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合材料力学绪论_第1页
第一章 复合材料力学绪论_第2页
第一章 复合材料力学绪论_第3页
第一章 复合材料力学绪论_第4页
第一章 复合材料力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合材料及其力学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2014年2月第一章绪论

§1-1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1-3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方法§1-4复合材料的性能

§1-5复合材料的应用

§1-6复合材料的构造及制法

§1-2复合材料的组分

§1-1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一、复合材料的定义广义:由两相或多相组分构成的材料(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

狭义: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1、定义复合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自古以来,人们就会使用天然的复合材料——木材、竹、骨骼等。最原始的人造复合材料是在粘土泥浆中掺稻草,制成土坯砖。近代复合材料最早的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玻璃钢。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化工等的发展,对材料的轻质、高强、高模、高韧性、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电性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现代先进复合材料蓬勃发展起来——高性能纤维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应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元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组元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各组元不但保持各自的固有特性,而且还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材料组元的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组元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殊性能;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2、特点3、基体和增强体

基体:复合材料中比较连续的相;增强相:其它一些以独立形态分布于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界面:两者之间的结合部称为界面。

二、复合材料的分类

1、按来源分:①天然(竹、木材、麻等);②人工2、按基体材料的种类分: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热固性、热塑性、橡胶;②金属基复合材料:铝,钛合金;③陶瓷基复合材料;④石墨基复合材料:C-C;⑤混凝土基复合材料3、按增强相分类: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短纤维;②晶须增强复合材料;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④混合增强复合材料:不同形态的增强相共同增强的复合材料。4、按用途分类:①结构复合材料;②功能复合材料:电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及摩擦、阻尼材料;③智能复合材料:自适应环境。§1-2复合材料的组分

§1-2-1树脂基复合材料一、纤维(增强体)

1、对纤维的基本要求

1)力学性能:一般要求要高2)表面状态:应易于与树脂浸润3)长度、根数及捻度:长度应满足FRC的要求;纤维束丝中单丝根数应能符合FRC每层压厚的要求。6)环扣强度:是衡量纤维柔韧性的一个指标,可用来表明纤维工艺性能的好坏。4)细度和均匀度:细度是指单丝直径;均匀度是指直径的均匀程度,须满足一定的规定。5)毛丝,毛团:为纤维束中的杂质,在一定纤维束长度上不允许超过一定数目。2、纤维的分类:

无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及氧化硅、氧化铝纤维等;有机纤维:芳纶纤维、尼龙纤维及聚烯烃纤维等。1)玻璃纤维

3、几种常用的纤维

拉伸强度2.5~4.58GPa;密度2.14~2.55g/cm3;拉伸模量55~86GPa;延伸率3.37~5.2%拉伸强度>1.7GPa;拉伸模量200~400GPa;耐高温:2000℃。2)碳纤维

3)芳纶拉伸强度高,约为铝合金的5倍;弹性模量高,比玻璃纤维高1倍;密度小;韧性好。4)硼纤维拉伸强度>3.45GPa;密度2.4~2.6g/cm3;拉伸模量400GPa5)氧化铝纤维

拉伸强度1.7~2.0GPa;密度3.95g/cm3;拉伸模量380GPa6)碳化硅纤维

拉伸强度>3.35GPa;密度3.05g/cm3;拉伸模量400GPa玻璃纤维绳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绳玻璃纤维纸纳米碳管纤维碳纤维绳二、树脂基体1、FRC树脂基体的基本要求1)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量要适中,其分布范围应尽量小。2)粘度和流动性:若树脂粘度小,则易于浸渍纤维,并且流动性好。3)挥发分:树脂挥发分应尽量小4)固化特性:要求固化温度尽可能低,固化压力尽可能小,固化时间尽可能短。5)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强度,模量,延伸率,压缩性能。6)与纤维的相容性:要好。7)耐热性能:包含耐温性和耐热老化性。8)有耐腐蚀性能,介电性能,阻燃性,自熄性等。2、树脂的分类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类。热固性:加温和加压固化,不溶不熔,不可再利用。如聚酯,环氧,聚酰亚胺,酚醛等。热塑性:加热液化,可溶可熔,结晶态有固定熔点,可再利用。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1、MMC对增强体的基本要求§1-2-2金属基复合材料一、增强体1)应具有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所需特性的性能;2)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基体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不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3)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或通过表面处理能与金属良好浸润,以保证增强物与金属基体良好的复合和均匀分布。2、分类

