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乔万尼·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其代表作品《十日谈》被称作“人曲”,也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绝世著作。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故事占据了《十日谈》的大部分内容,她们年轻、美丽、且具有独立意识。薄伽丘通过小说为女性发声,但却又不自觉地受制于男权思想。而对于女性形象描写的矛盾之处,正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十日谈》为范本,对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并结合薄伽丘的女性观来探讨为何薄伽丘要通过女性形象重塑人文主义理想,并进一步挖掘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关键词薄伽丘《十日谈》女性形象AbriefAnalysisoftheFemaleImageintheDecameronAbstractGiovanniBoccaccioisarepresentativefigureintheRenaissanceperiod.HisrepresentativeworkDecameronisknownas"thesongofman".Itisalsooneofthemostfamousworksintheworld.Decameronisdominatedbystoriesaboutwomen,whoareyoung,beautifulandindependent-minded.Boccacciospokeforwomenthroughhisnovels,buthewasunconsciouslyconstrainedbypatriarchalideology.However,thecontradictioninthedescriptionoffemaleimageswasjustadaptedtothehistoricalbackgroundatthattime.TakingDecameronasamodel,thispaperanalyzesthefemaleimagesintheworksanddiscusseswhyboccaccioshouldreshapethehumanisticidealthroughthefemaleimages,andfurtherexploresitsprogressfulnessandlimitations.KeyWordsBoccaccioDecameronfemaleimage目录引言1一、女性形象的类型1(一)智慧的女性形象2(二)悲剧的女性形象3(三)充满欲望的女性形象3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处境4(一)妇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状况4(二)妇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5三、薄伽丘的女性观和爱情观5四、结语7五、参考文献9六、致谢10第页引言欧洲文学历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里程碑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后人将其与但丁的“神曲”并称,并被冠以“人曲”之称。也正是《十日谈》使得薄伽丘跻身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一直都对《十日谈》进行着学术上的研究,比如对林文琛研究其的框架内容,在《<十日谈>框架阐析》中指出其的框架主要是有两个部分:一是作家自述部分,围绕经历和创作经过展开。二是囊括100个形色不一的故事的“大小框架”。[1]林文琛:《<十日谈>框架阐析》,《南都学坛》,2001年第2期,第43页。还研究爱情和着重分析了女性的人物形象,贾艳峰在其论文《<十日谈>的女性形象分析》中解释了为什么薄伽丘愿意着重描绘书中的女性角色的理由,其是因为薄伽丘的个人身份是一个有着优渥家庭条件的私生子,其家庭背景让他能有条件去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和理解分析流行的新生的文学观念,新观念的冲击和私生子的身份因素下,薄伽丘的这本《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就栩栩如生的被勾勒出来了。[2]贾艳锋:《<十日谈>的女性形象分析》,《戏剧之家》,2017年第6期,第285页。以及《十日谈》与《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中国古代小说中形象对比的研究,乔孝东在《<十日谈>与<红楼梦>的“两性经验”比较——“里尼埃里之戏”与“贾瑞之死”》中就通过比较两个人物里尼埃里和贾瑞的差异,通过归纳分析得出了人的观念和行为表现是会被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影响的。[3]乔孝东:《<十日谈>与<红楼梦>的“两性经验”比较——“里尼埃里之戏”与“贾瑞之死”》,《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4期,第212页。而对于国外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当时的中世纪文学态度和[1]林文琛:《<十日谈>框架阐析》,《南都学坛》,2001年第2期,第43页。[2]贾艳锋:《<十日谈>的女性形象分析》,《戏剧之家》,2017年第6期,第285页。[3]乔孝东:《<十日谈>与<红楼梦>的“两性经验”比较——“里尼埃里之戏”与“贾瑞之死”》,《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4期,第212页。一、女性形象的类型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从宣传男女平等,反对禁欲主义以及抨击封建教条和歌颂美好的爱情三个方面来解释人文主义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薄伽丘不仅仅是批判落后禁锢的教会,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勾勒独特的女性形象。