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_第1页
《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_第2页
《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_第3页
《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_第4页
《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诗》成书、流传、整理的新证据两块未见著录的《熹平石经·诗》残石的校释及缀接

一《东南角石经诗》石的发现《徐平石经》也被称为《汉石经》和《一字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由蔡邕亲自书丹于石碑,使工匠雕刻,树立于东都太学前。碑隶书,共刻有《易》、《诗》、《书》、《礼》、《春秋》、《公羊》及《论语》共七经。自隋唐后,原碑湮没无闻,不可迹寻。至宋代,始发现有《诗》、《书》、《礼》、《公羊》和《论语》五经残石,共二千一百六十七字,收录于洪适《隶释》、《隶续》二书中。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洛阳东偃师朱家圪垱村东汉太学故址,又有该石经较多残石出土,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极大注意,著名学者罗振玉、马衡、张国淦、钱玄同、胡小石等都作了不少影印和研究考释工作。及至建国后,马衡先生著《汉石经集存》,汇为八千数百余字,并加考订,最称完备。上海博物馆藏有两块《熹平石经·诗》残石,皆残缺甚大,很不规整。一石(甲石)残高约25、宽约31、厚约16厘米,正、背面刻字,共十九行,行一至十一字,总计一百三十四字(图一、二);另一石(乙石)残高约21、宽约20.5、厚约16.5厘米,正、背面刻字,共十六行,行二至九字,总计一百零五字(图三、四)。经广泛查证,知二石均未曾见于著录,流传情况不明。以《熹平石经》残石发现的情况推测,估计出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可能因先藏于民间而未及著录,后辗转运至上海,转入孙实君手中。解放初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购自修文堂书店,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两块残石是目前所发现的《熹平石经》残石中较大的两块,不仅对《熹平石经》本身是重要的补充,而且对《诗经》的研究也有很高的价值。因《诗》传至汉代大致有四家:即今文的《齐》、《韩》、《鲁》三家和古文的《毛诗》一家。据《汉书·艺文志》,今文“三家皆列于学官”,尤以“《鲁》最为近之”。现据已发现的《熹平石经·诗·校记》残石来看,其中屡有“《齐》言”、“《韩》言”等字,可知石经《诗》正是《鲁诗》无疑。经魏晋至唐宋,今文三家《诗》均相继失传,唯古文《毛诗》流传至今。历代学者,从南宋王应麟《诗考》到晚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都曾对已佚的三家《诗》作了很多辑录、考订和整理工作,成绩显著。这两块《熹平石经·诗》残石的发现,为《诗经》的版本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实物资料。本文试就此两石的文字与今本《毛诗》及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关文字互校,并参以汉魏碑刻文字、古籍文献资料及1977年阜阳出土的汉简《诗经》,对两石中的异字略加考释;最后对此二石的相互间关系作一探讨,以求教于读者。为行文便于称述,现将此二石分别编为甲石与乙石,并于各石每行刻字上自右至左加以编号,注明篇名章节,以醒眉目。二石经《毛诗》石经甲石正面(图一):为《诗·小雅》中《节南山》与《正月》两篇,共六行,行三至七字,计三十一字(其中残七字,分章小字二字)。每章间不空格,而以小字“其”加数字隔开,占一格地位(以下诸石同此,不再注出)。校释如下:《节南山》,行一。行一,《十章》“嘉[父作诵]”(为诗句完整,号内据今本《毛诗》补入,下同)。“嘉”,今《毛诗》作“家”。案:蔡邕《朱公叔议》云:“周有仲山甫、伯阳嘉父,福老之称也。”据《汉书·古今人表》:称嘉父与谭大夫、寺人孟子并列中上。《仪礼·士冠礼》“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郑玄注:“周大夫有嘉甫……甫字或作父。”可见“嘉父”为专用名词,非通用名词,石经为正字。《正月》行二至行六。行四,《六章》“[不敢]不蹐”,今《毛诗》同。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走部引《诗》“不敢不”。案:《说文》:“蹐,小步也。”“,侧行也。”又《玉篇》:“,小行貌。”二字音同义近,古通用。行四,《六章》“惟号斯言”。“惟”,今《毛诗》作“维”,《列女·楚野辨女传》引《诗》则作“惟号斯言”,同石经。查《鲁诗》皆作“惟”,《毛诗》皆作“维”,《论语》皆作“唯”。《古文尚书》作“惟”,同《鲁诗》;《今文尚书》作“维”,同《毛诗》。今石经为《鲁诗》,当以“惟”为正。行六,《十一章》“亦孔之炤”,今《毛诗》同。《礼记·中庸》引诗“亦孔之昭”。