏。父曰稷,始入楚,止(停留)麻城岐亭贾(做生意)焉(于之)。稷所挟赀(资财,资产)微也,而岐又小市(集市),悬山谷中,贸易寡。亡何(不久),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闲暇,空闲)业(以……为业)儒。然伯仲(兄弟)伟干(魁梧的身躯)雅姿(优雅的姿态),识度(识见与器度)夷旷(平和旷达),大类儒者。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前往)。赀渐起,市亦因以辐辏。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游历,游学)王文成门,谈良知学(学问,学说)。子德悦而师(以……为师)之,为巍冠(高冠)褒衣(宽大的衣服),趋(遵循)绳(准则)视(比照)准(准则)。阛阓①少年咸相目笑(目视而窃笑),子德益自喜。间(偶尔)有从之游(交往)者,子德持麈(zhǔ)高谈,与相往复(往来),弥日不辍(停止)。阛阓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子德闻之曰:“燕雀之不知鸿鹄,则斥鷃之笑大鹏,固(本来[如此])也。”③岁侵(荒年),尝糜(粥)以哺(喂养)闾阎(里巷)之饿(饥饿的人),而又椟(棺材)以瘗(埋葬)道路之殍(饿死的人)。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债券)。由是子德高义啧啧(叹词,表示赞叹)满黄②人口矣。麻城令金勿有治声(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闻而贤(以……为贤能)之,榜书(书体名。原多使用于封检题字。后泛指题写匾额所用的书体。也称为“署书”)“贾中儒味”旌(表彰)其门。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云。④子德虽不废(耽误)贾,然好儒益甚(厉害),远近款其门者益众(多),斥(拿出)奇赢(商人所获的赢利)振施(赈济施舍)之不厌(满足),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获得)千金。⑤居常(平时,平日)训子姓曰:“吾家世受什一③,不事(从事)儒。自吾一染指(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而士庶(士人和百姓,亦泛指人民)亲悦,贾且(将近)什倍。由是观之,儒何负(相背?)于贾哉?尔曹(你们)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死)。[注]①阛阓(huánhuì):街市。②黄:明代黄州府。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弥日不辍(整)(2)而财益阜(丰厚)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市亦因以辐辏(A)A.聚集B.积累C.辐条D.运输(2)远近款其门者益众(D)A.招待B.寻找C.结交D.拜访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评分说明:错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阛阓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街市上的年轻人又羞辱他说:“经商就是要获得利益,然而他言辞迂阔荒废事务,我可以预见他会垂着空袋子回来的。”评分说明:“阛阓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吾见其垂橐归耳”共3点,1点1分;“而迂言废事”共2点,1点1分。◎5.程子德新店开张,友人赠名“义善坊”。请概括第③段中程子德的事迹,分析友人如此取名的原因。(3分)程子德在饥荒之年救济灾民、安葬死者;对借钱无力偿还者,烧毁契据免除债务。这体现出他行事仗义、乐善好施的品质,因此友人取名“义善坊”。评分说明:概括事迹2分,分析原因1分。6.根据小序和第⑤段内容,比较作者与程子德对“儒”“贾”关系认识的异同。(4分)同:作者与程子德都肯定“儒”“贾”可以结合。异:作者分别以“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和“炫智钓奇,有市心焉”作为儒士和商人的特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重儒轻商的偏见,程子德则不存在这种偏见;程子德认为商人事儒有助于经商,作者则没有这样的看法。评分说明:同1分,异1点2分,给满4分为止。【巩固提升】(23一模·普陀区)①王竑,字公度,其先(先人,祖先)江夏人。祖俊卿,坐事戍河州,遂著籍。②英宗北狩①,郕王摄(代理、兼理)朝,群臣劾(弹劾)王振误国。众皆伏地哭,请族(族灭)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高声)叱(叱骂)言者去。竑愤怒,奋臂起,捽②顺发呼曰:“若曹(你们)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③四年正月,以灾伤(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叠见(接连出现),上言曰:“请敕(下令)责诸臣痛(彻底)自修省(修身反省),省刑薄敛(赋税),罢(取消)无益之工,严(整饬,整理)无功之赏,散财以收民心,爱民以植邦本。陛下益近亲(亲近)儒臣,讲道论德,进(进用)君子,退(贬退)小人,以回天意。”帝纳(采纳)其言。