在这一百篇故事中,刻画描写女性人物形象和其经历故事的就有70篇。至于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女性以及她们的爱情故事等,在小说开篇的序中作者便表明了:“这些故事里既有悲欢离合的爱情,也有古往今来的离奇曲折的事件。大家闺秀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忠告,可以排除愤懑,自娱自乐,从而指导自己去学习先进之处,改正不足之处。如果上帝能满足人类的愿望,能让她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她们可以感谢爱神,我脱离于羁绊的苦海中才能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娱乐和欢快,这都是爱神的功劳。”[4]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在这些描写女性以及她们的爱情故事当中,薄伽丘充分的阐释了什么叫做“解放人性”:女性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亦或者是发泄自己的欲望,而全然不顾法律道德的束缚。薄伽丘在《十日谈》的一百个故事中,有的故事宣扬自由追求爱情,宣扬个性解放,倾情地赞美女性的美好,有的故事又认为女性的地位低下,应该循规蹈矩,不服从男人、不守妇道的女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因为14世纪的教会统治根深蒂固的缘故,薄伽丘不可能完全地摆脱时代的限制,而恰恰是这看似矛盾之处,使得薄伽丘能够在14世纪新旧时代的交叉口为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发出呐喊。他在《十日谈》中提倡解放人性,实则是新兴资产阶级想要摆脱封建势力的约束以及教会的愚昧的思想统治,这一主张也正是在这些描写女性的故事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爱情得到了全新的定义,任何的真情实感都应该得到理解和祝福。受制于时代,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代的束缚,这正是薄伽丘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勾勒了多姿多彩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了方便研究和分析,本文根据女性人物形象的特色和类型分成以下三种:“智慧的女性形象”、“充满欲望的女性形象”和“悲惨的女性形象”[4]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一)智慧的女性形象《十日谈》第一日的第五个故事中法国的国王在出国远征前一天在宫中听闻骑士赞美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第二天便去拜访,蒙费拉拖侯爵夫人用母鸡做酒菜款待国王,并用话语暗示国王自己的冰清玉洁,打消了国王对她所起的邪念。此外在《十日谈》第五日的第四个故事中,卡泰林娜为了与情人相会,以天热为由欺骗家人在阳台放了一张小床,最后得以与里恰尔多相会。在被父亲发现后她一面求父亲饶了里恰尔多,一面又回过头来求里恰尔多依了她爸爸的话,最后两人称心如意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不管是在保卫婚姻还是爱情的斗争中,除了男性,《十日谈》中所描绘的智慧的女性形象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机智勇敢的女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守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十分理解这些饱受教会,总结和封建教条束缚的女性,所以描绘了许多为了爱情幸福而努力的女性形象,通过作品来鼓励那些仍在挣扎着的女性。《十日谈》就是薄伽丘点燃的照亮文艺复兴时期黑暗时代的一把熊熊烈火,使女性的自我意识得以觉醒。这一类女性形象勇敢地追求人性解放,薄伽丘将女性的思想觉醒通过这一类女性形象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二)悲剧的女性形象悲剧的女性形象往往比智慧的女生形象更深入人心,更有记忆点。在这本书关于第四日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萨莱诺亲王不愿意女儿再次出嫁,想永远的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在得知女儿与仆人相爱后,便残忍地杀害了纪斯卡多,并挖出这个情人的心脏,放到金杯中送给女儿,从而达到女儿永远在自己身边的目的。最后公主坚信他们的灵魂依然是相爱的,于是把毒液倾注在纪斯卡多的心脏上,和泪饮下而死。其他的故事也有这样的悲剧出现……这一类女性形象都以悲剧结尾:为了爱情不顾家庭贫富、身份地位,义无反顾地追求着爱情,她们有着对美好爱情的自由向往,却又被残酷传统世俗和教条无情镇压。《十日谈》通过对这一类悲情的女性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对封建教条和世俗等级观念的批判以及解读了人性解放的含义。(三)充满欲望的女性形象《十日谈》第二日的第十个故事中海盗帕加尼奴把法官理查的妻子劫走,法官寻找到妻子的下落后,便去求帕加尼奴让妻子和自己回家,帕加尼奴答应不加阻挠,但妻子却不肯跟法官回家。后来法官死了,他的妻子又跟海盗帕加尼奴做了夫妻。此外,第五日故事十中也有提到:“人生在世,应该及时行乐。女人要把握自己的青春时光,相较于男人宝贵的青春更短,所以不要错过每一个好的时光。你要知道,我们女人一旦老了,不管是自己的丈夫也好,别的男人也好,看都不愿意再看我们一眼。他们把我们赶到厨房里去洗锅擦碗,跟猫儿玩耍,更气人的是,还要编出这种歌子来取笑我们,说什么‘给大姑娘吃珍馐,让老太婆闭住口。’还有多少难听的话呢。”[5]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妻子出轨被发现后不是羞愧而是理直气壮跟丈夫理论,:“你很久没陪我一起睡觉了。