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_第1页
汉语言文学-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_第2页
汉语言文学-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_第3页
汉语言文学-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_第4页
汉语言文学-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通过对《都挺好》的文本细读,探究小说的叙事艺术。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伦理世界,引导读者走进伦理世界,去感受他们的伦理观、人生观。同时,在伦理世界的叙述中构建了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分别划分为以人物关系为基础的多线索叙述特征、“以点带面”的叙述框架、循序渐进的矛盾冲突设置以及叙述视角的灵活切换,而在叙事的整体风格上又呈现出写实性的特点。关键词:《都挺好》;叙事主旨;叙事策略;叙事风格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narrativeartofthenovelthroughtheclosereadingofthetextofalliswell.Theauthordepictsanethicalworldinthenovelandguidesreaderstoentertheethicalworldtofeeltheirethicsandoutlookonlife.Buildingthenarrationoftheworldatthesametime,inethics,thenarrativestrategyofdiversification,respectivelydividedintoonthebasisofthecharacterofmultiplenarrativecluecharacteristics,"tothepointwithsurface"narrativeframework,gradualconflictsetting,narrativeAngleofviewofflexibleswitchandinthewholestyleofnarrativepresentstherealistic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all

right;

Narrative

motif;

Narrative

strategy;

Narrative

style目录一、引言…………………1二、伦理化的叙事主旨……………………1(一)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困境……………………2(二)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冲突…………………3(三)家庭伦理的撕裂与弥合………4三、多样化的叙事策略……………………5(一)以人物关系为基础的多线索叙述特征………5(二)故事结构叙述“以点带面”…………………6(三)循序渐进的矛盾冲突设置……………………7(四)叙述视角的灵活切换…………8四、写实性的叙事风格…………………9(一)对日常化叙事的延续与拓展………………9(二)平民化立场上的世俗性书写………………10五、结语…………………11注文………………………11参考文献…………………12致谢………………………13论阿耐小说《都挺好》的叙事艺术一、引言阿耐的同名小说《都挺好》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许多反馈,除了《都挺好》,她的《欢乐颂》和《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收视率也不错。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矛盾,引起观众的共鸣。通过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都挺好》的研究主要是在电视剧播出之后,其中,有很多的文章是关于电视剧的,但也有不少文章是研究小说文本的。比如,任智涵的《小说(都挺好)的审美内涵探析》,他叙述了小说中的人物都各具特色。比如,父亲苏大强是一个自私、胆小的人,而母亲是性格强势的人,这两个人在小说中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的创作思路给我们增添了不一样的感觉体验。除此之外,作者能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去书写小说,给我们读者描述了一个很真实的家庭生活,并且能直面家庭问题,这些都成为《都挺好》能够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都挺好》还没有出现理论性的专著,但有的学者不断探索,从大众文化批判、叙事模式分析、精神分析、文化心理批判等多个角度,对阿耐小说《都挺好》展幵全面的研究。其中,主要涉及叙事方面研究的只有一篇文章,也就是陈守湖的《困境、冲突与弥合—电视剧(都挺好)伦理叙事分析》,他认为《都挺好》能够获得成功与认可,这和《都挺好》的叙事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并指出这部小说是以家庭为叙事核心,以家庭成员的矛盾冲突为叙事框架。这就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二、伦理化的叙事主旨《都挺好》是属于家庭伦理剧的范畴,对家庭伦理剧的评价就必然离不开对“伦理”这个词的理解。一般而言,伦理是指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伦理”通常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使用时两者连用为“伦理道德”一词。林建初提到“在家庭内部,各种有关家庭的关系的建立,比如说夫妻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同胞手足之间关系、婆媳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使家庭成员能够和睦相处、共享合家之乐,我们的前辈总结概括出一些家庭生活准则,树立一系列家庭生活信念,即家庭伦理。”①也就是说,“家庭伦理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②《都挺好》在叙事上呈现出伦理化的主旨特征,这种伦理化突出表现在小说里的人物为道德伦理所困,以及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所做出的努力,《都挺好》的伦理化主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困境家庭伦理,我们一般指的就是“孝”的伦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以在家庭中“孝”可以说是占据着整个家庭的中心位置,“孝”是作为家庭伦理判断的核心,在我们平常人的认知当中,现实生活中的“孝”一般是与“顺”联系在一起,合称为“孝顺”。