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通用5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范文二份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娴熟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美丽景物的描写,培育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并且借美丽景物的描写来抒发遭****却不悲观消沉,而是胸襟宽广,无往而不快乐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真正体会的这种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帮助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作好预习。
三、运用多**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重基础落实和能力培育。
五、课前预习:
1.专心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解释,逐字逐句翻译文章,不懂的字词作好标志,上课时沟通。
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整合有关文体背景及苏辙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块:预习与沟通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回顾
2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回顾、思考与概括
3预习与沟通1:感知。对于本文的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沟通。合作沟通与积累
4预习与沟通2: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完成。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合作沟通与积累
第二块:品尝与鉴赏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检测与积累:①字词过关。留意词类活用现象。②文化积累。了解文言文中“朔”“望”“既望”及“晦”的含义。③句子翻译。检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留意倒装句的译法。思考、表达、积累
2整体感知: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帮助理解主旨)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中含有“快”的句子,整理出本文的结构。感知、概括及理解。
3品尝与评价:①从文中看,“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②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思考、品尝及**发言
4体会与鉴赏:请用两三句话,就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要求:①要有观点,评析简洁②多角度思考,一方面鉴赏)**发言、个别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辨析与表达:本文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常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畅所欲言
第四块:课后学习与作业
1.课后再次沟通预习情况及课堂笔记,整理学习卡片。
2.学习本文借景言志写法,以学校亭榭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2教学内容: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基本阅读第二课《黄州快哉亭记》
教材简析:
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潇洒。
2.文章主旨: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然后转入谈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无往而不快。
3.艺术特点:写景气概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谈论则层层递进。先说“其中不得意,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文章纵横开合,淋漓尽致。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谈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谈论熔为一炉。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特征
2、能筛选信息,并疏通文意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旷达的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2、难点:引录宋玉《风赋》中的故事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文体与:
①.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②.简洁了解。
3.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留意句读。
4.初步感知
①.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以及,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帮助理解主旨)
②.“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
二、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1、从以上七个句子入手,整理出文章的脉络、思路,了解的感情。
2、深入探讨“快哉亭”命名的原因。
3、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要引用宋玉《风赋》中的故事?
三、拓展与小结
本文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常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四、课后学习与作业
①.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抄写与背诵。以积累语言和体会感情。
②.***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爱好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深入讨论下去,写篇读书笔记。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通用5篇(扩展2)——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优选一篇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1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转)
课
题:黄州快哉亭记时
间:3月15日课
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初步感知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2.:简洁了解。苏辙,字子由,晚年由于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3.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像的处世态度。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留意句读。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结合课后练习三、四把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老师指导点拨。2.理清每段大意。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谈论过渡。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得意与否。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得意、“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三、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四、品读赏析,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哉”的感觉呢?读出来并和同学们共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老师点拨、归纳:(一)景之“快”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叉,极写快哉亭四面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宏伟。(二)人之“快”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三)情理之“快”“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得意,不被**损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久保持畅快、宁静。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概宏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五、感悟艺术特色1、写景**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谈论熔为一炉。六、板书
教案TITLE=黄州快哉亭记
(一)景之“快”快哉(二)人之“快”(三)情理之“快”
第二教时课
题:游褒禅山记时
间:3月16日课
时:1重
点:研习三、四节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默写生字词;2.请生背诵1-2段.二.重点研读第三段1.请生翻译本段.2.把握下列文言知识:⑴字词于时--在这里是文意上的承前启后,可译作"对于这件事".⑵句式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此余之所得也--推断句.3.讨论:在这一段里,一开头就指出古人扫瞄欣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引出古人欣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讨论归纳:从五方面阐述: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嘏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⑵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性;⑶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⑷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肢有"悔";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通过以上谈论,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4.第四段,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执行深思慎取的态度.三.总结全文1.请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秘书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日来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四.讨论完成书后练**,把握"其'的用法及特点.关于"其"的几种用法:"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作代词和语气助词.详细用法如下:1.用作代词:(1)代第三人称:可译作他的他他们它.例:安求其能千也?<马说>(2)作物主代词,表领属关系,可译作他(它)的他(它)们的.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又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远指,可译作"那""那些".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其中的"意思.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用作副词.(1)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作"大概""或许".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表示诘问,可译为"莫非 ""怎么".(3)表示祈使,可译作"一定".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4)表示将来,可译作"将""将要".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教案TITLE=黄州快哉亭记
五.板书设计志教案TITLE=黄州快哉亭记
非常之观,险远,罕至力(做人)物谈论仆碑,谬其传,莫能名:学者,深思,慎取(做学问)
六.课后作业1、背诵第三节2、完成阅读与探讨.3、.完成学习与评价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通用5篇(扩展3)——黄州快哉亭记翻译通用一篇
黄州快哉亭记翻译1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不能长期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向西远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曲折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黄州快哉亭记》前二段重在描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第三段重在谈论。包含了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被贬官期间,那时他在**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欣赏形胜与览古之绝,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纤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清景交融。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通用5篇(扩展4)——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远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清油的朱漆,颜色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日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行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四周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四周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美丽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布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亲密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颜色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会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妙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美丽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奇别致,引人入胜,通过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丽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亮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谈论。在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乐观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谈论,豪纵酣畅,气概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如同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谈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通用5篇(扩展5)——《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译文范文1份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译文1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纵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行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得意,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注音
沅(yuán)沔(miǎn)子瞻(zhān)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舟楫(jí)变化倏(shū)忽草木行(háng)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计蓬户瓮(wèng)牖(yǒu)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解释
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
奔放纵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湘,湘江。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汉沔,就是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张,大。
赤壁赤鼻矶,在现在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
胜胜景,美景。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日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开启。阖,闭合。
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
不行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期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形容草木富强。
指数一一指点。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从,使……从。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当迎接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与(yù)参加,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得意使,假使。中,内心,心中。得意,自己感到舒适、安闲。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损害天性(本性)。
适往,去。
患忧愁。
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放,纵。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动词。
濯洗涤。
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哪里……呢。乌,哪里。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欣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在夜间,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期地欣赏。现在我能在小桌旁边的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远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曲折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放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分,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由于外物而损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如他的内心不能得意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假如他心情开朗,不由于环境的影响而损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现在,张梦得不由于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亮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假如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宽广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
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赏析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谈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谈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格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谈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得意,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公司规章管理制度
- 风机制造工厂管理制度
- 餐厅物料存放管理制度
- 车辆加油怎样管理制度
- 车间班组物料管理制度
- 营销人员管理制度开始
- 驻厂安全协议管理制度
- 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 银行理财销售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羊绒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一例慢性心衰患者双下肢重度水肿伴左下肢重度溃疡的个案护理课件
- 男生穿搭技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飞机客舱保洁安全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1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高等数学(第五版)课件 3.1 微分中值定理与洛必达法则
- 眼科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培训考试试题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解读-汪晓赞
-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
- 福建省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