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统编教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统编教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统编教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统编教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想《水调歌头》是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诗词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者王安石等人变法政见不同,只好自求外放,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兄弟相聚的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灰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思绪万千,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州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华不能得以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不满,不过始终贯穿的却是词人在失意与矛盾中的挣扎与自我突破的豁达。本单元为古诗文阅读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中的名言警句,注意体会古人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及忧乐情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文的学习要求:“阅读浅易古诗文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以及文本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定为:读月——读人——读自己。由课内到课外的延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重点)2·结合文本,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及豁达超然的情怀。(难点)3·学以致用,学习鉴赏诗词。教学方法:读——品——悟——练教学过程导入:“月”字飞花令预设及补充:待月荷锄归。月下飞天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连课内外的“月”字诗句积累)今天我们走进一篇写月的古诗词,看看作者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活动一:读月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本两篇。2·老师范读。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诵读这首词。诵读要求:(1)在小组诵读的过程中,用不同符号记录朗诵的情感、语音语调、重音停连等。(2).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读出语音语调,读出重音和停连,读出情感,并说一说这样诵读的理由。4·同桌对学,结合注释读懂内容。5·学生提问自学不能理解的字、词、句。6·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找出写月的句子,结合具体诗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预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望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怨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叹月)“不知”——逃避现实的苦闷“欲”“又恐”——欲去还留的纠结“不胜”“何似”——现实战胜理想的信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或然间的释怀“但愿”“共”——超然世外的豁达(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在反复朗读中提升语感,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朗读中加深文本理解,在品析诗句中理解诗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落实语文素养。)活动二:读人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资料补充1·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兄弟相聚的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2·苏轼一路被贬一路歌被贬黄州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被贬惠州: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所做岭南人。——《食荔枝》贬官海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设计意图:资料补充,全面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学法引导渗透在教学环节中。补充古诗词构成群文阅读,既拓展了阅读又深化了文本)活动三:读自己作者面对逆境对人生的思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下自己的遇到的难及思考。学生写作及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品析,由读文本、读作者上升到读自己,引发学生思考人生,以及如何面对人生逆境的思考,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与困难作斗争,用振奋的精神迎接生活中的苦难,形成正确观念,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活动四:课堂练习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③。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