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态心理学5-8_第1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5-8_第2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5-8_第3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5-8_第4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10/24/20231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10/24/20232本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0/24/20233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提出三个标准⒈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10/24/20234⒉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的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⒊发展标准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10/24/2023510-5理论单选根据许又新的发展标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时应该对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D)(A)项目(B)横向考察(C)背景(D)纵向考察10/24/20236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峰(1986)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性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10/24/20237㈠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说明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抵抗力低的人反应强烈,并易遗留后患,可因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10/24/20238抵抗能力主要与人的认知水平有关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就可相对地减弱刺激强度其它影响抵抗能力的因素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当时所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10/24/20239㈡心理活动耐受力指人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耐受力差的人,在慢性精神折磨下,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耐受力强的人,虽也经历着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在逆境中创造辉煌的业绩10/24/202310㈢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可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探查客观节律的变化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若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何原因,其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下降10/24/202311㈣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常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注意水平降低会影响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注意力越差,健康水平就越低,记忆力也随之更差10/24/202312㈤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被周围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情绪和思维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女性较男性易受暗示10/24/202313㈥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精神创伤后,情绪波动较大,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也会出现认知能力、经验的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的较快,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表现的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10/24/202314㈦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一个人身心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或随便10/24/202315㈧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个体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评估自己的应付能力,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有两种倾向10/24/202316自我评估过高盲目自信,在实际操作中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自我评价过低盲目的不自信,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且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信心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标志之一10/24/202317㈨社会交往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支柱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异常心理10/24/202318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接触不良过分交往或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的人,社会交往受阻10/24/202319㈩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种族延续、自我发展和完善,必须适应环境环境条件不断变化,需人们采取主动性的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适应10/24/202320主动适应:内涵是积极地去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内涵是躲避环境的冲击生存环境发生强烈变化时,人会对它无能为力,只能韬晦、忍受,即进行所谓的消极适应消极适应是形式,其内在意义含有积极的一面,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适应,并由此保持心理平衡,是心理活动健康水平的标志10/24/202321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和内涵一、概念的区分咨询中常用的概念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区分的目的排除交流时的障碍10/24/202322心理正常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指不包含有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没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是非病与病的区分10/24/202323健康和不健康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10/24/202324用3个概念描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异常的心理正常心理10/24/202325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心理不正常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10/24/202326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间内,展现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动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此即健康心理的内涵,涵盖一切有利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10/24/202327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在常规条件下是在主体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10/24/202328主体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激烈变化,动态平衡过程就会被打破心理活动就可能偏离心理健康常模,可能变为相对失衡的状态和过程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作用,这时的心理活动,便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不健康心理活动涵盖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10/24/202329三、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10/24/202330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10/24/202331第一单元概述主要涉及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包括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10/24/202332一、用途㈠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㈡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㈢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㈣咨询方案的制定㈤疗效评估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㈦职业培训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㈨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10/24/202333二、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断定各种“心理不健康状态”确实在现实中独立存在10/24/202334㈠症状学效度指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类别是否有独立的、稳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

