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理念与探索+例谈整体教学理念下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1页
课改理念与探索+例谈整体教学理念下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2页
课改理念与探索+例谈整体教学理念下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3页
课改理念与探索+例谈整体教学理念下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4页
课改理念与探索+例谈整体教学理念下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目标制定是前提

课时目标制定应从以下四点着手:

第一,目标的确立应在分析课程标准、单元主题、课时学习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目标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机械地分离。

第三,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成。

第四,为目标配备清晰的评价量表,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一、研读课标与单元主题,明确课时目标的指向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单元把两次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作为学习内容,从而达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这一主题。课标要求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本单元的第1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下启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及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本课内容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三个子目。本课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时空为尺度,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和解释为基础,对工业革命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进而照应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重大价值。因此,该课时目标应指向:“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二、课时目标对应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其表现

课时目标水平水平描述目标1(掌握知能)1.能知道工业革命的进程,建构重大史事之间的联系。2.能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1-2唯物史观: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时空观念:将工业革命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认识工业革命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史料实证: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论述工业革命的过程时,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解释:概述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工业革命做出解释。家国情怀: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目标2(理解意义)1.能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2.能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3唯物史观: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工业革命。时空观念: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工业革命加以概括和说明。史料实证: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工业革命进行互证。历史解释: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工业革命做出解释。家国情怀:表现出对工业革命的反思,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目标3(学习迁移)能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启示。4唯物史观:理解人民群众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工业革命。时空观念: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工业革命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史料实证:恰当地运用史料对工业革命进行论述;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历史解释: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关于工业革命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工业革命。家国情怀:将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三、具有可操作性的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叙写,需要注明行为主体(“我”),采用“明确具体的行为动词+内容”的格式。因此,本课学习目标叙写如下:目标1:1.依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我能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机器动力的改良、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由英国逐渐扩展到欧美国家等方面,展示工业革命的进程。2.依据教材和材料,我能从能源、行业、技术、开展国家等方面,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目标2:1.依据教材和材料,我能从政局、农业发展、资金、劳动力、技术、原料、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能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阶级结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国际经济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等方面,理解和阐释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目标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能通过工业革命的学习,说明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阐释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启示。《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四、学生课时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量表

王浩老师《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目标评价为例上次秦蓉老师的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时教学评价二、主题统领是保障1.学科大概念(参照梁爰如老师的课件)

大概念定义: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连接成为整体,并且赋予他们意义的概念、观念。其具有抽象性、统摄性、迁移性和意义性的基本特征。大概念的形成机制:1.备课中教师如何提炼大概念第一,通过追寻“大问题”获得大概念。第二,通过建立学科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大概念。第三,通过对史实概念的抽象分析获得大概念。第四,借助科学的学术观点来获得教学大概念。2.学习中学生如何获得大概念第一,批判性思维是学生从事实走向大概念的重要思维工具。第二,学生要在“润泽的学习环境下”,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加工。第三,学生要拥有足够多的、真实的、复杂的历史事实或历史情境,才能形成大概念。二、主题统领是保障2.提炼课魂课魂或者立意,确实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资料的取舍、导学问题的设计,其高下决定一节课的成败。通过课魂,整合教材,构建体系,突出重点。设计一:道路探索第一环节,革命:天堑通途,一举成功。第二环节,过渡:迷途知返,柳暗花明。第三环节,建设:强走“正”途,喜中有忧。公开课课魂:梦第一篇:开天辟地——社会主义革命建国梦(十月革命)第二篇:艰难探索——社会主义过渡建设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第三篇:以史为鉴——社会主义特色强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思广益后的再次打磨设计:创新第一环节,社会主义革命:从多国共同胜利到一国率先成功。第二环节,社会主义过渡:从“直接过度”到“间接过渡”。第三环节,社会主义建设:从欧美模式到苏联模式。《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课魂和结构研磨设计二:民心第一环节,抓民心,一举成功。第二环节,顺民心,曲径通幽。第三环节,乱民心,喜忧参半。运城市优秀教研组山西省“三优工程”优秀教研团队一等奖二、主题统领是保障3.主题主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主要线索是从早期国家到成熟国家,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主旨可以定为:国家形态的演进。从时序上看,在这一单元里,“国家形态的演进”包含了:国家初始(距今约550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国家(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成熟国家(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三个时期。其中,“国家初始”时期主要是传说中五帝时期,也是邦国林立的“万邦”时代。“早期国家”时期主要是先秦三代,即夏商周时期;其中周时,出现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过渡。“成熟国家”时期指秦汉时期。二、主题统领是保障3.主题主旨《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帝国的重构: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帝国的巩固:武帝时期西汉王朝的强盛帝国的完型: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帝国的隐痛:两汉灭亡的原因与再思考帝国的荣光:大一统局面下的灿烂文化

