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姓名:班级:考号:

1.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以画入境”能更好地理解词句。“苏子作诗如见画”,读苏词,眼前有很强的画面感。请将下面表格补

充完整。

词句以画入境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无法入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秋对月,愁思不禁涌上心头。

(2)"以象知意”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酒"抒怀。《江城子》中,苏轼借"酒"来

抒发自己_______的志向;《水调歌头》中,苏轼借酒来排遣自己________的情感。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

"酒"字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儿清明!

假如你是一名画家,你需要根据此诗歌的内容进行绘画设计。请你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完成下面的绘

画设计方案。

绘画设计方案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突出梨花画面画面的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何会产生"惆怅"

主要的构图要

的白,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的主情感基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首诗抒发了诗

绘梨花?色调调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梨花、柳树、

惆怅、

柳絮、城池、白色

哀伤

东栏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下列朗读设计与《礁石》这首诗的意境最贴近的一项是()

A.语气坚定,语调平静,语速由缓而急

B.语气愤怒,语调深沉,语速由缓而急。

C.语气坚定,语调深沉,语速由急而缓。

D.语气愤怒,语调平静,语速由急而缓

(2)诗歌的语言常常被"陌生化”处理,使得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常常是新奇的,甚至是无理

的,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方法的一项是()

A.黄昏吹着风的软。(林徽因)

B.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郑愁予)

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

•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桂花的和。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5.阅读下面诗词,回答小题。

秋霁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1)颔联写景,情寓其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后世评论此诗的尾联可谓开苏轼"但愿人长久,手里共婵娟"先河,你是否认同此说?请简述理由。

6.杭州,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不少大唐才子都为此地赋诗。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辞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1)展板上有一首张祜写的《题杭州孤山寺》。

全诗四联分别从空间、、地点风物、声音这四个方面描绘孤山寺的特点。

(2)这首诗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选择一处,并加以分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友人的。②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③海西头:指

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侧重描写“宿桐庐江"的景色。日暮、猿啼、秋风、孤舟等景物渲染了清新愉悦的氛围。

B.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吐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又抒发怀念家人的拳拳之心。

C.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D.尾联是实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友的感情。

(2)本诗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借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8.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①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③员外:

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

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简析颔联两句中的第五字。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一一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⑨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⑩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注释:本诗写于1942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1)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并填空。

这两节诗歌通过、等意象,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2)用文中原句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诗人的任务是:

(3)在这首诗中,“黎明"象征什么?

(4)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为什么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呢?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作此篇,兼怀子由"中,一个"兼"字意蕴丰富,说明这首词除了表达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外,还

表达了。

(2)请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词中的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

(2)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乙卯①重五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己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在家乡绍兴隐居。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重五”可以判断本诗所写的节日应该为端午节。

B.首联通过描绘繁盛的石榴花来突出山村景色的美好。

C.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描写出粽包和艾束的特点。

D.这首诗语言晦涩难懂,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一说尾联中"笑"中所包含的情感。

13.古代诗歌阅读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骤骑②,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②骤(p3。)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诗人的主帅桂管防御观

察使李昌峻。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和《野望》一样都是五言律诗,而《游山西村》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是七言律

诗。

B.首联写诗人除夕一直守岁到三更己尽。一个"仍"字表现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情。

C.颔联中"雪声偏傍竹•"一句,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雪落之声衬托夜之寂静,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D.颈联从听觉和视觉写景,采用"晓角""残漏""孤灯""落花"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因一夜无眠而心情极度悲痛

之感。

E.尾联呼应首联,点出离家万里岁末不得归家的原因。整首诗主要表现出诗人因跟随主帅却不得志的奔

波之苦及抑郁之情。

(2)颔联中"寒"字用得很好,请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木定福的两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E.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15.阅读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这首诗首联中的""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和"能开"两个词赋予了梅花

以人的性格和精神。

(2)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3)诗中的"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尾联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1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

的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传杯饮酒。⑤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分

析。

(2)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1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②。绿杨楼外()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④前!

