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_第1页
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_第2页
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_第3页
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_第4页
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熊十力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原创的学派

熊世力是中国现代史学上最具创新性、最深刻、最具思维性、形式性的哲学家。他是中国近代新儒家的突出代表、开山之人。也有人说他是现代新儒家的一个重镇。可见声誉之高。然而,他也是所有著名学者里面经历颇多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哲学家。熊先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小时丧父,替富家户放羊维生。辛亥革命以前,他参加过反清斗争;辛亥革命中间,他也曾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参加过同盟会等;这是他迥异于同时代其他哲学学者的最大之处。熊先生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很早就养成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他目睹下层劳苦民众生活之艰辛悲苦,所以积极投身革命。然而在从事革命活动中,又看到“党人竟权夺利”,感到灰心,觉得“革命终无善果”。(P168)因此,之后他决心要在做学问上下工夫,以探讨人生本质,增进国民的道德,以期为中国社会寻找出路做思想精神上的准备。这是熊十力一生中重要的转折。他自称:“决志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P7)之后,他在天津南开中学任教,并在此期与梁漱溟通信认识,由此缘起了他去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佛学,因对佛教思想太偏空寂不满,而由此而走上创造自己哲学体系的道路。中年时代的熊十力,沉潜冥思,自立权衡,不随波逐流,不囿于陈说。(编序、P6)终于,1932年在杭州出版了《新唯识论》文言文本,这标志着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形成。《新唯识论》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明心建体,以体用不二立宗。也可以说,这是熊十力一生构建自己与人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其中心内容是:心物同体、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熊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今日海内外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奠基者。一、“人—“心物同体”的宇宙本体论任何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都是本体论问题。也可说,本体论问题是纯粹的哲学,最哲学的哲学。其他问题与之比较起来,显然没有它这么深邃和能够引人入胜地进行思考。本体,是在专门的哲学思考中使用的词语,就是探讨人生及价值存在的最终根据或根源。存在是我们在现实人际生活中普遍感觉、感受、思考的一种实在。没有人否定他自己不是一个自我感受到了的存在。人不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还感受到自身之外一切物体、自然万有的存在。而且,通常人的现实的感觉和经验告诉人们,这些都是真实的。但是,很少有人仔细思考存在的究竟根源,对思考意识本身进行再思考,……这些就是哲学中本体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以往哲学范式中本体论问题的回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熊十力先生构建的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所在。即就是熊氏构建的本体论出于什么样的致思取向,要解决以往哲学尚没有解决的什么问题。自人类有记载以来的世界各个民族的哲学形式,虽然其内容、模式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是其有关存在的本体论论述无外乎有这么几种:以物质为世界本源的物质本体论,即唯物主义;以精神、理念为世界本源的,即唯心主义;或以物质、精神均为本源的二元论者,等。在熊先生看来,以往哲学本体论都是“戏论”,都是哲学家们在自己思想中“抟量构画”出来的,无从“证真”。