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2.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3.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4.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1532d818cabe6781a6e40441ec7c738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训练:16物质及其变化
一、实验探究题
1.(2020•台州)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ooOO
OOO
OOOO
ABC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
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表,则这块
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有o
作物丝瓜茄子沙枣
最适pH范围5.6~6.06.0~6.56.8~7.38.0~8.7
2.(2020•湖州)氯气(CI》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
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L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性,从而知
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
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IO)。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
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
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潮湿的氯气
有色布条
图乙
(3)次氯酸除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
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3.(2020,金华•丽水)某兴趣小组对“稀盐酸与石灰石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稀盐酸与石灰石
中杂质不反应)。
【实验操作】取一块状石灰石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
泡;③试管内溶液无色。
稀盐酸
I®—石灰石
(1)【初步分析】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
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
(2)【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探究:
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
【继续探究】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
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
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石灰石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有剩余。
4.(2020•绍兴)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钏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
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献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b溶液呈中性)
稀盐酸
6
6
氢氧化
讽溶液
(1)【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钢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2)【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献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
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I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Ch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
n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3溶液▲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
①对方案I的结论进行评价:
②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3)【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5.(2020・杭州)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MgCb和NaOH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蒸储水
MgCh-►
NaOH—►
(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X:
(3)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4)上述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
①盐酸②氯化钙③氨水④硫酸镁
6.(2019•杭州)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i、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醐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i,发现
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D中溶液都变为无
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o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
7.(2019,金华)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钢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卜稀盐酸
6毫升
氢氧化
钢溶液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钢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酸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
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
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4)【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钢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8.(2018•舟山)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
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
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NaOH溶液CMOH卜溶液
n
co:co:
B肢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5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0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
的方法是0
9.(2018•衢州)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
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溶液呈中性)
[滴加足量的
卜商加酚酎
滴加酚酎1-BaCh溶液
甲图乙图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C0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C5的.
工0,
质里电
0稀盐酸的质量g
丙图
10.(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
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
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Ch溶液,再加入过量NaCI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I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AgCI(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1.(2017・湖州)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
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
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次数试剂实验条件实验现象
1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盐酸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2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酸常温无明显现象
3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酸+0.35克NaCI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4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酸+0.35_______常_温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促进了
反应的进行.
12.(2016・绍兴)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
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产Cu(OH)2,也会生成Cs(OH)4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m(OH)45。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m(OH)4SO4.
(2)【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0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
沉淀是.
(3)【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13.(2016•缙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图2
(1)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
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
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O
(3)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4)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14.(2016,宁波)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
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0=2NaOH+H2个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
所示
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①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
②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③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④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①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②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③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15.(2016•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领、氯化钢中的几种物质,为了
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可如下探究实验:
I.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溶液.
n.I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
2.33克.
m.把I中所得滤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泡,也没有产生沉淀,
第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钢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m步实现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离子是.