这样,既关注了单课主题与单元主旨的上下位逻辑统属关系,也关注了单元内单课之间主题的横向交互关系,还关注了单元内单课之间首尾衔接和承上启下的关系。上次案例补充

西、葡率先开辟新航路,它们捷足先登,殖民美洲,攫取财富,是谓“先来后‘盗’”。然其所盗之财富,大量流入亚洲。列强尾随而至,却发现亚洲文明年深岁久,相对发达,他们无法将拉美的殖民政策炮制于此,只能采用软硬兼施,巧取豪夺的手段,是谓“生财有‘盗’”。柏林会议后,殖民者在瓜分非洲问题上达成妥协,炮制出“有效占领”和“地图作业”等原则,是谓“志同‘盗’合”。20世纪初,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为美化殖民行径,列强又鼓吹“西方中心论”和“白人责任论”,如此诳时惑众的做法,可谓“欺世‘盗’名”。二、主题统领是保障三、问题设计是关键1.任务驱动

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以“同与不同”为教学线索,通过“同样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解释”,“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回应”四个环节,将鸦片战争三大板块内容贯穿起来。并且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分析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时间轴和地图,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任务二: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任务三:清政府与英国政府代表对不平等条约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该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任务四:概括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的相关史实,认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价值,并感受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三、问题设计是关键1.任务驱动

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问题设计1:分析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中外大事时间轴,结合教材“1840年前清王朝所面临的周边形势图”,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问题设计2:结合背景,根据上述材料,理清、理解18-19世纪中西交往中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问题设计3:①三则材料共同叙述了什么史实?②三则材料关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的解释有何异同?③说明林则徐、马克思和陈旭麓的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④请你综合运用各种史料,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问题设计4:任选一组,分析《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指出清政府与英国对同一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该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三、问题设计是关键2.问题链

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

三、问题设计是关键2.问题链

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实施问题链教学,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1)依托情境设问,拓展历史解释的视角依据材料所创设的情境,我们在探究冷战爆发的原因时,提出问题链如下: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苏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课本第109页相关史料,分析美苏在二战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苏联为何要在黑海海峡拥有基地?美国为何认为土耳其(海峡)落入苏联手中,将会是自由世界的末日?

四个递进式问题聚焦战后美苏实力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差异,通过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原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美苏两大视角理解冷战之源。三、问题设计是关键2.问题链

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实施问题链教学,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2)持续深化核心问题,打造历史解释的抓手通过第一个问题链,学生已归纳出美国称霸全球战略和苏联安全保障战略冲突是冷战重要原因,但这只是知识机械记忆层面的掌握。教师可据此进一步发问:两个战略有什么不同?美苏两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何不同?美苏冷战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得出:美国属于进攻型;苏联属于防御型。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何把“杜鲁门主义”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古巴导弹危机中所体现的美苏实力不对称与自我控制,进而得出“国家利益为冷战的根本原因”这一结论。但这还远远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链持续深入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是通过国家战略实现的,由此使问题链成为一个闭环。三、问题设计是关键2.问题链

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实施问题链教学,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3)引入多元观点设问,提升历史解释的深度根据上述史料,我们可以提出了如下问题:四则材料对“冷战爆发的责任”这一问题有何不同的看法?关于“冷战爆发的责任”,为什么四位学者会有不同的看法?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分析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丛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对这一问题链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四:通过创设学术情境,展示四则不同学术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解释是多元的。也许学生还不能做到论证充分,但能在教材之外得出自己的解释,尤其是能提出独立的观点与理由,这即是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目标达成的重要体现。

三、问题设计是关键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为例

首先,读懂史料的表层意思,即“史料讲了什么”。为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合理经济”是指什么?“自由制度”是指什么?根据演讲,经济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在这段演讲中,马歇尔将苏联和东欧排除在经济复兴计划之外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段演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三、问题设计是关键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为例其次,读懂史料的深层意思,即“作者为何这么讲”。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马歇尔为什么要在大学而不是在国会发表演讲?马歇尔预期的听众是谁?仅仅是在场的听众吗?马歇尔在演讲之前,会预判苏联和东欧的反应吗?马歇尔为什么要求欧洲国家首先提出接受援助的方案?马歇尔为什么强调欧洲国家(即使是部分国家)要协调一致?马歇尔的演讲词具有对抗性吗?马歇尔想通过演讲对外界婉转地传达什么意图?马歇尔为什么在演讲中把苏联也包括在内?如果你是马歇尔,时任杜鲁门的国务卿,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精神,妥善解决欧洲问题,你能提出什么设想?马歇尔计划真的如其所言,是为了保障“政治的安定”和“牢固的和平”吗?三、问题设计是关键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为例

最后,揭示史料的意义,即“其他人怎么看待作者行为”。为刺激学生的思考,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苏联会怎样看待这个演讲?东欧国家会怎样看待这个演讲?英法等西欧国家会怎样看待这个演讲?美国民众和国会议员会怎样看待这个演讲?马歇尔计划很好地执行了杜鲁门主义吗?马歇尔计划与“一战”后列强采取的善后措施有何区别?从美国的角度来讲,马歇尔计划妙在何处?英法等国为何会接受马歇尔计划?苏联为什么最终拒绝了马歇尔计划?从美国的角度来讲,有比马歇尔计划更好的替代方案吗?请为美国政府设计一幅宣传马歇尔计划的海报。请从苏联的角度,设计一幅反对马歇尔计划的漫画。1953年,马歇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职业军人。他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你赞成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吗?如果你有与马歇尔对话的机会,你会和他说什么?你能在身边找到与马歇尔计划类似的经济政策吗?三、问题设计是关键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为例

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4月16日习近平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相信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一定能顺利修复、再现辉煌。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