[注释]①这首词是词人贬官颍州期间所作。②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

形。③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④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1)请为词中空缺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备选词语:出、荡。

(2)"人生何处似尊前"这句话,有人读到一种凄凉与感伤,有人却体味到词人是沉醉在快乐中的,你是如

何理解的?请联系《醉翁亭记》,结合诗句来分析。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通过对孤雁,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孤雁的执着。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仿照示例,回答以下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示例)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

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

(2)(示例)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

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o

21.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临江仙⑴•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2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印?夜阑风静毅纹⑷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2)东坡:子啊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

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3)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

逐钻营。(4)毂纹:比喻水波细纹。毂,经纱。

(1)开头两句,借和把苏轼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请用原文作答)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①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③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水;i: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1)诗歌前三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

(2)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翅低白雁飞仍重"中"重"字的妙处。

(3)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②已为佳人③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这里指琴。③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青眼:黑色的眼

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指正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白眼,表示轻蔑。

(1)颈联中运用了伯牙、子期知音的典故和阮籍青白眼典故,请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

(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4.古诗阅读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

恼。

(1)这首诗颈联中的"乍"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乍"字的妙处。

(2)请结合本诗尾联与《钱塘湖春行》中结尾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说说它们的抒情

方式与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25.阅读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阚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

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一语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双重含义。

(2)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6.阅读杜甫的《薄暮》,完成下列小题。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闿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

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从诗歌的标题读出这是(时间,限2字)之时,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限

2字)一词就直接点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2)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意思。

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①

岑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②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③夜雪扑旗竿。

(注)①[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播仙:唐朝安西都护府管辖的部族,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封大夫:封常

清,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②[月窟]古代以为是月亮在西方的归宿之地,此借指极西之地。③[葱山]即

葱岭,今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都是其干脉,此指昆仑山。

(1)诗歌前两句从、两个方面突出唐军出征之苦。

(2)"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中"凝""扑"二字颇为精妙,试简要赏析。

2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先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

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上面文字选自《》中的《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

2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邀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

态。

B.素秋,是秋天的代称。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胶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营造了一

幅色彩明丽的闲居秋景图。

C.三、四两句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D.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

免显得黯淡模糊。

(2)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

请分析此诗的"敌"字是否可以换成"对"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太守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衣着华美,率领千骑奔驰,横扫山冈。好一个盛大、

壮观的出猎场面!

(2)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失意/矛盾/惆怅/思念亲人;暂凭杯酒长精神/浊酒一杯家万里/莫笑农家腊酒

浑……

【解析】【分析】(1)“左牵黄,右擎苍"写出了太守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锦帽貂裘"写出了太

守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着貂鼠皮衣;"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太守带着众多随从,像疾风一样,席卷平

坦的山冈。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盛大、壮观的出猎场面。

(2)《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写出了作者饮酒的豪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写出了作者以魏

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出了作者愿赴边疆抗敌狠狠抗击

西夏和辽的侵扰。综上,作者在词中借"酒"抒发了作者爱国,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水调歌头》中

词前小序说明了此词是作者酒后之作;"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作者对现实人

间的不满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心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作者怀念弟弟的

深情与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祝福和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答题空三示例:一曲新词

酒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金樽清酒斗十千/把酒话桑麻

故答案为:⑴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

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太守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衣着华美,率领千骑奔驰,横扫山冈。

好一个盛大、壮观的出猎场面!

⑵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失意/矛盾/惆怅/思念亲人、暂凭杯酒长精神/浊酒一杯家万里/莫笑农家腊酒

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

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⑵古诗词的理解一定要真正读懂,要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

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平时还要注意分类整理背诵古诗词。

2.【答案】淡白、花满城;"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解析】【分析】(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意思是: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

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据此可知,这首诗除了以"雪"比喻梨花突

出梨花的白,还通过"淡白"来写雪的颜色,"花满城”来写梨花的多。

(2)《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

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

感叹时光的流逝,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

故答案为:淡白、花满城;"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无论是理解诗歌内容还是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对诗歌人、

事、景物的理解和分析,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途径。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

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3.【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礁石》这首诗是写礁石,着重在写礁石的坚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说,这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于正义的无比坚贞。所以语气应是坚定的,语

调应是深沉的。诗歌前半段写海浪对于礁石的冲击,一浪一浪,从不停歇,所以语速应急。后半段写礁

石立于海浪之中,却不为所动,依然微笑着看着海洋,所以语速应缓。故选C。

(2)A.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句诗不合常理。所表达的意思是因为风的吹拂,黄昏显得柔软多情,符合"陌

生化”的定义;B.马蹄又么会是一个错误呢?错误又怎么是美丽的呢?不合常理,符合"陌生化'’的定义;C.

