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7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_第1页
三下第7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_第2页
三下第7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_第3页
三下第7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_第4页
三下第7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材解析】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生的地方,而“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它们只是问、列举,是小朋友可能提出问题的一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干田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考虑到生对大熊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小布地区等4个方面,提供了简洁明确的信息。有的还直接回应了上面的疑问,如“分布也区”就回应“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处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2.能尝试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3.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教学重点】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2.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教学难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布置查找资料,搜集大熊猫的相关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主题(出示课件3)教师引入: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一起来看看图片中的大熊猫,你喜欢它们吗?(请学生谈一谈大熊猫留给自己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导入课题:大熊猫真是人见人爱!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教师板书课题:国宝大熊猫,学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大熊猫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真切感受大熊猫的形象,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读教材,明确习作内容1.阅读习作要素,明确要素重点。(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素,明确习作要素的重点: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即整合信息,从多个方面,按一定顺序介绍大熊猫。2.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1)学生阅读本次习作内容,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习作要求。(出示课件5)(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出示课件67)预设1:我了解到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国宝大熊猫。预设2: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来搜集资料,介绍大熊猫。预设3:书上说还可以参考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介绍。预设4:如果这样介绍还不够清楚,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教师补充:教材中最后一段话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交流的环境,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例子。)3.(出示课件8)总结梳理,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①结合提供的信息,查找资料,介绍大熊猫。②做到内容准确,条理清晰。③可以补充其他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为下面的习作指导活动作铺垫。)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1.结合习作提示明确选材。(1)教师过渡:(出示课件9)本次习作是让我们介绍国宝大熊猫。关于大熊猫,有哪些内容可以介绍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出示课件10)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教师引入:我们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来搜集资料,从多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做到内容准确,你由此想到了我们可以写大熊猫相关的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出示课件11)预设1:我们可以写写大熊猫名字的由来、所属种类、外形等。预设2:还可以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来介绍。比如,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吃什么、喝什么等。预设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呢?为了保护他们,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些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写一写。2.巧用导图,理清思路。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出示课件12)教师结合导图相机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成为国宝的原因怎样保护其他3.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如何介绍大熊猫。教师过渡: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大熊猫?为什么想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呢?请你用“我想从……等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因为……”的句式来说一说吧!(1)学习小伙伴想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出示课件13、14)学习小伙伴1:我想从外形、生活习性以及是“活化石”等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因为这样不仅能让读者从外形和习性中了解大熊猫,还能明白大熊猫为什么这样珍贵。学习小伙伴2:我想从名字由来、生活习性、现状以及怎样保护等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因为大熊猫的名字其实是一个有趣的误会,大熊猫的习性和现状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它们,进而从实际出发去想办法来保护它们。学习小伙伴3:我想从外形、饮食、日常活动以及在对外关系中做出的贡献等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因为这些都是我平时所了解到的,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2)我想从这些方面介绍大熊猫。我也会说:我想从等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因为。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清楚自己想从哪几方面介绍大熊猫,并说明原因。(设计意图:学生尝试整合信息,为更好地介绍大熊猫做铺垫)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怎样具体介绍国宝大熊猫呢?