(2)写出白色固体的所有可能组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题
1.(1)B
(2)pH试纸;茄子
分析:(1)在进行取样时,尽可能的在所有范围内进行,避免取样位置过于集中,影响对整个土壤酸碱
度的判断;
(2)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进行解答;土壤的pH值在哪种作物的最适pH值范围内,就适合种这种
作物。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和C中的取样位置过于集中,很大范围没有取到,而B中六个取样位置平
均分布,覆盖面更大,因此合理的是B;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
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
因为7在6.8~7.3之间,所以这块空地适合种植的作物是茄子。
2.(1)酸
潮湿的氯气
(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__
(浓硫酸)一国
图甲
(3)氧气
分析:(1)根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及除杂时气体要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分析;
(3)根据氧气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1)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氯水显酸性;
(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说明盐酸不具有漂白性,即A假设不成立;气体干燥时
为使药品充分接触,要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出,由此画出装置图;
潮湿的氯气
图甲
(3)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
潮湿的氯气
故答案为:(1)酸;(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3)
氧气。
3.(1)②
(2)不存在稀盐酸时,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与AgNC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氢离子(或H+)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量肯定较少,但是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固体残留量比较大,因此可能是
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滴入硝酸银后,氯化钙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无
法通过白色沉淀确定是否有稀盐酸剩余;
(3)HCI和CaCL中都含有氯离子,但前者呈酸性后者呈中性,说明氢离子是决定稀盐酸性质的离子;
(4)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而碳酸钙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
体,因此可以据此现象判断是否残留碳酸钙。
解答:(1)【初步分析】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
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②;
(2)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不存在稀盐酸时,
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与AgN0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氢离子(或H+);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4.(1)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该实验结论错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钢反应会生成氯化领,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有白色沉淀生
成;先出现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3)A,C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0H-结合生成
水,或者是酸+碱玲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
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解答:(1)化学反应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反应物中有过量,二是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则该题的最后
一种猜想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方案I是错误的,因为硝酸银溶液是用来检测氯离子的存在的,所以该反应中只要加入了稀盐
酸,就一定会出现沉淀;
方案n验证猜想2正确,即盐酸过量,所以加入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盐酸反应
完后,碳酸钠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沉淀,所以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
淀;
(3)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可以区分出酸是否过量;
铜片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不能用来辨别盐酸是否过量;
铁锈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故AC均可;
故答案为:(1)两者恰好完全反应;(2)该实验结论错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钢反应会生成氯化银,
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先出现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3)AC。
5.(1)MgCI2+2NaOH=Mg(OH)24/+2NaCI
(2)280
(3)氯化钠(或NaCI)
(4)③
分析:(1)步骤C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氯化镁的质量计算出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3)根据反应产物解答;
(4)氢氧化镁成碱性,因此替换它的溶液必须也成碱性。
解答:(1)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I2+2NaOH=Mg(OH)2xV+2NaCI;
(2)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4z+2NaCI;
9580
332.5gx
95_80
332.5g一X;
解得:x=280g;
(3)该反应的产物为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
杂质是氯化钠(或NaCI)»
(4)在四种物质中,只有氨水溶液呈碱性,因此若用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氨水,
故选③。
6.(1)Na2c。3
(2)B中C02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气压,气流从风哨进入
(3)>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会进入装置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质量比分析。
解答:(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02最终转化为碳钠和水,碳酸钠化学式为NazCCh;
(2)B中CO2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气压,气流从风哨进入,引起振动
鸣叫;
(3)(3)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反应的质量比为80:98,则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a%>b%。
故答案为:;中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气压,
(1)Na2CO3(2)BCO2
气流从风哨进入;(3)>。
7.(1)OH
(2)另用试管取3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3毫升水混合(或另用试管取3毫升相同的稀盐酸)
(3)第①步产生的气体比第②步慢(或少)
(4)H+和OH结合生成也0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
水,或者是酸+碱玲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
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
解答:(1)无色酚献遇碱变红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为无色,滴加酚酥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溶液不是
碱性,即没有氢氧根离子;
(2)为了控制变量,要保证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总体积相同,且形成对照,则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盐酸
3mL,然后加入3mL蒸储水即可;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则第①步中的H+比第②步溶液中H*少,而镁与H+反
应能够产生氢气,H+越少则产生氢气会较慢或者较少;
(4)Sa(OW)2+2HCI=BaCl2+2H2O;BaCL是可溶性盐,即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其实质
是H+与0H生成水的过程;
故答案为:(1)0H;(2)另用试管取3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3毫升水混合(或另用试管
取3毫升相同的稀盐酸);(3)第①步产生的气体比第②步慢(或少);(4)H+和0H一结合生成出0。
8.(1)C0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2)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或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
中,滴加氯化钢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
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解答:(1)瓶子变瘪只能说明可能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能否与
水反应的问题;故答案为:C0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2)如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其反应为:
+2+
CO2NaOH=Na2COsH2O-所以只需要去验证有碳酸钠的生成就可以了,所以可以通过加盐酸出
现气体或者加铁盐出现沉淀都可以验证;故答案为: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
察到有气泡产生(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中,滴加氯化钢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1)C0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2)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
察到有气泡产生(取A瓶中少量液体与试管中,滴加氯化钢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9.(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献变红色
(2)部分变质
分析:氢氧化钠变质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一氧化碳;2NaOH+CO2=NazCCh+比0;
解答:(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通过酚醐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答案为:
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麟变红色;BaCl2+Na2CO3=BaCO3i
+2NaCl;氯化钢过量,则碳酸钠一定会被消耗完,剩余溶液中加入酚献仍然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
含有NaOH;故答案为:部分变质;加入盐酸时,盐酸会先与NaOH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Na0H+
HC1=NQO+H2。;Na2c03+2HC1=2NHC1+H2O+CO2T;所以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
9的[
质量/g______
会有气泡出现:故答案为:I:
0稀盐酸的质量g
故答案为:(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醐变红色;(2)部分变质;(3)
如上图。
10.使银离子全部沉淀;KI+AgCI=Aglxk+KCI;小于
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加入过量的氯化钠能保证将银离子全部沉淀,故填:使银离子全部沉淀;(2)碘化钾能
与白色氯化银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和氯化钾,故填:KI+AgCI=AglJ+KCI;(3)因为氯化银能转化生成碘化
银,说明碘化银的溶解能力小于氯化银,故填:小于.
