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马来西亚特有寄生植物凯氏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吸引丽蝇为其传粉。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并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吸引雄性胡蜂“上当交配”为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腐尸花和角蜂眉兰都是生产者 B.丽蝇和雄性胡蜂都是消费者C.角蜂眉兰属于第一营养级 D.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无机养料【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分解者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粪便。【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腐尸花是寄生植物,没有根和叶,因此是消费者;角蜂眉兰是绿色植物,因此生产者,A错误;B、雄性胡蜂可传粉采蜜,属于消费者;丽蝇可被腐臭的气味吸引,说明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B错误;C、角蜂眉兰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C正确;D、腐尸花是寄生植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从宿主中直接获取有机养料而不是无机养料,D错误。故选C。2.氢细菌是利用氢气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成有机物的一类细菌,关于该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核糖体 B.属于生产者C.可进行细胞呼吸 D.可发生染色体变异【答案】D【分析】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其可以利用氢气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详解】A、氢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因此具有核糖体,A正确;B、氢细菌利用氢气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成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B正确;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必须进行细胞呼吸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染色体,也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3.俗话说“旱极必蝗”,也就是说大旱之年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干旱导致土地大面积裸露,为蝗虫的产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是蝗虫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B.潮湿环境中蝗虫的K值比干旱环境中的K值大C.通过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预报蝗灾D.可通过引入蝗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答案】B【分析】1、样方法是用来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跳蝻、蚜虫、昆虫的卵)。2、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

【详解】A、根据题干“大旱之年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可说明气候干旱是蝗虫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A正确;B、结合题干“干旱导致土地大面积裸露,为蝗虫的产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进一步推断干旱环境中蝗虫的K值比潮湿环境中的K值更大,B错误;C、蝗虫卵的密度可通过样方法调查,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预报蝗灾,C正确;D、生物防治的措施有:引入天敌、寄生虫或使用信息素等,可以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引入蝗虫的天敌进行蝗虫数量的有效控制,D正确。

故选B。4.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如图为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B.该图中“碳中和”可表示为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过程中碳主要以CO2形式传递的D.⑥⑦过程中碳的传递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分解者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④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⑤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⑥、⑦表示消费者、生产者的粪便、遗体供分解者分解,⑧、⑨表示消费者、生产者的遗体变成化石燃料。【详解】A、碳循环发生在生物圈(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B、碳中和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让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生物与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即构建的数学模型为①+②+③+⑤=④,B错误;C、①表示分解者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④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⑤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①②③④⑤过程中碳主要以CO2形式传递的,C正确;D、⑥、⑦表示消费者、生产者的粪便和遗体、残枝败叶等供分解者分解,而不是通过食物链(网)进行,D错误。故选C。5.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梳理出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优生态等,为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下列相关措施错误的是(

)A.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工地码头扬尘治理可实现增蓝天B.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河流污染防治,有助于保碧水C.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农业用药污染防治,有助于护净土D.加强山水林田综合治理,严禁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助于优生态【答案】D【分析】1、人口激增使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全球各地普降酸雨,荒漠化不断扩大,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2、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详解】A、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工地码头扬尘治理可减少污染物向空气中的排放,从而实现增蓝天,A正确;B、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可以降低水污染程度,有助于保碧水,B正确;C、重金属、农药和化肥是进入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土壤的污染物主要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生物造成危害,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农业用药污染防治,有助于护净土,C正确;D、保护生物野生动植物资源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D错误。故选D。6.生物富集的效率可以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进行量化,计算公式为:BCF=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富集的过程一般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富集效率会受到生物特性、有害物质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C.BCF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D.污染物沿着营养级传递过程中,其浓度在较高营养级中一般较高【答案】C【分析】分析题意: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反映生物富集的效率,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比值越高,说明相关物质越不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可知生物富集的过程一般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正确;B、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可知,生物富集效率会受到生物特性、有害物质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C、生物富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生物富集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从而不断富集,C错误;D、环境污染物沿着营养级传递过程中,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比在低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高,D正确。故选C。7.项圈藻是一种蓝细菌,单个项圈藻细胞接近圆球形,直或弯曲的丝状体由分裂后未互相脱离的单列子细胞构成,状如项圈。噬藻体是一类以蓝细菌为宿主的DNA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噬藻体和项圈藻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含有核糖B.项圈藻细胞中的DNA呈环状,增殖时能进行复制C.在生态系统中噬藻体属于分解者,项圈藻属于生产者D.项圈藻“项圈”中每个细胞内的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分析】项圈藻是一种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原核生物除了支原体都具有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NA为环状裸露的,不构成染色体;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噬藻体和项圈藻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含核糖,A错误;B、项圈藻细胞的拟核含有一个环状DNA,增殖时能进行复制,B正确;C、噬藻体与蓝细菌是寄生关系,属于消费者,项圈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D、项圈藻是一种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B。8.生态养殖模式包括立体养殖、食性互补养殖等模式。上菜下鱼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养殖模式;鱼类与甲壳贝类肉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混养是常见的食性互补养殖模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立体养殖和食性互补养殖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和资源B.“上菜”可以吸收鱼塘水中的无机盐,控制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C.食性互补养殖模式促进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上下负立体养殖模式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详解】A、由题意可知,立体养殖和食性互补养殖,使鱼类与甲壳贝类、肉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混养,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和资源,A正确;B、上菜下鱼的养殖模式中,其中"上菜"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水中的无机盐,鱼类也能以藻类为食,所以有利于控制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B正确;C、食性互补养殖模式提高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度,促进了鱼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维持在10%到20%之间,上下负立体养殖模式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故选D。9.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单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答案】D【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该图是一个食物网,其中自养型鞭毛虫、大型植物是生产者,其余个体都是消费者。