初看起来,熊先生未免狂傲,语出伤人。稍有知者即可反诘他:熊氏哲学所构建的本体,不也是自己在头脑中构画的且以知识名言形式表达出的一种哲学吗?其实不然。以往哲学家所论本体论,皆有“死症”,其致思路上往往使自己陷入循环,逻辑上有缺陷。以物质为这个世界本源的唯物主义,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的本体即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物质实体。物质宇宙经过演化产生天体众星,地球即是其中之一星。地球上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蛋白体和有生命的低等生物。低等生物群体经过漫长的进化演变,出现高等生命体,高等生命有意识灵气,人类便在其中……物质本体论认为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由物质精巧构造进化才产生的,意识根源于物质。这种还原论的致思方式,虽说有科学的依据,但是,这种物质本体、自然至上的思维方式,容易得出以物为本的价值论,忽视人所追问的存在。实际上,如果把以物为本贯彻到底的话,那就完全无视哲学对人的存在、人们生活状况的关注,流为庸俗的物质论。所有以精神理念作为宇宙本源的本体论,即唯心主义,虽说重视了思维和精神的主体能动性,但在历史价值方面,它们把人类的历史,解释为精神活动的历史,理念的发展历史,甚至像黑格尔那样把思维的过程,看成创造世界的过程。从而归根到底,承认世界的创造主是精神。这种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本质仍然是忽视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实践活动。熊十力先生所造的哲学本体,就是“直指本心,说为宇宙实体。”但不同于心学所谓“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心学之本体。王阳明不承认离心有外物、有外理。熊氏以为此其失也。熊氏哲学本体是“心物同体”、“心物不二”的、可以表述作“人—宇宙”同一体的一个浑然不分主客、内外、能所的本体构造。同时,这个熊十力哲学本体不是僵死的、机械的、纯粹客观的“自然本体”,而是生生不已、刚健自动的一个“生命本体”。这个本体“而实备万理。含万善。具有无限的可能。是一真无待。故说不易”。“克就体言,是一极绝待。无方无相。(无方所、无形象。)”(P21)按照熊十力先生的说法,人事间、自然界、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人的本心所意识到的存在,但又不仅仅是所指的人的本心,而是人的本心与宇宙万象、自然天体等相与对待、相与照会之时体认的无所分别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含了人在内,包含了人的自我意识在内。宇宙本体自身没有形象,没有处所,不处于一个外在的存在之中或者之上。它自己是完满自足,毫无相待的。而且,人的精神活动、自我意识、本心之炤明即是宇宙本体自身的一种作用的显现。即就是本体本身之性质流行不息、变动不滞的功用的一个方面所造就的宇宙或本体“自我发现”。总之是心物同体不二,人与宇宙浑然合一的一种流行生化境界。关于“心物同体”,熊先生称:朱子说理在物。阳明说心即理。二者若不可融通。其实,心物同体,本无分于内外。但自其发现而言,则一体而势用有异。物似外现,(似者,言非实有外。)而为所知。心若内在,而为能知。(若者,内亦假名故。)能所皆假立之名,实非截然二物。……(P458-459)这是对“心物不二同体”这个本体以及人的精神活动对本体之自我发现的状态的最好描述。在平常人看来,自我意识的主体和被主体感受到的事物总是截然分开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另外的是处于外在的。这是因为我们处于现实感性的经验世界的缘故。若是细究本来,进入哲学思考,接受严格的逻辑思考和名言表达之训练,就会逐渐体会、体认到上述状态的昭然明亮。要是建造一种哲学逻辑上的模型,——“心物同体”的话,经过本身自有的禀赋理智的体证,可以发现,“心”和“物”是无分于内外的。这种状态是主体经过理性思辨的“发现”,或者“分别”。不是突然呈现的。实际上,人在思考世界时,人已生活在世界之中。离开人谈世界和离开世界谈人都是不可思议的。熊十力先生所构建的形而上学本体,其根本精神是为中华文化精神面貌之改变,提供思想文化的坚实基础。所谓“建本立极”的工作。关于为什么要“建本立极”,在《十力语要》卷一中,熊氏有较多论述。他说:做学问如不穷究本体,则宇宙万化没有源头,万物没有根本。只承认现实眼前事物实有,不问源头,好像一个小孩在海边戏耍,只见朵朵浪花,而不知有大海是浪花的本源。况且人生有限之形体和生命,沧海一粟,要是掉入现实迷幻中,实不值得。若能体会了悟到世界本源,则在有限生命中体味无限之神妙趣然。以生命感受万有变化消息,何乐不为?重要的是,“学不究体,道德无内在根源。将只在己与人,或与物的关系上,去讲道德规律。是犹立法也。是外烁也。无本之学,如何站得住。悲夫,人失其性也久矣。(性即本体、以其在人言之、则曰性。)残酷自毁、何怪自然。”(P3)在熊氏看来,道德的根源不是外在的,而是人的本心本性,是由于证会到自我与万物同出一源同是一体同具一性才深刻明了的。