与其让我成熟寂寞独守贞操,我倒不满足好吃好喝好穿,更宁愿穿得破烂像乞丐,不要好吃好穿。”[6]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薄伽丘在对这一类女性形象的描写中,直接将对女性要求自由的渴望反映在生理需求上,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传统禁欲思想,使女性得到解放。第六天的序中女仆莉奇斯卡说:“这个人蠢透了,以为姑娘都是傻瓜,在父兄准备把她们嫁出去之前会傻等着浪费时间。其实每七个姑娘中有六个早在结婚三四年前就干过那种事了!她们才不会等那么久呢!”[7]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2页。[5]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6]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7]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2页。除了以上分类的三种女性形象以外,还有讲故事的贵族女性在讲故事这一叙事层面里也起着主导作用。甚至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女仆作用也不容小觑,女仆们的言论,争执,行为等都对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十日谈》中勾勒的不同的同个故事中的女性人物,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表现了不同的心理活动。作品中通过描写女性欲望,表达了作者反对传统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对人文思想的转换有重要意义。作品中的妇女对幸福和爱情期望值很高,她们努力表达自己的愿望,尝试摆脱封建教条的桎梏。尽管从书中刻画的女性形象来看,女性意识已经开始浮现和得到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十日谈》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基于男性审美特点之上。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处境(一)妇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状况在文化复兴时期,妇女仍然依赖家庭,不能自由选择职业,甚至不能自由离开家庭。如果一个女人有天赋,她自然会为丈夫感到骄傲,但即使如此,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在家里进行,如果她在外面赚钱,这就意味着家庭的耻辱,因为这无疑意味着她所生活的家庭的破产。这一点反映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薄伽丘在《十日谈》中,鼓励追求自由的爱情,衷心赞美女性,但与此处产生了很多矛盾,薄伽丘晚年焚毁了《十日谈》,也许正是因为他陷入了这些矛盾和困惑之中。这种矛盾的思想表明女性地位低,不服从男性的女性应该接受严厉的惩罚。这一思想反映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表明即使是《十日谈》也不能逃避时代的限制。在《十日谈》中,往往有一个男人轻视女人的情节,同时也有女人自卑的情节。例如,在第九天的第九个故事中,女王高兴地开始讲述这个故事。她说:“自然、习俗和法律要求女性服从男性,受男性控制欲的支配。女人应该服从男人,耐心和顺从,更不用说保持贞操了。”女王认为妇女需要男人的支配,通过讲述一个妻子被丈夫教训殴打后成为贤妻良母的故事,证明了妇女是不断变化的,具有善变的本性,所以我们应该用棍子教训这些妇女;对于守妇道的妇女,也需要不时的警告。《十日谈》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男性主流的家庭思想和女性的家庭地位。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婚后只能在家庭中活动,而一系列的外部活动都应该以丈夫为代表,因此《十日谈》所反映的家庭地位是相对真实的。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女性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比如表现在婚姻关系上很被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不在乎女性个人的内涵学问等等,认为女性获取幸福的关键就是婚姻,通过一桩好婚事来换取更多的财富和挤入更好的社会阶层。这种社会思想的渗透下,女性不能自己做主自己的婚姻,而是由父亲根据嫁妆来做主女儿的婚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当时妇女的婚姻关系与家庭财产的增减密切相关,妇女的父亲会使嫁妆的价值最大化。女性婚姻中的嫁妆是文艺复兴时期财产延续的一种手段,婚后嫁妆不是由女性主导,而是由男性主导。在文艺复兴时期,没有嫁妆的妇女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去:妓院或修道院。随着人们对嫁妆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家庭都会把女儿送到寺院,给她们一些财产,但这些财产的价值与嫁妆的价值相去甚远。在父权婚姻和婚姻关系中的嫁妆表明,在当时,妇女无权自行决定影响其生活的婚姻问题,而且在结婚后,女子总是从属于男子。(二)妇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不仅在社会公共活动空间内被排斥、不允许其出现和参与活动,而且私下的生活空间也被排斥着。例如,在佛罗伦萨,许多教堂和洗礼室已成为公共集会场所,主要是男子的集会场所,而妇女往往被排除在外。事实上,当时的妇女只有在寻求知识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孤立的修道院,与外界或公众接触的所有职业都不鼓励妇女承担责任。