案:“炤”、“昭”皆形声字,以“召”为声,同声旁假借,《经典释文》亦作“炤”,同石经。背面(图二):为《诗·大雅》中《桑柔》、《瞻卬》、《假乐》三篇,共十三行(其中残一行),行一至十一字,计一百零三字(其中残十三字,分章小字五字)。此石篇序与今本《毛诗》有较大不同:石经《桑柔》、《瞻卬》、《假乐》三篇相连为序。今本《毛诗》于《桑柔》后为《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及《常武》等六篇,然后才是《瞻卬》,以上均属《荡之什》;而《假乐》则为《生民之什》十篇中的第五篇,列在《桑柔》与《膽卬》之前。关于石经《大雅》的篇次问题,罗振玉《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一书已有论及,可参见。又,从原石来看,此石面右边断面划一,截面平齐,显为原碑之边缘。其文字校释如下:《桑柔》,行一至行七。行一,《一章》“[其下]洵”。今《毛诗》作“侯旬”。案:“侯”,汉《桐柏庙碑》与魏《三体石经》隶体皆作“”,近石经,是隶变如此。“洵”,《尔雅·释言》“均也”,郝懿行曰:“洵者,旬之假借也。”“旬”,《毛诗》郑玄注曰:“言阴均也。”古多假“旬”为“均”。王先谦考“洵”、“旬”、“均”三字较详:“《说文》:洵,过水中也;均,平遍也,言水中则四面水皆平遍,故引申为均。均以土喻,洵以水喻,其取义亦同。凡《诗》之洵皆当训均。”行五,《九章》“[进退]惟谷”,《十章》“惟此圣人”。“惟”,今《毛诗》皆作“维”。据《文选》班固《幽通赋》曹大家注引《诗》:“进退惟谷”,《韩诗外传》卷五引《诗》:“惟此圣人”,均作“惟”,同石经。又此石同面行十《瞻卬·五章》:“惟予[胥忘]”,“惟”,今《毛诗》亦作“维”。《瞻卬》,行八至行十一。行八,《一章》“[降此]大”。今《毛诗》作“大厲”。查汉碑皆不省“虫”,同石经,是汉隶如此。行九,《三章》“为枭为鸨”。“”,今《毛诗》作“鸱”。“鸨”为隶变字。行十,《五章》“舍尔不狄”。“不”,今《毛诗》作“介”。汉《校官碑》、《侯成碑》及魏《三体石经》隶书皆作“不”,近石经,是汉隶如此。“狄”,今《毛诗》与《经典释文》皆同。王先谦因《集韵》引《说文》“诗曰:舍尔介逖”,注云:“三家狄作逖。”⑥现据此石,《鲁诗》实作“狄”。行十一,《七章》“宁自今矣”。今《毛诗》同。王先谦引《列女·严延母传》:“《诗》云:心之忧忧,宁自全矣”,认为“《鲁》今作全”⑦,但据此石,《鲁诗》实作“今”。《假乐》,行十二、十三。行十三,《四章》“[民之攸]呬”。“呬”,今《毛诗》作“塈”。“呬”、“塈”古音同属十五部,当为同声部假借。乙石正面(图三):为《诗·小雅》中《节南山》与《正月》两篇,共七行(其中残一行),行四至九字,计四十八字(其中残十字,分章小字四字)。校释如下:《节南山》,行一,行二为题尾。无异字。《正月》,行三至行七。行三,《二章》“忧心瘐瘐”。今《毛诗》作“忧心愈愈”。案:《尔雅·释训》:“瘐瘐,病也。”郭璞注:“皆贤人失志怀忧病也。”“瘐”、“愈”古通用。行七,《十二章》“[又有]嘉殽”。今《毛诗》同。案:《说文》:“肴,啖也。”“殽,相杂错也,从殳肴声。”经典“肴”多作“殽”。背面(图四):为《诗·大雅》中《桑柔》与《瞻卬》两篇,共九行(其中残一行),行二至九字,计五十七字(其中残九字,分章小字一字)。此石篇序同甲石背面,如上文所述。文字校释如下:《桑柔》,行一至行七。行二,《四章》“忧心隐[隐]”。“隐”,今《毛诗》作“慇”。“慇”、“隐”,古音同声部,可通。又,《说文》:“慇,痛也。”“隐,蔽也。”《诗》此句盖言忧之于心深切,当以“慇”为正字,石经“隐”为借字。行四,《八章》“民人所瞻”。今《毛诗》同。汉《校官碑》引“民人所彰”,“瞻”作“彰”。案:《毛诗》“瞻望”,1977年阜阳出土汉简《诗经》作“章望”,胡平生、韩自强两同志考曰:“章、瞻,古音声纽相同,都是章母,但韵部并不相同。章是阳部字,瞻是谈部字。虽然在《诗经》和《楚辞》里都有阳部和谈部押韵的例子,可是象章、瞻这样直接通假的例子,以前还没有见过。”又《说文》“彰”,“从彡从章,章亦声”。是“彰”同“章”,通假作“瞻”。行五,《十章》“[覆狂]以熹”。今《毛诗》作“以喜”。二字声同义近,古通用。行五,《十章》“胡此畏[忌]”。“此”,今《毛诗》作“斯”。案:《尔雅·释诂》:“斯”,“此也”。二字汉人同入十六部韵,可通。《汉书·贾山传》引《诗》亦作“胡此畏忌”,同石经。《瞻卬》,行八,行九,无异字。三残石的次数、文字从以上所校两块残石的篇目、文字等内容来看,这两块残石联系密切,文字可连接;从石色来看,二石断面均呈灰色,表明石质相同,可认为是原碑的上、下段。此外,据罗振玉《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和马衡《汉石经集存》所载已发现的残碑中,另有五石与此两石的缀接密切相关。现以前述的甲、乙石为主,将有关的五石分别编为子至辰石,考出各石间位次与联系如下(图五):正面:《诗·小雅》。子石:刻字八行三十九字,为《节南山》二至十章,《正月》二至八章。与甲石正面重合五行,其中二行相吻合;与丑石重合五行,其间空格七至十一字。丑石:刻字五行六字(其中第五行“莠”字湖甚,计行不计字),为《节南叫》二至十章,《正月》二章。与乙石正面重合三行,其间空格二字。寅石:刻字二行三字,为《节南山》二、四章。与丑石重合二行,其中一行相吻合。背面:《诗·大雅》。卯石:刻字四行十八字,为《桑柔》十五章,《瞻卬》一至五章。与甲石背面重合四行,其间空格二至三字;与乙石背面重合三行,其间空格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