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分别是自养型鞭毛虫→纤毛虫→鲤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水螅→蜻蜓幼虫→鲤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水螅→蜻蜓幼虫→三刺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蜻蜓幼虫→三刺鱼→梭子鱼,自养型鞭毛虫→水蚤→蜻蜓幼虫→鲤鱼→梭子鱼,大型植物→鲤鱼→梭子鱼。【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A错误;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B错误;C、鲤鱼和梭子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正确。故选D。10.科学家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B.图中“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表示全球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C.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是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度D.光盘行动、自驾旅游、桑基鱼塘均可减小生态足迹【答案】D【分析】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详解】A、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能够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就越大,即生态足迹越大,A正确;B、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盈余,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B正确;C、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度,因此生态赤字越来越大,C正确;D、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保护环境;大力植树造林,并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D错误。故选D。11.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答案】D【分析】群落中的物种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②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③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详解】A、图①中两种生物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a、b之间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其中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错误;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表示寄生的曲线图,B错误;C、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对彼此不利,C错误;D、生活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故选D。12.某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收获玉米后,秸秆往往被焚烧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场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生态桥”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B.废弃秸秆加工成的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C.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于森林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答案】A【分析】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即保证物质循环再生。例子: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详解】A、“生态桥”保证物质的循环再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A正确;B、废弃秸秆加工成的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C、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小于森林生态系统,C错误;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D错误。故选A。13.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Q为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B.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详解】A、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值,只占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A错误;B、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Q1+Q2+Q3)/Q×100%,B错误;C、食物链不包括太阳能,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C错误;D、鹰捕食鼠,食虫鸟捕食昆虫,保护鹰和食虫鸟,能有效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故选D。14.2023年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一篇研究论文认为,大气臭氧层破坏是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后叶,全球再次出现臭层危机。经过全世界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南北极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修复,并有望在2060年左右被完全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现象加剧B.臭氧层破坏将使地表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C.人口剧增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上世纪臭氧破坏的重要因素D.减少氟氯烃、哈龙等物质排放是目前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方法【答案】A【分析】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详解】A、臭氧层破坏将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加,而地球温室效应主要是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A错误;B、臭氧层破坏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将使地表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B正确;C、人口剧增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是上世纪臭氧破坏的重要因素,C正确;D、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因此减少氟氯烃、哈龙等物质排放是目前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方法,D正确。故选A。15.《东观汉记·光武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放牧指人类将驯化的草食性家畜(比如牛、羊、马等)放到户外环境自由进食野生植物或其他多细胞自营生物的行为,是畜牧业的重要一环。为了研究羊草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最佳载畜量,科研人员开展调查与研究。科研人员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检测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对照组1706.3轻度放牧1455.2中度放牧1205.9重度放牧883.1注:生物量是指在某一时刻调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上的有机物量A.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B.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放牧会导致地上生物量减少C.食草动物和草之间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促进了两者的协同进化D.该草原生物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答案】C【分析】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详解】A、种植抗旱抗风沙的植被和制定合理载畜量,利用了自生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和协调原理(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考虑畜牧养殖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放牧会导致地上生物量减少,中度放牧使植物将生物量向地下部分转移,B正确;C、食草动物和草之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D、该草原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从水平方向看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和垂直结构(从垂直方向看群落的组成和外貌),D正确。故选C。16.在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青草→兔→狐”中,其能量流动如下表所示(单位:kJ·hm-2·a-1),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青草兔狐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81.05×1067.50×1057.15×1052.44×1042.25×1042.18×104A.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3.0×105kJ·hm-2·a-1B.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0.31%C.兔同化量中只有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D.狐的同化量中约有3.11%的能量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D【分析】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营养级包括处于这一营养级的所有的生物,而不是一个个体,也不是一个种群。【详解】A、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7.50×105-7.15×105=3.5×104kJ·hm-2·a-l,A错误;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兔子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7.50×105÷2.45×108×100%≈0.31%,B错误;C、兔同化量可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或狐的粪便流向分解者,C错误;D、狐的同化量中约有(2.25×104-2.18×104)÷2.25×104×100%≈3.11%的能量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故选D。17.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A.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B.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C.鲣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D.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蜜源信息【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光属于物理信息,长日照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A错误;B、油蒿分泌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能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体现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鸟表通过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属于行为信息,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D、蜜蜂通过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传递的信息,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B。18.关于白酒、啤酒和果酒的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发酵初期需要提供一定的氧气B.