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学一学写作方法吧。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如何把大熊猫介绍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三个方法吧!(1)(出示课件15)内容丰富,真实可信。教师点拨:写国宝大熊猫,要根据查找的资料整理所写内容,内容要全面,如名字、外形、习性等。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底世界》的片段,语段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出示课件16)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海底世界》预设:这篇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五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内容全面。(2)行文有序,结构清晰。(出示课件17)教师点拨:我们在结合查找的资料行文时,不能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性,按照一定顺序,如“名称—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地位”来介绍,这样才能让习作更加清晰。教师出示《大熊猫》片段(出示课件18),提问:这段话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大熊猫?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你去逗它,它会先睁开眼睛看一看,然后又呼呼地睡了。有时它也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走来走去找东西吃。大熊猫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竹笋。你看,它捧着竹叶,吃得多香啊!《大熊猫》预设:这两段话先介绍大熊猫的外形,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几部分,根据小动物的不同情况既可从整体到部分描写,也可由部分到整体描写;部分描写时刻按照从前到后,也可从上到下。(3)运用生动的语言。(出示课件19)教师点拨:介绍大熊猫时,尽量用上修饰性词语和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活泼一些,否则很容易写成说明性、概括性的文字,让读者没有阅读兴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一文中的一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的各种声音写得生动具体的?(出示课件20)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海底世界》预设: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各种声音,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教师引入:再来看《海底世界》中的这段话是怎样生动有趣地写贝类跟着轮船走的。(出示课件21)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世界》预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贝类跟着轮船走说成“免费的长途旅行”,很有趣。教师引导明确:介绍国宝大熊猫时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大熊猫的可爱;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要有序描写,写清感受,并对人物进行恰当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借助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继续看片段,边读边思考小伙伴运用的哪些技法值得我们学习?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片段:(出示课件22)大熊猫吃东西时的样子很可爱。它们坐在地上,用双前肢抱着竹子,嘴巴不停地吃。它们每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吃东西。大熊猫最早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变成了竹子,但它们的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所以如今,一只大熊猫每天能吃掉10~18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预设1:本段是围绕“大熊猫吃东西”这个中心来讲的,很明确。预设2:虽然小作者写出了大熊猫吃东西时的样子,但不够生动,不能吸引读者。预设3:“所以”之前和之后的内容看不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写得不太合适。教师追问:如何把大熊猫介绍得不仅清楚,还吸引人呢?小组合作评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合适的形容词、动词等来描述大熊猫的状态或动作,让语言活泼一些。比如,“吃竹子时,大熊猫盘着腿坐下,后爪挠头,前爪抓着竹子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嚼着,一边吃一边摇头晃脑。”预设2:对于查找到的资料,我们不能随意生搬硬套,也不要随意拼接,要把信息整合起来运用。比如,写大熊猫为什么一天中要不停地吃竹子,与这直接相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竹子的营养价值较低;二是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与肉食动物一样,不适于消化植物性食物,只能大量进食来维持生命。将这些信息搜集、整合起来,理清了因果关系再写。教师小结:用上这些方法来写,我们笔下的大熊猫就能介绍得既清楚,又吸引人了。(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通过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方法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国宝大熊猫》。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结构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23)开头:点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引出下文。中间:从外形、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介绍大熊猫。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开头:点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引出下文。中间:从外形、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介绍大熊猫。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国宝大熊猫国宝大熊猫鲜词积累:毛茸茸惹人喜爱2.阅读赏析习作,学习习作技巧。(出示课件24—27)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国宝大熊猫王冉冉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快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它们吧!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色的,身子和头是白色的,最逗人的是它们那圆圆的、白色的头上却长着毛茸茸的黑耳朵。大熊猫的眼睛周围长着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栖息在长江上游山系的高山深谷中,气候温凉潮湿,湿度常在80%以上,所以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活动的区域多在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20度以下的缓坡地带。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形成一个隐蔽的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良居住地。大熊猫99%的食物来源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它们吃竹子也很讲究,会挑选新鲜的竹子,剥掉竹皮,只吃里面鲜嫩的茎。大熊猫除了爱吃竹子外,还喜欢吃苹果、梨等水果。在冬天食物少的时候,大熊猫也爬上树捉鸟吃。