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LED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供需短期利好芯片厂,关注明后年变化对上下游影响 PAGEREFToc351577384\h3二、照明市场开始洗牌,决定因素为规模、品牌和渠道 PAGEREFToc351577385\h51、LED光源走向大宗商品化,利好规模大厂,毛利率先降后升 PAGEREFToc351577386\h52、短期对价格敏感,长期重品牌 PAGEREFToc351577387\h73、优质渠道提升盈利,渠道建设费用可控 PAGEREFToc351577388\h9三、背光市场喜忧参半 PAGEREFToc351577389\h111、终端需求恢复,短期有所回暖 PAGEREFToc351577390\h112、大尺寸背光LED增速放缓,产能转移带来机遇 PAGEREFToc351577391\h133、中小尺寸:受益出货放量、大屏化及高清化,但受OLED冲击 PAGEREFToc351577392\h17四、主要企业简况 PAGEREFToc351577393\h191、三安光电 PAGEREFToc351577394\h192、阳光照明 PAGEREFToc351577395\h203、瑞丰光电 PAGEREFToc351577396\h214、聚飞光电 PAGEREFToc351577397\h225、鸿利光电 PAGEREFToc351577398\h23一、供需短期利好芯片厂,关注明后年变化对上下游影响我们从终端需求和MOCVD装机情况出发,对LED芯片的供需情况做了分析。模型的主要假设包括:1)LCD-TV出货年成长5-10%,显示器为2-5%,两者LED背光渗透率12年达70%以上,14年为90%;2)NB出货年成长5-10%;3)和平板电脑快速增长,但中长期受OLED冲击;4)LED灯具产量11-15年CAGR为37%;5)LED发光效率每年提升15-20%。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背光、显示等需求稳定增长以及LED灯具逐步放量,且芯片扩产放缓,致使12年以来芯片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缓解。据产业调研发现,12年芯片价格跌幅约为20-30%,而同期封装产品降幅在40-60%。其主要原因为芯片行业产能增长得到控制,而封装厂扩产激进,且终端应用市场增长低于预期。我们预计芯片领域的相对景气有望延续至13年,利好三安等芯片大厂。期间行业产能的扩充主要来自于生产技术升级(如机台片数增加、2寸晶片转为4寸等)。同时需求回稳有望使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而14年后将出现新一轮的芯片扩产潮,原因在于:1)宏观环境改善;2)业者预期14-15年照明市场(尤其是家居照明)快速爆发;3)行业集中度提升促使闲置产能转变为有效产能。此外,我们判断13年封装厂的扩产行为将比12年更有节制,预计封装产品价格跌幅会有一定收窄。建议关注芯片供给增加和封装扩产放缓对封装行业毛利率的积极影响。二、照明市场开始洗牌,决定因素为规模、品牌和渠道1、LED光源走向大宗商品化,利好规模大厂,毛利率先降后升规模大厂推动行业洗牌的手段之一:促进产品标准化。近期飞利浦等国际大厂大力推广Zhaga联盟的举措体现了这一趋势。LED光源(lamp)包括灯泡和灯管,灯具(luminaire)则是在光源基础上加上外壳等配套。Zhaga旨在实现光源接口的标准化,加强灯具对不同厂商光源产品的兼容性。我们了解到大多数LED光源中小企业对此持排斥态度,主要原因包括:1)产品标准化要求厂家有较大的规模,2)产品差异化减小的情况下品牌和渠道更为重要。在此趋势下,中小企业只能从事代工、产品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在传统照明领域,前4大光源厂商占份额近50%,而前10大灯具厂商份额只占1/3左右。目前LED行业极为分散,预计未来光源行业将迈向大宗商品化且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而灯具行业仍保持多样化的市场格局。阳光、雷士及鸿利等规模品牌光源大厂将大幅受益。规模大厂推动行业洗牌的手段之二:实现成本优势后主动降价,从而挤压中小厂商利润空间。由于行业大幅扩产,且目前LED照明对价格仍然较为敏感,因此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的主题。以价格策略最为激进的长方照明为例,公司在大幅扩产的同时,通过垂直一体化、提高芯片利用率、开发新型驱动技术等方式,实现了明显的成本优势,产品售价较市场平均水平低25-40%。随着价格竞争激烈化,中短期内LED照明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为大势所趋。回顾荧光灯历史,行业曾于02-07年间积极扩产,导致整体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直至07年后,荧光灯行业基本成熟,毛利率回归并稳定在25-30%的水平。我们预计LED光源行业将复制荧光灯的历程,行业毛利率先降后升,品牌规模大厂的最终合理毛利率位于25-30%。同时,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具有成本优势的规模厂商将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此外,规模扩大引起的市占率上升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雷士照明在传统荧光灯的竞争中胜出后,其毛利率随着规模效应显现而稳中有升。(剔除2023年稀土大幅涨价的影响。)2、短期对价格敏感,长期重品牌短期来看,LED照明处于渗透初期,价格仍为推广的最大制约因素,所以必须通过降价来实现渗透率的提升。业者普遍认为不必把灯具寿命等性能做到极致,而是在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即可,因为在技术日新月异的阶段,一般消费者暂时不需要10年不换的灯具。长期来看,LED照明消费属性决定照明品牌重要性。