在教育领域,人们同意女性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但也仅限于市民和贵族范围内,而且不能就读公立学校也不能接受除了伦理道德和基督教基本教义之外的内容,所接受的教育也只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教会和丈夫身上的。人类学家不鼓励妇女学习修辞,认为数学也不是妇女的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妇女在所有领域的权利,使她们无法融入文化复兴,从而无法集中精力于男子。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对妇女的家庭要求,认为妇女的领域仅限于家庭;其次相较于男性在各种社会活动、工作行业中属于核心部位,女性被社会要求不能享有和男性一般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自由。此外,该时代的社会不接受女性所接受的学识和男性等同,所以女性一般只能学习一些围绕教会和婚姻这些方面的知识,能拥有高学识和卓越才能的女性是很稀有的。这两点作为当时的社会现状充分体现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受到严重的不平等待遇。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描绘了许多充满欲望的女性形象,表面上表达女性渴望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实则表现出女性的无能。通过女性超强的生理需求,表明女性只能谈论爱情,存在许多的性格缺陷,不足以充当一种独立的社会角色,仍旧是男人的附属品。三、薄伽丘的女性观和爱情观禁欲主义被教会大肆宣扬,放弃世俗生活的享受等等观念成为了中世纪时代欧洲的主流,教会提倡如果不禁欲修行,那么无论什么爱情都不会被教会所祝福。在薄伽丘看来,爱情是不能被禁欲主义所阻挠的,爱情可以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在《十日谈》第四天的序中,菲洛斯特拉托就用“绿鹅”的故事,对爱情给予肯定的评价。爱情是高尚的,同时也是一种使人积极的因素。而纯洁的恋爱,则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流露,是正大光明无可非议的。例如,在第三天的第九个故事中,女主人公芝莱特治好了国王的慢性病,并要求国王将贝特朗伯爵作为丈夫送给她。伯爵娶了她,却不是自愿的,结婚以后不告而别,在异乡爱上了另一个少女。芝莱特冲到那里,假装少女和丈夫睡觉,养了一对双胞胎。伯爵今后非常敬爱她,然后与她结为夫妻。在《十日谈》中不论是生于平凡家庭的女性还是出身高贵的女性,她们都可以为了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第二日的第三个故事中,三个兄弟随意挥霍,把财产都花光了。他们的侄子沮丧地回来了,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年轻的院长。院长原来是英国公主。后来,公主冒着生命危险,坦白了一切,并请求教皇赐予她婚姻。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爱情。在禁欲主义思想的渗透下,婚姻不再是两个人之间情爱的见证,而是为了教堂进行传宗接代的工具。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她们没有追求自我和美好爱情的话语权,甚至被强行买卖婚姻。婚姻成为了家族获取名利的工具,个人的幸福被忽视,钱财和社会阶层筑起了婚姻的堡垒。这样的时代思想,让女性成为了婚姻买卖中最可怜的牺牲品,没有自我和灵魂。尽管那个时代存在一夫一妻制,但是也变相道德绑架着女性,并不是针对男性而制定的。天主教的残酷规定,一不许女性改嫁二不许女性出轨,一经发现全部受刑。这本书中,薄伽丘也描绘了这样一个又一个悲惨的故事,用最悲悯的语气反映这世间的惨剧。我们也可以侧面得知薄伽丘坚决反对贵族间的婚姻特权,坚决反对将财产和阶层捆绑于婚姻至上,反对父母之名干涉追求婚姻的自由,女主角绮思梦达在丈夫去世后回到父亲的宫殿生活。她爱上了一名仆人,名叫纪斯卡多。她深深的被他的高尚情怀和性格所吸引,尽管他们躲躲藏藏,但他们的私情还是暴露了,女主人公的父亲要杀死这个侍从,并严厉责骂了公主。但是公主并没有被现实折服,纯洁高尚的爱情给予了她莫大的勇气,她没有选择求饶而是大义灭亲般和父亲理论,指责父亲不能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社会地位地下的人,在公主的眼中,我们人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血和肉构成的,天主给予了我们同样的灵魂、功能、道德和器官。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要追求平等。划分人与人之间的标准不该是钱财地位,应该是道德。心爱之人的心脏被取出之后,公主也殉情了,通过殉情来像父亲抗诉,捍卫自己的爱情,保留自己追求自我和美好幸福的话语权。薄伽丘的描写下其实是呼吁女性要追求自我、追求幸福,表达了其对这些优秀女性的尊重。中世纪的社会主体是不包括女性的,女性没有地位,只能接受上天的安排,一切听天。对于女人来说,男人相当于她生活中的全部,是相当于“天”的存在,女性被冠以冲动的性格,在社会地位上也仅仅是弱势地位,所以她们别无他法只能放弃自我,仅仅靠依赖于更理智,相当于权威的存在的男人们才能生活,需要男性的保护、需要男性提供生活的其他来源。女人们没有自己发声说话的权利,她们没有这个话语权。但薄伽丘《十日谈》中勾勒的不同的女性角色却和当时时代背景不一样,她们提倡要有自我、要有尊严,树立追求平等、追求真我的独立意识,提出自己要为自己发声、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些独立、有自我的女性热情面对生命中不同的挑战,期盼着生命即将到来的每个机遇,勇敢向前,击倒困难,追求幸福和自我。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不拘泥于和被困于传统封建礼教,还明白自我价值所在,愿意去为了追求美好的未来和自由的生活而努力。