前半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以理解。后半句"纺着疲惫的歌"则不合常理。"歌"怎么能纺织而出呢?符合

"陌生化"的定义;D.鸟死之后,尸体落在地上,羽毛腐烂在泥土里。表现了鸟对于大地的热爱。符合常

理,不符合"陌生化"定义;故选D。

故答案为:⑴C

(2)D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能力。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

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

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陌生化"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

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

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答题时要结合具

体诗句分析。

4.【答案】(1)颜色金黄;叶子碧绿、茂密、繁多

(2)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

往与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星星点点。桂叶

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因此,它写出了桂花的颜色金黄和桂叶的碧绿繁盛。

(2)本题考查对比的作用。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

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

展。写出了梅花和丁香的"粗""俗"之气,和桂花风流飘逸,名重于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词人对"风度

精神如彦辅”的桂花的欣赏,表达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故答案为:⑴颜色金黄、叶子碧绿、茂密、繁多

⑵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

与追求。

【点评】⑴诗歌内容的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

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

离段”。

5.【答案】(1)示例:秋高气爽,空气澄净,宁静的秋水上漂浮着弥散的青烟。阴而有雨,可天色晴朗,

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

(2)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此句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离人盼望明月之时,和远方的亲人共赏这

番精致,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苦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

月思人的美好期待,可谓开苏轼"但愿人长久,手里共婵娟"先河。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手

里共婵娟”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情景的描绘。《秋霁寄远》是一首思乡怀人的诗歌,描绘的是秋天

雨后的情景.雨停后作者独自登上西楼,观赏美景。只看到秋水之上笼罩着薄薄的烟雾,稀稀疏疏的雨

中映衬着斜阳。高树下山鸟归巢,草丛间虫子乱飞。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注意"横烟""疏雨"

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与理解。分析题目要求,可从诗句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分析相似

点。"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的是: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

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

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了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写

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

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两句诗都运用想象的手法,都通过"明月"这个意象沟通心灵、表达祝福之意、

豁达之心态。所以说此诗的尾联可谓开苏轼"但愿人长久,手里共婵娟"先河。

故答案为:⑴示例:秋高气爽,空气澄净,宁静的秋水上漂浮着弥散的青烟。阴而有雨,可天色晴朗,

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

⑵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此句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离人盼望明月之时,和远方的亲人共赏这番

精致,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苦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

思人的美好期待,可谓开苏轼"但愿人长久,手里共婵娟"先河。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手里

共婵娟”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点评】⑴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答题时应注意,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

作用,考试时联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依据主要内容、抓

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答案】(1)天气;幽深宁静

(2)选择颔联,这句诗中通过"不雨"和"无云"描写出了即使山中不经常下雨,万里无云也会常常湿润和保

持水的阴凉,从侧面衬托出了山林本身的幽深和宁静。

【解析】【分析】(1)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这首诗第一联从空间角度描绘孤山寺,第三联从地点风

物角度描绘。第四联从声音角度描绘。第二联意为:不下雨时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

蓝。其中的"不雨"与"无云"点明是从天气角度描写了孤山寺。楼台高耸于小山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

山光湿润,水面碧蓝。断桥生苔,空院落花,钟声传来。只见有景,只闻有声,不见有人。所以这首诗

主要表现了孤山寺幽深宁静的氛围。

(2)考查诗歌写作手法。本诗最后两联,颈联写断桥少有人来,生出了苔薛。院落空荡,只有落花飞

舞。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尾联写钟声从北边的山林里传来。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更加显出环境的

清幽雅静。

故答案为:⑴天气、幽深宁静

⑵选择颔联,这句诗中通过"不雨"和"无云"描写出了即使山中不经常下雨,万里无云也会常常湿润和保

持水的阴凉,从侧面衬托出了山林本身的幽深和宁静。

【点评】⑴诗歌内容的理解,除了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外,还要与写作背景联系在一起进行思

考。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答题时应注意,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

作用,考试时联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

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7.【答案】(1)C

(2)秋风吹得两岸的树叶簌簌作响,清冷的月色笼罩在孤舟上。诗人借助秋日夜晚桐庐江上凄清萧索的

景象,表达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迷茫与愁苦。(或:渲染了凄清萧索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无

依的迷茫与愁苦)。

【解析】【分析】(1)A.”渲染了清新愉悦的氛围"有误。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

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B.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

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抒发怀念家人的拳拳之心”有误;D."尾联

是实写"有误。尾联是虚写,写诗人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

州旧友。

(2)赏析时既要抓住景,又要抓住情。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是如同江水

的。有月,本应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只有一叶孤舟。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

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诗人的孤寂感被触动的更加厉害。这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孤独感和情绪的动

荡不宁,都蕴含其中。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1)C

⑵秋风吹得两岸的树叶簌簌作响,清冷的月色笼罩在孤舟上。诗人借助秋日夜晚桐庐江上凄清萧索的

景象,表达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迷茫与愁苦。(或:渲染了凄清萧索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无

