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交响曲》酒与酒的博弈_第1页
《全元交响曲》酒与酒的博弈_第2页
《全元交响曲》酒与酒的博弈_第3页
《全元交响曲》酒与酒的博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元交响曲》酒与酒的博弈

酒与诗歌的关系紧密相连,已成为共识。而词、散曲作为广义的诗歌形式,与酒关系尤为密切。据初步统计,《全元散曲》涉酒篇章多达三分之二以上,其中“酒”出现1121次,“醉”936次,“饮”211次,“杯”259次,“樽”192次,可见散曲与酒文化的关系。下面就元代散曲中的酒与文人心态作一个延伸研究。一酒与醉,文士,处理好酒与人的关系同历代一样,元曲文人嗜饮的记载也不少。如宋方壶移居华亭期间,“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参见《清江贝先生集》中《方壶记》)。有的竟因酒丧命,如于伯渊,《录鬼簿》有贾仲明挽词,称之为“花前醉,柳下眠,命掩黄泉。”诗酒生活是元代文人的习见生存方式,如张雨饮酒赋诗,不以世事接目。侯正卿,《录鬼簿》附贾仲明挽词,称之为“史侯心友艮先生,诗酒相酬老正卿。”曾瑞有散曲集《诗酒余音》,以诗酒为曲集命名,显出元人对诗酒的偏好。当然最能直接印证这一点的,莫过于他们的散曲作品了。元散曲中,以《春宴》、《席上》、《夜宴》、《饮兴》等为题者特多,即使象《归隐》、《渔父》、《闲乐》、《叹世》等为题的,也散发着醇浓诱人的酒气。曲中多次提到以酒为生涯,如卢挚《沉醉东风·闲居》:“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乔吉《折桂令·秋日湖山偕白子瑞辈燕集赋以俾歌者赴拍侑樽》:“羡歌舞风流、太平时世、诗酒生涯”,这说明,饮酒构成他们生命、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赞酒的同时,就是对醉的礼赞:如贯云石《红绣鞋》:“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王德信《残曲》:“醉时节林下和衣卧,畅好快活”,醉在元曲家笔下,成为一种美的象征,一种文化符号。元曲家也表现出饮酒吟诗的灵感与才华,如《元史·儒学传》载冯子振“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赵岩好酒,人称“醉后可顷刻赋诗百篇”。滕斌为人风流笃厚,往往狂喜狎酒。酒后创作,反映出醉态创作思维的特点与元代文人的才华横溢。元代文人的饮酒是非常艺术化的,这也表现在他们的酒文化活动的多姿多彩上,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张可久《红绣鞋·雪芳亭》:“金错落樽前酒令,玉娉婷乐府新声,夜深花睡嫩寒生”等。元曲提到各种“闲快活”的娱乐活动还有围猎、捶丸、蹴鞠、射柳、射圃、角羝、双陆、象棋、围棋、撇兰、投壶、顶针、续麻、拆白、道字等等。清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说:“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反映了一时社会风气。文人饮酒的艺术化,还充分表现在他们选择的酒器上。元散曲中屡见不鲜的有金卮、银杯、金钟、金菊卮、金瓯、金叵罗、金樽、金盏、金曲卮、金觞、玉杯、玉觞、琼杯、凤凰杯,洋溢着富贵气;至于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之“老瓦盆边醉几场”、曾瑞《快活三过朝天子·警世》之“老瓦盆边,无明无夜,盆乾时酒再赊”、曾瑞《端正好·自序》之“就着老瓦盆,浮香糯,直吃的彻”、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之“拚着老瓦盆边醉后扶,一任他风落了乌纱”提到的瓦盆饮酒,又显示出几分粗野气。而最能代表文士气息的,莫过于荷叶杯与瘿杯的使用了,如张可久《朝天子·湖上》:“瘿杯,玉醅,梦冷芦花被”,《殿前欢·湖上宴集二首》:“宴瑶池,莲花白酒绿荷杯”,《上小楼·春思》:“酒卷荷觞云锦张,水镜香,波光摇荡”,汤舜民《湘妃游月宫·夏闺情》:“石髓和茶玉液香,碧简注饮葡萄酿”,颇有几分清雅气;至于鞋杯的使用与歌咏,则是十分放荡乃至于猥亵的了。