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特产创汇部分资料_第1页
蔬菜特产创汇部分资料_第2页
蔬菜特产创汇部分资料_第3页
蔬菜特产创汇部分资料_第4页
蔬菜特产创汇部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大蒜GarlicAlliumsativumL.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生物学特性生育周期1、萌芽期从播种到发芽叶出土展开春播大蒜的春化过程主要在萌芽期完成生长中心:根和叶2、幼苗期初生叶展开~花芽分化生长中心:根和叶。退母:大蒜从发芽到幼苗生长,依靠种蒜供应养分,母瓣由于养分供应植株的生长,本身逐渐萎蔫,干瘪成膜状物,此过程称为“退母”。3、花芽、鳞芽分化期:10天大蒜黄尖--由于花芽和鳞芽的分化,植株需要大量的养分,而此时母瓣的养分已经消耗尽,但植株完全靠自养又不能适应,处于养分供求不平衡的时候,所以植株1-4片老叶的尖部会枯黄,这种现象称为“黄尖”。4、蒜薹伸长期花芽分化结束~采收蒜薹(30天)生长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叶片生长旺盛,叶面积达到最大;蒜薹迅速伸长;。鳞茎开始膨大,但速度较慢。5、鳞茎膨大期鳞芽分化结束~蒜头收获(50~60d)生长特点:前30d蒜头生长慢,蒜薹收获后,鳞芽迅速膨大。叶片养分逐渐转移,枯黄变软。(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其适应温度,低限为-5℃,高限为26℃。大蒜通过休眠后,在3~5℃时即可萌芽发根。大蒜植株在0~5℃低温范围,经过30~40天完成春化作用。2、光照完成春化的大蒜在长日照(13h)及较高的温度(15-20℃)条件下才开始花芽和鳞芽分化。无光条件下可以得到蒜黄。3、水分大蒜为浅根系作物,喜湿怕旱。4、土壤及营养大蒜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壤土为最好,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鳞茎生长发育,蒜头大而整齐,品质好,产量高。土壤酸碱度最适值为pH5~6.0,过酸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小头和独瓣蒜增多,降低产量。三、栽培技术(一)播种时期的确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蒜正当时”,大蒜可在封冻前长到4-5片叶,有利于幼苗安全越冬。播种过早,冬前生长旺盛,消耗大量养分,抗寒抗寒抗寒能力降低,可能再春化,形成复瓣蒜。播种过晚,冬前生长期缩短,幼苗过小,组织柔弱,营养积累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冻害。实践证明,适期播大蒜在越冬以前,经过35-40d的生长,可长到4叶1心,抗寒力最强。(二)整地施肥♥精细整地,要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坦。♥整地时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6000kg,如果有条件最好施用饼肥,每亩施用豆饼70-80kg,以提高土壤肥力。♥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有机肥,故提倡“控氮、增磷、补钾、加微”施肥方法,适量增施磷钾肥,保证出苗整齐,防止早衰,有机肥要腐熟,埋入土中,特别是饼肥,撒在地表则会招致根蛆。(三)播种1、播种方法(1)选种分级:(2)种蒜处理: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期,使它能及时发芽。选种时剥皮并除去茎踵(残留茎盘),促进萌发发根。此外,用肥水浸泡种蒜1-2d或用清水浸湿种蒜皮后放3-4d播种。(3)播种深度: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4)种瓣方位:蒜瓣腹背线的方向与播种行向一致。(5)播种方式:平畦播种;高垄播种(干播和湿播);地膜覆盖高畦播种跳瓣--蒜瓣发根时。因下层土壤坚硬,根不能下扎或覆土过浅而将母瓣顶出土面的现象。2、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四)肥水管理大蒜追肥一般要进行3~4次,分为:越冬前追肥:秋播大蒜出苗后一个月,追施一次催苗肥,促进幼苗迅速发根长苗,提高大蒜安全越冬性能。大蒜进入越冬期,追施越冬肥,常用堆肥等盖施,加厚根系越冬地保护层,确保安全越冬。返青期追肥:当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7℃时,大蒜幼苗开始返青生长,到春分前后大蒜发棵生长前追一次返青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蒜薹生长期追肥:山东一般是3月底4月初(清明前)大蒜进入蒜薹和蒜瓣分化期,5月20日(小满)前后进入抽薹期。這一时期要重施肥,每亩施复合肥约10-15kg。蒜头生长期追肥: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齐苗期:播种一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土较干可灌水一次促进生长。幼苗前期:注意控制灌水,注意秋雨后的田间排水工作。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抽薹期:此时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施孕薹肥后及时浇水,一般4-6天一次,直到收薹前2-3天停止浇水,以提高蒜薹韧性,减少断薹率。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六)收获1、青蒜采收出苗60-70天即可采收或株高40cm左右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而定。早采产量低,但效益不一定差。采收方法多数是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打捆上市,一般大量采收不宜洗涤。2、蒜薹采收采收时期: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获蒜薹的适宜时期。秋播早熟品种在4月中旬前后,中晚熟品种在5月上旬。春播一般在6月中下旬到7月。采薹方法: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3、蒜头采收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秋播早熟品种的收获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中晚熟品种在6月上中旬;南方最早的在3月,一般4-5月初;春播一般在7-8月。(一)种性退化与提纯复壮1、表现植株矮小,假茎细弱,蒜瓣小,独头蒜数量增加,产量逐年下降。2、原因内因:大蒜采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因而,不论繁殖多少代,依然是同一世代。随着自身的衰老和生活力下降,就呈现为退化现象。外因:土壤贫瘠;肥水不足;高度密植;采薹过晚;假茎损伤;选种不严。3.复壮措施(1)异地换种(2)气生鳞茎繁殖(3)改善栽培条件,建立大蒜种子田管理制度适当稀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早收蒜薹,以利于养分向鳞茎输送;ƒ蒜薹采收后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促进植株茁壮成长;④加强田间选择工作,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生长健壮、抽薹早、无病虫危害的单株做标记,采收时,再选出蒜头大、底部平、扁圆肥大、蒜瓣整齐的蒜做种。播种前再选大瓣下地。(4)茎尖离体培养(二)二次生长1、概念大蒜初级植株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叶片,形成次生植株,甚至产生次级蒜薹和次级鳞茎的现象。2、类型外层型:初级植株外层叶腋处分化的侧芽因延迟休眠而形成的次级蒜株。内层型:初级植株内层叶腋处分化的侧芽因延迟休眠而形成的次级蒜株。气生鳞茎型:初级植株气生鳞茎上的气生鳞芽的保护叶发育为普通叶形成次级植株。3、发生原因(1)种蒜选用不当(2)蒜种贮藏场所的环境条件不当:低温、高湿(3)播期不当:提前播期(4)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偏施氮肥4、预防措施“三适、三防、二择种,水肥膜都要科学弄”独头蒜1、特征独头蒜是指鳞茎不分瓣,只有一个圆球状的蒜瓣,与多瓣蒜的蒜头相比较小。若独头蒜增多,产量降低,无蒜薹。2、原因(1)春播时间太晚,气温较高,不能满足植株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和时间,不能进行花芽和鳞芽分化;(2)种蒜瓣太小,或气生鳞茎由于营养不足,未能进行花芽、鳞芽分化而形成独头蒜。(3)栽植密度过大密度大破坏了个体应占的面积,出现了单位面积上蒜株争夺养分的现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间的限制而形成独头蒜。667平方米种3.5~4万株,独头率为30%~40%,而种植2.5~3万株,独头率仅为8%~10%。3、栽培方法(1)品种选择一般多从蒜瓣较多而蒜瓣较小的大蒜品种中选择。(2)挑选种瓣选用大小适宜的蒜瓣作种蒜,才能获得高的独头率和大小适中的独头蒜。一般生产上采用重0.5~1.5克以下的蒜瓣作种蒜。