10/24/202335⒈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⒉情绪心理学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按情绪心理学的情感分类原则分析,在这种组合中,包含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爱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婚姻)失败感、(违背现行道德的)羞耻感、(背叛他人的)内疚10/24/202336㈡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可分两大类⒈对自然发展的预期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之后的自然发展历程,可因个人条件的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所受刺激的性质)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10/24/202337第一、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第二、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如果不良情绪和行为迁延的时间过久,就会通过人的“联想机制”,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出现“杯弓蛇影”的情况第三、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从而出现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的自控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上述症状因不是持久性的,而理性的自控力又仍然存在,所以不能诊断为精神衰弱,但已进入精神衰弱边缘,成为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的易感者10/24/202338⒉外界干预下的预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干预,大致有两类第一类: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第二类:专业的心理咨询10/24/202339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指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出于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予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与帮助(支持疗法)外界刺激性质和强度不甚严重、反应不甚强烈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在出现的早期,可被此类社会支持化解反应强烈,中、晚期(3个月或半年以后)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不能被非专业社会支持彻底改变10/24/202340专业的心理咨询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经过临床诊断,按确定的目标,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按拟订好的咨询方案所进行的系统咨询绝大多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可康复达不到康复目的,可能咨询师有失误,或求助者的问题超过心理咨询的范围,应会诊或转诊10/24/202341㈢结构效度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如下1、人口学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10/24/202342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10/24/202343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10/24/202344心理问题的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10/24/202345区分和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的4个纬度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P333)10/24/202346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1、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10/24/202347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反应对象被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10/24/202348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10/24/202349与神经症鉴别的要点(许又新)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⒈心理冲突——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⒉持续时间——限于一年之内⒊社会功能破坏程度——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内,求助者社会功能各方面严重缺损,需警惕神经症10/24/202350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其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P335)10/24/202351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10/24/202352第一单元概述健康心理学是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10/24/202353工作领域有大致5个方面⒈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⒉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⒊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⒋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⒌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10/24/202354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㈠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㈡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㈢情绪低落㈣时间感觉发生变化㈤精神偏离日常状态10/24/202355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如能正确地理解躯体疾病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作为医生不仅要治疗躯体疾病,还应给于心理辅导在科学解释疾病的同时,还要指出光明的前景,为患者消除精神压力与病人的第一次接触,就应建立心理治疗关系10/24/202356躯体疾病的恢复过程—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让病人的某些躯体功能得到康复,还要帮其逐步适应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对疾病“治愈”的理解,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层面着眼,使其三方面同时得到好转事实证明只有考虑病人的精神状态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完整地了解疾病的实质如果医生能在此基础上对待病人,就可以消除精神紧张和关系冲突给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10/24/202357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患躯体疾病时,某些器官的器质或功能的破坏,不但在能量代谢方面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而且病变的器官向大脑皮层发放的信息也是恶性的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长短,常会产生某些精神障碍或综合征,需精神科医生给以治疗对于有心理学知识的精神科医生,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应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采取恰当的心理治疗措施10/24/202358躯体疾病同时会伴有神经症的症状按一般经验,躯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某些躯体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会合并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失调,产生疲劳、易怒、委屈、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劳动效率下降等症状采取心理治疗是绝对有益的10/24/202359长期住院治疗与人格变化医院的特殊生活环境可使患者人格发生暂时改变过度依赖、抑郁、自卑、孤僻、性情急躁等病人的这些新性格特征,有时会阻挠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时还会与治疗单位发生冲突医生和护士应善于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认清这些心理的病态变化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痛苦,扭转病人的人格或性情变化,使治疗顺利进行10/24/202360重病或情绪不稳定患者,住院期间,因疾病和环境的变化易产生睡眠失调、食欲下降、易激动和委屈感睡眠浅,易惊醒,对光、声敏感失眠时,易回忆昔日不愉快的往事有时惊慌、恐惧、害怕黑暗,要护士或他人陪有心理学知识的护理人员,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动给予帮助10/24/202361所谓“虚弱症”患者是在十分焦虑焦虑的情况下发生的患者担心自己的健康,可以达到恐惧的程度,可能产生歇斯底里反应医生应当清醒地理解这种病态表现,不应简单地认为是娇气10/24/202362某些身心疾病常伴随抑郁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等表现为灰心丧气、愁眉不展10/24/202363对疾病有夸大倾向的患者被夸大的疾病像恶魔般控制病人,不能自行摆脱此类病人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症的倾向,易受暗示。积极的暗示可使疾病减轻如医生的言谈不慎,可破坏其“心理防御”能力,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10/24/202364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耳聋等可能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10/24/202365第八节压力与健康10/24/202366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10/24/202367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10/24/202368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是体验到的东西,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此时,压力就无从谈起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程度的增强或降低主体的健康水平10/24/202369二、压力源的种类按对主体的影响,分3类1、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10/24/202370⒈生物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10/24/202371⒉精神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悔恨、怨恨10/24/202372⒊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分两大类⑴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⑵由自身状况(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恐人症、人际交往不良等)10/24/202373如何理解压力源将压力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理论分析的需要,现实并非如此,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的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10/24/202374生物、精神、社会三大压力源的表现形式共时交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历时10/24/202375案例分析时的思路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分析时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法去对待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10/24/202376三、压力源的测评面临并体验到的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如何测评十分合理与量化水平较理想的压力测量方法,至今尚在探索之中目前,人们公认的,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测量压力的量表有三种10/24/202377(一)社会再适应量表

