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培优09:酸和碱_第1页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培优09:酸和碱_第2页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培优09:酸和碱_第3页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培优09:酸和碱_第4页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培优09:酸和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培优09:酸和碱

一、单选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o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熟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D.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下列各组物质,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属于同一类别的一组是()

A.木炭、氧气、生铁B.甲烷、乙醇、二氧化碳

C.火碱、纯碱、氨水D.食醋、碳酸溶液、盐酸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N2(0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NaCI溶液(NaOH):加入过量的H2SCU溶液

C.CaCO3(CaCI2):加水溶解好过滤好洗涤今干燥

D.KCI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

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A.49.6gB.34.8gC.32.7gD.18.5g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负极端产生了氢气B.沾有浓硫酸的小木条逐渐变黑

C.紫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后,黄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D.石蕊试液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溶液

变为红色

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

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钢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04?

C.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微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中是否含CI,先加盐酸除去0K,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含C「

8.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NaOH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CO(C0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CUSO4溶液(H2SO4)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AB.BC.CD.D

9.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10.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MgSO4

MgCh---------►Mg(OH):

C.①③D.①②③

1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

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12.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质NH4NO3、NaN03、BaCL、

MgCh,Na2so4。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实

验。

6-「过量AgNO:溶

—*氨气-----溶液C----:一►白色沉淀

试样溶液过量

f溶液A型建沉浣D—酸,沉淀全部溶解

Ba(OH):

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溶液讥淀3足量稀硝酸।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03和BaCI2B.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03

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b、Na2SO4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3.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相关说法解释

A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D湿衣服在夏季比在冬季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AB.BC.CD.D

1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B.显碱性的物质一定属于碱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等质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显中性

二、填空题

15.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o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⑵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献溶液,溶液变成红色,pH>7,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

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pH(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的方法。

16.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溶液ABCD

X盐酸氢氧化钠盐酸翅氧化钠

Y水水氢氧化钠盐酸

(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填写编号),理由是:.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Y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若不断滴入X溶液,石蕊颜色的变化是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a的名称是0

⑵写出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填装

置编号,下同)。

(3)用A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

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填"长"或"短")导管导入。

⑷硫化氢(W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是

FeS(固)+H2so4(液尸FeSCU+H2s个。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采用和装置组合。

18.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B

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H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请回答: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B位于铁的(填"前面"或"后面")。

(3)G的化学式为,它不具有的性质有(填字母)。

A.酸性B.还原性C.毒性D.助燃性

三、综合题

19.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pH<7的溶液为;

(2)取适量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蓝色沉淀,则A是

将另一种溶液标记为B;

(3)另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4)还可利用进行鉴别(写一种即可)。

2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如图1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是.

A/B

金网石tfffiCw

图1

(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3)图2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行总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J

图2

21.酸除了能跟一些酸碱指示剂反应外,还有一些主要的化学性质.请依次写出镁、氧化镁、氢氧化镁、

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_______

(3)

(4)

22.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

出,并加以改正.

…诵由…八占燃

①H2。.'国阳-H2个+。2个②2HgO==&=Hg2+O2个③C+O2屈CO2个

_占燃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C2H2+Oi•82+H2O

(2)CuSO4+NaOH=Na2sO4+Cu(OH)2J

(3)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

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若缺元素将会引起贫血.

(2)下列常见的物质:干冰、食盐、熟石灰、葡萄糖,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3)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充分,这是因为.

24.如图,碳化铝(又叫三碳化四铝)是黄色或绿灰色粉末,常用于冶金。以下框图表示的是与碳化铝有关

的制备和性质的反应。

已知:G属于碱类,B属于金属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4,试根据框图回答:

(1)E的化学式,G的化学式

(2)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解答: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其中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可以用煮熟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而不能滤纸过滤除去所有的杂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水的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通过肥皂水鉴别分析;

C、根据生活中用加热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分析。

2.C

解答: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铁时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

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D

解答:A、木炭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生铁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一类别;故不符合

题意;

B、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属于同一类别;故不符合题意;

C、火碱、氨水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同一类别;故不符合题意;

D、食醋、碳酸溶液、盐酸均为酸,属于同一类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盐和碱、酸的概念对选项中各物质的类别进行判断。

4.B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能与过量的H2sCM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硫酸(过量

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c。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