(3)播种生产独头蒜的适宜播种期必须在当地做分期播种试验才能确(4)适时收获秋播地区在翌年立夏前后(5月上旬)当假茎变软、下部叶片大部干枯后及时采收。1、大蒜的贮藏特性(1)温度大蒜有2-3个月的休眠期,在3-20℃的范围内,只要生理休眠期已过,便会迅速发芽长叶,消耗鳞茎中的营养物质,导致鳞茎萎缩、干瘪,失去食用价值。若温度低于-7℃,其正常的代谢活动被破坏,会发生冷害或冻害。大蒜最适宜贮藏的温度为-1—-4℃。(2)相对湿度湿度过大,对呼吸、蒸发及生理休眠的解除都有积极的加强与促进作用且易引起致病微生物的活动。理想的空气相对湿度是低于80%,低温干燥是保持大蒜休眠的重要条件。(3)气体贮藏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2%的情况下,越低越能抑制大蒜发芽。通常控制在3.5%-5.5%。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12%-16%时大蒜油较好的贮藏效果。(4)采收时期大蒜采收过早或过晚对其保鲜都不利,适宜的采收期是在蒜薹收后15天-20天左右,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宜。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青花菜一、概述青花菜又名绿菜花、西兰花、木立花椰菜等,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的以绿色或紫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二、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征——根主根明显,须根很多,易发不定根,根系较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的土层中;抗旱性较弱;花序分化前,根系平均日增长量为0.02g/株;花序分化至现蕾期,平均日增长量为0.85g/株;现蕾至花球采收期,平均日增长量为1.09g/株。(一)植物学特征——茎茎圆形,基部短缩,下部细,靠近花球部增粗;随着植株生长,基茎逐渐增长增粗,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花序分化,逐步形成花球;花序分化过程主要是各级侧花茎的分化发育,这些侧花茎分化发育初期,短缩生长且肥大肉质,因而形成花球。之后各级侧花茎陆续伸长,称为复总状花序上的各级花茎。(一)植物学特征——叶单叶互生,阔卵形至长椭圆形;基部具有耳状裂片或深裂,叶面平滑或微皱,被蜡粉,绿色或浓绿色,叶缘波状、叶厚,叶柄狭长,随生育过程逐渐变短,叶脉明显;(一)植物学特征——花、果实和种子复总状花序,完全花;异花授粉;子房上位;果实属长角果,扁圆筒形;种子着生于两侧膜胚座,每果含种子15-30粒,成熟时纵裂为两瓣;种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千粒重3.8-5.0g。(二)生育周期发芽期幼苗期叶簇生长和花序分化期花球形成期抽薹开花结籽期(二)生育周期—发芽期7-10d;15-30℃;(二)生育周期—幼苗期20-25d;适温20-25℃;(二)生育周期—叶簇生长和花序分化期40-50d;适温18-22℃;(二)生育周期—花球形成期20-30d;适温16-22℃和较低夜温;(二)生育周期—抽薹和开花结籽期75-90d;适温22-30℃;。四、栽培方式与时期(一)露地栽培1.春茬2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6月上旬采收。2.夏茬5月中旬播种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8月上中旬采收。3.秋茬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旬定植,9至10月采收。(二)设施栽培1.小拱棚早春茬1月中旬播种育苗,3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采收。2.小拱棚秋延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3.日光温室冬春茬12月上旬播种育苗,1月中旬定植,3月中下旬采收。4.日光温室秋冬茬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定植,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采收。5.日光温室越冬茬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采收。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25℃,夜间15℃;出苗后白天12-20℃,夜间8-10℃。分苗前2-3天要降低苗床温度3-5℃,并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当幼苗具2片叶时进行分苗,每栽植667m2大田需分苗床50-80m2,或直接移入营养钵内。分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2-13℃,3-4天后白天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苗期一般不追肥,根据长势适当浇水。设施育苗苗龄45天左右;夏秋育苗苗龄30天左右。及早定植,可防早熟品种因植株老化而导致花球变小、减产。(二)整地施肥选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保水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定植前10-15天耕翻土壤,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50kg、草木灰100kg作基肥。青花菜需硼较多,生产上常因缺硼而致花茎开裂,整地前可每667m2施入硼酸1kg。作宽1.2m的高畦,栽双行;或作垄宽60cm,栽单行。(三)定植主花球型早熟品种可密植,株距30-40cm,每667m2栽植3000-3500株;主侧花球型中晚熟品种要适当稀植,株距50-60cm,每667m2栽2000-2500株。(四)田间管理1.温度设施栽培时,冬春季以保温为主。缓苗期不超过30℃不放风,促进缓苗;莲座期白天23-24℃,夜间11-12℃;花球形成期白天18-20℃,夜间8-10℃。2.光照青花菜喜光,特别是结球期要求光照充足。冬季、早春应早揭晚盖草苫,阴天也要揭开草苫。每天揭开草苫后要清洁前屋面薄膜,增加透光率。3.肥水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20-30天、植株具10-12片叶时进行,早熟种可稍早,每667m2可施铵肥15kg或尿素10kg、氯化钾15kg。当植株具17-20片叶、初显花球时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可施铵肥20kg、氯化钾15kg或复合肥25kg。顶、侧花球兼用型品种,当顶花球采收后,可追肥1-2次,追肥量同第2次追肥,促进侧花球生长。由于花球污染后很难洗净,花球初显后,禁用人畜粪肥。整个生长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花球发育期尤其不能缺水。雨天要及时排水,忌积水。设施栽培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每次浇水后,要加强放风,排除棚室内湿气。异常花球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①品种选用不当;②苗期温度低或干旱;③定植后遇低温,缓苗慢,秧苗徒长或小老苗,土壤肥力不足,营养生长弱;④花球增长期肥力不足;⑤在花球增长期七、异常花球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原因①秋季播种过早、春季播种过晚;②花芽分化期所需的低温不够,或花芽分化后及花球增长期遇连续异常高温天气(白天30℃以上,夜间22℃);③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防止措施①确保适期播种和防止花球增长期的氮肥过剩;②根据植株大小、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技术管理措施,使花芽分化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③定植时忌用小老苗,不宜过密。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魔芋魔芋的根为不定根组成。由种球茎顶端生长点的薄壁分生细胞分化形成肉质弦状不定根(主根),其上发生须根(侧根)及根毛。魔芋种球茎的顶芽萌发时,其基部(即种球茎的顶部)开始形成新球茎,所以这些弦状根也就集中在新球茎的颈部及肩部而形成浅根系。茎魔芋的生长周期结束时植株枯萎死亡,唯有茎保留成为延续生长,孕育芽、根、叶、花、果等再生的器官。球茎圆球形或扁圆、长圆形,皮黄至褐色,肉白色。顶芽肥大,花魔芋为粉红色。顶芽为叶芽者称叶芽球茎,为花芽者称花芽球茎,花芽较叶芽稍肥大。花魔芋花芽由于芽长5cm左右,在当年挖收时可明显与叶芽区分。在球茎顶端外围有一叶迹圈,即上个生长周期叶柄从离层脱落的痕迹。在此圈内形成稍下凹的窝称为芽窝。球茎上端有较多的根状茎和不定根的脱落痕迹,在底部(或少数在侧面)有残留的脐痕,即种球茎脱离的痕迹,不同年龄(1年~4年)的球茎逐渐从长圆形变成扁圆形。根状茎根状茎又称走茎或茎鞭。由球茎节上的腋芽发生。因球茎上端和中部的节和芽更密集,根状茎也多在上、中部。根状茎有顶芽和节以及节上的侧芽,顶端稍膨大,但日本的花魔芋及中国云南省富源县花魔芋在顶端的8~11节可膨大成小球茎,且可自然脱离母球茎。根状茎一般当年不发芽出土形成新株,而成为下年的良好繁殖材料。