白酒、啤酒和果酒酿制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C.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所需的酶既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也存在于线粒体D.生产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原材料不同,但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都是酵母菌【答案】C【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详解】A、在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发酵初期需要提供一定的氧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再进行酒精发酵,A正确;B、白酒、啤酒和果酒酿制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如发酵初期酵母菌大量繁殖,B正确;CD、酒精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所需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不存在线粒体中,C错误,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19.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不断谱写“绿色、宜居、开放、文明”崭新篇章。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快推进纯电动公交车使用是防治酸雨的主要有效措施B.当地农户利用秸秆培养蘑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江畔湿地公园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BC【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潜在价值。【详解】A、酸雨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能够有效防治酸雨,因此,加快推进纯电动公交车使用不是防治酸雨的主要有效措施,A错误;B、用秸秆培养蘑菇使秸秆中的能量得到再次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C、湿地公园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对生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物种造成破坏,不利于提高稳定性,D错误。故选BC。20.下图甲是青海湖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乙是其中的裸鲤和鸬鹚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裸鲤占有4个营养级,若过度捕捞裸鲤,短期内会导致鸬鹚数量减少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裸鲤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高C.鸬鹚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c-dD.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湿地,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答案】ABC【分析】标志重捕法适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概括为3种: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详解】A、图甲中,裸鲤在不同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占有4个营养级;分析图甲可知,裸鲤是鸬鹚的唯一食物来源,若过度捕捞裸鲤,短期内会导致鸬鹚的数量减少,A正确;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裸鲤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估计值偏高,B正确;C、鸬鹚同化的能量(c),除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外,其余能量全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即鸬鹚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c—d,C正确;D、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湿地,对调节气候、保持水源涵养、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其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ABC。21.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km2斑块数/个斑块平均面积/km2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沼泽地15029167524274263893.512.151.93盐田1155110510269821428711.795.173.57A.据表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的沼泽地和盐田生境破碎化,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B.丹顶鹤主要以栖息地鱼虾为食,栖息地鱼虾数量属于影响种群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D.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间接价值【答案】ABC【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在于负反馈调节。【详解】A、据表分析,沼泽地和盐田的板块平均面积从1995年、2005年、2015年逐渐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体现,A正确;B、丹顶鹤主要以栖息地鱼虾为食,栖息地鱼虾数量属于影响种群发展的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如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以害虫为食的鸟的数量也增加,使害虫的数量减少,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ABC。22.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如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甲是生产者;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2、b3分别为第二、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B.图1中乙属于第二营养级,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l00%【答案】AD【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A错误;B、图1中甲是生产者,据图可知,乙和丙中,乙先升先降,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正确;C、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C正确;D、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错误。故选AD。23.在制作发酵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C.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D.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成乙酸【答案】AC【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A、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开盖放气会影响乳酸菌发酵,因此不能开盖放气,A错误;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是为了发酵初期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同时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以保证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醋酸菌为需氧菌,且发酵温度高于果酒的发酵温度,因此制作好葡萄酒后,除通入无菌空气,还需要适当提高发酵装置的温度,C错误;D、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D正确。故选AC。三、综合题24.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多样性和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预测此后一段时间(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等【答案】(1)数量标记重捕法(2)遗传(基因)物种(3)衰退型丙(4)增加减少迁入率和迁出率【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图2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据图2可知,a-b段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数量。25.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下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碳元素在③④过程中以形式存在。图2生物成分中没有图1中的(填字母)。(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kJ,B的能量为1.5×108kJ,D的能量为1.8×108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kJ,每年输入A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3)若该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其中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1)含碳有机物a(2)6×107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3)负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图1中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图2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详解】(1)图1中b能利用CO2,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③④表示由捕食形成的营养关系,碳元素在其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和传递。图2含有3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营养关系,图1中a为分解者,因此图2生物成分中没有图1中的a。(2)分析图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8×108kJ÷10%=1.8×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3×109kJ-1.5×109kJ-1.8×109kJ=4.0×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4.0×109×10%×15%=6.0×107(kJ)。A为最高营养级,每年输入A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而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未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3)狼和鼠构成捕食关系,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鼠的数量增多会引起狼的数量增多,狼的数量增多会导致鼠的数量减少,最终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狼和鼠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也体现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的形式进行循环。(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3)假设蛇从鼠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蛇增加10kg,至少需要植物kg。(4)由图丙可知,物种的种内竞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从营养级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答案】(1)CO2(2)b+c(3)650(4)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图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激烈。【详解】(1)图甲中①、③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两个过程中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因此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3)已知蛇从鼠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蛇增加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