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_第2页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_第3页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潘丹秦兆吉一、命题思路命题主要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坚持能力立意,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核要求和目标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发现并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二、命题范围本次命题覆盖的知识点多、面宽。主要考查的范围是区域地理,必修3和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三、试题总体分析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特色鲜明,重视了地图的考查。其结构合理,难易适中梯度明显,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区分度。1.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本试题遵循这一原则,涉及的知识不外乎地球运动、区域定位、地形、气候、能源,当然还有生态环境等,设问的角度也符合高考常规的区位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或评价等。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材中具有明显的生活实用性,地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3.注重读图析图的能力的培养。图是地理考查的必然情境,读图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能力,能够分析地图蕴含的信息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突出区域地理的宏观及微观定位,注重区域特征的记忆和区域特征形成原理的阐释。几乎每题都有图,既有以图考图,又有无图考图(脑中有图)。四、典型错误分析(一)客观题分析客观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为42.7分。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有地球地图,气候以及必修3内容(区域特征、区域生态问题、区域的工农业发展等内容各占一定部分)。错误率高的题目有1,2,3,4,11,12,13,14,21,22,23,24。

1-2题展示的是竖版地图考查位置及竖版地图的有优点。题目比较新颖,以竖版地图的形式考查位置关系及优点,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南北半球在同一幅图中,学生对方判断出现混乱现象,说明学生对新颖的图片还是没能灵活判读。

3-4题以阿根廷为区域考查对象,考查内容为卫星发射条件发射条件及其区域的自然环境。考查的内容比较常规但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错误原因主要集中于对卫星发射条件的遗忘,以及对该地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的判读缺乏方法导致错误。

第5题通过全球候鸟迁徙路径示意图,考查了确定迁徙路线的最高效的地理技术,学生主要错误是认为题目中路线的数据的处理需要gis,而忽视了题目中强调是路线的数据取得。

11-12题通过数据和图表的方式展示区域的土地利用问题。通过数据和表格学生还是能够判断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但是对特定问题与特定区域的匹配上学生有着很大困难,错误率极高。

13-14以黄河流域为载体,考查区域的划分及区域的环境问题。14题出现的环境问题如12题问题是相同的,学生无法判断具体区域的具体问题,另外一个错误是学生读题粗心,并没有认真看清题干,直接按照甲乙丙的顺序判断。

21-22题以公路自然区划图来考查学生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这些自然特征对公路修建的影响。这个题目以比较常见的“新概念”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首先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根据区域地理位置等判断区域特征。学生的出错较多。从多个区域问题来看学生对区域特征的判断存在较大问题。

23-24题考查的湖泊面积的原因及影响。该题以区域“咸海”作为研究区域,考查学生区域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区域特征,通过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的问题产生原因以及问题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二)主观题分析题号2728293031得分率38.5%41.5%65.3%67.6%52.2%27题:本题满分12分,平均得分4.6分。主要考查地图基础知识和流域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1)学生的错因主要是对于地形地势特点的答题模式不清楚,对于图中两大地形区判断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地图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2)学生的错因一方面主要是不知道河流开发利用方向从哪些方面回答,另一方面是受上题判断影响,不清楚图中两大地形区是什么。(3)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围湖造田,得1分。而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入湖淤积这个得分点少有学生答出。错因主要是学生对于主干知识掌握不全面,地理思维不全面。(4)本小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一般学生可得2分,可答出发展立体农业和植树造林之类。其他得分点少有人答出。主要错因在于,答题笼统不分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理解欠缺,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28题: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6.2分。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知识。题目选择的区域是湄公河流域,考查的内容包括了气候的类型判断及气候的特点描述及气候的成因;运用河流补给知识以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干旱对区域的影响;分析流域开发的知识。整题题目考查的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自然也有人文,综合性非常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总体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错误的原因主要首先对高二选修的学生来说区域定位及区域的特点分析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比如湄公河地区的地形特征很多学生无法判断或者忘却。第二学生对气候的复习还是非常的模式化即学生大部分记住了书本上的气候模式的答法,而不能根据实际图中气候特点来描述。第三学生对于区域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灵活应用如干旱的特征对区域的影响学生只能从缺水角度来解释而不能从其他方面来解决问题。