叶叶分鳞片叶和复叶两种,都直接着生于块茎上。鳞片叶4—7片,萌芽后从土中伸出,包裹于复叶叶柄或花序柄基部,属不完全叶,出苗后1个月左右自然枯死。复叶属完全叶,很大,叶柄直立,中空,有暗紫色或白色斑块。通常三分裂,或经再次分裂形成羽状复叶,叶青绿色。叶绿体多而大,是典型的阴性植物,喜于空气湿度大、云雾缭绕的山林或荫蔽度大的环境里生长。复叶1年只发生1次,而且1株只生1叶,无再生能力,要妥加保护。花为佛焰花序。花单性,虫媒,雌雄同株。花序直立,长于或短于佛焰苞,它由雌花序、雄花序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下部为雌花序,中间为雄花序,最上端为附属器。开花时奇臭,主要靠苍蝇传粉。果实和种子果实为浆果。椭圆形。幼果绿色,成熟后有桔红色及天蓝色两种。每个果实有“种子”1—4粒,这种种子其实是一种块茎的原始体。成熟后采收晾干,与土混合保存,第二年可作为播种材料。“种子”在形态上是一个典型的无性器官——小球茎。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的发育和双受精均正常,之后胚乳发育正常但胚的发育异常。在合子发育成胚但不久后即转入单极发育,不再形成子叶、胚根和胚芽而分化发育成球茎原始体,并在珠孔端形成芽,表面细胞分化形成叠生木栓取代珠被,有的魔芋其木栓层厚,形成硬壳。极核发育成胚乳的养分被消耗而逐渐消失,在子房壁内形成完整的小球茎,实质上仍是一个有性器官。(二)生育周期1、幼苗期幼苗期包括发芽、发根、展叶及块茎初期生长等过程。此期约需2个月,主要依靠母体提供养分。种芋越小,幼苗期越短,反之,幼苗期较长。2、换头期此期约3—4个月。换头期一般在7月份,是新旧块茎更替过程的最终结果,它是魔芋生长由异养向自养转变的过程,换头后植株进入独立的旺盛生长期。3、块茎膨大期换头后,新芋块茎迅速膨大,连续膨大可达1个半月,80%以上的产量在这一时段形成。因此块茎膨大期是魔芋等形成产量的最主要时期,此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4、块茎成熟期从9月底到10月底,气温下降到15℃时,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逐渐停止,叶片枯萎、倒伏,块茎成熟,可以挖收。5、块茎休眠期块茎收获后开始进入休眠期(11月到次年3月)。块茎在5℃—10℃的低温条件下,休眠期可达4—5个月。叶芽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4℃。(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魔芋喜温、畏寒,但忌高温。在年平均温度14℃-20℃的地区都能种植。魔芋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15℃或超过35℃,都不适宜魔芋生长。魔芋球茎在5℃开始萌发,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高于45℃或低于0℃时经过5d左右,芽即受伤害死亡。魔芋苗期要求15℃-20℃有利于生长。球茎膨大期(7月-8月)适宜温度则为20℃—30℃。一年中适宜的生长期,最少应达5个月以上。花魔芋适宜在海拔800—2500米的山地生长,需活动积温4279.8℃,有效积温1089.3℃。日平均气温在12.5-30℃之间的地区,均适宜发展魔芋生产,其中日平均气温在17.5℃-25℃的地区最适宜种植魔芋。(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光照魔芋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半阴性植物特性,因而不耐强光照射。在适当荫蔽的条件下,叶生长旺盛,叶绿素较多,病害少,产量高。一般荫蔽度50%—60%,阴坡可少遮荫或不遮荫,可与玉米、向日葵、银杏等套种遮荫。光补偿点2klx,光饱和点17~22klx(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水分魔芋喜湿润空气和保持适当湿度的土壤。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时,魔芋生长良好。魔芋出苗后,7月-9月每月降雨量以150-200毫米为最适宜。魔芋在出苗前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生长前期及球茎膨大期(7-8月)以75%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好。生长后期(9-10月)适当控制水分,以60%的土壤含水量为宜,以利于球茎营养物质的积累。水分对魔芋结实也有很大影响,空气湿度的影响更大。盛花期空气湿度在80%以上时才能结实,低于80%时,结实率极低。(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矿质养分魔芋根系多位于地下球茎之肩部,在土壤中分布浅,不便施肥。魔芋栽培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应以钾肥为主,磷肥次之。魔芋施肥每亩用量: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三元复合肥50公斤;培土追肥,钾肥20公斤,也可用微肥进行叶面喷肥。(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5、土壤魔芋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偏酸的轻质砂壤土。适宜在pH6.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6、风台风和大风常给魔芋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微风有利于改善植株间的生态条件,促进魔芋生长和物质积累。三、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五)栽植方法根状茎可依同一顶芽方向摆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给以适当距离,一般15-20cm。依种芋大小,沟深10-15cm。魔芋种芋均成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顶芽则像坡顶方向倾斜。若正植则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较深,易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且随着新球茎不断长大,种芋将处于受压状态,新球茎底部柔嫩的皮层易发生龟裂,严重时腐败产生大量烂芋。如采用斜植,新球茎在种芋的侧面增大,不会形成与种芋的挤压现象,避免底部发生龟裂。五、魔芋的贮藏与加工(一)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第一阶段为后熟期,是球茎的休眠初期。球茎经一个多月的后熟作用,表皮充分木栓化,蒸发强度和呼吸作用逐渐减弱而转入休眠状态;第二阶段为深休眠期(12月至翌年2月下旬)。球茎内各种酶的活性及呼吸作用均减弱,对温度反应不敏感,任何环境下均不萌发;第三阶段为休眠解除期(2月下旬至3月),此时若环境温度达到魔芋萌芽的起点温度,芽便可萌动,但并不继续伸长;第四阶段为芽伸长期,3月以后球茎休眠完全解除,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球茎便可萌发形成植株。1、保温库贮藏2、简易室内保温贮藏:河沙堆藏、悬挂贮藏;3、地窖保温贮藏4、宿地越冬保种(三)贮藏期间的管理1、前期管理贮藏初期球茎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热量大,水分蒸发量也大,外界温度尚高,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发生软腐病。因此,应注意通风换气,散热降温,使贮藏温度稳定在7-10℃,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2、中期管理这段时间较长,球茎呼吸及蒸腾作用减弱,外界温度低,种球茎易遭受冷害,应采取保温防寒为主的管理措施,保持温度不低于5℃.3、后期管理立春(2月上旬)以后,温度逐渐回升,球茎休眠已解除,温度较高能加速萌芽,低温则使芽受冻害。宜控制在10-12℃,相对湿度80%左右。这种条件既可以起到催芽作用,又可防止“老化芽”的形成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洋葱洋葱(AlliumcepaL.)是葱科(Alliaceae)葱属(Allum)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产品器官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中亚和地中海沿岸。(一)植物学特征根无主根、弦线状根系较弱,分布在20cm土层着生于短缩茎盘基部5℃时根系开始生长,10-15℃最适宜生长,20-25℃生长缓慢茎顶生洋葱由于花器退化,在总苞中形成气生鳞茎花薹筒状,中空,中部膨大,顶端形成花序,能开花结实茎盘上部环生圆筒形的叶鞘和芽,下面着生须根茎短缩成扁圆锥形的茎盘,茎盘下部称为盘踵叶(叶身和叶鞘叶鞘圆筒状,相互抱合成假茎管状叶腹部凹陷,叶身微弯曲叶身筒状中空;表面具有腊粉雄蕊先熟,异花授粉花有苞叶,成熟后自行裂开花薹粗壮,高可达1米,中空的圆筒状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平均为700-800朵果和种子千粒重3-4g种子6粒,呈盾形,断面三角形,外皮坚硬多皱纹,黑色光照长度对洋葱鳞茎膨大的影响1、不同品种各有鳞茎膨大所需的最低日照长度,低于此长度则鳞茎不膨大。2、高纬度地带的地方品种一般鳞茎膨大需要较长日照。