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

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B

解答:设锌完全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为x

Zn+2AgNC)3=Zn(NC)3)2+2Ag

65216

6.5gx

65_6.5g

216=x

x=21.6g

设铁完全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为y

Fe+2AgNO3=Fe(NO3)2+2Ag

56216

5.6gy

56_5,6g

216=y

y=21.6g

由于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所以一定是铁、铜和银。此时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是只有锌参加反应且完

全反应,此时滤渣的质量为2L6g+5.6g+6.4g=33.6g第二种情况,锌反应完全,铁部分反应,此时滤渣的质

量小于21.6g+21.6g+6.4g=49.6g。所以结果介于大于等于33.6g而小于49.6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置换出来,因此铁和锌都和硝酸

银反应,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可解答。

6.B

解答:A、描述现象时不能直接说明物质的名称,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小木条变黑,B符合题意;

C、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应该是紫铜片上回留下划痕,C不符合题意;

D、石蕊遇酸变红,与碱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解答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解答

C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

D根据碱与石蕊变蓝色解答

7.C

解答: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的金

属,故错误;

B.氯化钢会电离出C「和Ba?+,若向其中加入含有Ag+的溶液,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

淀,若向其中加入含SO’?一的溶液,也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钢白色沉淀;所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错误;

C.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微试液

变红色,但是它属于盐,故正确;

D.检验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先加稀盐酸除去OH一时引入了Cl,所以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

淀出现,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a,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盐酸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氯化钢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D.根据该过程中加入了盐酸,所以无法确定a是否来源于原溶液分析解答,根据离子干扰来分析.

8.B

解答:解:A、Na2s。4能与适量的Ba(0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

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

采取的方法错误.

C、C0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04能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

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A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

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

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10.D

解答:①硫酸与活泼金属如锌等反应能生成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一定

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②氧化钙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和氯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③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与氯化钢溶液反

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钢沉淀,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①②③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

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11.D

解答:A、由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判断,乙分子和丙分子中都有两种原子,且种类相

同,都有两种元素组成,即一种原子对应一种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纵观反应物的两种分子共由三种原子构成,即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元素,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

变,C不符合题意;

D、要求出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B、C;便于比较,从而确定出

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并推测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4CB=4CB2+A2”,从方程式不难看出乙

的化学计量数为4,而非1,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由图示观察原子种类,原子种类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根据置换反应定义

分析,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据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式前的配平系数即为化学计量数分析。

12.A

解答:A.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Ch,一定不含有BaCb,错误;A符合题意;

B.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Ch,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试样溶液中■—定含有NH4NO3、MgCL、Na2so4,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馍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钢沉

淀,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试样是溶液,故首先判断BaCb和NazSCU不能共存(因为两者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根据

在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0H)2溶液,产生氨气,说明原试液中含有N&N03,同时得到沉淀B,

根据原试样溶液中的成分,可能是Mg3和Ba(0H)2反应生成的或NazSCU和Ba(0H)2反应生成的,在

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结果沉淀部分溶解,可判断既有Mg(0H)2沉淀,又有BaSCU沉淀,说明

原试样溶液中含有MgCb、Na2sO4,一定不含BaCb,至于溶液A中加入足量的CO2出现的沉淀,是

过量的Ba(0H)2和CO2反应生成的碳酸领(这个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

有气泡生成,可能含有NaNCK

13.A

解答: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其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原因。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酸的概念解答

B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

C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解答

D根据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解答

14.A

解答:A、根据酸和碱的概念可知,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A符合题意;

B、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碱,例如碳酸钠属于盐,但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不符合题意;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但是该

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例如,当酸和碱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

溶液不显中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酸和碱的概念分析

B、根据碱式盐也是碱性的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有单质生成分析

D、根据酸碱完全反应显中性分析

二、填空题

15.吸收二氧化碳(或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密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减小;

NaOH+HCI=NaCI+H2O(;加水稀释(或加碱性物质等)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1)氢氧化钠不仅易吸水而潮解,且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钠属于碱,故其溶液显碱性,则溶液的pH>7,故能使酚儆溶液变红色;盐酸能和氢氧化钠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I+NaOH=NaCI+H2O,而酚献试液只遇碱性溶

液变红色,所以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红色逐渐退去;由于此过

程中溶液会随盐酸的不断加入,由碱性逐渐变为中性,甚至变为酸性(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会不断

