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规划_第1页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规划_第2页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规划_第3页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规划_第4页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积极推动环境监测课程的各项改革,尽快把环境监测课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课程,特制订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保护要先行,环境监测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环境监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环境监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环境中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监测的布点采样方法、预处理技术及重要监测指标的分析技术;掌握制订监测方案的方法;掌握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生物监测、遥感遥测等最新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前沿,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通过学习环境监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为该课程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特殊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第五学期开设,共132学时,其中理论测》前接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并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环境科学课程体系中,《环境监测》占有重要地位,它构成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它集化学、物理、生物、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知识为一身,综合性、交叉性强;从监测对象和方法讲,它融合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从教学要求讲,有理论、有方法、有综合技术,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各种环境介质、污染因素、各类监测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进一步培养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环境监测是不断发展的领域,科技的进步,昨天的“未知”今天可能就被揭示,课程中充满了“最新”,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必须随时追踪“最新”,才使学生感到是鲜活的课程。在教学中注重5个“最新”:最新理念(如: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化;三维立体监测网络的建立),最新问题(如:苏丹红问题),最新技术(如: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的生成过程),最新方法(如:污染物分析方法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最新成果(如:对我国沙尘暴源解析的国际合作最新研究成果)等,教师对国内外环境监测的透彻了解和密切关注,和自己承担的前沿性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环境监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代环境污染与监测的问题不断浮现,势必要求在课教材和所选授课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用当代最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必须坚持使用当代最新教育技术和方法;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特点,课程建设内容主要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下面逐一讨论。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我校师资队伍情况的现状,在未来三年内,在我校建立一支稳定、精干的、在全国同类院校同类课程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培养原则1、梯队培养原则。师资培养要着眼整个梯队建设,实现本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2、针对性培养原则。要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状况,提出各自目标,采取有差别的培养3、注重实效原则。师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学历,提高能力,切实提高全员的素(三)、培养措施与成效1、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同时,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安排教师外出参加专项进修或者研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于2004年送一位青年教师赵莹莹到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05年送两名青年教师曲蛟和丛俏到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时要求青年教师进入老教师课堂,在兼任辅导答疑、助课、指导实验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提高的任务,以迅速走进主讲课,并独挡一面。2、加强实践能力锻炼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必须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要求他们先承担部份实验课教学,再承担全部实验课教学,然后再承担理论课教学。针对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特点,对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进入实验室能即将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只辅导实验而不“安排”实验。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后能即将上岗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开设了《环境监测实践》自我设计课,教师首先要熟练使用环境监测仪器,操作规范。针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好基础。3、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经验丰富和高职称的教师与青年教师要时常进行交流,通过观摩、资源共享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坚持集体教研,开展教学实践的改革活动,每学期开展多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中针对环境监测的实用性强、动手操作训练多等特点,在不断的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中的利弊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新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4、增强科研能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注重科研和教学的互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合作开展科研;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刻苦钻研的意志;要求他们参预或者负责项目的申请和研究,主要从事教改项目的研究。从题目确定、资料采集和具体研究等方面都赋予全力支持和指导。目前课题组承担的课题包括:锦州市科委项目《锦州市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状况调查研究》、《从废旧电池中回收实用金属材料》,渤海大学教改立项《将环境专业综合性实验与校园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等。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1、教学内容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殊是加大课程对于课程的基础性特点,采取的方法是对课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精简。因为是按环境要素分章讲解的,而相同的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基本测定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将内容进行了整合,避免了重复。通过对各种环境介质、污染因素、各类监测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理论与技术问题,才干进一步培养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对实践中不断浮现的污染与监测问题,我们要求在课程内容中要及时反映出来,并且要尽量提前学习到解决环境监测的当代重要问题的原则和原理及监测方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要求在授课内容上必须与时俱进,为此,我选择国家级的优秀教材(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主编的《环境监测》第三版2004年),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家环境标准讲解。为了加强人材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教学与国家目前重大项目或者国家重大环境问题、国际热点环境问题密切结合的原则,敢于把最新的内容及时作成教学课件,放到课堂中讲解。将热点环境监测问题引入授课、考查、参观、讨论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实践相联;在有限的学习时空内,为今后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2、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案例式、启示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参加实际课题、讨论班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预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网络课堂、网上答疑、定期考核和课外沟通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科研攻关。完成学生作业的批改与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能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增强学生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启示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对于《环境监测》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环境介质、污染物、监测方法三大块内容综横交织,监测方法机理复杂、流程多而且比较难懂;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的课程,仅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会感到时间紧、效果差,更不要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因此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多种先进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共享资源,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之路。多媒体CAI课件,由于突破了传统仅用写黑板方式的时空局限性所至的缺点,该课件具有以下优点: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有效地将环境监测的多学科特点充分反映出来,方便地提供环境监测的大量最新内容;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向同学展示了环境监测的广泛领域和丰富内容。运用一些网上共享资源,课件加入了大量监测仪器的实物图片以开阔学生视野;③有大量精美动画插入。有利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仪器内部结构的了解、对复杂流程的简化,化难为易;还有利于课堂讲解中的互动和学生自学中的思量;同时还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学习兴趣和热爱;④便于资源共享,便于实现远程教育。该课件已经制成网络版。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环境科学的教育与普及势在必行,而远程教育是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为了建设好精品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大纲、授课方案、习题、助学系统、参考文献及多媒体课件等在网上公开,全部授课录相上网。4、教材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教材,使自编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大范围使用。此外,适当引入并使用先进的国外原版教材。5、实践教学环境监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从实验教学、自我设计课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几个环节进行改革。五、课程建设的进度安排1、建设目标——省级精品课本课题组决定进行省级精品课建设,集中优势力量,整合教育资源,通过三年积极努力,完成《环境监测网络课程》,出版一部《环境监测实验》教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