二鞋杯行酒,说清思路自相消亡要了解元曲文人饮酒心态,必先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传统所谓“八倡九儒十丐”,虽然受到质疑,但汉族士人的地位低下,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他们素奉儒家的事功思想和修齐治平的道路,但元代长期废除科举,堵塞了进身之阶,立功、立言对大多数士人来说只是奢望。他们处于以前朝代没有的极端深度的悲剧状态中,酒成为消解的一种手段了。在酒中,他们反思人生,甚至对抗世俗的功名利禄,重新评估士人价值,那就是生的狂纵,死的潇洒。如贯云石《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刘时中《朝天子》:“醉了,睡好,醉乡大人间小”,《山坡羊·与邸明谷孤山游饮》:“诗狂悲壮,杯深豪放,恍然醉眼千峰上。意悠扬,气轩昂,天风鹤背三千丈,浮生大都空自忙。功也是谎;名也是谎”,这是一个无功无名、睥睨一切的广阔世界。而上述的“浅斟低唱”已经不能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懑,只有高歌狂饮了。王实甫《退隐》:“酒侣诗俦,诗潦倒酒风流。酣叫高讴,这快活谁能够?”邓玉宾《端正好·呆骨朵》“醉归天地窄,高歌不问腔。”当然,最能体现他们饮酒抗争意识的,就是酒与性了。早期的元曲家们面对这种悲剧状态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以酒消忧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极端叛逆的行为。关汉卿就是这种叛逆精神的领袖,他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就是一个宣言。这里,“浪子风流”、“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花中消遣,酒内忘忧”,生活十分放纵;“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勾栏瓦舍中的各种技艺十分娴熟。“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可以说,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文人名士对酒色情趣追求的表白象这样大胆,这样坚决,这样泼辣,这样不可驯服!这也回应了题目“不伏老”。“不伏老”在酒神精神中,表现出他的热爱生命,肯定生命价值,即使在生命走向尽头时,也表现出一种超常的生命力、顽强的抗争意识与坚毅的行动意志,显示出巨大的人生价值与无穷的生命能动力,这种乐观主义与阳刚之美,正是醉态强力的艺术表现。张可久也有类似作品,如《卖花声·冬》:“销金帐里笑相偎,毡帘低放,满斟琼液,乐醉了还醉”,《殿前欢·夜宴》:“锦排场,云鬓扶醉肉屏香。芙蓉被暖销金帐,酒尽更长”等等,都是酒的放纵,性的放纵。元代文人饮酒纵性,还有许多怪僻行为。象顾阿瑛将宴席搬到坟墓上举行,勿复礼法约束。而经常参与其会的杨维桢,把酒与性简直发挥到了极致。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其“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虽说鞋杯行酒,汉魏六朝已有,宋人就好此不疲,但都不如杨维桢掀起了如此波澜,引起明清放荡文人、少年的效尤,吟咏之作,不绝于诗词。鞋杯行酒,是一种性心理反映,或者说是“性畸变”,但在当时作为一种行为符号,具有反抗封建礼教、弘扬个性的意义。保守的人称之为“一代文妖”,亦其宜也,可谓叛逆之尤。非惟如此,鞋杯不但出现在诗词作品中,而且出现在涉酒散曲作品中,“玷污”曲坛了。象刘时中《红绣鞋·鞋杯》:“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妖娆,便有些汗浸儿酒蒸做异香飘。潋滟得些口儿润,淋漉得拽根儿漕,更怕那口咱的展了。”无名氏《豪放不羁》甚至说:“都将着玉与帛,换做酒共色,尽教咱百年欢爱,管甚么万贯资财。鬓发白,容貌改,物和人知他谁在,青春去再不回来。一任教佳人宛转歌《金缕》,醉客佯狂饮绣鞋,便是英才。”这些散曲,极能表现出元代文人的个性极端张扬,表现出浓厚的叛逆意识与酒神精神,构成了对中国道德文化价值特别是“男女之防”的最大破坏;审美风格上也表现了“狂放之美”,具有深度的酒神情结。但是,元代酒散曲的叛逆性为数甚少,大部分的涉酒散曲体现的是,酒神的放纵,却最后复归于清旷酣适的解脱,或者说是老庄式的解脱。三酒为中心的态度,是元人的精神选择的中心白朴《知几》说:“无用人,诗酒乐天真”,把饮酒纳入“天真”的思想体系,来自于《庄子·渔父》,主张饮酒以乐为主,必须法天贵真。