3、光照加长则各品种鳞茎开始膨大所需天数都缩短。4、光照愈长则品种间鳞茎开始膨大所需天数的相差愈小。5、从鳞茎开始膨大到开始成熟,所需天数都随光照延长而缩短。生育周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长出约需15天左右。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长出至定植。秋播秋栽需40-60d,秋播春栽需180-230d。3、叶片生长期●由幼苗返青至鳞茎开始膨大,需30--40天。4、鳞茎膨大期从鳞茎膨大初期到收获,约需30-40d。5、休眠期●洋葱收获后,即进入生理休眠期。此期约需70--90天。6、生殖生长期——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1)种株叶片生长期、从种株叶片开始生长到抽薹,约60d。1、播种期可用作图法来确定当地播种期。即以温度为纵坐标,以月份为横坐标,用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绘制1条曲线,在上面找出15℃点,通过此点对横坐标做1条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处再向前推40d即为当地的适宜播种期2、越冬管理(1)苗床越冬(就地越冬)(2)假植越冬(3)窖藏越冬秋季定植和春季定植的洋葱在产量、缺苗率和抽薹率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有哪些?①不论播种期早、晚和幼苗大小,秋季定植的洋葱鳞茎单个平均重明显高于春季定植的;②秋季定植的洋葱缺苗率和早期抽薹率虽高于春季定植的,但是大苗和中苗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③秋季定植的小苗,因严重缺苗而使产量明显低于春季定植的小苗。④秋季定植的小苗,播种期晚易导致苗子过小,易受冻害而缺苗率高,影响产量。综上所述,在华北中部、南部和中原、华东广大地区,还应提倡秋季定植。根据洋葱的生长发育特性,做好分期追肥是洋葱丰产的关键之一。提苗肥:春季定植在缓苗以后,晚秋或初冬定植在返青以后,应进行第1次追肥。追肥的目的是在为根系的继续生长补充养分的同时为不久即将开始的地上部的生长进行准备。提苗肥多以氮肥为主,每ha可追施腐熟人粪尿15000kg或硫酸铵150-225kg。催头肥:当植株生有8-10枚管状叶后,鳞茎开始肥大生长,此后应进行2-3次追肥。一般每ha每次追施硫酸铵150-300kg。催头肥应以鳞茎膨大生长中期为重点,在鳞茎刚开始肥大生长时不能过多追施氮肥。鳞茎膨大生长后期如氮肥追施过量会发生“贪青”而影响采收。防止早期抽薹选择不易抽薹的品种;‚适宜播种期;ƒ选用大小适度的幼苗;④苗期不应过度控制;⑤晚秋定植不宜过早;⑥防止肥水管理失当;⑦用250μg/ml乙烯利或160μg/ml青鲜素MH,在幼苗期或花芽分化后进行喷洒,可减少早期抽薹率;⑧摘蕾、摘薹(一)贮藏采用青鲜素MH处理,可以延长洋葱鳞茎的贮藏期。青鲜素的化学成分为顺丁烯二酸联氨,其商品为含有效成份25%的乳油。青鲜素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洋葱的生长点,对芽的生长和顶端优势都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生理活动。使用的浓度为2500μg/ml在收获前10-14d,即田间刚开始出现倒伏时向植株喷洒,使叶面全部被喷湿为止,一般每ha的洋葱田使用稀释后的药液750-1125L。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牛蒡别名:恶实,大力子,西洋参英文名:Burdock拉丁名:ArctiumlappaL.分类: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一)植物学特征叶心脏形,淡绿,背面密生白色茸毛,丛生,叶柄长茎营养生长期短缩,生殖生长期顶端抽生花薹。根肉质直根,肉皮暗褐色,肉质灰白色长30-100cm,直径2-4cm。花虫媒花,头状花序,淡紫色果实瘦果,长纺锤形,顶部有棘刺,深褐色种子灰褐色,长纺锤形,,千粒重11-14克;休眠期1-2年,发芽期3-5年。生育周期发芽期种子萌动~第一叶初展第一叶展开~团棵幼苗期叶片旺盛生长期团棵~肉质根膨大肉质根开始膨大~收获肉质根膨大期栽培方式和季节春播秋收4-5月播种,10-11月采收夏播冬前收7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秋播越冬翌年春收8-11初播种,翌年4月上旬开始收可贮藏4个月左右,并可大量储运。产量低,根形状好,收获期集中,适宜冬季贮藏供应收获期严格;若收获较迟,

可能会因大量抽薹影响肉质根的产量和品质田间管理1、前期管理露地播种的一般间苗3次:第1片真叶展开,去除残弱小苗;2片真叶时间苗1次;3-4片真叶时,及时定苗。维持间距25-30cm。不浇水施肥。地膜覆盖的要及时破膜引苗。不覆盖地膜的适当中耕2次。2、浇水3-4片真叶时,蹲苗控水。蹲苗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肉质根迅速肥大,需水量加大,要进行灌溉,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排除积水,以免造成肉质根腐烂。3、追肥3次(1)株高30-40cm时,追施尿素10kg/亩;(2)植株生长旺盛期结合浇水施尿素15kg/亩;(3)肉质根膨大后,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亩。为防止早衰,还可在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肥:0.5%尿素加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10d喷一次,2-3次。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胡萝卜根菜类肉质根根头,由幼苗期的上胚轴发育而成。上面着生叶片和芽,故也可称之为“短缩茎”。根颈,由幼苗期的下胚轴发育而成,是肉质根的主要部分。真根,由幼苗期的胚根上部发育而成,其上着生侧根。一、简介胡萝卜又称甘荀。为伞形科、胡萝卜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公元10世纪从伊朗引入欧洲大陆,15世纪见于英国,发展成欧洲生态型,地中海沿岸最多种植;16世纪传入美国。约在13世纪,从伊朗引入中国,于1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种子在4-6℃就可萌动,但发芽适温为20-25℃。幼苗能忍耐短时间-3--4℃的低温和27-30℃的高温。肉质根膨大期适温是13-20℃,3℃以下或28℃以上肉质根停止生长。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肉质根膨大。开花结实期的适温是25℃左右。(四)阶段发育绿体春化:多数需要10-12片真叶时才能感受低温。少数品种,幼苗6-7片真叶就能感受低温。2-6℃的低温,需经60-100d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发育。长日照:在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可在每天12h以上的长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正在分化中的花芽随着短缩茎伸长(抽薹)逐渐发育成总苞、花蕾,以后开花结实,如果光照条件达不到,则推迟开花或不开花。五、常见问题及对策(一)弯根、岐根、裂根萝卜弯根一般是由于土质过硬,直根伸长受阻而致。岐根又叫分叉,或叉根,主要是因主根生长点遭到破坏,侧根取而代之发达所致。裂根就是指肉质根纵向开裂,主要是肥水供应不均造成。对策是前期防止干旱缺水,后期供应水分均匀。未熟抽薹或称先期抽薹,是指胡萝卜在北方春夏栽培或高寒地区秋冬栽培中,前期遭遇低温,且后期满足温暖和长日条件时,肉质直根尚未充分膨大之前出现了抽薹现象。原因:品种选用不当,或因播种过早而感应低温通过了春化阶段。此外也可能与种子陈旧、前期过度控制水肥等有关。对策:选用适宜生态型品种,即高纬度地区和高寒地区忌用低纬度地区和温暖地区的品种;同一地区,春夏栽培忌用秋冬品种;避免播期过早;于花芽分化前20-30d喷施0.3%的青鲜素溶液,可延迟1个月抽薹。菠菜Spinach菠菜,藜科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品种类型(一)尖叶类型(二)圆叶类型叶柄长,叶片较平整光滑且窄小,尖端似箭形,基部多裂刻,种子有棱刺。耐寒力强适于秋播越冬栽培及秋季栽培。叶柄较短,叶面有皱缩,叶片大而肉厚,呈卵圆或椭圆形,基部心脏形。种子无刺。耐寒力一般较尖叶类型稍弱,但耐热力较强。春季抽薹较迟。产量高,多用于春、秋两季栽培。一)植物学特征1、根菠菜有较深的主根,较发达。直根略粗稍膨大,上部红色,贮藏养分,味甜可食。主要根群分布在25~30cm耕层内。侧根不发达,不适于移栽。2、茎茎营养生长期间为短缩茎,生殖生长期间花茎伸长,高66~100cm。3、叶抽薹以前菠菜的叶片族生在短缩茎上,根出叶。叶型有圆叶和尖叶两种。菠菜的叶色浓绿,质地柔软,叶柄细长,为主要食用部分。4、花菠菜的花为单性花,少数有两性花。雌雄异株,少数雌雄同株。播种用“种子”实为果实。雌花簇生在叶腋内,每叶腋有小花6~20朵。无花柄,或有长短不等的花柄。5、果实与种子菠菜的果实为胞果,不规则圆形,内有种子1粒,被坚硬革质外果皮包裹。分为有刺和无刺两种。内果皮木栓化,厚壁细胞发达,水分、空气不易透入,所以种子发芽较慢。种子千粒重8~12g,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种子可保存3~5年,以l~2年的种子发芽力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成株在冬季最低气温为-10℃左右的地区可以露地安全越冬。