(SRRS1967正式用于临床)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量表分较高者,较易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Holmes&Masuda1979)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Dohrenwend1974,1979)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的累加,效应更明显,因其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10/24/202378注意:任何量表都有其局限性,使用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的性质与其他临床检查指标,综合评估和给出确定的诊断单纯使用量表量表作出诊断,是危险的10/24/202379(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1981),编制了两个量表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117)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135)10/24/202380戴隆基斯1982年使用两个量表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一种见解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日常积累的困难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10/24/202381(三)知觉压力的测评(PSS)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事件名称:知觉压力问卷(PSS)优点:可有效预测早期健康问题可评估个人习惯性的或慢性的压力10/24/202382四、压力的内省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压力,须以压力的心理形式为核心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即人的内心冲突压力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10/24/202383内心冲突的产生现实生活充满矛盾,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互不相容、相互排斥或针锋相对的事物体会着动机的、目的的冲突,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感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说明正在体验着压力现实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会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据冲突的内容难以对其归类按冲突的形式则易分类10/24/202384勒温(1931)和米勒(1944),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1、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3、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10/24/202385⒈双趋冲突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只能取其一时出现的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若夹杂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严重,痛苦也就越大10/24/202386⒈双趋冲突鱼熊掌

?强烈吸引力10/24/202387⒉趋避冲突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吸引力危险10/24/202388⒊双避冲突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背腹10/24/202389⒋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10/24/202390人面临这种情况,无论选择哪个,都既有利又有弊,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重趋避冲突的压力

利利?弊弊10/24/202391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10/24/202392一、压力的种类按压力的强度分三大类㈠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㈡叠加性压力㈢破坏性压力10/24/202393㈠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含义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付出生理、心理能量去适应它其强度不足以使人崩溃10/24/202394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而言,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10/24/202395研究证实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各种压力未被击垮的人,可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日常经验证实自幼处境困难的人,成人后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相对较高10/24/202396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与生存、发展日常生活事件衰竭阶段生理、心理资源未崩溃搏斗阶段警觉阶段SR10/24/20239709-5理论单选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的后效是(D)(A)灾难性的(B)有延缓作用的(C)高强度的(D)有积极作用的10/24/202398㈡叠加性压力(两类)⒈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⒉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10/24/202399同

力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同一时间发生10/24/2023100继时性叠加压力搏斗阶段耗竭阶段警觉阶段

压力1

压力210/24/2023101注意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对付的压力,危害很大有的人会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的人会在衰竭阶段能被第二组压力冲垮

10/24/2023102㈢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一战期间,心理学家发现“战争疲劳症”特征:“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或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越战后,将其纳入“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10/24/2023103

PTSD经历极端压力后,心理症状是多方面的情绪方面:以沮丧为主,常因战友战死而自己获救产生罪恶感,易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对当时的记忆丧失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10/24/2023104除战争外,其他强烈的破坏性压力也能造成PTSD,如女性被强暴后变得呆痴记忆丧失回避社会活动失去安全感10/24/2023105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近似PTSD,称为“灾难症候群”“灾难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⑴惊吓期: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失魂落魄的状态,事后,对事件不能回忆

⑵恢复期:受害者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常逢人便说自己的遭遇⑶康复期:康复以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10/24/2023106PTSD心理学干预早期的干预通过催眠暗示来解除精神障碍后来发现让受害者在社会中与健康人一起工作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10/24/2023107二、压力的适应生理学家坎农(1920)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速、瞳孔放大、汗液迅速分泌等这些变化,是为应对压力所作的准备10/24/2023108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学家塞利(1956)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⒈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⒉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⒊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10/24/2023109在适应压力的三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⒈警觉阶段(生理)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10/24/2023110⒉搏斗阶段(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⑴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被控制状态⑵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⑶因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生活微小困扰,都可引发个体的强烈情绪反应(大发雷霆)10/24/2023111⒊衰竭阶段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无法继续抵抗压力进入第三阶段时,外在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已经形成,那么,经过相当时间的休整和养息,仍能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资源已经耗竭而仍处于压力下的人,这时,就可能发生疾病和死亡10/24/2023112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GAS)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必须付出的代价10/24/2023113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10/24/2023114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个体可适应一般性生活压力消耗个体的生理心理能量,但不会导致身心崩溃叠加性或破坏性压力因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长,远超个体的适应能力,个体遭遇这类压力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而产生某种疾病-统称为压力后的反应性疾病10/24/2023115压力的临床后果个体一般性压力生理心理能量消耗身心崩溃反应性疾病叠加破坏性压力适应10/24/2023116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有两种解释⒈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