依的迷茫与愁苦)。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

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

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

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8.【答案】(1)"知"、"觉"二字,以想像之辞入实见之景,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表达对

初到新地生活的憧憬,紧扣题意。

(2)对自己生平事业(不幸)的自伤与自嘲;初到黄州的喜悦与憧憬;无功受禄的惭愧;面对逆境的平静

(自适)与旷达(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1)颔联两句中的第五字是"知""觉"两个动词。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表现手法角

度及表达效果上回答。诗人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

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

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

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

(2)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诗以自嘲口吻开头,"老

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

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

生态度,"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面对逆境,苏轼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

之。颔联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

态度。后四句为作者自嘲,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

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

"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作,质朴自然。

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

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据

此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Q)"知"、"觉"二字,以想像之辞入实见之景,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表达对初到

新地生活的憧憬,紧扣题意。

⑵对自己生平事业(不幸)的自伤与自嘲;初到黄州的喜悦与憧憬;无功受禄的惭愧;面对逆境的平静

(自适)与旷达(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

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

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

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

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整理作答即可。

9.【答案】(1)露水;最后一颗星、海上(两项即可)

(2)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3)黎明: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象征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光明的到来,幸福生活的到来。

(4)号召所有人都能觉醒起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迎接黎明的各项战斗中,"黎明"不会遥远,胜利的曙

光就在前面。

【解析】【分析】(1)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露水""最后一颗星”"波

涛""海"等都是意象。

(2)"黎明"的任务是:诗中的"我"指黎明,从第④⑤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

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中提炼"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诗人的任务是:从②句"而

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己经要来"中提炼"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3)《黎明的

通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2年所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

新世界的到来。根据⑧句“请他们来欢迎我一一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可知,诗中的黎明指"白日的先

驱,光明的使者"。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诗人来到延安,看到了希望,如

果在‘旧中国'有地方已经披上黎明的微光,那地方就该是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因此“黎明"象征着民族

解放战争的胜利,光明的到来,幸福生活的到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⑧句"请他们来欢迎我一一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⑨句"请叫醒一切

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可知,提前通知人们的目的是号召所有人都能觉醒起来,行动起来,积

极投入迎接黎明的各项战斗中;根据⑩句“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可理

解为提前通知人们的目的是,告诉他们"黎明"不会遥远,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增强抗日战争必胜的信

心。

故答案为:⑴露水

最后一颗星、海上(两项即可)

⑵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3)黎明: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象征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光明的到来,幸福生活的到来。

(4)号召所有人都能觉醒起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迎接黎明的各项战斗中,"黎明"不会遥远,胜利的

曙光就在前面。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现代诗歌意象的能力。"意象”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

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

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因此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内容具体

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

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

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

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

作答。

10.【答案】(1)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或“对天下离人美好的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等)

(2)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

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

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考查赏析诗词主旨。“兼怀子由"的意思"同时也思念子由","兼"为同时,还有的意

思。这个字说明作者作此词,除了怀念自己的弟弟之外,还有更深刻的情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是作者由于与弟弟的分离和月的阴晴圆缺而生发的人生感慨,作者认识到月的阴晴圆

缺和人的悲欢离合是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以不必伤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

人生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作者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一轮月

色。

(2)考查赏析词句。从内容上看,这句词回应了上一句"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认为月阴晴圆缺和人的

悲欢离合是自然的规律,所以不必伤感。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词把原来对立的人与月融合在一起,月亮

总是在人分别的时候变圆,此为对立,但自古以来,尽皆如此,这是自然的规律,此为融合。表现上看

是对前一句"何事长向别时圆”的解释,实际上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期

望,期望着有一天月圆人也团圆。

故答案为:⑴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或“对天下离人美好的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等)

⑵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

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

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既要结合诗句内容,尤其是尾联,同时还要结合注释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进行分析。

⑵诗句的作用和现代文段落的作用大同小异,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回答阐述。

11.【答案】(1)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诗人忘身报国之情(或立志报国或奋勇杀敌、精忠报

国的愿望)

(2)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

艰难,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

金光闪闪,要人眼目,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解析】【分析】(1)甲诗,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

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

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

现了诗人爱国之情。乙诗,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

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

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黑云压城城欲

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

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

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

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故答案为:

(1)

1、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诗人忘身报国之情(或立志报国或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愿望)

(2)

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

难,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

光闪闪,耀人眼目,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

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

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

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2.【答案】(1)D

(2)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

无奈啊!

【解析】【分析】(1)ABC表述正确。D.该项中"这首诗语言晦涩难懂”的表述错误,本诗这首诗语言质朴,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让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

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并无晦涩难懂一说。

(2)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