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它们,爱护它们。预设1:文章开头点明大熊猫是国宝,引出下文。预设2:第2自然段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有序介绍大熊猫的外形,思路清晰。预设3:第3自然段具体描写介绍了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环境。预设4:第4自然段,用具体数字介绍了大熊猫的食物类别,有说服力。预设5: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8):这篇习作,小作者从外形、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国宝大熊猫,层次分明,读后能让我们对大熊猫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数据准确,增强了习作的可信度。(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习作例文,示范引领,在对比交流中总结写法,降低写作难度,理清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写清楚这幅图画的内容呢?(出示课件29、30)预设1:直接以动物的名字为题。例如:《大熊猫》……预设2:直接用单元作文题目。例如:《国宝大熊猫》……预设3: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拟题。例如:《大熊猫的自述》《我是大熊猫》……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1)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先要在头脑中对整个作文的思路、布局有整体的规划,比如我想以什么为主题来写,围绕这个主题我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中重点写哪部分,把提纲列出来,就是把写作思路具体化。(2)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出示课件3133)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师生讨论并归纳:①内容丰富,介绍有序②主题深刻,引起共鸣③谜语开头,新奇有趣(3)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34)(4)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修改提纲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下笔前编写写作提纲,让整个习作过程更清晰。)七、积累素材,动笔练写(1)积累精彩词句。教师过渡:列完提纲后,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些关于描写大熊猫特点的、生活环境的精彩词句吧!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句,看看哪些词句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去。(出示课件3538)学生阅读并积累。(2)积累精彩开头结尾。教师过渡:好的词句为我们的习作增色,同样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更能吸引大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3946)学生阅读并积累。(3)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国宝大熊猫外形生活习性成为国宝的原因怎样保护其他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一、明确标准,学习修改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习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修改、完善这次的习作吧!2.四人小组依据评价标准交流,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评价内容评价细则自评文章内容能整合有关信息。能准确、清楚地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大熊猫。能抓住大熊猫的特点介绍。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语言表达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合适的形容词、动词等来描述大熊猫的状态或动作。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设计意图:学生掌握评价习作的方法,相互评价,共同提升;也锻炼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二、例文评析,借鉴优点1.例文一:国宝大熊猫(出示课件37)师生共读,读后交流:这篇文章哪儿写得好?你最喜欢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交流、讨论:预设:(1)第3自然段通过写大熊猫数量稀少,强调它的珍贵。(2)第4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大熊猫数量稀少,强调它的珍贵。(3)第5、6自然段介绍大熊猫的食物和睡觉的生活习性,内容丰富。(4)结尾表达感受和希望,深化主题。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这篇习作,小作者从多方面来介绍大熊猫,做到了详略得当。正文重点介绍了大熊猫的珍贵、外形特点、主要食物、睡觉特点,略写名字。结尾和开头相呼应,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全文结构完整,主题明确。2.例文二:国宝大熊猫(出示课件912)读后交流: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大熊猫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预设:第2自然段从形态和毛色两方面介绍大熊猫的外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第3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大熊猫吃食物时的可爱模样。第4自然段特点介绍了大熊猫是“和平使者”这一独特的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3)此文开头点题,中间从外形特点、进食模样、“和平使者”等方面对大熊猫进行了全面介绍。在介绍过程中,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了大熊猫的可爱之处。结尾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全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语言准确。3.例文三:国宝大熊猫(出示课件1418)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的重点语句,适时批注,带领学生欣赏例文领悟写法。小组内讨论交流。预设:(1)开头交代了大熊猫的重要地位,引出下文对它的介绍。(2)第2自然段中“它们四肢短小,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一个醉汉。”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走路时的样子。(3)第3自然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4)第4自然段一一列举写出了大熊猫吃食物时的多种姿势,具体形象。(5)结尾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9)此文开篇交代大熊猫是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引出下文对大熊猫的具体介绍。中间部分分段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生活环境、进食、睡觉等特点,内容丰富,层次清楚。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突出文章中心。(设计意图:通过详细分析例文内容,巩固之前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便于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出示课件2024)1.出示例文,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做修改,怎样才使大熊猫的特点更鲜明呢?2.小组内参照评价标准共同修改。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给出意见。根据同伴的意见,小组内共同修改习作。4.作文新貌(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