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时空坐标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3培养·史学思维课程标准学习要点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01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2.汉朝

(1)中央机构:设________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治理北方①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______政策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③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方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__________”,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护乌桓校尉

(3)边疆管理:推行______政策,一是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二是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大鸿胪和亲河西四郡屯戍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

(1)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2)分工: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________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主客司

2.隋朝时期

(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册封百越首领________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4)加强了与______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冼夫人流求

3.唐朝时期

4.宋朝时期: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认知升华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往往是中华民族交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是这样,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也是如此。但即使在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也并没有改变。在这场各民族间新一轮的竞争和碰撞中,各民族通过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而加强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分布格局。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

(1)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________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宣政院

2.明朝

(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________。

(2)修筑长城: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______”。

(3)开展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四夷馆九边

(4)边疆治理

东北设______、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卫所和______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______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都司土司羁縻

3.清朝认知升华中国古代各项民族政策经过宋辽夏金的过渡,元明两代土司制度的发展,以及清代民族政策立法的规范,进一步趋向完善化、制度化、法律化,并在清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汉朝开通商路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航行到印度南部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______(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一带对日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2.隋唐大秦

3.宋朝

(1)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2)______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4.元朝

(1)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2)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泉州

5.明清

(1)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2)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____________》。

(3)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认知升华

宋代海路发达的原因(1)宋代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宋代陆路交通受阻,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3)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4)宋代统治者的重视与鼓励。尼布楚条约情境再现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太子家令晁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汉书》结合材料,分析汉代屯戍政策的影响。提示

抵御匈奴;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拓宽教材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呈现什么现象?有何作用?提示

现象:民族交融加强。作用:加速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概念阐释羁縻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羁縻政策实际上就是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政策。图解历史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概念阐释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包括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拓宽教材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思考点”: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不能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提示

军事上,长城可以延缓敌人进攻的速度,但不能完全把对方抵御于长城之外。经济上,长城内外的交流是必须进行的,双方有必要互通有无。不过商业上的往来要受长城关隘是否打开的影响。图解历史清朝前期疆域示意图拓宽教材观察教材第四子目图片“乾隆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情形”。马戛尔尼来到中国的意图是什么?清政府最终是如何应对的?提示

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应对: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推行了闭关自守政策。情境再现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摘编自鲁迅《看镜有感》鲁迅认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

由对外开放、互相取长补短到闭关自守、害怕接受外来事物。02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融问题探究视角1

汉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

汉武帝在统一过程中除对匈奴、南越用兵征伐外,其余基本上是通过和平交往逐步实现的……汉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一,重视的是政治统一,其他如文化、习俗、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可以“尽如故”……汉武帝不断招抚匈奴降将,争取、分化、联合少数民族进步势力,以德服人……武帝即位之初按传统进行过和亲,但匈奴贵族反复无常,袭扰仍未中止,才迫使他兵戎相见①……儒学及汉武帝的民族政策对汉代及后世封建王朝处理统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开拓、发展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在大一统影响下保持一种民族凝聚力,使中国能以统一的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

——摘编自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

教你读史①汉武帝的民族政策虽多样,但受儒学影响较大②汉武帝的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际地位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为推动民族交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提示

用兵征伐匈奴、南越;以政治统一为原则,不改变各民族习俗;招抚少数民族降将,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和亲政策。视角2

唐朝的边疆管理

材料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①。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是以怀柔、招抚为主,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措施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教你读史①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和军镇屯戍制度管理边疆②唐朝的民族政策具有政治上的怀柔招抚和经济上的屯田互市等特点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疆治理的意义。提示

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注重边疆经济贸易的发展。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史论史识

1.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

(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

(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

(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蒙汉之间的互市。

(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

(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

(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

(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

2.隋唐的民族关系观点辨析1.

隋唐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是推动边疆各族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

√2.

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是以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为主体,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

√3.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战和并存,以和为主。(

)

√4.

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往往是中华民族交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

√答题术语1.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民族交流交融。2.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3.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题二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问题探究视角1

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

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①。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②。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教你读史①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历史因素主要有战乱、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的开发②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地理因素主要有陆上自然环境恶劣、运输能力有限、海上贸易范围更广阔思考: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提示

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运力低、运输成本高;江南地区的开发,外贸物品主要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贸易区域。视角2

清朝前期的中西交流

材料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①。……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②。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教你读史①清朝前期的中西交流具有双向性②清朝前期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处于文化的表层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提示

特点:以商业活动为依托;双向交流;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限于表层。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对西方文化的片面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史论史识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概况及启示项目概况两汉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半岛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中亚、波斯等地的外国商人足迹遍及各地,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两宋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南宋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项目概况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官方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启示①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③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续表观点辨析1.

海上丝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