种子萌发的最低温为4℃;发芽最适温度为15~20℃,适温下4d,发芽率达90%以上;在营养生长期,菠菜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温度为15~20℃,日平均气温超过25℃,则光合作用缓慢。具有4-6片真叶的菠菜植株耐寒力最强。菠菜萌动种子或幼苗在0-5℃,5-10d即可通过春化阶段。2、光照菠菜虽属低温长日照作物。但花芽分化主要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在长日照下低温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花芽分化后,温度升高,日照加长时抽薹、开花加快。越冬菠菜进入翌年春夏季,植株就会迅速抽薹开花。3、水分菠菜在空气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最旺盛,叶片厚,品质好,产量高。4、土壤和营养菠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以种植在保水,保肥,潮湿肥沃、PH值6~7.5中性或微碱性壤土中为宜,酸性土会使菠菜中毒,不宜栽培。菠菜为速生绿叶菜,要求有较多的氮肥促进叶丛生长,品质好,产量高。应在氮磷钾全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越冬前的管理历时50~60d,主要是培养抗寒壮苗。齐苗后适当控制浇水,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处发展。2片真叶后间苗,苗距3~4cm。间苗后轻补一水,并施硫酸铵10~15kg/667m2,加速幼苗生长。入冬前,喷药防治蚜虫,注意喷药技术,确保喷药效果。如冬前不防蚜虫,则翌春病毒病必然严重。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芦笋别名:石刁柏英文名:Asparagus拉丁名:Asparagusofficinalis分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原产地:地中海东部沿岸和小亚细亚植物学特性根须根系,具有长、粗、多等特点种子根:芦笋种子发芽时,由种子胚根长出向下延伸的细根。贮藏根:由地下茎长出,大而长、粗细均匀的肉质根吸收根:从贮藏根上长出的白色、纤细的根,还可再发生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茎初生茎:芦笋种子萌发时首先长出地面的茎称为初生茎,它是由胚芽发育而成。地下茎:在种子根与幼茎的交界处发生突起形成根茎,为缩短的变态茎,茎上有许多节,节间极短,节上着生鳞片状变态叶,叶腋间有鳞芽。地上茎:由地下茎上的鳞芽生长发育而成,是一种肉质化的茎(芦笋),也称幼茎。幼茎上着生许多腋芽,均由鳞片包被。叶真叶:芦笋的真叶生长在茎的各个节上,退化为淡绿色、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覆盖于幼茎的叶芽上,起保护茎尖的作用。随着茎的生长发育,鳞片自行脱落。(2)拟叶:通常称的芦笋叶实际是从退化叶的叶腋内簇生出的6-9条针形叶状枝,是枝的变态。拟叶与正常叶一样,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花芦笋是雌雄异株异花植物,花均发生在主茎拟叶的叶腋处。单生或簇生,花形均呈吊钟形。每朵花有花萼和萼片6枚。雄花较细长,淡黄色,雄蕊6枚,雌蕊退化。雌花较粗短,雌蕊一枚,雄蕊退化。果和种子果实:浆果、球形,直径7-8mm。幼果深绿色,成熟果暗红色。果实内3室,3-6粒种子生育周期青年期:从定植后到芦笋采收初期,1-3年此时期是芦笋植株迅速生长并向四周扩展的阶段,地上茎不断增多并达到一定程度但仍偏细。有地下茎的分歧现象和芦笋的自然分株现象。初期采笋常出现嫩茎较细且易散头、老化、畸形、空心,品质欠佳。成年期:从投产后第二年至衰老期,持续时间较长,约6-10年,长的可到15-20年。衰老期:地上茎抽出明显减少,细笋、畸形笋增多,品质变差。♥贮藏根大量枯萎,鳞芽群萎缩甚至枯死。♥植株抗性减退,地上部及根部病害日趋严重,直至失去继续栽培的价值。芦笋生长的年周期是指芦笋在一年生长、发育的状况。幼年笋园年周期是指定植后到投产初期。成年笋园年周期是从第一年秋笋采收后至第二年秋笋采收结束这期间。生长期是从当年春季气温回升的3~4月份,嫩茎开始抽发到秋冬地上部茎叶枯黄凋谢而停止生长的时期。采收期:嫩茎采收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前一年根系中同化养分的积累量。茎叶生长期:决定茎叶繁茂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采收结束后根系中残存的养分量养分积累期:茎叶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同化养分源源不断地贮藏与贮藏根中休眠期温度芦笋对温度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寒带到热带均能生长,更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温带地区。萌发适温:20℃-25℃变温催芽的发芽率优于恒温催芽昼高夜低芦笋出笋的临界土壤温度10-11℃。17-25℃下抽生的嫩茎数量最多且品质最好,此时采收的嫩茎多肥大细嫩,笋尖的鳞片包裹紧密。光照喜光植物土壤土壤通透性好,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多而肥沃的腐殖壤土或沙壤土为宜。酸性至中性土壤,pH5.8-6.7耐盐能力较强。水分芦笋较耐旱。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可满足耐涝能力很差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靠近稻田的地块不宜栽培芦笋。养分芦笋对氮的需求量最多磷对芦笋根系、鳞芽的发育,营养成分的合成钾有利于芦笋茎叶光合产物的合成钙能中和芦笋体内过剩有机酸温室两级育苗方法:将浸种催芽的种子播种在消过毒的长60cm,宽24cm,深5cm的育苗盘中。育苗盘在加有地热线的控温育苗床上生长1个月左右,开始长出第二根茎,这时开始分苗。将幼苗移至营养钵中,在日光温室内完成育苗过程。原理:芦笋整个育苗过程中,各个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不同。种子萌发至第一根幼茎长成,要求的地温较高(夜温最低15-20℃),而出苗以后就不需要太高的温度。采用两级育苗法就是根据幼苗的生长发育规律,把种子萌发到第一根幼茎长成,这一需要较高温度的阶段安排在加有地热线的控温育苗床上生长。待第二根幼茎长成时,要求温度较低,即可移至营养钵中放到不加温温室中培养。施肥定植一个月内,处于缓苗期,不需施肥;定植一个月时,根系已恢复,第四、五茎开始出土,急需矿质营养。但幼苗的根系刚刚长出,吸收根不长。需补充少量的速效氮肥,每亩5-6kg尿素即可。定植40天后,幼苗生长加快,生长势强,需肥量大。每月施用尿素配合氯化钾为主,每亩尿素6-7kg,氯化钾3-4kg。此后每月施肥,量逐渐加大。对于成年采笋田,科学的施肥是高产的关键。春季第一次施肥应在停采前15d;采收期间,芦笋地上部光合较弱,地下部根系生长缓慢,不需追肥。秋季在秋茎萌发之前应重施秋发肥,促进秋茎的萌发和生长同时可防止春夏季的母茎早衰。秋发肥非常重要,应科学施用芦笋是多年生蔬菜作物,第二年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当年8-10月份100d左右的时间,芦笋植株同化养分的积累和转化。此时期植株生长势强,根株高大繁茂,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多。这个生育时期称为同化养分积累期。这个时期,春夏季留起的母茎,光合作用强度已经逐渐减弱,积累逐渐减少。要想加大积累强度,主要依靠秋茎形成枝叶的光合作用来获得,因此,在秋茎萌发之前应重施秋发肥,以促进秋茎的萌发和生长,同时可防止春夏季留起的母茎早衰,达到增强其光合强度的目的。空心笋1、特征:芦笋嫩茎中间空心,由嫩茎中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崩裂、拉开所形成。2、原因:(1)低温:造成的养分水分吸收缓慢;(2)施肥:采笋期氮肥使用过多使芦笋嫩茎组织细胞膨胀过早、过快,中心组织跟不上周边组织的增长而造成空心;(3)笋龄:笋龄越大,空心率越高。(4)土壤含水量:温度较高,土壤含水量较少时,易出现空心嫩茎。(5)品种差异3、预防措施:为减少嫩茎空心,首先选用产量高、品质好、不易空心的良种。采笋前期可采用盖膜增温保湿的方法采笋。尽量保持土壤湿度和重施有机肥。在采笋期间不要施用过量氮肥。开裂笋1、特征:芦笋嫩茎纵向开裂2、原因:嫩茎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所致或在采笋期久旱缺水时骤然降雨或浇水引起;土壤中缺少磷钾肥或追施氮肥过多3、预防措施:采笋期少施氮肥,注意N、P、K肥的合理配合使用;浇水适当,不使土壤过干或过湿,保持土壤水分对嫩茎生长的正常供给。弯曲笋原因:嫩茎生长过程中受到硬土块、石块的挤压或划伤,不能垂直生长而向一边弯曲;笋垄培土紧密程度不一致或在采笋后封穴培土不实,致笋垄软硬、坚实不一致也会造成嫩茎遇梗而向松的一面弯曲生长;嫩茎因受虫咬或机械损伤而使养分输送受阻。2、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弯曲笋的产生,培垄时应将土块捡净,硬土块拍碎;培垄要拍细培实,采笋后回填土要与周围的土松紧一致;及时防止地下害虫;采笋时避免损伤周围嫩茎。采收后芦笋嫩茎贮藏期间的外观变化1、继续伸长:采收后的芦笋在贮藏期间仍会不断伸长;1℃保存8d,伸长3.5mm;13℃保存8d,嫩茎伸长25.4mm;更高的贮藏温度,伸长更多。后果是芦笋嫩茎变质,笋尖畸形。