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思想_第1页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思想_第2页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一、民生主义的内涵“以人为本”是三民主义思想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孙中山曾说“说到民生主义,因这里头千条万绪,成为一种科学,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对此进行论述时只说“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寥寥数语,阐述过于笼统,又无其他参考资料,很难让学生真正明了“平均地权”的内涵。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其进行论述。二、涨价归公、照价收买和收买可从如下几方面把握:即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照价收买和土地国有。这里作者兼论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必要性,“平均地权”对地主的态度以及孙中山的“一劳永逸”之法。(一)进行民生主义孙中山多年游历于欧美,深刻感受到欧美存在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长此以往,势必导致社会革命的爆发。孙中山认为,欧美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土地价格必然高涨,结果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最终走向社会革命。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由于中国文明没有进步,地价没有增长,贫富差距不大,所以可以趁机实行民生主义,解决土地问题。所谓“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就在于此。在孙中山看来,革命的手段是万不得已才用,因为它会伤国民的元气,因此,他希望通过实行民生主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趁着中国社会尚未发达进步,土地价格尚未高涨之时,解决土地问题,从而防止中国爆发社会革命,避免国力受损。(二)以贵地收税合理说孙中山“平均地权”的办法就是照价纳税和土地国有。关于照价纳税,孙中山认为:“求平均之法,……最善者莫如完地价税一法。”就是“现在旧政府已去,新政府方成,民政尚未开办。开办之时,必将各地主契约换过……则可于换契约时少加变改……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以后应改一法,照价收税。”在孙中山看来,城镇与乡村的土地,纳税没有多大差别,而土地的价格却相去甚远,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如上海外滩的土地与农场的土地价格相差十分悬殊,但却纳同样的税,这十分不合理。“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按其地价,征收地价百一之税。”这样,实行地价税后,就是按土地的价格而不是面积征税,在孙中山看来,“拥有优等土地的都是有钱人,课之以较高的税,毫无不公正之处。价格最低的土地为穷乡僻壤贫民阶层的财产,只应向他们收最轻的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就公平多了。关于核定地价,具体办法就是在中国地价尚未上涨时,由地主自报土地价格,并明确写到地契中,作为征税的标准。核定地价时,考虑到地主可能会弄虚作假,以贵报贱,或以贱报贵,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关于这一点,他曾不止一次进行过说明:“如国家开铁路、马路或建一大工场等,可以随时收归国有,”“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须[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这里的“地契之价”即最初核定的地价,也就是说国家收买土地时,是永远按最初核定的土地价格收买,不得增加。关于涨价归公,孙中山曾多次进行论述。例如:“地价定了之后,我们更有一种法律的规定。……就是从定价那年以后,那块地皮的价格再行涨高,各国都是要另外加税,但是我们的办法,就要以后所加之价完全归为公有。”如果涨高的地价归地主私人所有,那么将来地主就会发展成为资本家,中国就会像欧美那样难逃社会革命的惨剧。关于照价收买和土地国有,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有所涉及,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在适当的时候,按照最初核定的土地价格收买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制,这样就可以避免像西方国家那样出现严重的土地垄断问题,可以防止严重的贫富分化,从而避免社会危机。(三)“平均地权”观点的妥协性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确得出孙中山“平均地权”对地主阶级的态度,即:不剥夺地主土地,暂时维持现状,由地主自报土地价格,将来国家于必要时照价收买,实行土地国有政策。也就是说,孙中山虽然在国家政权的问题上抛弃了改良主张,选择用革命的激进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但在平均地权的问题上,却没能跳出资产阶级革命家局限性与妥协性的圈子,重新回到了改良道路上来。正如他自己所说:“今试设一问,社会革命尚须用武力乎?兄弟敢断然答曰:英美诸国社会革命,或须用武力,而中国社会革命,则不必用武力。”并且,这一观点,即使到了国共合作之后,也没有发生变化。如1924年他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进行的《三民主义》演讲中说:“地主真是明白了我们平均地权办法的道理,便不至害怕。因为照我们的办法,把现在所定的地价还是归地主私有。”可见,“平均地权”不主张剥夺地主,却又对地主垄断土地进行限制。当然,正是因为辛亥革命不剥夺地主的土地,没有真正满足农民的土地的要求(土地国有是未来的遥远的事,严重缺乏现实操作性),所以,它不可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最终失去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而归于失败。(四)斯泰地地租收入在孙中山看来,核定地价、收取地价税后,杂税就可以不收,而只收土地的天然税。这种收税方法,不仅能使政府每年获得一笔大宗的收入,用作行政经费,以减轻人民负担,而且可以实现国家富强。“美国纽约一城,地租收入每年至八万万之巨,惜均为地主所私有,若归公有,则社会经济上必蒙其益,此不过纽约一郡之地也。我国土地之大,物产之富,甲于全球,将来工商发达,交通便利,地租之收入,较纽约不啻几十万倍,则国家之富,可以立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另外,实行了照价纳税、照价收买等政策之后,地主、商人等无法进行土地垄断,就会把资金用于工商业,从而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孙中山认为“平均地权”不仅可以防止地主垄断土地,避免欧美的贫富分化,防止社会革命的爆发,而且可以实现国家富强,是一劳永逸的。三、“助工农”精神的体现孙中山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困苦有很深的阶级同情。所以,在他早期的思想中其实就存在着“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夫不稼者,不得有尺寸耕土”等激进的思想。但是,由于遭遇到部分同盟会会员的反对,孙中山为了求得这些人的共识与拥护,在旧三民主义中并未提及。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虽然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照价收买、土地国有等内容与前面的观点并无二致,但是,这一时期的“平均地权”也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进一步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带有明显的“扶助农工”精神。农民之缺乏资本至于高利借贷以负债终身者,国家为之筹设调剂机关,如农民银行等,供其匮乏,然后农民得享人生应有之乐。”并且孙中山后来的讲话中还多次提到要“耕者有其田”。由此可见,在新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突破了早期的犹豫不决,旗帜鲜明地把“耕者有其田”作为一个明确的纲领来号召农民参加国民革命,这不能不说是对原有“平均地权”的超越。不仅如此,他在《在广州农民讲习所第一届毕业礼的演说》等讲话中,还进一步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鼓励他们对现实利益进行争取。这些都说明,孙中山此时的“平均地权”主张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