寿命大幅优于传统产品是LED灯具标榜的最大优点之一。随着技术不断进步,LED灯具寿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理论值可达8万小时左右。我们认为在此趋势下,LED照明将逐步体现出长周期产品的消费属性。技术越成熟,这一特征将越为显著。而长周期产品消费对品牌、质量等均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判断目前处于行业技术快速进步阶段,LED照明的长周期产品属性不明显,因此低价LED灯具将刺激短期应用。随着售价不断下降,加之EMC等重视长远回报的运营模式盛行,长期来看消费者必然倾向于选择品质过硬的LED照明品牌。3、优质渠道提升盈利,渠道建设费用可控由于照明应用一般直接面向用户,为典型的B2C模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渠道的重要性。国际知名厂商均拥有各自的渠道优势。1)专卖店:一般分布在居民区和商业区,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直营店为公司直接管理。专卖店本质上为厂商自建渠道,必须先在品牌建设上有很大的投入。2)经销商:一般分布在灯具批发市场,通常同时经销多种品牌(签有排他性协议除外)。由于经销商和专卖店的客户群体都包括装修公司(工程类)和个人消费者(普通家庭自购),所以彼此存在一定竞争。3)卖场:包括超市、家居卖场等,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拥有优质渠道的雷士和佛山照明大幅优于同行,表明渠道对公司盈利具有明显的正面推动作用。其中雷士的渠道策略最为激进,采用了成本最高的专卖店模式。截止至2023年底,雷士拥有专卖店约3000家(其中加盟店居多)。从渠道建设过程中的费用来看,雷士在初期有较大的投入,直至模式成熟后边际费用有所下降。公司近年来成功地把营业费用率控制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根据国内LED照明企业在渠道建设中的方式和阶段,我们对各公司的渠道费用变化趋势概括如下。三、背光市场喜忧参半1、终端需求恢复,短期有所回暖随着2023年全球经济出现一定下滑,TV等显示终端的需求也有所放缓。而进入12年后出现了一定的回暖,其原因包括1)全球宏观经济略微改善;2)伦敦奥运会等赛事提升需求;3)3D电视、智能电视、超极本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出,刺激需求的同时缓解降价压力。此外,SONY等日系厂商由于盈利情况较差,近期对电视业务有所缩减,把注意力从市场份额转移至利润率的提高,此举有利于改善行业竞争环境。从全球LCD-TV面板的出货情况来看,月度增速在12年保持攀升态势。Displaysearch预计13年全球LCD-TV出货增速仍维持在10%左右。此外,背光LED跌价幅度近期有所缩小,从侧面反映背光LED行业近期景气回升。2、大尺寸背光LED增速放缓,产能转移带来机遇虽然12年LED背光电视渗透率从11年的43%上升至70%左右,但是渗透率上升并不等于LED使用数量的增加。从行业调研我们了解到,过去主流的5630型号LED已经逐步退出背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亮度更高的7030/7020(双芯片封装)。其直接结果是LED颗粒需求数减少1/3,LED总价值亦有所下降。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延续。综合考虑LED光效提升,LED背光渗透率饱和,直下式背光使用LED颗粒数较少,以及大尺寸OLED逐步量产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判断TV背光LED芯片市场增速将出现明显放缓,且在2023年后进入饱和状态。在行业趋近饱和的背景下,国内背光LED厂商的发展机遇源自制造模式的变化和产能转移。近年来,许多液晶电视品牌厂商(尤其是日韩品牌)正在逐步采用制造外包的业务模式。根据IHSiSuppli公司的EMS/ODM研究,2023-2023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生产业务预计增长近一倍。外包电子业务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制造服务(EMS)提供商与原始设计制造(ODM)公司,预计2023年合计生产1.3亿台液晶电视,而2023年是6510万台。2023年,EMS与ODM将占液晶电视产量的43.0%,高于2023年的36.2%。近年来EMS和ODM纷纷在大陆设厂,为大陆零组件供应商提供了机遇。Opencell模式也是液晶行业最近出现的新趋势。国内电视厂如TCL、长虹、海信等与其面板供货商合资成立背光模组厂,并且大多将背光模块厂设于自身的电视组装厂内。在电视外包和Opencell模式的趋势下,液晶电视LCM(液晶显示模块)的订单纷纷转移至大陆。在背光行业,普遍存在着背光模组厂家绑定本国或本地区液晶显示模块厂商的现象。这实际上为背光LED厂商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会。我们判断瑞丰等背光LED厂商将受益于这种行业趋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3、中小尺寸:受益出货放量、大屏化及高清化,但受OLED冲击快速发展的智能终端行业为中小尺寸背光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虽然13年以后智能的出货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平板、超极本等中尺寸应用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判断随着中尺寸终端放量,其背光市场容量有望与小尺寸相当,利好聚飞等相关厂商。近年来屏幕变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智能替代小屏幕的功能机;2)智能本身的大屏化。就背光LED价值量而言,智能机为功能机的2-3倍。