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并借助词典理解“祭祀、愿心”等词语的意思。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出闰土给作者讲述的四件新鲜事。3.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体会闰土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前置性学习活动1.充分预习课文,搜集鲁迅的资料。2.阅读鲁迅的小说集《故乡》。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精彩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想认识他吗?(出示少年闰土的照片)他叫闰土,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一位好朋友,下面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走近少年闰土。(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闰土为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满怀期待,学习兴趣盎然。)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闰土3.题目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长得什么样子?他为什么叫闰土?……(设计意图:围绕题目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又能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4.介绍鲁迅资料(关于鲁迅先生你了解多少?)指名让生简介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设计意图: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总结的过程中交给学生搜集人物资料的方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让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师相机指导字音,理解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值年:同族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家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祖先或神佛等致礼,表示尊崇并祈求护佑。五行:金木水火土愿心:许愿,信教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时许下的酬谢。日里:白天如许:如此多潮汛:每年固定出现的涨潮期(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3)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3.浏览课文,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回忆——相识——相处——离别)4.在作者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散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是为阅读奠定基础,为阅读扫清障碍,而阅读时积累词语、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初识闰土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标画出写闰土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2)抓住“紫色的圆脸”感受他的健康、可爱,生活在海边,整日风吹日晒,“头戴一顶小毡帽”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农村少年的纯朴。(3)课件出示课本112页的插图让生欣赏。(4)感情朗读。(读出闰土的纯朴天真,健康可爱。)(设计意图:小学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富有童趣。此环节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四)布置作业1.继续读熟课文,并继续阅读《故乡》。2.完成《新课堂》里的“练功房”的内容。3.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设计意图: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生字词语字形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六、板书设计少年闰土回忆雪地捕鸟相识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海边拾贝相处看瓜刺猹离别看跳鱼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作者印象深刻的四件希奇事,感受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2.结合对比阅读,感受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借助资料,了解变化原因,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3.运用本课选取典型事例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会表达。4.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身上的高尚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抓住作者印象深刻的四个场景,感受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2.结合对比阅读,感受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借助资料,了解变化原因,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3.运用本课选取典型场景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会表达。难点:1.结合对比阅读,感受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借助资料,了解变化原因,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2.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身上的高尚品质。三、前置学习活动读熟课文,收集《故乡》的写作背景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历史资料等。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进入情景1.齐读课题:少年闰土2.复习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新鲜事,同时,我们通过质疑,梳理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形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探究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四件新鲜事,以及上节课梳理出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以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现了我校问题为主线的自主课堂理念。)(二)多元合作,互动交流1.出示自学要求并指名让生读。自学要求:默读课文6——18自然段,用“——”标画出闰土讲的四件新鲜事,边读边思考:课文通过四件新鲜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形象?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在旁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2.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按照4号、3号、2号的顺序,结合关键词句交流闰土这一人物形象,1号组长做好组织,形成小组最优成果,准备在班级内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三)汇报交流,点拨提升1.机智勇敢的闰土(1)我们组通过看瓜刺猹这件趣事读出了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形象。(2)出示句子:“……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贼么?”“不是。走路的人口渴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他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3)抓住“月亮地下,捏、轻轻地走去、刺”等词语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4)小结理解课文的方法:除了抓住关键词语,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和闰土,体会闰土的勇敢。(5)透过这件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更感受到了看瓜刺猹的有趣。能读出那种有意思的感觉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6)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没有亲眼所见,但是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出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引读,背诵。请大家也把这看瓜刺猹的情景印在你的脑海中!)2.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1)我们组从“雪地捕鸟”这件趣事,感悟到了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2)出示句子:“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3)引导学生抓住“扫、支、撒、拉、”这些动词感悟闰土动作的娴熟,和他的聪明能干。(4)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3.机灵活泼的闰土(1)出示句子“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2)结合词语谈体会。过渡:这些事情你经历过吗?作者也没有经历过,这就叫——希奇事(3)这些事情是何等的有趣!其实有趣的事情何止是看瓜刺猹、海边拾贝、雪地捕鸟、看跳鱼儿,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无穷无尽。4.文中的“我”听了这些希奇事之后,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第十八自然段,并齐读: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点拨,感悟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勤劳能干、机灵可爱这一少年形象的同时,老师进行方法的引导梳理,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课文的方法。)(三)积累内化,拓展延伸1.总结梳理写法:课文读到这里,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呼之欲出,他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在闰土的生活中,只有这四件吗?(不是)为什么单单写了这四件新鲜事呢?(典型事例)在写这四件事的时候,作者没有平均用力,把看瓜刺猹这件事写得最具体,其他三件事都写得非常简洁,这就叫——详略得当。2.拓展阅读:儿时的闰土和鲁迅友谊是多么真挚,他们长大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拿出《故乡》一书,读读中年闰土部分3.学了少年闰土,读了中年闰土,相信此时你的脑海中一定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最想问——是什么让闰土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4.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理解。5.师小结:作者描写少年闰土,就是为了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6.小练笔:短短数年时间就让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变得麻木,逆来顺受,那十年、二十年后的闰土又是什么样呢?请大家查阅当时的社会背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老年闰土的样子,写下来。(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正如一位大教育家所说:“一位语文老师最大功德便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对少年闰土充满了喜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生发疑问:短短十几年时间是什么改变了闰土?阅读整篇小说《故乡》,从而达到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目的,进而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五)感情升华,提高认知学了《少年闰土》之后,再读了《中年闰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内心,读懂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样评价他:(课件出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本单元安排的都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相信在学习完剩余的课文之后,你们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设计意图:站在单元的角度去解读教材,让学生去阅读本单元的鲁迅写的文章、侄女周晔眼中的鲁迅和臧克家的文章,进而对鲁迅有全面的了解。)六、板书设计:看瓜刺猹机智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勇敢典型事例(机灵活泼)海边拾贝见多详略得当看跳鱼儿识广中年闰土(麻木沧桑)老年闰土…………《少年闰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透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对于文章的表达色彩,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样的学情,引领学生从课题感知文本,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细读文本,初步学习文章借助人物对话、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道理的方法。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文字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少年闰土》可以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节选等资料,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少年闰土》效果分析《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本课设计的评测练习共有两项,一是课文梳理,二是小练笔。从检测效果来看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第一项内容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回顾,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都能把握闰土这一人物特点。第二项小练笔:“想象30年后作者和老年闰土在见面的场景”让学生在收集社会背景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刻画老年闰土这一形象。第一可以写老年闰土的外貌,第二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外貌和语言这些细节来刻画老年闰土的悲惨命运。第三处是作者与老年闰土的对话,通过对老年闰土的语言的描写,旧社会对穷苦劳动人命的迫害。从而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少年闰土》教材分析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依次介绍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重点回忆了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叙述得最详细,正因为作者对闰土介绍的这件事印象极深,所以开篇才会选取这一场景来描写。作者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小说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令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的闰土和讲新鲜事的闰土跃然纸上。而文中反复写“我”“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我”和朋友们“所不知道”,则是一种侧面描写,一方面借“我”的孤陋寡闻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对自己“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少年闰土》评测练习课文梳理1.《少年闰土》节选自的小说《》,文中回忆了闰土给“我”将的四件趣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从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的农村少年。鲁迅,原名,字,浙江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想象老年闰土的样子,以及他们30年后再见面的场景。《少年闰土》课后反思《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