④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回复),开仓振(赈济)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到,前往)食者坌至(纷至,一齐到来),廪(粮仓)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发放)之,典守中官不可(允许)。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宾语前置,若不从吾),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忌惮,害怕)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劝富民出米二十五万余石,给饥民五十五万七千家,全活(保全救活)百八十五万余人。人忘其饥,颂声大作。是年十月,济宁亦饥,帝遣尚书沈翼赍帑金③三万两往振。翼散给仅五千两,余以归京库。竑劾翼奉使无状,请仍易米备振,从之。⑤天顺五年,孛来寇庄浪,都督冯宗等出讨。用(因为)李贤荐,起(起用)竑故官。竑与宗击退孛来于红崖子川。宗等还,竑仍留镇。明年(第二年)春,复令督漕抚淮、扬。淮人闻竑再(第二次)至,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⑥宪宗即位,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共荐竑堪(可以,能够)大用,尚书王翱、大学士李贤请从其言。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偏偏,反倒)不能从舆论所与(赞同)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下,朝野相庆。[注]①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②捽(zuó):揪住。③赍帑金:带着国家库藏的金帛。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坐事戍河州(犯罪,因…犯罪、获罪)(2)孛来寇庄浪(侵犯,侵略,进犯,但攻打不行)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道殣相望(B)A.掩埋B.饿死C.觐见D.堆积(2)脱有变(A)A.倘若B.轻慢C.逃跑D.疏忽3.把第④段画横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竑劾翼奉使无状,请仍易米备振,从之。王竑弹劾沈翼奉命出使而没有成效(功绩),请求仍然(将钱财)换成粮米来为赈灾做好准备,(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4.第④段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5.分析第③段王竑上言劝谏的言语策略。(3分)先将过错归咎于群臣,请求下令让臣子反思各项与民生相关的施政措施(1分);再用委婉的语气,劝谏君王要更加亲贤远佞,间接暗示为上者应上承天意、下安黎民的责任。(1分)寥寥数语涉及到行政方略、选材用人、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又能考虑到君王的内心感受,提升了纳谏的可能性。(言语策略-1分)臣子部分内容1分+君王部分的内容1分+言语策略,关注劝诫的对象1分(先君后臣/逐步推进/君王委婉臣子严厉/君王考虑的方面更全面)◎6.综观全文,分析第⑥段中宪宗重用王竑后“朝野相庆”的原因。(4分)惩奸除恶不惜身顾命,奋勇在前;为政处事不唯上、不教条,敢于担责;匡正君主敢于进谏;体恤百姓亲力亲为。答题要点:事件+人物形象,一组2分,两组4分。如果答被认可,可以补充给1分参考译文:王竑,字公度,他的祖先是江夏人。祖父王俊卿,因事获罪戍守河州,于是落籍于此。英宗巡行北方,郕王在午门代理朝见,群臣以误国罪弹劾王振。众人都伏在地上哭泣,请求诛灭王振家族。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厉声呵斥进言的人离去。王竑十分愤怒,挥动手臂站起来,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吼道:“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这样!”一边骂一边咬他的脸,众人一起揍他,马上被打死了。四年正月,因灾害接连出现,王竑进言说:“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自我整治反省,减少刑罚减轻征税,取消无益的工程,严禁无功的赏赐,散发财物以收取民心,爱护百姓以培植立国的根本。陛下应更亲近儒臣,讲大道论德行,提升君子,贬退小人,以挽回天意。”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王竑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灾民。这时山东、河南来求饭吃的饥民一齐涌来,仓库不能供给。只有徐州广运会有多余的积蓄,王竑想把这些粮食全部发放,主管的中官不允许。王竑前去告诉他说:“老百姓将在旦夕之间成为盗贼。假如不听从我的话,如果有变乱,应当首先斩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中官畏惧王竑的威名,不得已而听从了他。王竑于是亲自巡行各地分发粮食,不足够,就命令淮河上下的商船,根据船只大小交出相应的米。