又正如《中庸》所谓成己成物,张横渠所谓“民胞物与”之情。熊氏又认为,本体大化流行含具万理,显现在人而言,叫做性智。这个性智同样备万理,是一切知识的根源。如果人不去穷尽这本体,则本身性智不能显露,不能自我明了,即不能完成“证量”。因此,一切哲学思考的学问,必须追寻本体,证会本体,止于证量。否则,最终都会陷入死症,成为戏谈。熊十力先生“心物同体不二”的哲学本体论,不是以知识论形式推演构画出来的,但是他的哲学仍是用体悟以名言形式表达的,要体会到他的哲学思想的无穷趣味,唯有反求自证,默识和体认。同时熊氏也不反对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他是将两个方面完美地融合起来,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在《新唯识论》开章他说: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一切物的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P1)由此可知,他主要告诉人们,真正透悟证真的本体,不是离心外在的实体,不是知识层面的术语堆砌和论证,而是不离于心,唯有通过反求自识,通过悟觉才能达到的一种切身体验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即会“虑亡词丧,斯为证会”,(P2)如果有思虑,思虑开始时,便有了思虑的主体,有了思虑的对象。这样,就已经有了物我、境我的虚妄分别,所以不能达到证会。只有达到了证会境地,才会幡然明亮,迥然自喻,而后戏论不再产生。熊氏哲学本体论的最大特点是圆融会通,从逻辑理路上来讲能够自圆其论,同时有利于开发和激励人展现自我的积极精神,开创刚健自信,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哲学本体的构建来说,逻辑上必须给出这个世界的本源所在。这是哲学本体论的内在本质要求,是我们人类思维思想寻求最高统一性和规律性的内在冲动。然而,以往哲学本体论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都陷入了自我缺陷,难以自圆其论,最终会陷入“第一义不可说”的境地。把更高层次的问题留下来,作为规定不许再问。比如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那么上帝是谁创造的?根本坎陷,在于以往哲学本体论割裂了“本体”和“现象”,把他们看作两片分开的。由于割裂本体与现象,导致割裂主体自我与客体,总是把这个世界存在的根源归结为外在于主体之外的某种存在。这样向外求体,总是没有逻辑的自我圆满,画不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以“分为二”作为逻辑路向的出发点,本身是一种寻找原因的思维方式,即把本体当作产生现象的原因。这种寻找原因的思维模式,不能解决哲学中本体存在的问题,会使自身陷入玄虚怪圈。因此,熊先生哲学思考及本体构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不二”。他晚年也这样自我总结。熊氏本体论哲学主讲心物不二,又反复申明体用不二,即本体和现象不二。实际上心物不二的逻辑延伸,自然就是要求体用不二。这样,本体自身就是自身存在的原因。本体自身流行变动,展现为万有的现象。这万有的现象中就包含有精神认识作用的人,人也是“用”之一,或者现象之一。即本体即现象。由此,我们人类思维,只可以证会到此宇宙本体的存在,即就是人的本心本性自身。再也不能追问,这个宇宙本体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原因?因为人和宇宙同出一源,同禀一功用流行。而毕竟不可反身而自解自身产生的先因,换句话说,没有更高级的缘由了。譬如人始终不能见自面,镜始终不能自照,刀始终不可自切一样,一个道理。有趣的是,熊氏以“不二”取向如此构建的本体论,暗合了现代天体物理学所提出的“人择原理”。这个原理认为,所谓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其实是宇宙本身自我进化产生的认识。因为人和宇宙一样具有同一构造结构,是宇宙进化产生的内在生灵,所以人不可能超脱这个构造产生高级认识来解释宇宙自身。这样,熊氏本体论哲学在逻辑学理上达到了自身的圆融无碍。二、体用二元在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中,“体用关系”的论述用力最多,这个和他的心物同体的宇宙本体论其实是内在贯通,内在统一的。可以说,体用不二和心物不二的致思取向之逻辑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或者是对心物不二的本体论的进一步深入论证表述。关于体用的定义,熊先生有表述:先释体用。(体用二字,从来学人用得很泛滥。本论在宇宙论中谈体用,其意义特殊,读者须依本论之体系而索解。)体者,宇宙本体之省称。(本体亦云实体。)用者,则是实体变成功用。(实体是变动不居,生生不竭,即从其变动与生生,而说为实体之功用。)功用则有翕辟两方面,变化无穷,而恒率循相反相成之法则,是名功用。(亦省称用。)