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1页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2页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3页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2003课标版必修三学习与探究《科举制的利与弊》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学校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中学课名《科举制的利与弊》教师姓名王学军学科(版本)人民版章节必修三学习与探究学时一课时年级高二二、考纲:选官制度的演变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案,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举制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举制的历史沿革。(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举制的利与弊。四、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文科实验班,学风是比较浓厚的,但受生源质量的影响,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历史素养较差。但经过一年半的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比较高,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形成了初步的历史素养,目前进入一轮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时空意识、史证意识。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科举制的历史沿革难点:科举制的利与弊解决办法:师生合作,小组探究,在学习科举制的历史沿革中分析科举制的利与弊,特别是唐朝、宋朝和明清科举制的影响。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约2分钟问题导入揭示课题科举制创立前的选官制度有哪些?科举制与今天的高考相比,哪个更难?(媒体功能,图片展示)利用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本课知识做好准备。运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空意识、史证意识。讲授新课约35分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一、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分科取士,择优录用。二、科举制历史沿革材料一曹丕即位后,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为此后南北各朝所沿用。......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品第,选出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下,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豪门贵族担任中正官,评定人物、选官用人只重门第,不重人才...到了晋朝,终于形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最终成为门阀士族垄断选举的工具。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知识》依据材料一分析隋文帝为什么要取消九品中正制?(一)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1、隋文帝:2、隋炀帝:(二)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1、发展历程(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2)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2、唐朝的科举考试概况课堂探究:唐朝科举考试对文化教育和官僚政治发展有何影响?【课堂检测1】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三)宋朝改革科举制度宋朝科举考试改革的内容:(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3)建立锁院制和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考试相当严格和公正。(4)放宽考试条件和扩大录取名额。(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6)考试程式:州试--省试--殿试(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8)考试内容课堂探究:宋朝科举考试的影响。【课堂检测2】(2017·安徽蚌埠二模,25)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明清科举考试考试流程考试内容课堂探究:明清八股取士有何影响?(五)、科举制的废除三、科举制的利与弊材料一与唐朝相比,宋朝不仅录取人数多,出身身份发生变化。《唐书》中有传记记载人物90%是官宦之家,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而宋代一半以上进士,前三代没有任过官,北宋著名进士多贫寒出身。明清两代有43%的士绅出身于贫寒家庭。----《危机中变革》思考:从唐到明清中举阶层变化反映了什么?材料二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材料三黄宗羲:“自科举之学兴,一以先生之言为标准”扼杀学人思想。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余人也。请思考:明清科举考试有何危害?归纳:科举制的利与弊(媒体功能,应答器)快速了解学情,为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屏幕批注,讲解课件效果好。小结约3分钟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加以论证。科举制的含义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含义科举制的历史沿革科举制的历史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