鼓励富户出米二十五万多石,供给饥民五十五万七千家。人们忘记了饥饿,颂扬声大起。这年十月,当时济宁也发生饥荒,皇帝派遣尚书沈翼带库银三万两前去救济。沈翼只发放了五千两,余下的归还给京库。王竑弹劾沈翼奉命出使而没有成效,请求仍然换成米以备救荒,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天顺五年,孛来侵犯庄浪,都督冯宗等人出征讨伐。因李贤的推荐,起用王竑任原职。王竑与冯宗在红崖子川击退孛来。白圭等人返回,王竑仍留下镇守。第二年春天,又命令管理淮安、扬州的漕运。淮安人民听说王竑再次到来,欢呼着迎接拜见的人,几百里络绎不绝。宪宗即位后,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人,一起推荐王竑可以重用,尚书王翱、大学士李贤请求听从他们的建议。皇帝说:“古代的君主通过解梦和占卜求取贤人,现在反倒不能听从舆论所赞同的人吗?”随即召王竑为兵部尚书,李秉为左都御史。命令下达,朝野相互庆贺。(23一模·徐汇区)①公讳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万里人。少以明经上第。宣皇帝居原州,公在原州,宰相以公善(善于)为文,任翰林之选闻,召见,拜(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三年出入左右,天子以为谨愿。②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兼任)侍御史,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恢复)土疆,取(获得)回纥力焉。约我为市(交易),马既入,而归我贿(财物)不足,我于使人乎取(索取)之。”涵惧不敢对(回答),视公。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确实)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赏赐,恩赐)不既(已经)多乎?尔之马岁至,吾数(计算)皮而归资(资财)。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功劳),故下诏禁侵犯。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于是其众皆环公拜,既(随即)又相率南面序拜(按顺序跪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意图)大国。”自回纥归,拜司勋郎中,未尝言回纥之事。③今上即位,拜华州刺史。朱泚之乱,加御史大夫,诏至于上所(皇上所在之所)。李怀光反,上如(到,往)梁州。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匹敌,对等);公之过,未有闻于人(从别人那里听说)。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乃(你)能为朱泚臣乎!彼(他)为臣而背其君,苟(如果)得志,于公何有?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超过)此?彼不能事(侍奉)君,能以臣事(对待)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受戮而死)者也,故求其同罪(同罪之人)而与之比(勾结),公何所利焉?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断绝[关系]),而起兵袭取之,清宫(洒扫房舍)而迎天子,庶人服(穿平民的衣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如公则谁敢议!”语已(毕,完),怀光拜曰:“天赐公活(救活,使……活)怀光之命。”故怀光卒不与(亲附,跟随)朱泚。([唐]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有删节)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任翰林之选闻(向皇帝报告)(2)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到,前往)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释义。(2分)(1)天子以为谨愿(C)A.愿意B.慎重C.诚实D.宽容(2)边吏请致诘也(B)A.责罚B.查问C.整治D.禁止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各少数民族害怕我们这样的大国帮助你们,没有人敢与你们较量。你们回纥的父子们安居乐业,畜养的马匹兴旺,不是我们又是谁造就的呢?(每分句1分)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5.分析董晋出使回纥归朝后“未尝言回纥之事”的原因。(2分)一方面,不让兵部侍郎李涵感到难堪;另一方面,体现谦退低调,成事却不居功。(两个方面,各1分)6.董晋成功阻止了李怀光与朱泚的联合。请结合第③段,简析其说服的艺术。(5分)董晋先赞李怀光的功劳,缓解李怀光的抵触情绪;又用其过尚未有人知,且皇帝的宽宏大量,消除他的顾虑。再指出朱泚是背信弃义之人,强调与朱联合有害无益,让李怀光认识到事情的后果,放弃反叛的念头。最后提出将功补过的可能,为他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具体建议。