2、直立放置:以防弯曲;3、颜色变化:采收后的白芦笋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光和酶的作用,嫩茎变成紫色或粉红色,伤口处呈暗褐色;绿芦笋则因体内叶绿素的降解使绿色变淡,甚至发黄。4、品质变差:时间过长,水分极易蒸发,导致嫩茎变软,甚至收缩变形。严重的不能加工,失去商品价值。采收后芦笋嫩茎贮藏期间的内部变化1、含糖量下降速度很快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0℃,4d减少13.98%;5℃,4d减少23.38%;13℃,4d减少29.57%;25℃,4d减少35.5%。2、刚采收的芦笋含水量多,质地脆嫩,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维管束变粗糙,甚至无法食用,这种变化是从嫩茎基部开始逐渐向上扩展;3、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减少。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大蒜GarlicAlliumsativumL.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生物学特性生育周期1、萌芽期从播种到发芽叶出土展开春播大蒜的春化过程主要在萌芽期完成生长中心:根和叶2、幼苗期初生叶展开~花芽分化生长中心:根和叶。退母:大蒜从发芽到幼苗生长,依靠种蒜供应养分,母瓣由于养分供应植株的生长,本身逐渐萎蔫,干瘪成膜状物,此过程称为“退母”。3、花芽、鳞芽分化期:10天大蒜黄尖--由于花芽和鳞芽的分化,植株需要大量的养分,而此时母瓣的养分已经消耗尽,但植株完全靠自养又不能适应,处于养分供求不平衡的时候,所以植株1-4片老叶的尖部会枯黄,这种现象称为“黄尖”。4、蒜薹伸长期花芽分化结束~采收蒜薹(30天)生长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叶片生长旺盛,叶面积达到最大;蒜薹迅速伸长;。鳞茎开始膨大,但速度较慢。5、鳞茎膨大期鳞芽分化结束~蒜头收获(50~60d)生长特点:前30d蒜头生长慢,蒜薹收获后,鳞芽迅速膨大。叶片养分逐渐转移,枯黄变软。(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其适应温度,低限为-5℃,高限为26℃。大蒜通过休眠后,在3~5℃时即可萌芽发根。大蒜植株在0~5℃低温范围,经过30~40天完成春化作用。2、光照完成春化的大蒜在长日照(13h)及较高的温度(15-20℃)条件下才开始花芽和鳞芽分化。无光条件下可以得到蒜黄。3、水分大蒜为浅根系作物,喜湿怕旱。4、土壤及营养大蒜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壤土为最好,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鳞茎生长发育,蒜头大而整齐,品质好,产量高。土壤酸碱度最适值为pH5~6.0,过酸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小头和独瓣蒜增多,降低产量。三、栽培技术(一)播种时期的确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蒜正当时”,大蒜可在封冻前长到4-5片叶,有利于幼苗安全越冬。播种过早,冬前生长旺盛,消耗大量养分,抗寒抗寒抗寒能力降低,可能再春化,形成复瓣蒜。播种过晚,冬前生长期缩短,幼苗过小,组织柔弱,营养积累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冻害。实践证明,适期播大蒜在越冬以前,经过35-40d的生长,可长到4叶1心,抗寒力最强。(二)整地施肥♥精细整地,要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坦。♥整地时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6000kg,如果有条件最好施用饼肥,每亩施用豆饼70-80kg,以提高土壤肥力。♥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有机肥,故提倡“控氮、增磷、补钾、加微”施肥方法,适量增施磷钾肥,保证出苗整齐,防止早衰,有机肥要腐熟,埋入土中,特别是饼肥,撒在地表则会招致根蛆。(三)播种1、播种方法(1)选种分级:(2)种蒜处理: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期,使它能及时发芽。选种时剥皮并除去茎踵(残留茎盘),促进萌发发根。此外,用肥水浸泡种蒜1-2d或用清水浸湿种蒜皮后放3-4d播种。(3)播种深度: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4)种瓣方位:蒜瓣腹背线的方向与播种行向一致。(5)播种方式:平畦播种;高垄播种(干播和湿播);地膜覆盖高畦播种跳瓣--蒜瓣发根时。因下层土壤坚硬,根不能下扎或覆土过浅而将母瓣顶出土面的现象。2、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四)肥水管理大蒜追肥一般要进行3~4次,分为:越冬前追肥:秋播大蒜出苗后一个月,追施一次催苗肥,促进幼苗迅速发根长苗,提高大蒜安全越冬性能。大蒜进入越冬期,追施越冬肥,常用堆肥等盖施,加厚根系越冬地保护层,确保安全越冬。返青期追肥:当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7℃时,大蒜幼苗开始返青生长,到春分前后大蒜发棵生长前追一次返青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蒜薹生长期追肥:山东一般是3月底4月初(清明前)大蒜进入蒜薹和蒜瓣分化期,5月20日(小满)前后进入抽薹期。這一时期要重施肥,每亩施复合肥约10-15kg。蒜头生长期追肥: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齐苗期:播种一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土较干可灌水一次促进生长。幼苗前期:注意控制灌水,注意秋雨后的田间排水工作。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抽薹期:此时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施孕薹肥后及时浇水,一般4-6天一次,直到收薹前2-3天停止浇水,以提高蒜薹韧性,减少断薹率。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六)收获1、青蒜采收出苗60-70天即可采收或株高40cm左右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而定。早采产量低,但效益不一定差。采收方法多数是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打捆上市,一般大量采收不宜洗涤。2、蒜薹采收采收时期: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获蒜薹的适宜时期。秋播早熟品种在4月中旬前后,中晚熟品种在5月上旬。春播一般在6月中下旬到7月。采薹方法: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3、蒜头采收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秋播早熟品种的收获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中晚熟品种在6月上中旬;南方最早的在3月,一般4-5月初;春播一般在7-8月。(一)种性退化与提纯复壮1、表现植株矮小,假茎细弱,蒜瓣小,独头蒜数量增加,产量逐年下降。2、原因内因:大蒜采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因而,不论繁殖多少代,依然是同一世代。随着自身的衰老和生活力下降,就呈现为退化现象。外因:土壤贫瘠;肥水不足;高度密植;采薹过晚;假茎损伤;选种不严。3.复壮措施(1)异地换种(2)气生鳞茎繁殖(3)改善栽培条件,建立大蒜种子田管理制度适当稀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早收蒜薹,以利于养分向鳞茎输送;ƒ蒜薹采收后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促进植株茁壮成长;④加强田间选择工作,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生长健壮、抽薹早、无病虫危害的单株做标记,采收时,再选出蒜头大、底部平、扁圆肥大、蒜瓣整齐的蒜做种。播种前再选大瓣下地。(4)茎尖离体培养(二)二次生长1、概念大蒜初级植株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叶片,形成次生植株,甚至产生次级蒜薹和次级鳞茎的现象。2、类型外层型:初级植株外层叶腋处分化的侧芽因延迟休眠而形成的次级蒜株。内层型:初级植株内层叶腋处分化的侧芽因延迟休眠而形成的次级蒜株。气生鳞茎型:初级植株气生鳞茎上的气生鳞芽的保护叶发育为普通叶形成次级植株。3、发生原因(1)种蒜选用不当(2)蒜种贮藏场所的环境条件不当:低温、高湿(3)播期不当:提前播期(4)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偏施氮肥4、预防措施“三适、三防、二择种,水肥膜都要科学弄”独头蒜1、特征独头蒜是指鳞茎不分瓣,只有一个圆球状的蒜瓣,与多瓣蒜的蒜头相比较小。若独头蒜增多,产量降低,无蒜薹。2、原因(1)春播时间太晚,气温较高,不能满足植株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和时间,不能进行花芽和鳞芽分化;(2)种蒜瓣太小,或气生鳞茎由于营养不足,未能进行花芽、鳞芽分化而形成独头蒜。