屏幕高清化也是中小尺寸显示终端的一大趋势。以新iPad为例,其分辨率提高要求背光模组提供更大的亮度,因此使LED数量翻倍增长。我们判断Retina等高清技术将逐步推广至中高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背光LED的需求。OLED的兴起将使中小尺寸背光遭受较大冲击。三星等厂商已量产中小尺寸OLED面板,我们预计OLED之风将于近期从继续刮至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应用。中小尺寸(10寸以下)背光LED市场将逐步萎缩。四、主要企业简况1、三安光电——LED芯片行业整合者大陆LED芯片龙头地位日益稳固。三安光电是大陆规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与芯片厂商。公司技术水平处于前列,大功率LED芯片等高门槛产品质量已紧跟国际大厂。近年公司在国内芯片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5%以上,并且通过跨境并购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我们认为公司将最终从行业洗牌中胜出。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是公司芯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拥有144台MOCVD,随着产能释放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其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预计今后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有望控制在10%以下且仍有压缩空间(往年在11%以上)。原材料成本方面,公司通过自建循环系统等方式使其气体成本较同行低约50%,而蓝宝石项目亦能加强公司在大尺寸衬底上的议价能力。此外公司在拿地、设备采购等方面也得到政府的优惠。光伏项目已见成效。今年以来公司的CPV产品逐步投产,我们预计12年该业务收入为4-5亿元。由于投产初期处于爬坡阶段,成本和费用较高,因此CPV业务营业利润为负,加上1.4元/瓦的补贴后(营业外收入)恰能大致实现盈亏平衡。未来CPV将成为公司一大重点,进入正轨后其盈利水平有望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布局LED应用产品。近几年公司的LED应用产品主要为路灯,本质是当地政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补贴,其持续性相对较弱。出于垂直一体化战略的考虑,我们判断公司未来进军LED室内照明等应用领域是大概率事件。2、阳光照明——规模和品牌优势明显,未来看点在LED国内光源龙头企业,未来受益于LED光源集中度提升。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节能灯和直管荧光灯企业之一,而近2年公司毅然进军LED光源和灯具领域,未来LED业务规模也将位于国内前列。在LED光源接口标准化及大宗商品化的趋势下,规模效应将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重视品牌和渠道建设,短期费用高企但长期将显著受益。公司过去以传统光源代工为主,而近年来有意识地倾向自有品牌,因此加大了品牌和渠道建设的投入。截止至12年底公司的专卖店数量已超过1300家,经销商3000多家。我们判断公司仍将扩建渠道,加之国家补贴项目需要推广费用,短期内面临费用压力。但LED较传统照明更看重品牌,公司此举有望复制雷士的成功之路。LED光源和灯具业务即将起飞。公司过去在LED领域略显保守,而12年公司缩减微汞荧光灯项目以加大LED投入,体现了转型的决心。我们判断13年LED光源与灯具产能将达2300-2800万套,实现营收10-12亿(12年仅3-4亿),占比达30%左右。节能灯等传统业务相对稳定。由于节能灯和直管荧光灯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在白炽灯淘汰、LED照明兴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几年其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而节能灯行业格局变化较小,我们认为公司份额难以大幅提升,此项收入弹性不大,盈利水平主要受稀土荧光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3、瑞丰光电——未来弹性主要来自照明业务快速发展的LED封装翘楚,TV背光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公司是大陆LED封装龙头企业之一,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以及出色的机会把握能力,公司在08-12年间收入年复合增速超过40%,净利润增速约30%。公司于09年引入战略伙伴康佳,并逐步开拓其它国内客户,在TV背光领域优势明显。LED-TV渗透率及背光模组自制比例提升利好大陆背光LED企业。据Displaysearch统计,12年LED-TV渗透率略超70%,而13年将达90%以上。而在液晶模组Opencell模式下,国内TV厂纷纷加大背光模组自制比例,我们判断13年大陆背光LED市场空间仍将增长20-30%。由于客户关系是TV背光行业的核心资源,我们认为公司将在行业新趋势下明显受益。公司背光LED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按单台TV背光灯条价值量为80-100元估计,国内TV厂13年灯条需求约为80亿元,而12年公司背光业务收入仅2-3亿。我们判断公司份额提升的动能包括:1)推出更轻薄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2)创维等客户的进一步突破;3)凭借价格优势和响应速度从台厂等竞争对手中抢得份额。照明业务将以封装代工作为突破口,未来将延伸至光源模组。