(P311)在熊氏看来,宇宙实体,就是本体,简称体。宇宙实体是变动流行生生不息的,它本身具有这种内在的性质。宇宙实体的生化变动,自然显现为宇宙万象。这些万象就是实体的功用展现,简称用。此中宇宙万象包含了一切似为物质的现象和精神的现象,其中包括人的身体和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人及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即就是宇宙生化流行的功用中产生出来之现象。他们没有离开、没有外在于宇宙本体,还是体的功用运行显现的一部分。由此,所以说人心和宇宙是同一的体。此便是体用不二。从这里看出,熊先生的体用论,主要讲宇宙实体和现象的关系。本体和现象的关系,在以往所有哲学形态中总被熊先生认为没有很好地解决。熊氏一直反对那种将现象和本体割裂开来,当作两片的哲学思想。在他看来,因为割裂,才会造成以往哲学上的戏论。熊先生说,体是举其自身展现为分殊的大用。用本身就是体的流行变化所展现出来的万有。不可离用去觅体,也不能离体而谈用。因而说体用不二。他称:误解体用不二义的人,或以为本体上具有一种作用,即由此作用生起宇宙万有。如此,却将体和用及万有析成三片了,此便大误。须知、所谓用者即是体之显现。……若离群物(或万殊的用)而求有所谓体,便与宗教家臆想有个超越万有的上帝,同其迷妄了。(P204)由此可知,体用不二本身就是心物同体本体论的转换方向的表述方式而已。所有高明的哲学思想,其实内核和本质就是那么一点。反复拿来,论述讲开,就是为了从各个不同的解释路向展现其一点的核心本质。试想,若是承认“心物同体”为本体之一本,又将现象或万殊各个无量的用说成离体另存的所有,是何种境况?难免又自我解体,陷入“二分”的思维理路,体是体,用是用,各条然两分。人的意识思维之心肯定将处于其中之一的一方,又将本体存在的根据置于另外的存在。这在逻辑理路上是讲不通的。在新论中,熊先生以大海水比喻体,以大海中泛起的涌动不止起起伏伏的浪花比喻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体用不二。他说:新论以大海水喻体。众沤喻用。即体而言,用在体。才说体,便知体必成用。譬如说大海水,即此现作众沤者是。不可离众沤而别求大海水。体必成用、不可离用觅体、义亦犹是。即用而言,体在用。才说用,便知用由体现。譬如说众沤,皆是一一沤、各各揽全大海水为其体。不可只认一一沤为实物、而否认一一沤各各元是大海水也。用由体现、不可执用、而昧其体、义亦犹是。妙哉、妙哉。(P4)由于纯粹哲学理论名言的单调枯燥,难于使初读者懂悟,熊先生便使用了“海沤”之喻来说明他的思想。海沤之喻不但强调体用不二,同时也利用比喻表明了“用”或者“现象”的变化不息、运动不止、刹那生灭,说明一切现象都是暂住的,不是永久恒常的。同时,这个比喻也说明了本体或宇宙实体是不断流转、运动、变化的。实体自己具有“神质之性,健动之德”。本体自己流行运动,变成了,或者显现为无量的用。没有不变化运动的本体存在。若要寻求本体,不可离开无量各个现象之外,去构想设想一个另外存在的本体。现象自身即是本体运动流行所展现出来的本体自身。不可只见现象而不见本体。同时,我们必须注意,虽然熊氏使用了“海沤”之喻,来说明体用关系,但是不可认为体是如海水一样的物质实体。他只是使用这个比喻说明二者关系类似于海水与浪花。熊氏认为“翕辟成变”是宇宙健动不已、不断进化、从而展现所有现象的原因。而这正是出于宇宙实体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宇宙实体是自己运动流行的。没有外在的推力,没有其他的原因。这是宇宙中所有物质、精神现象的总根源,内在的根源。而一“翕”一“辟”,这两种势能作用是同时具存,互相作用,相反相成,绝然不可割裂开来看待。这种思想明显带有辩证法的色彩。熊十力“翕辟成变”的宇宙运生思想,即说明了物质的现象,又说明了精神的现象作用,二者又对立统一于其宇宙实体中。三、熊十力的宇重视观总而言之,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本体论思想。本体论中,他主要讲体与用,即本体与现象。熊氏本体论哲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思想理路,就是“不二”,心物不二,体用不二,精神物质不二,本体现象不二等。之所以如此构建他的哲学本体,就在于他要解决以往哲学思想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佛教的偏于空寂、抹杀现实人生,中国陆王心学的纯主内心、不向外探索自然、不注重逻辑分析;西方哲学的本质和现象二分、彼岸与此岸的二分,等。他的心物同体,体用不二的本体构建,从哲学思想的逻辑上圆融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熊先生哲学思想富于形上思辨,重视直觉体认,同时重视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分析,主张科学日用。这些都是他最大的特色。哲学家所创立的思想体系,不可能没有缺陷。以“不二”作为逻辑出发点,只是在哲学体系的构建中解决了“第一义不可说”的问题。现实中,人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