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决定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认识应该从哪里来?认识世界的过程怎样?怎样检验认识的正确?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阅读课文P42——46思考以下问题: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实践!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使观念变成现实)物质性活动(基本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对象范畴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1、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点: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一、实践及其特点A、蜜蜂筑巢B、农民种庄稼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D、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1、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5、小行星撞击地球

6、农民种地、工人生产

7、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实践的基本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三峡工程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没有意识的指导。注意: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②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燕子筑巢”、“蜘蛛织网”。※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判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错。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并不否定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A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因为: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认识从哪里来?不能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认识的产生问题(源)知识的传播问题(流)----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情境三:回顾60年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书信→电报→(公共、固定)电话→BB机→手机→email……

人们对通讯工具的认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即随着实践的需要不断向前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情境四:曾经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某寺庙前的浮桥冲垮,两岸的石狮滚落到河中。许多年后,人们准备集资重修浮桥。打捞石狮成为了难题?第一种观点:主张在石狮原来滚落的地方打捞。第二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下游打捞。第三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上游打捞。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工匠们先后在三个河流段打捞。最终在石狮落水位置的上游,成功打捞出落水石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实践为什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课堂小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B、教师讲课C、农民种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A课堂巩固练习A

2、(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A3、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有无社会性?对此,下列正确的是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C实践具有社会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案要点]

(1)第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