参考传统光源行业,我们认为飞利浦等国际照明巨头将生产环节外包是大势所趋。瑞丰为此已做多年储备,有望逐步获得封装委外订单,这是公司中短期的主要弹性之一。而长期来看纯封装业态难以为继,公司将向下游光源模组延伸。4、聚飞光电——中大尺寸放量,打开另一片天中短期内仍以背光为主,照明业务亦将全力以赴。公司的LED封装产品主要面向背光领域,12年背光业务收入占比达87%(其中小尺寸、中大尺寸分别约占77%和10%)。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公司仍将以背光业务为主,同时也会兼顾照明市场的发展机遇。小尺寸背光是公司的基石。凭借过硬的技术优势以及与中兴等终端客户的密切关系,公司成功把小尺寸背光培养成现金牛业务。虽然OLED是对背光行业的潜在威胁,但是我们判断聚飞的小尺寸业务仍有望稳健增长,其原因在于:1)智能机仍处快速发展期,大屏化和高清化加大背光LED需求(智能机背光LED价值量是功能机的2-3倍);2)公司在中华酷联等厂的份额仅20-3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尺寸背光迎来突破,市场空间大幅提升。由于平板等中尺寸背光的供应链与小尺寸有较大重叠(直接客户为伟志、宝明等专业背光模组厂),聚飞得以顺利搭乘中尺寸消费电子产品放量的快车。公司的最终客户主要为国内平板厂商,按13年白牌平板出货1亿部估计,公司下游市场空间扩大1倍以上。我们预计13年公司中尺寸收入占比有望超过20%。大尺寸背光和照明业务有望成为下一波成长动力。通过在TV背光领域的多年储备,公司近期已向创维、长虹等TV厂批量供货。而在照明市场,公司也已加大布局。我们判断两者将在14年后为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弹性。5、鸿利光电——战略清晰正确,长期前景看好定位中高端,公司战略紧扣行业趋势。公司是国内白光LED封装及应用行业的佼佼者,产品定位中高端,毛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同行。随着LED寿命逐步提升,其长周期产品特性将凸显,质量和品牌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公司定位符合这一诉求。此外,晶圆级封装将使纯封装业态难以为继,公司封装结合下游应用的发展战略正确地顺应了行业趋势。封装业务领先,代工和TV背光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公司封装技术领先,其SMD、COB等产品优势明显。目前公司封装产能约500KK/月,而新厂区能够满足2023KK/月的需求。我们认为飞利浦等国际照明巨头将封装环节外包是大势所趋,公司将逐步获得代工订单。同时,公司亦有意进军TV背光市场,目前已向国内二三线品牌厂送样,13年有望实现千万以上收入。通用照明业务将进入收获期。在确定封装结合应用的战略之后,公司过去几年在通用照明领域投入较大,包括团队培养、渠道建设等。我们判断未来通用照明业务将进入收获期,理由在于:1)莱蒂亚品牌美誉度逐步提升;2)渠道网络已初步成型;3)广东地区EMC工程将不断增厚收入。汽车照明业务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的汽车照明业务主要与金龙、长城等合作,同时承接国外车灯厂的OEM业务以及工程机械的照明订单。由于车灯供应链封闭且客户对价格不敏感,毛利率高达40%以上。过去几年公司此项收入均实现了成倍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弹性。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声器件厂商,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向上游整合,实现了关键原材料、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模具的自制,具备了较强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向客户进行大规模地快速出货,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产品供应,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大客户战略使得公司不断切入缤特力、索尼、三星和苹果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主流供应链。公司也在MEMS声学器件上积累深厚,未来有望实现MEMS技术的突破。可穿戴设备需要麦克风来读取用户的语音信息,也需要音筒来输出设备的信号,在很小的空间实现高品质的声音输入和输出是歌尔等龙头公司的技术优势。4、共达电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器件厂商,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视、个人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苹果(通过MWM间接供应)、华为、中兴、索尼、索爱以及三星等企业。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之前美国媒体就曾给出消息称,为了研发iWatch,苹果秘密组建了一个100人的团队,而现在台湾产业链则爆料,目前苹果已经开始试产这款手表了。日本媒体Macotakara报道称,苹果原来打算为iWatch配备1.8寸屏幕,不过他们感觉太大,所以最后将其定为1.5寸,而这块OLED屏幕是由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代工。随后台湾媒体还给出消息称,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请求,即试产1000支iWatch,其配备的1.5寸OLED屏幕,而屏幕采用的是单片式(one-glass-solution)触控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