在第二日的第十个故事中,一个年迈的法官娶了一个听从父母之名的年轻漂亮女孩,但是这个女孩生活没有激情觉得很无趣,后来海盗帕加尼奴·达梅尔来了,并把这个年轻的姑娘掳掠走了,她终于感受到什么是生命,领略了人生的美好,每天过的轻松快乐,更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后来法官找到她并想把她带回去,但是她为了找寻自我,追求女性平等和追寻快乐自由的人生而拒绝了原来的丈夫。薄伽丘在点评中也不断赞赏和肯定这位女孩的做法,并呼吁各位女性可以靠自己去追求自己的快乐人生和理想生活。文艺复兴后,人们不再盲目听从上天,而是着眼于现实的幸福,薄伽丘笔下的女性则体现了这一点,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接受改变。第六天的故事七,菲利巴被她的丈夫指控为毫无畏惧地承认了她的爱情故事,她大胆地追求她的幸福,质疑法律,她认为“这条法律是完全对付我们可怜的女人的。而且,女人并不同意这条法律,而且立法之初是完全没有问过女性的想法的,更别问是否征求同意了。”[8]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页。最后,菲丽巴胜诉了,法院也按照审判对这条苛刻的法律进行了修改。菲丽巴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不仅是对自我的认同,更是体现了女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夺拥有自我生活的话语权。虽然在《十日谈》中,女性已经比卑微低下的现实形象要进步的多了,可以自己追求美好的爱情,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终归还是个供男人玩弄的玩物,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女性的平等。男性可以恣意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被谴责也不用担负其他责任,但是女性就会被世人给批判,比如淫贱、荡妇等等。那个时代是男性在主导,这样的思想主流控制下,女性的一言一行都被男性的喜恶、三观、是非观和判断标准所影响所控制着,尽管少些女性有自我的思想,但也是从男性的压制下被迫产生的,于是就有了小说开头的一幕,菲罗美娜说:“不要忘记我们是女人的身份,女人脱离了男人的控制和引领,生活就会变得一团乱麻。”爱丽莎的附和:“男人统治女人,女人不依赖男人的帮助,我们不能有始有终的完成任何一件事情。”[9]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8]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页。[9]薄伽丘:《十日谈》,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结语通过对《十日谈》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们看到了薄伽丘以独特的个人经历、丰富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为我们塑造了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复杂且矛盾,反映了薄伽丘在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矛盾性。上述女性形象的分类其实很能概括说明这本书中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是薄伽丘观念输出的表现形式,这些女性形象相较于先前的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多是靠自己的本事争取更美好更理想的生活、追求爱情和自由幸福。这样的女性观的出现与作者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私生子的经历脱离不开关系,因为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和分析这本书的思想内容。薄伽丘借《十日谈》中构筑的女性形象提出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女性有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提倡人人平等和社会平等,不再由出身、家庭背景和性别来看待一个人;提倡人是社会的本位,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神的本位思想,反对教会的束缚和持有的特权;歌颂提倡人的学识和道德,提出道德是评判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薄伽丘是个热爱生活,融于世俗的人,其不满禁欲主义,反对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阶层等级制度,更反对性别对立和男女不平等。薄伽丘在《十日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务外包合同
- 2025房地产交割监管合同
- 2025合同法讨论案例
- 2024年神经系统用药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研究
-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业服务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水电费在线结算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牛津译林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 建筑劳务专业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企业融资报告特斯拉成功案例分享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8讲 阻燃木质材料
- 低空经济的社会接受度与伦理问题分析
- GB/T 4732.1-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
- 六编元代文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