按形态可分为长纤维、短纤维、晶须和颗粒增强体;从材质来看有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石墨纤维、碳化钛纤维、氮化硼纤维等。二、基体

1、选择基体应注意的事项

1)满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不同使用要求

飞行器和卫星构件——密度小的轻金属合金,如Mg、Al合金;高性能发动机——耐高温的合金,如Ti、Ni基合金;汽车发动机——耐磨,耐热,导热,一定的高温强度,价廉的合金,如Al合金;电子工业集成电路——高导热,低热膨胀材料,如银,铜,铝等金属。2)应注意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的特点长纤维复合材料——纯或含有少量合金元素的合金,如纯铝或铝合金(低强度);不连续增强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1-3复合材料的性能

一、复合材料的优点

1.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其宏观性能可根据人们的需要通过细观性能来设计,因此可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2.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3.化学稳定性高。4、比强度,比刚度高

材料密度模量(GPa)强度(MPa)比刚度比强度连续S-玻璃纤维/环氧树脂1.9960175030.287925%SiCw/氧化铝3.7390900(弯曲强度)105243.2GRP(GF/EP)1.838.615002104833.3CRP(CF/EP)1.6181.01062113.1663.850%Al2O3f/Al2.913090049310高强Al合金2.46840028.8166.7A3钢7.8621046027597、其它的特殊性能:

5、高、低温性能好,膨胀系数小6、耐磨、减摩,自润性好

具有耐烧蚀性,耐辐射性,耐蠕变性以及特殊的光,电,磁性能。

二、复合材料的缺点

1.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严重

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较低,特别是层间剪切强度很低。

2.材料性能分散性较大,质量控制和检测比较困难。3.材料成本较高。4.有些复合材料韧性差,机械连接较困难。§1-4复合材料的应用

一、航空航天工程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动机叶片。

硼纤维/铝:TF30-发动机叶片。玻璃钢:直升机旋翼。CF/GF复合材料:军用飞机机翼、机身。

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喷气发动机CF/KF混杂复合材料:起落架,舱门复合材料的应用实例碳纤维/环氧树脂碳纤维/芳纶/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芳纶/杜邦聚酰胺芳纶/泡沫芯板碳纤维/杜邦聚酰胺GLARE蒙皮用于A380飞机的上机身蒙皮B-2隐形轰炸机

除主体结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轻巧的碳/碳复合材料全复合材料机身:轻型机的价格,中型机的宽敞客舱,客舱内站立高度为1.65米。目前商用飞机上复合材料仅占全机重量的50%,而某些直升机早已达到90%荷兰计划研发新型绿色环保飞机

外形将酷似飞碟,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这种复合材料强度可与金属媲美,而重量却比金属轻得多,因此可以节省燃油。二、机械工业

主要用于阀、泵、齿轮、风机、风片、轴及密封件等。三、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行业

主要用于整车重量的降低,是复合材料应用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四、化学工业耐蚀件,各种容器。碳/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军用吉普车玻璃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美洲轻木泡沫超级跑车

车身大量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五、兵器工业

复合装甲,防弹头盔

船舶业,生物医学,运动器械,食品工业等。六、建筑领域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玻璃钢等。七、其他领域绿可木,生态木塑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吸音板复合材料(玻璃钢)制品生物医学制品和体育运动复合材料被用来预防受伤,矫正生理机能,和帮助病人复原。生物医学制品和以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生产充气船及其胶布制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A级RTP复合材料新型日光温室复合材料

温室骨架和纵拉杆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近20年中,增长速率持续较快,是热固性的3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层状粘土传统的复合材料插入的纳米复合材料片状剥离的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的纳米黏土片层越小,分散得越好,则复合材料的性能越好/v_show/id_XNDcwNjIzNTI=.html§1-6复合材料的构造及制法

§1-6-1复合材料的基本构造形式

纤维按一个方向整齐排列或由双向交织纤维平面排列。(各向异性、线弹性)

1,2,3材料的主轴:纵向:纤维方向(1);横向:垂直于纤维方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