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一、单选题1.二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A.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2.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l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1900年68118.2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3.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秦统一岭南时的造船遗址,80年代发现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90年代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这3项重大发现,被誉为广州秦汉考古的三大发现。据此论断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B.广州是当时我国唯一的外贸港口C.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D.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已领先世界4.如图菩萨像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画像衣纹线条非常柔软,好像被风吹起,一叠一叠的,这种线条完全脱离了印度的画法,而接近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这反映了唐朝A.儒学深刻影响佛教发展 B.佛教文化开始了本土化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融合 D.绘画注重意境忽视法度5.史载“大宛有蒲陶(葡萄)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大宛与汉朝存在一定经济交流 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文化C.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6.下图是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均由东南沿海传入内地 B.源于洲际经济联系的加强C.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使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7.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的先驱。该材料说明(

)A.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近代西欧文化的发展 B.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生源自于阿拉伯文化的西传C.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先进的文化8.古代商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相关说法,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②中国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③使用先进的帆索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9.如图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的唐代“醉胡王”面具(头戴唐式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伎乐》演出中所用的假面,面具中的胡人形象受到了南朝时经由丝绸之路流寓中国南方的粟特人的影响。这表明当时(

A.日本积极吸收粟特文化 B.艺术已有中西合璧色彩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10.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11.《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1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13.“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下列史实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是(

)①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

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③马可·波罗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④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4.康熙帝曾向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学习数学知识,并把学到的部分内容编入《数理精蕴》一书,同时却宣称,这些西学“询所自,皆云本中土所流传”。这反映了(

)A.“西学中源”彰显科学发展领先地位 B.统治者高度重视“西学东渐”的冲击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学实现了高度融合 D.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着潜在的严重阻碍15.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阿拉伯人将印度的数字传播到欧洲B.日本的典章制度等受到中国的影响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西亚和欧洲D.欧洲殖民者对非洲文化的积极影响16.如图是中国古代时期一条重要商路。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是欧亚间直接交流的重要通道 B.促进了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联系C.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 D.成为游牧民族迁移的重要路线17.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A.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 D.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18.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19.19世纪中后期,博尔顿是英国重要纺织业城镇,莱克浦是著名海滨度假胜地。1865年,只有两趟列车往返于两地,到了1870年是4趟,1875年是12趟,1880年是13趟,1885年是14趟,而到1890年则达到23趟。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 B.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显著C.集中资源抢夺世界市场 D.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0.钟表自明末传入中国后,多为社会上层标识身份、装点时尚之用;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A.经济发展助推社会习俗革新 B.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C.政局动荡影响阶级关系变动 D.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晋·常球《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与周武王。史料二

《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史料三

茶马古道遗迹

材料二

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自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2.“南海I号”的发现1987年广东省台山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沉船,后被命名为“南海I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船体最大、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A.船体残长约22米,最大船宽约9米,有15个船舱B.瓷器数量最多,以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瓷器为主C.大量金器、铜器、铁器、锡器等,数量仅次于瓷器D.大量金币、银铤、碎银、铜钱E.生活用品、渔猎工具、动物遗骨、可食用植物遗存等……(1)小李参观博物馆并阅读考古报告,整理了文物资料(见上图),请帮他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示例:选择资料E,可以研究宋代船员生活选择资料,可以研究选择资料,可以研究从“南海I号”可以管窥宋代的对外贸易。“南海I号,出水物品以瓷器为最大宗,小李对如下两件特别感兴趣,为此搜集了相关说明文字:照片名称六棱执壶福禄纹扁壶说明这种器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但是造型与中亚大食地区使用的金银器皿相仿此壶两面印有“福”“禄”字样及花鹿纹,其造型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相似(2)从上述器皿图片及说明中可以读出哪些历史信息?(3)为在历史长河中了解“南海I号”所反映的宋代对外贸易,小李制作了如下时间轴,请按要求完成填空。ABCD(4)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草原丝绸之路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中亚丝绸之路“南海一号”的发现使昔日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更为清晰,宋元时的国际大港泉州也日益引人注目。小李找到了三段关于泉州的史料记录。资料一

“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上岸,…街上有众多的游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它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般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如北方的鞑鞋(或指俄罗斯),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1271年意大利商人雅各抵达泉州后写《光明之城》资料二

“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至晚自两宋之交时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即逐渐形成蕃商聚居街区,迨南宋季年,在州城之南,即泉南是所谓的“蕃坊”。——(南宋)祝穆在《方舆(论)或与胜览》资料三

宋朝“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赀累巨万,列居城南。”而南宋乾道七年汪大猷知泉州时“蕃商杂处民间”。——乾隆《泉州府志》(5)对泉州盛况的描述上,上述材料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证,试加以说明。23.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就是世界文明形成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亚米的行政、文化和科学各成分的综合体。因此,它不仅仅是古代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文明的新的综合。它虽然来源不一,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这样的个人旅行家有时还冒险在东半球大部分地区旅行。到15世纪初期,在欧洲,当他们寻找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时,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驰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值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三

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高考学习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以及伊斯兰教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东半球各民族及东西半球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三、论述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外来新词简表时期主要外来新词来源汉代到唐代苜蓿、葡萄、琵琶、胡豆、胡琴西域佛陀、和尚、袈裟、菩萨古代印度晚清到“五四”前后赛恩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德律风—电话、梵婀玲—小提琴、伯理玺天德—总统、沙发、咖啡、三明治、幽默英国、俄国、日本改革开放后艾滋病、因特网、迪斯科、IT、WTO、DVD、XP、巴士、热狗、超级市场、纳米、麦当劳、派对、脱口秀西方发达国家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相关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参考答案:1.D2.D3.C4.C5.A6.B7.A8.C9.B10.A11.B12.B13.D14.D15.B16.B17.C18.C19.D20.A21.(1)史料一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可以用来探究我国古代茶的生产源头;史料二是关于茶的专著,是探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史料三是古迹,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茶的贸易和传播。(2)示例论题:茶叶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阐述: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茶叶和饮茶的国家,并发展出一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周边国家受到中国影响,如朝鲜、日本开始种茶、喝茶,且吸收中国的茶道。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中国的茶经由传教士、商人、使臣等传入欧洲,让欧洲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茶的种植向美洲、非洲扩展。至今,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茶,中国茶文化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总之,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2.(1)A宋代造船技术D宋代货币制度(2)宋代中国已经与中亚地区有了商贸往来和交流联系;宋朝时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西域长安郑和闭关锁国(4)A(5)根据资料一货物货船的繁多,资料三“胡贾……赀累巨万”等,可以互证泉州商业贸易繁盛;根据资料二“形成蕃商聚居街区”,资料三“胡贾……列居城南”等信息,可以互证泉州外来商人众多,形成集中居住区。23.(1)地位:“文明的使者”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伊斯兰教色彩浓厚。(任答三点得3分)(2)原因: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提供政治基础;航海技术的改进;旅行家个人的旅行或探险;新航路的开辟。(3)认识:各国都要维护自己文化的特性,维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