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分析: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是唤起内驱,激发兴趣,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引发思考。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学准备:四边形、三角板、PPT、微视频等。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感知概念1.视频学习一:生活中的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的三角形交通标志、切块蛋糕、动画世界中的三角形热带鱼、三角头等实例,感知三角形作为平面图形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多边形,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强化数学与生活的链接。2.剪一剪:在四边形中剪出一个三角形。师:这些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三角形,有哪些相同点?(二)操作观察,建构概念1.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师: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都具备一些相同的特征,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为了表述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辨析。师:②④⑥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设计意图:强调联系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运用观察、对比、抽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概念意识和应用意识。3.视频学习二: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师:在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在哪?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学生已有活动经验,将知识形成的过程直观化。4.视频学习三:高度的测量。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感知高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联系生活、链接旧知强化认知。5.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师:将三角形进行旋转,这一组高和底还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吗?三角形无论怎样旋转,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不变的。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梳理相关概念的内涵。(三)师生互动,辨析概念1.画三角形的高。师:三角形有几条高?几条底?怎样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而且三条高相交于一点。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突破本课知识的难点。2.思维拓展师:根据底和高,想象三角形长什么样?设计意图:三角形的定义较难,因此采取多种活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做中感悟,学中概括,充分底和高是三角形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后续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四)图形变式,延展感念1.思维拓展设计意图:通过思维拓展,理解三角形作为平面图形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多边形,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适度发展学生思维。
一课研究之《三角形》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聚焦目标内涵,引导深度学习------《三角形》单元整体教学思考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模块,既能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按步骤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以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马兰提出的“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基本步骤”为参考,我对人教版“三角形”单元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1、问题引领,理解深化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哪些证明方法?用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吗?怎样的小棒才可以?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以上问题来自学生前测,也是单元整体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问题出发,引导展开思考,利用直观促进理解。【课例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环节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只要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吗?师:怎样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师:从学习材料中选择小棒进行研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生:三条边是3厘米、5厘米、6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生:较短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另外一条边。生:等边三角形没有短边,两条边之和也大于第三边。生:如果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环节二:判断,巩固理解完成练习并想象围成了什么样的三角形?2经验迁移,整体认知画三角形各条边上的高,一直是学生学习难点。找不到对应关系,画的不是垂直线段,是学生常见错误。仅从字面理解,强调技能,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们以生为本,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三角形的高。【课例2:三角形的底和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对高度的认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限高吗?生:物体高度不能超过这个高度,不然过不去。师:出示汽车载物图,这个三角形木架能过得去吗?生:要看最高处到底部之间的距离有没有超过2米。师:怎样才是最高处到底部之间的距离?生:三角形顶点到底部这条边的垂直线段。教师用颜色显示“点和边”,显示“垂直线段”,让学生感悟到与之前所学的“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揭示高和底的定义,画出三角形底边的高。3、目标延展,丰厚认知内角和180°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教材安排“量、算”活动,初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大约180°,然后构建“剪、拼、看”等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四上“角的度量”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三角形内角和大约180°。基于学生起点,将本节课目标定位为推理验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方形内角和进行研究,加强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丰富关联度的知识结构。环节一:根据长方形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生:直角是90°,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师:能根据长方形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吗?生:长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1=∠2,∠3=∠6,∠4+∠5,(∠1+∠5+∠6)+(∠2+∠3+∠4)=360°,所以三角形内角和180°。环节二:根据直角三角形研究其他三角形内角和师:出示图,把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你能证明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吗?生:两个直角三角形总度数180+180=360°,拼成后的三角形内角不包括两个直角,所以三角形是180°。本节课运用操作验证,说理表达,从理解走向深入;运用推理验证,丰富概念内涵,将目标延展,培养学生思辨、质疑的意识,推理、验证的能力。以“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基本步骤”为参考,教师以系统的角度认识和梳理教材,深入解读单元结构,多维的角度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确定认知序列,整体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他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勤学善思,对数学的痴迷和顽强毅力令人赞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1章 导数及其应用 1.2 导数的计算 1.2.1 1.2.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一)(教师用书)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2
- 2024年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创新
- 2024年英美概况教案改革:机遇与挑战
- 2024年安规工程师基本培训大纲解析
- 2023年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讲义
- 《接触网施工》课件 4.2.1 承为索终锚端安装
-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精美课件(第1课时)
- 2024版BIM模型可视化与仿真技术培训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 机械毕业设计(PLC的恒温箱控制系统设计)
- 简述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课件
- 砷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 新版幼儿园安全用电课件ppt
- 06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底稿(试行)
- 化验室化学试剂分类清单(参考模板)
- 三教”统一、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 材料成型概论 第四章 挤压成型
- 六盘水气候特征
- 辐射安全责任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