减小。

(3)稀溶液的酸碱性常用pH表示,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

强;pH>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是4.5的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的pH升高,就是

要使溶液酸性减弱,故可加水稀释或者是加入碱性物质中和其中的酸。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D;开始时Y溶液的pHV7,一定是盐酸,滴加X溶液时,混合溶液pH由小变大,直至pH>7,只能

是加pH>7的溶液,即加NaOH溶液;NaOH+HCI=NaCI+H2O;红色逐渐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

解答:(1)由pH值变化情况图,随X的加入溶液的酸碱度逐渐升高,由小于7到等于7再到大于7,说

明滴加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原溶液Y为酸性溶液;

故选D;

(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故答案为:NaOH+HCI=NaCI+H2O;

(3)在盐酸中滴加石蕊,石蕊呈红色,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酸性减小,呈中性时,石蕊呈紫

色,待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石蕊呈蓝色;

故答案为:红色逐渐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

分析:(1)根据pH值变化情况图,分析溶液酸碱度变化的特点,与所提供物质组进行对比,判断正确的

组合;

(2)写出上述组合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酸碱指示剂石蕊在变化过程中颜色变化.

17.酒精灯

;2KMnO4_^-K2MnO4+MnC)2+O2个

;C(或E或F)

;CaCO3+2HCI=CaCl2+CO2个十七。

;长

;A

;C或F

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由于实验室用加热高锈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镒酸钾和二氧化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2KMnC)4^tK2MnO4+MnO2+O2个;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

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C(或E或F)。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2个+H2O;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

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长管进入从下面向上排空气。

(4)根据题意,FeS(固)+出$。4(液)=FeSCU+H2s个,故属于固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故选发生装置A;又

"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计算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大于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即其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或F。

分析: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

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分解

18.(1)H2O2;

(2)后面

(3)CO;A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H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

液体。B是铜,C是氧气,H是水。(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H2O2。反应①的基本反

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B位于铁的后面。(3〉G的化学式为.CO,它不具有的

性质有A.酸性。D.助燃性。

分析:物质的推断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

推理,判断未知物质或被检验的样品中所的物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相互转化是解题关键。

本题主要是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为突破口进行推断。

三、综合题

19.(1)稀盐酸

(2)氢氧化钠

(3)气泡

(4)石蕊(合理即给分)

解答:(1)酸的pH小于7,碱的pH大于7,故pH<7的溶液为稀盐酸;(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

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是氢氧化钠;(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看到的现象是有

气泡冒出;(4)可以用石蕊鉴别;

故答案为:(1)稀盐酸(2)氢氧化钠(3)气泡(4)石蕊(合理即给分)

分析:(1)根据溶液pH<7为酸性溶液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4)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解答

20.(1)C

(2)C02

(3)C

解答:解:(1)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Qo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

子构成;(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A、由碳元素名

称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碳的原子序数是6,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质子数是6,故B

说法正确;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图示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

法错误;D、正下方数据属于相对原子质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C;(2)CO2;(3)C.

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是由什么构成;(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考虑.

21.(1)Mg+H2so4=MgSCU+H2个

(2)MgO+H2SO4=MgSO4+H2O

(3)Mg(OH)2+H2SO4=MgSO4+2H2O

(4)MgCG)3+H2SC)4=MgSd+WO+CCh个

解答:解:(1)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t;(2)氧化镁

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3)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

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s。4=MgSC)4+2H2。;(4)碳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

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SO4=MgSO4+H2O+CO2t;

故答案为:Mg+H2sC)4=MgSC)4+H2个;MgO+H2SO4=Mg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

MgCO3+H2SO4=MgSCU+HzO+CCh个.

分析:根据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镁和水,碳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诵由

22.(1)①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2H2。二七2H2个+5个;

②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2HgO△2Hg+5个;

占燃

③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个;C+02八”从、82

(2)2;5;4;2;1;2;1;1

(3)C3H6O3+3O2=3CO2+3H2O

解答:(1)①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通电2H2个+5个.②该化学方程

A

式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2Hg+5个.③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

占燃

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02八、'从、82,(2)①本题可利用

“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02、H2。、C0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W、1、

2

2,同时扩大2倍,则C2H2、02、82、H20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②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0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SC>4、NaOH、Na2sO4前面的化

学计量数分别为:1、2、1.(3)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