11.阴离子;克硫酸钠;氯离子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以及表中的试剂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对比实验1中加入稀盐酸时,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实验2中没有明显现象;实
验3、4需要控制阴离子不同,所以实验4中需要加入硫酸钠,所以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实验过程】
立试剂文实验现
心象
,次杀
数件
1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盐黑色粉
酸温末很快
溶解,
溶液呈
蓝绿色
2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常无明显
酸温现象
3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常黑色粉
酸+0.35克NaCI温末很快
溶
解.溶
液呈蓝
绿色
4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活无明显
酸+0.35克硫酸钠温现象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氯离子促进了反
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
【建立猜想】阴离子;
【实验过程】
实试剂实实验现
公必象
次条
数件
1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盐力;黑色粉
酸温木很快
溶解,
溶液呈
蓝绿色
2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常无明显
酸温现象
3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常黑色粉
酸+0.35克NaCI温末很快
溶
解.溶
液呈蓝
绿色
40.2克CuO粉末+6毫升pH=O的硫无明显
酸+0.35克硫酸钠现象
【实验结论】氯离子.
12.(1)Cu4(OH)4SO4
(2)氢氧化铜;硫酸钢
⑶③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题意,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0H)2,也会生成Qu(OH)&SO*(碱
式硫酸铜),则浅绿色固体可能为Cu(OH)2,也可能是CU4(OH)4SO4,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
【获取事实与证据】①根据题意,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C114(OH)4sO4不溶于水,能与酸
反应,分解温度需300℃,进行分析解答.
②由题意,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生成了不溶于酸的硫酸钏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0H)2和CLM(OH)4so4、Cm(OH)4sO4能与酸反应,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猜想与假设】由题意,NaOH与CuSC)4反应会生成Cu(0H)2,也会生成Ciu(OH)4SCU(碱
式硫酸铜).
【获取事实与证据】①由题意,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而CU4(OH)4s。4不溶于水,能与酸
反应,分解温度需300°C.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此温度下Cw(OH)4SCU还没
分解,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氢氧化铜,黑色固体物质是氢氧化铜分解生成的.
②CU4(OH)4SC)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
(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硫酸钢白色沉淀,则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4SO4.
【结论】由事实与证据,浅绿色固体中含有Cu(OH)2、Cu4(OH)4SO4,整个实验证明猜想③正确.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CU4(OH)4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①氢氧化铜;②硫酸钢;
【结论】③.
13.(1)滴有酚醐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4)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分析:无色酚献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成无色(不变色)。
解答:(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滴有酚儆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
无色。
(2)因为该实验要通过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来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所以原来有的水分会对实
验结果产生干扰,故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都不含水,不能使硅胶
变色。
(3)因为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也会使无色硅胶变色而干扰实验,所以要迅速塞紧橡胶塞,防止空气中
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短期借款法律合同范本2025
- 万亩良田联产承包合同新政策
- 个人厂房租赁合同典范
- 产权清楚车位买卖合同细则
- 上海市房地产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食品调料采购合同
- 个人贷款借款合同模板
-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7
- 个人借款合同书及还款细则
- 个人住宅购房合同条款及样本
- 充血性心力衰竭课件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VAVE价值工程》课件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