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A.硅SI B.硫S C.钠Na D.铜Cu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氧气的液化B.醋的酿造C.动植物的呼吸D.食物的腐烂3.奥运会对兴奋剂的检测十分重视。下列有关某种兴奋剂(化学式为C20H26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兴奋剂属于氧化物B.每个该兴奋剂分子中有48个原子C.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D.该兴奋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4.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A.梅花扑鼻香自来—分子在运动B.给篮球打气—分子变小了C.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含量不同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微粒在不断运动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H2O、H2O2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分子的构成不同D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A.A B.B C.C D.D6.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A.A B.B C.C D.D7.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C.6000L氧气可以压缩至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世界上最小的文字“中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8.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往右盘增加砝码 B.从右盘减少砝码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9.接近毒品就是走向死亡,摇头丸是一种新型毒品,吸食后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其主要成分是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DMA由4种元素组成B.一个MDMA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C.MD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3g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1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拉瓦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适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1/5。请问

(1)曲颈甑里所用汞的量应足量,其目的是_______。(2)实验过程中加热汞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试计算:(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3)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个氢原子_____;②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14.请解释在实验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原因:(1)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写一条即可)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的成分?(查阅资料)(1)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只有黑色的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并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2)常温下木炭、氧化铜、稀硫酸均不与二氧化锰反应;(3)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不能燃烧。(做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下面四种可能:猜想1:木炭和氧化铜;猜想2:木炭和二氧化锰;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探究验证)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1)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黑色粉末部分溶解,生成蓝色溶液原混合物中有______________。(2)将(1)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干燥,取一部分滤渣放入横口试管中加强热,并不断鼓入空气有火星产生原混合物中有____________。(3)①将(2)所得另一部分滤渣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原混合物中有_____________。②向(2)所得滤液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_____________。(结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16.化学课上,同学们对分子的性质展开以下探究。(情景创设)情景1.老师在手帕上撒了一些香水,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闻到了香味。情景2.资料介绍:“用热水泡茶,3﹣4分钟后,香气和口感最佳。用冷开水泡茶,约8﹣10小时后,茶味甘醇可口。(提出问题)以上情景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呢?(作出猜想)猜想一:分子之间有间隔。猜想二: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提示:(1).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2).酚酞溶液中有水。(3).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现象:______猜想二正确步骤二:将少量、等量的品红同时放入分别盛有_____的A、B两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如图所示。提示:品红能溶于水,形成红色溶液实验现象______(实验反思)生活中还有许多能体现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事例,请举一例: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注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题目详解】A、硅的元素符号为Si,故符合题意;B、硫的元素符号为S,故不符合题意;C、钠的元素符号为Na,故不符合题意;D、铜的元素符号为Cu,故不符合题意2、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醋的酿造,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均属缓慢氧化。故A正确。考点∶考查缓慢氧化的概念。3、B【解题分析】

A.由化学式可知,该兴奋剂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1个该兴奋剂分子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选项正确;C.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26):(16×2)=120:13:16≠10:13:1,选项错误;D.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26):(16×2)=120:13:16,则该兴奋剂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在化合物的各元素质量比中,比值越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越大。4、B【解题分析】

A、梅花扑鼻香自来,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选项正确;B、给篮球打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选项错误;C、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选项正确;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的缘故,选项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在物理变化中,改变的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间隔与排列方式,微粒本身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5、D【解题分析】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H2O、H2O2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题目点拨】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6、A【解题分析】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7、D【解题分析】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B说法正确;

C、6000L氧气可以压缩至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故C说法正确;

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世界上最小的文字“中国”,说明人类可以移动原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8、A【解题分析】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增加砝码.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9、C【解题分析】

A、由化学式可知,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分子是由11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29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5):14=15:14,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D【解题分析】

A、制取气体应先查气密性,再加入药品,否则装置漏气会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慢,造成药品的浪费,故正确;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之前需要验纯,避免发生爆炸,故正确;C、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使试管炸裂,故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反应2Hg+O22HgO【解题分析】

(1)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足量,其目的是将曲颈甑中的氧气消耗完全;(2)汞与氧气加热反应时会生成氧化汞,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6:16.4【解题分析】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2+1×8+2×16=88;(2)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2:1×8=6:1;(3)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7.6g×=6.4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HP2O5Na+【解题分析】

①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氢原子:2H;②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P2O5;③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Na+。14、试管口向上倾斜了或没有预热等;导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解题分析】

(1)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向上倾斜了或没有预热等;(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水槽水变成紫红色,说明导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写化学式也可);氧化铜(或CuO);木炭(或C);二氧化锰(或MnO2);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或硫酸铜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等);猜想4;【解题分析】

做出猜想: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根据其余三种猜想,所以猜想3:氧化铜、二氧化锰;探究验证:(1)取少量黑色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是因为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2)将(1)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