(3)栽植密度过大密度大破坏了个体应占的面积,出现了单位面积上蒜株争夺养分的现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间的限制而形成独头蒜。667平方米种3.5~4万株,独头率为30%~40%,而种植2.5~3万株,独头率仅为8%~10%。3、栽培方法(1)品种选择一般多从蒜瓣较多而蒜瓣较小的大蒜品种中选择。(2)挑选种瓣选用大小适宜的蒜瓣作种蒜,才能获得高的独头率和大小适中的独头蒜。一般生产上采用重0.5~1.5克以下的蒜瓣作种蒜。(3)播种生产独头蒜的适宜播种期必须在当地做分期播种试验才能确(4)适时收获秋播地区在翌年立夏前后(5月上旬)当假茎变软、下部叶片大部干枯后及时采收。1、大蒜的贮藏特性(1)温度大蒜有2-3个月的休眠期,在3-20℃的范围内,只要生理休眠期已过,便会迅速发芽长叶,消耗鳞茎中的营养物质,导致鳞茎萎缩、干瘪,失去食用价值。若温度低于-7℃,其正常的代谢活动被破坏,会发生冷害或冻害。大蒜最适宜贮藏的温度为-1—-4℃。(2)相对湿度湿度过大,对呼吸、蒸发及生理休眠的解除都有积极的加强与促进作用且易引起致病微生物的活动。理想的空气相对湿度是低于80%,低温干燥是保持大蒜休眠的重要条件。(3)气体贮藏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2%的情况下,越低越能抑制大蒜发芽。通常控制在3.5%-5.5%。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12%-16%时大蒜油较好的贮藏效果。(4)采收时期大蒜采收过早或过晚对其保鲜都不利,适宜的采收期是在蒜薹收后15天-20天左右,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宜。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青花菜一、概述青花菜又名绿菜花、西兰花、木立花椰菜等,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的以绿色或紫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二、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征——根主根明显,须根很多,易发不定根,根系较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的土层中;抗旱性较弱;花序分化前,根系平均日增长量为0.02g/株;花序分化至现蕾期,平均日增长量为0.85g/株;现蕾至花球采收期,平均日增长量为1.09g/株。(一)植物学特征——茎茎圆形,基部短缩,下部细,靠近花球部增粗;随着植株生长,基茎逐渐增长增粗,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花序分化,逐步形成花球;花序分化过程主要是各级侧花茎的分化发育,这些侧花茎分化发育初期,短缩生长且肥大肉质,因而形成花球。之后各级侧花茎陆续伸长,称为复总状花序上的各级花茎。(一)植物学特征——叶单叶互生,阔卵形至长椭圆形;基部具有耳状裂片或深裂,叶面平滑或微皱,被蜡粉,绿色或浓绿色,叶缘波状、叶厚,叶柄狭长,随生育过程逐渐变短,叶脉明显;(一)植物学特征——花、果实和种子复总状花序,完全花;异花授粉;子房上位;果实属长角果,扁圆筒形;种子着生于两侧膜胚座,每果含种子15-30粒,成熟时纵裂为两瓣;种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千粒重3.8-5.0g。(二)生育周期发芽期幼苗期叶簇生长和花序分化期花球形成期抽薹开花结籽期(二)生育周期—发芽期7-10d;15-30℃;(二)生育周期—幼苗期20-25d;适温20-25℃;(二)生育周期—叶簇生长和花序分化期40-50d;适温18-22℃;(二)生育周期—花球形成期20-30d;适温16-22℃和较低夜温;(二)生育周期—抽薹和开花结籽期75-90d;适温22-30℃;。四、栽培方式与时期(一)露地栽培1.春茬2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6月上旬采收。2.夏茬5月中旬播种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8月上中旬采收。3.秋茬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旬定植,9至10月采收。(二)设施栽培1.小拱棚早春茬1月中旬播种育苗,3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采收。2.小拱棚秋延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3.日光温室冬春茬12月上旬播种育苗,1月中旬定植,3月中下旬采收。4.日光温室秋冬茬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定植,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采收。5.日光温室越冬茬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采收。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25℃,夜间15℃;出苗后白天12-20℃,夜间8-10℃。分苗前2-3天要降低苗床温度3-5℃,并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当幼苗具2片叶时进行分苗,每栽植667m2大田需分苗床50-80m2,或直接移入营养钵内。分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2-13℃,3-4天后白天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苗期一般不追肥,根据长势适当浇水。设施育苗苗龄45天左右;夏秋育苗苗龄30天左右。及早定植,可防早熟品种因植株老化而导致花球变小、减产。(二)整地施肥选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保水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定植前10-15天耕翻土壤,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50kg、草木灰100kg作基肥。青花菜需硼较多,生产上常因缺硼而致花茎开裂,整地前可每667m2施入硼酸1kg。作宽1.2m的高畦,栽双行;或作垄宽60cm,栽单行。(三)定植主花球型早熟品种可密植,株距30-40cm,每667m2栽植3000-3500株;主侧花球型中晚熟品种要适当稀植,株距50-60cm,每667m2栽2000-2500株。(四)田间管理1.温度设施栽培时,冬春季以保温为主。缓苗期不超过30℃不放风,促进缓苗;莲座期白天23-24℃,夜间11-12℃;花球形成期白天18-20℃,夜间8-10℃。2.光照青花菜喜光,特别是结球期要求光照充足。冬季、早春应早揭晚盖草苫,阴天也要揭开草苫。每天揭开草苫后要清洁前屋面薄膜,增加透光率。3.肥水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20-30天、植株具10-12片叶时进行,早熟种可稍早,每667m2可施铵肥15kg或尿素10kg、氯化钾15kg。当植株具17-20片叶、初显花球时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可施铵肥20kg、氯化钾15kg或复合肥25kg。顶、侧花球兼用型品种,当顶花球采收后,可追肥1-2次,追肥量同第2次追肥,促进侧花球生长。由于花球污染后很难洗净,花球初显后,禁用人畜粪肥。整个生长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花球发育期尤其不能缺水。雨天要及时排水,忌积水。设施栽培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每次浇水后,要加强放风,排除棚室内湿气。异常花球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①品种选用不当;②苗期温度低或干旱;③定植后遇低温,缓苗慢,秧苗徒长或小老苗,土壤肥力不足,营养生长弱;④花球增长期肥力不足;⑤在花球增长期七、异常花球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原因①秋季播种过早、春季播种过晚;②花芽分化期所需的低温不够,或花芽分化后及花球增长期遇连续异常高温天气(白天30℃以上,夜间22℃);③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防止措施①确保适期播种和防止花球增长期的氮肥过剩;②根据植株大小、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技术管理措施,使花芽分化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③定植时忌用小老苗,不宜过密。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魔芋魔芋的根为不定根组成。由种球茎顶端生长点的薄壁分生细胞分化形成肉质弦状不定根(主根),其上发生须根(侧根)及根毛。魔芋种球茎的顶芽萌发时,其基部(即种球茎的顶部)开始形成新球茎,所以这些弦状根也就集中在新球茎的颈部及肩部而形成浅根系。茎魔芋的生长周期结束时植株枯萎死亡,唯有茎保留成为延续生长,孕育芽、根、叶、花、果等再生的器官。球茎圆球形或扁圆、长圆形,皮黄至褐色,肉白色。顶芽肥大,花魔芋为粉红色。顶芽为叶芽者称叶芽球茎,为花芽者称花芽球茎,花芽较叶芽稍肥大。