学生主要错误有:1.选择对应的城市,部分学生选错但也有大部分填的省份;气温年变化的表述很多学生生搬硬套,直接把气候特点全部描述;气候的原因可能由于内容不熟悉大部分学生回答大气环流。2.河流补给方式答题情况较好,但径流变化特征表述方式不对,比如学生就是答有汛期、有夏汛等。3.对于湄公河干旱的原因学生无从答起基本错误居多,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该季节降水少;对区域的影响很多学生只能从缺水这个角度来说,也有些同学能答到海水影响等。4.由于题目问的较大如合作前景,有些学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回答,回答范围很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得分更低。29题:本题满分11分,平均得分是7.2分。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相关主干知识。(1)区域位置判断,学生得分高,荒漠化的成因分析,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没读清“自然原因”。部分学生答题不全面,只能写出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频繁不能答出。由此可见,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不完善。(2)本小题得分很高,设问很准确,学生读图也很准确。(3)本小题第一问,一半学生错误写成自北向南,错因是不知道结合地形特征判读。第二问,学生失分严重,错因主要是答题没有思路,主干知识掌握不到位,地理分析能力差。部分学生能写出河流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小和蒸发旺盛。其他得分点很少有答出,答题语言很不规范。30题:本题满分12分,平均得分8.1分。主要考查工业和产业转移相关主干知识。(1)本小题得分很高,少数学生在原因一栏中写到劳动力价格低廉。分析错因:没有认真审题,日本和中国从事的环节不同,日本从事的是生产处理器、内存、触控面板、镜头等,属于技术导向型,而中国从事的是生产机壳、电池等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所以答案应该是技术水平低,而不该填劳动力低廉。(2)第一空,工业分散也可以正确,一半同学写不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有3分之二写的是经济全球化。个别学生写成生产全球化,不能得分。第二空,写到获得较高利润或者最高利润就可以得分。很少有写出标准答案。(3)第一空,很多学生没有写成由东向西,或者由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地区。很大一部分学生写成西,或者西北,不得分,写成由东南向西北也不得分。第二空,三个得分点任写两点可得2分,得分率高。(4)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交流与合作这两个得分点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到。注重品牌建设很少有学生写到。31题:(1)本题满分10分,平均得分5.2分。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河流和产业转移相关主干知识。降水丰富这个得分点写到的较多,地势低平少有人写到,个别学生写到地势平坦,不够贴切。得分率在50%。(2)第一空,大部分同学写出河网密度下降,得1分,少数学生能写出水域面积减少。原因,得分率低,大部分学生写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语言不规范不到位,其他得分点很少有学生能写出。(3)第一空,四个得分点答出两点即可得两分,只要提及利用新融入地区的劳动力或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推进服务业发展。总体得分率高,大部分学生能得2分。第二空,四个得分点答出两点得两分,可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管理,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后面三个得分点学生答出的概率很大,第一个得分点很少有学生提及。五、主要问题与对策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反映的主要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对题目的问题吃不透,对题目的方向把握不准,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注不够。2、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概念混淆,基本原理的理解不深刻,地理空间分布不清楚如基本气候类型分布特点都不会3、有的学生没有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知识迁移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变式地图不能正确判断。有的学生不能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书面表达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者不着边际,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4、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应对实际问题、新问题和较抽象问题的能力差;5、书写太潦草,表述欠规范,做题习惯差。今后教学对策:1、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师应深入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研究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要吃透《高考说明》,以明确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和考试的知识范围,从整体上把握地理高考的大方向;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2、整合教材,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在教学中存在求全求保险的心理,认为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策略,无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应把有限的时间放在主干知识,特别是重难点知识的处理上,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问题。那些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老师就不必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记即可。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地理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能对相似的概念进行正确、有效的判断。要达到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4、重视区域地理,加强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知识主要讲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我们运用高中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由于我们存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严重脱节的现状,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定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使之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学生运用高中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复习打下基础。5、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6、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本次考试反映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答案一定要是自己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中。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应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