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要求】种群数量的变化。【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以及对种群数量或发展方向的作用;以数学曲线题形式,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知识梳理】一、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1、 条件:、、等理想条件下。2、 特点:种群数量。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 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 ,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2、 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一- (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二、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内因1、 起始种群个体数量。2、 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和3、 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 。(二)外因1、 自然因素:气候、、- 传染病等。环境污染等。2、 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湖汰的个体数)三、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湖汰的个体数)数“J”型曲线虫环境容纳量)“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数“J”型曲线虫环境容纳量)“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卜降K值的有无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二)列表比较时间(三)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J”型曲线因增大而成"S”型曲线。四、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一) 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通立自然保护酬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二) 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至I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五、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或不同温度(或。2>C0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或不同培养液(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
况如何?(二) 假设:根据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试管编号ABC管内液体培养液/mL1010无菌水/mL10酵母液/mL0.10.10.1温度条件28°C5°C28°C(三) 设计实验(如右表)。(四) 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一一显微计数。(五) 注意事项1、 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时间/天123.456,••数量/个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 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请设计):4、 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 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思考感悟】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最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缓,呈“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宗。【基础训练】1、 如图表示在一个池塘中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黑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和鱼产量的曲线*是()A、 1和3 B、2和4C、1和2 D、2和32、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3、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II,出生率如图中曲线I,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 a B、b C、c D、d【高考模拟】4、(2007全国卷I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5>(2008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米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t能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1713②淡水湖泊簸鱼10000kg3436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① B、② C、③ D>(4群落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以材料题形式考查群落演替在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运用。【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一) 概念:同一 内聚集在一定区蜥各种牛物 的集合。(二) 特征:、优势种、、空间结构、生态位、范围和边界、群落的演替等。1、 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2、 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一)种间关系1、 捕食:一种生物以作为食物。2、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和等。3、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干另一种牛物 或 ,摄取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牛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4时博G©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IX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i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二)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白—现象。(1) 原因: 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僧。(2) 意义:①提局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②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11和食物条件。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庞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勉,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三、群落的演替(一) 概念:随着__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二) 类型:1、初生演替(1) 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 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但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 演替过程: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雄介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虫阶段一森林阶段。2、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一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或其他繁殖伽勺地方发生的演替。3、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白和进行。【思考感悟】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基础训练】1、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3、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TOC\o"1-5"\h\z【高考模拟】4、(2007全国卷115)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胄浮\ \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 \J绪谬的是() 备底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巳乙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备;LV、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削/一*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种群数量5>(2008全国卷1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教具设计与应用》课件
- 2025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 足球裁判员资格考试全阶段试题及答案
- 踏实备战2024年种子繁育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足球裁判员社会适应能力试题及答案
- 《教学环境》课件
- 2024年农业植保员持久战术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同步测试题大全附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资料更新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能力测试题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 LY/T 2638-2016华北落叶松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
- 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
- GB/T 26774-2011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 留置胃管的试题及答案
- 加油站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 现代管理学知识点
- 供货保障方案及措施范文(7篇)
- 北大企业家俱乐部
- 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