(三个层次,各2分,给满5分为止)参考译文:董公名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万里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第一名。宣皇帝(肃宗)驻扎在原州,董公当时也在原州,宰相因为董公擅长写文章,将他列为“翰林待制”候选人推荐给宣皇帝。董公被皇帝召见,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进入翰林院担任学士。三年的时间,董公出入皇帝左右,皇帝认为他谨慎诚实。先皇帝(代宗)时,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纥,诏令董公兼任侍御史,做李涵的判官。回纥的人来说:“大唐收复疆土,得到回纥大力帮助。答应与我们做生意,(我们的)马匹已经给大唐,但给我们的钱财不足,我们向大唐使者索取这些钱财。”李涵害怕不敢回答,看着董公。董公对来人说:“我们收复疆土,你们确实出了力。我们不是没有马匹,但还是与你们做生意,作为(给你们的)赏赐不已经多吗?你们的马匹每年到来,我们按皮毛计算数目付给钱财。(马匹数目与你们上报数目不符),边吏请求朝廷质问你们,天子考虑你们有功劳,所以下诏禁止侵犯回纥。大唐与你们结交,因而各个少数名族害怕你们,没有人敢与你们对抗。你们的父老乡亲能够安宁地生活并饲养很多马匹,不是我们使你们这样,还有谁呢?”于是那些人都围绕董公拜谢,接着又一个接一个面朝南方按顺序跪拜,并举起双手说:“不敢再对大唐有意图了。”从回纥回到唐朝,被授予司勋郎中,董公不曾说起回纥的事情。皇上(德宗)即位,董公被授予华州刺史的官职。朱泚叛乱的时候,加官御史大夫,皇上下诏命他到皇上所在之地。李怀光造反,皇上到梁州。李怀光率领的都是北方兵,董公知道他计划和朱泚联合,为此事忧虑,拜访李怀光说:“你的功劳,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你;你的过错,没有听别人说过。我到皇上那里,说了您的情况,皇上宽厚贤明,将赦免你的罪过,原谅你的过失。你怎能做朱泚的臣子!他作为臣子就背叛君主,暂且得志,对于你有什么呢?况且你已经身居太尉之职,他即使尊宠你,(给你的官位),又怎么能超过太尉呢?他不能侍奉君王,能够用大臣之礼对待你吗!你若能侍奉他,怎么不能侍奉君主呢?他知道天下人的怒气,早晚会被讨伐的,所以谋求与他勾结的同党,你有什么好处呢?你与他相比有剩余的力量,不如公开地告诉他,与他断交,再带兵攻打他,(之后),洒扫房舍迎接天子,穿百姓的衣服向天子请罪,即使有大的过错,还将折功抵罪的。如果您这样做,那么谁敢非议呢!”董公说完,李怀光拜谢说:“上天赏赐您救活李怀光的性命。”因此李怀光最终没有与朱泚联合。(22二模·青浦区)杜中立①(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①历(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下嫁)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②,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报告给皇上)。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宫中),拜(授官)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娶)真源长公主。②中立数求自试(尝试),愦愦不乐(闷闷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齐备,完备),吾若不任(胜任)事,何(怎么)赖贵戚挠(扰乱)天下法耶?”帝闻异(认为……与众不同)之,转(调任)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表演乐舞或杂戏)道中,具驺唱珂卫③,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部署)从吏捕系(抓捕拘押),立棰死。迁司农卿。绳(约束,制裁)吏急,反(反而)为中伤,左徙(贬谪)庆王傅。③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苛刻),信乎?”答曰:“毂④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成功)。”帝许(允许)之。④初,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度(衡量,计算)六宫飨钱移(交给)司农,司农季一出付(交付,交给)吏,大吏尽举(拿)所给于人,权(衡量)其子钱⑤以给之,既不以时(按时),黄门⑥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帑屋,贮藏金银的库房),率(大概)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⑤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于)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⑥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⑦,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新唐书?杜中立传》)[注释]①门荫:门第恩荫。②阀阅:世家。③具驺唱珂卫:小吏驾着装饰华丽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