花魔芋花芽由于芽长5cm左右,在当年挖收时可明显与叶芽区分。在球茎顶端外围有一叶迹圈,即上个生长周期叶柄从离层脱落的痕迹。在此圈内形成稍下凹的窝称为芽窝。球茎上端有较多的根状茎和不定根的脱落痕迹,在底部(或少数在侧面)有残留的脐痕,即种球茎脱离的痕迹,不同年龄(1年~4年)的球茎逐渐从长圆形变成扁圆形。根状茎根状茎又称走茎或茎鞭。由球茎节上的腋芽发生。因球茎上端和中部的节和芽更密集,根状茎也多在上、中部。根状茎有顶芽和节以及节上的侧芽,顶端稍膨大,但日本的花魔芋及中国云南省富源县花魔芋在顶端的8~11节可膨大成小球茎,且可自然脱离母球茎。根状茎一般当年不发芽出土形成新株,而成为下年的良好繁殖材料。叶叶分鳞片叶和复叶两种,都直接着生于块茎上。鳞片叶4—7片,萌芽后从土中伸出,包裹于复叶叶柄或花序柄基部,属不完全叶,出苗后1个月左右自然枯死。复叶属完全叶,很大,叶柄直立,中空,有暗紫色或白色斑块。通常三分裂,或经再次分裂形成羽状复叶,叶青绿色。叶绿体多而大,是典型的阴性植物,喜于空气湿度大、云雾缭绕的山林或荫蔽度大的环境里生长。复叶1年只发生1次,而且1株只生1叶,无再生能力,要妥加保护。花为佛焰花序。花单性,虫媒,雌雄同株。花序直立,长于或短于佛焰苞,它由雌花序、雄花序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下部为雌花序,中间为雄花序,最上端为附属器。开花时奇臭,主要靠苍蝇传粉。果实和种子果实为浆果。椭圆形。幼果绿色,成熟后有桔红色及天蓝色两种。每个果实有“种子”1—4粒,这种种子其实是一种块茎的原始体。成熟后采收晾干,与土混合保存,第二年可作为播种材料。“种子”在形态上是一个典型的无性器官——小球茎。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的发育和双受精均正常,之后胚乳发育正常但胚的发育异常。在合子发育成胚但不久后即转入单极发育,不再形成子叶、胚根和胚芽而分化发育成球茎原始体,并在珠孔端形成芽,表面细胞分化形成叠生木栓取代珠被,有的魔芋其木栓层厚,形成硬壳。极核发育成胚乳的养分被消耗而逐渐消失,在子房壁内形成完整的小球茎,实质上仍是一个有性器官。(二)生育周期1、幼苗期幼苗期包括发芽、发根、展叶及块茎初期生长等过程。此期约需2个月,主要依靠母体提供养分。种芋越小,幼苗期越短,反之,幼苗期较长。2、换头期此期约3—4个月。换头期一般在7月份,是新旧块茎更替过程的最终结果,它是魔芋生长由异养向自养转变的过程,换头后植株进入独立的旺盛生长期。3、块茎膨大期换头后,新芋块茎迅速膨大,连续膨大可达1个半月,80%以上的产量在这一时段形成。因此块茎膨大期是魔芋等形成产量的最主要时期,此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4、块茎成熟期从9月底到10月底,气温下降到15℃时,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逐渐停止,叶片枯萎、倒伏,块茎成熟,可以挖收。5、块茎休眠期块茎收获后开始进入休眠期(11月到次年3月)。块茎在5℃—10℃的低温条件下,休眠期可达4—5个月。叶芽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4℃。(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魔芋喜温、畏寒,但忌高温。在年平均温度14℃-20℃的地区都能种植。魔芋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15℃或超过35℃,都不适宜魔芋生长。魔芋球茎在5℃开始萌发,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高于45℃或低于0℃时经过5d左右,芽即受伤害死亡。魔芋苗期要求15℃-20℃有利于生长。球茎膨大期(7月-8月)适宜温度则为20℃—30℃。一年中适宜的生长期,最少应达5个月以上。花魔芋适宜在海拔800—2500米的山地生长,需活动积温4279.8℃,有效积温1089.3℃。日平均气温在12.5-30℃之间的地区,均适宜发展魔芋生产,其中日平均气温在17.5℃-25℃的地区最适宜种植魔芋。(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光照魔芋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半阴性植物特性,因而不耐强光照射。在适当荫蔽的条件下,叶生长旺盛,叶绿素较多,病害少,产量高。一般荫蔽度50%—60%,阴坡可少遮荫或不遮荫,可与玉米、向日葵、银杏等套种遮荫。光补偿点2klx,光饱和点17~22klx(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水分魔芋喜湿润空气和保持适当湿度的土壤。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时,魔芋生长良好。魔芋出苗后,7月-9月每月降雨量以150-200毫米为最适宜。魔芋在出苗前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生长前期及球茎膨大期(7-8月)以75%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好。生长后期(9-10月)适当控制水分,以60%的土壤含水量为宜,以利于球茎营养物质的积累。水分对魔芋结实也有很大影响,空气湿度的影响更大。盛花期空气湿度在80%以上时才能结实,低于80%时,结实率极低。(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矿质养分魔芋根系多位于地下球茎之肩部,在土壤中分布浅,不便施肥。魔芋栽培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应以钾肥为主,磷肥次之。魔芋施肥每亩用量: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三元复合肥50公斤;培土追肥,钾肥20公斤,也可用微肥进行叶面喷肥。(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5、土壤魔芋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偏酸的轻质砂壤土。适宜在pH6.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6、风台风和大风常给魔芋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微风有利于改善植株间的生态条件,促进魔芋生长和物质积累。三、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五)栽植方法根状茎可依同一顶芽方向摆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给以适当距离,一般15-20cm。依种芋大小,沟深10-15cm。魔芋种芋均成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顶芽则像坡顶方向倾斜。若正植则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较深,易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且随着新球茎不断长大,种芋将处于受压状态,新球茎底部柔嫩的皮层易发生龟裂,严重时腐败产生大量烂芋。如采用斜植,新球茎在种芋的侧面增大,不会形成与种芋的挤压现象,避免底部发生龟裂。五、魔芋的贮藏与加工(一)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第一阶段为后熟期,是球茎的休眠初期。球茎经一个多月的后熟作用,表皮充分木栓化,蒸发强度和呼吸作用逐渐减弱而转入休眠状态;第二阶段为深休眠期(12月至翌年2月下旬)。球茎内各种酶的活性及呼吸作用均减弱,对温度反应不敏感,任何环境下均不萌发;第三阶段为休眠解除期(2月下旬至3月),此时若环境温度达到魔芋萌芽的起点温度,芽便可萌动,但并不继续伸长;第四阶段为芽伸长期,3月以后球茎休眠完全解除,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球茎便可萌发形成植株。1、保温库贮藏2、简易室内保温贮藏:河沙堆藏、悬挂贮藏;3、地窖保温贮藏4、宿地越冬保种(三)贮藏期间的管理1、前期管理贮藏初期球茎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热量大,水分蒸发量也大,外界温度尚高,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发生软腐病。因此,应注意通风换气,散热降温,使贮藏温度稳定在7-10℃,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2、中期管理这段时间较长,球茎呼吸及蒸腾作用减弱,外界温度低,种球茎易遭受冷害,应采取保温防寒为主的管理措施,保持温度不低于5℃.3、后期管理立春(2月上旬)以后,温度逐渐回升,球茎休眠已解除,温度较高能加速萌芽,低温则使芽受冻害。宜控制在10-12℃,相对湿度80%左右。这种条件既可以起到催芽作用,又可防止“老化芽”的形成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洋葱洋葱(AlliumcepaL.)是葱科(Alliaceae)葱属(Allum)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产品器官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中亚和地中海沿岸。(一)植物学特征根无主根、弦线状根系较弱,分布在20cm土层着生于短缩茎盘基部5℃时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