把庄子天真学说运用到饮酒观念上来,并创作出一种“道味”式饮酒的是魏晋士人,特别是陶渊明。在元代的酒散曲中,表现对屈原不饮酒的不满,对陶渊明饮酒解脱的肯定。其实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元代文人多次论及两人对酒的态度,实际上也曲折地表达了元代文人饮酒的心态。据不完全统计,《全元散曲》中提到屈原的作品大约有四十首,除了刘时中《双调·殿前欢·道情》对屈略有好评外,大都持负面看法,主要是攻讦他的不饮酒,如邓玉宝《满庭芳》:“三闾枉了,众人皆醉倒,你也哺啜些醪糟”,无名氏《齐天乐·幽居》:“常笑屈原独醒,理论甚斜和正,混清争,一事无成。汨罗江倾送了残生,无能”。基于这种负面评价,元散曲普遍表示否定屈原独醒的生活方式,如马致远《拨不断》说:“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邓玉宾《粉蝶儿·满庭芳》与《六么序》说:“屈原独醒,不如同醉”,乔吉《满庭芳·渔父词》说:“江湖隐居,既学范蠡,问甚三闾。……摇船去,浊醪换取,一串柳穿鱼”,而追求一种醉狂的生活方式。对陶渊明的饮酒,无论是半醉的陶渊明,如张可久《红绣鞋》:“半醉渊明可人招”,还是烂醉的陶渊明,如徐仲田《满庭芳》:“金樽在手,烂醉菊花秋”;也有醉酒初醒的陶渊明,如无名氏《寄生草·秋》:“东篱陶令酒初醒,西风了却黄花事”,元人都是非常企慕的。他们认为,陶渊明达时务,如郑光祖的《塞鸿秋》:“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尤其在将屈原与陶渊明或者刘伶对比时,最鲜明旗帜地表白了元代文人的人生选择:是陶、刘(伶)而非屈。如张可久《山坡羊·酒友》:“刘伶不戒,灵均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李伯瞻《殿前欢·省悟》:“风流伯伦,憔悴灵均”,最负盛名的当是白朴《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应该来说,屈原与陶渊明对悲剧意识的消解方式不同:屈原宁愿“众人皆醉我独醒”,最后走向了死亡解脱;而陶渊明则饮酒作达,现世解脱。陶屈的去取,表现了元人以酒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反映了元人在文化选择上的深层内因。所以,元散曲无论是警世、叹世、讥时、咏史或者叹光阴,还是归隐、辞官、自述、闲居题材的,无论山居,还是田园,都借酒表现出对功名、醒醉、生死的超越,对社会、历史、世俗的超脱,都可以看到陶渊明的影子,如杨朝英《叨叨令·叹世》、阿里西瑛《凉亭乐·叹世》、马致远《蟾宫曲·叹世》、《夜行船·百岁光阴》、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今·归隐》、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曾瑞《端正好·自序》、刘时中《折桂令·闲居自适》等,俯拾即是。这些隐居题材的散曲,都有酒在内。就是以《渔父》为题的元曲中,大量出现渔父“酒隐”的情况,象乔吉《满庭芳·渔父词》二十章中,几乎可以说章章有酒,有“携鱼换酒”的消费方式,有勘破功名利禄之饮,有盟鸥无机之饮,有文人疏狂之饮,有郑泉、毕卓、张翰之饮,有“酒绿蚁,蟹擘红膏,江湖歌楚客《离骚》”式的名士之饮,有村饮,有风平浪静其实是身闲心静之饮,从这个饮酒渔父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决不是以打鱼谋生的普通渔父,而是以渔隐居的具有象喻意蕴的文人化身。元代文人充满着矛盾、痛苦的悲剧意识,通过饮酒自适的生理解脱与庄子、陶渊明式的心理解脱,一一转化为自足、自乐、自欣、自适,这就是清旷酣适之饮,代表了传统文人饮酒生活的价值取向。元代文人的仕进道路的阻断以及由此产生的“酒内忘忧”生活,无论是浅斟低唱式的享受,高歌狂饮近似西方酒神精神式的叛逆,还是清旷酣适这种中国式的解脱,都传达着深度的悲剧意识。然而,一味地借酒消愁,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纯粹的物质消解,结果是李白式的“举杯消愁愁更愁”,它非但没有消解悲剧意识,反而使得这种意识呈现更为深度的转化,情绪处于更为复杂的巅峰状态,极端痛苦与极度快乐交织的状态,这就是酒神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创作的涉酒散曲往往是以酒神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