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陈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表达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凑结合

教材安排了好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心,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表达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

1、是否补充书本外的知识。好多知识书本没涉及但考试中常出现,譬如:寒带的极昼极夜,热带的太阳直射现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不补充内容问题难讲明白,补充内容课时不足。

2、如何处理教材中“活动〞、“图片〞、“案例〞,不讲解,学生认为教学任务没完成,讲解,耗时长效果不一定好。

面对这种状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新课标,了解新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明白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性与差异,不局限于书本,把每一本书都当参考教材用,重组教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讲清知识要点。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调出藩篱用教材。由于教材虽不同但课程标准是一样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一样。

2、研究学情,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萝岗区是一个新区,地域范围广,学生基础良莠不全,大部分学生处于农村,与外界接触少,知识面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分析学生的状况,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道题。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

例如:课前朗读课文,寻觅课文重点,学生自己归纳,老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知识重点、难点、狠抓当堂过关,做到堂堂清,节节明。

3、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1)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其次语言〞,七年级地理可以讲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从看图说话入手来学习地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获得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加强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

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首先,要求学生会看图,要知道图中每一个元素讲的是什么,主体元素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与主体元素存在一个什么关系?然后,会用图,培养用图能力,要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最终实现熟练运用。

例1:单图的学习。“与同学们谈地理〞中P2四幅图是展示给学生的最早的图片,要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是看这两幅图。第一,这四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他们能互换场地吗?为什么?所以这四幅图不仅仅是指人们的活动,而且透露了开展这些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这些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必然联系。

例2:组图的学习。P23图1-37“中国地图〞和图1-38“北京市略图〞,教学目的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而是引导学生们去细心观测这两幅图在面积大小、内容详简方面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一下两幅图的比例尺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图幅大小一致的状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从单图的阅读到图与图的比较;从观测图的内含到归纳地理事物的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得到了认知方面的飞跃。

2)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材料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教会学生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学会在提供的材料中寻觅答案越来越重要。

例1:描述地球的大小。“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见,在这里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描述地理事物这一种能力的培养才是主要的。教材虽然给出了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字,但并不要求学生记住,而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从而得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科学史、科学观念、科学兴趣、科学方法

例如:板块构造学说我们可作如下理解。第一,安排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即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原因的摸索。其次,作为摸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需要从大陆漂移学说讲起,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而提出大陆漂移的故事(即科学兴趣)。第三,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安排应注意规律顺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即科学方法)第四,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地带)。第五,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4)培养观测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熟练把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对以后的地理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材设计了绘制大洲几何拼图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印象。完成七大洲的分布草图。绘图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如赤道、0°经线和180°经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测,后动笔,只求神似,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4、适时勉励,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调动学习积极性。

地理作为非中考的科目,学生积极性欠佳,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口试、课前小测、考察笔试、小制作动手操作、研究性学习小组自评互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