渐渐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早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保守的文化上,在现代的伦理观念当中,更多强调的是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所以在家庭伦理所规定的情境当中与传统伦理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孝顺”这一伦理观念或者伦理行为在现代家庭中会受到强烈的冲击,这就集中体现在《都挺好》里父亲苏大强的养老问题上,这个问题与我们当代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同时,传统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家庭之中很难完整地呈现,现代家庭的年轻人追求的是独立自由的空间,已经不再追求前代社会的数代同堂,当代年轻人对独立空间的诉求更加强烈,在小说里就有体现。苏大强居住在苏明成家,经常与苏明成夫妻发生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并不是经济的原因,而是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他们夫妻俩完全不同。比如,从小说里我们看到有这样的描写,苏明成很直观地感受到跟父亲住在一起特别不适合,作为妻子的朱丽也有同感“你爸与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他早睡早起,我们晚睡晚起,还有饮食习惯等。大家互相迁就,时间长了肯定出怨气,反而影响团结。”③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伦理观念在当代家庭已经出现了问题。苏大强的入住打破了夫妻俩原本相亲相爱的伦理平衡,使他们俩不能实现年轻人的许多自由,陷于要“孝顺”父母的传统家庭伦理困境之中。作者所设计的这些伦理冲突场景,让“孝”成为苏家的核心,使得整个家庭成员无一例外地受到传统家庭伦理的影响。《都挺好》把家庭伦理的困境完整地展示给观众,小说里面谈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不仅是小说人物的难题也是我们许多现代家庭的难题,作者让读者和小说里面的人物一起在伦理困境中茫然、思考和不知所措,这就使得读者的情感被紧紧地代入小说中。(二)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往往是冲突的。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上、职场上的现代人来说,都要面对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冲突。现代社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使得一个个的小家庭从大家庭里面分离出来,大家也普遍认为这样以小家庭存在的状态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这样可以减少冲突,所以小家庭就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形态。对于女儿苏明玉来说,她要想做到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话也是很难的。苏明玉有着现代社会许多女生都想要获得的职场女白领的工作岗位,她在公司承担着重要的职位,有着令人羡慕的收入,在财务上她很自由,但是这份职务在成就她的同时也想当然的需要她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她不努力工作,也许她就变成了职场上的失败者。小说曾经写到,她在吃饭时也要处理或者是看公司的文件,开车也是在接工作人员或者是客户的电话,她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工作狂”、“女强人”的形象。然而她也要面临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小说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苏明玉正在参加母亲的葬礼,可是公司要求她立刻回去见客户,由于她没有及时赶回去就失约于大客户洪总,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她就只身一人飞赴成都赔罪,可她完全没有想到这次的行动成为了向对方示弱的表现,破坏了公司老大蒙总的计划。其实,苏明玉的这些表现也正是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不可调和的隐喻。老大苏明哲被观众讽刺为“愚孝”,因为在他个人的意识当中,他是苏家的长子,总要为苏家做出点儿牺牲,他就是自大、爱面子。因此,他会不考虑自己失业而且将面临自身经济压力的情况,而毫不犹豫地答应父亲来美国与他们一起居住的要求,包括后面决定给父亲买房,他也想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房款。我们从吴非的口中就可以了解到这种情况,“明哲,你现在所做的是拿我们小家陷入温饱困境来换取你父亲中等偏上的生活层次,你何苦打脸充胖子?”④他奉行的正是这种“利他”的道德理念,第一时间没有考虑自己艰难的处境而盲目地答应别人的要求,而苏明哲在亲身经历家里的很多事情之后,最后他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包揽苏家的一切,他也有自己的小家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去完成,如果他坚持全身心地照顾苏家的一切事情的话,就像苏明玉所说的“小心自己家的后院着火”。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兼顾好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会不断增大,人们在社会上会接受很多挑战,生存坏境也会变得越加艰难。因此,许多人在职场压力的逼迫下无暇他顾,承受着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双重挤压。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都挺好》自然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引发观众的共鸣。(三)家庭伦理的撕裂与弥合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都挺好》可以说是处处充满了伦理的撕裂感,原生家庭是整个家庭混乱的根源,小说中,作者设计了无数关于伦理撕裂的场景,一切看似“都挺好”的苏家真的“都挺好”吗?夫妻之爱被撕裂了,母亲赵美兰和苏大强结婚并不是由于喜欢,他们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基础,她之所以会嫁给苏大强是她妈妈逼迫她,目的就是为了要解决她和她弟弟家的城市户口。因此,自从她嫁进苏家的那一刻开始,她对苏大强就非常强势,处于弱势的苏大强在家中完全失去了话语权,在妻子的面前永远是唯唯诺诺,家中的一切大小事都是由妻子决定,他对于妻子所做出的一切决定都不敢反驳。这就与我们古代男权社会中的“家长制”完全颠倒,男性彻底地失去了中心话语权。正是因为这样的伦理撕裂,才使得一直压抑不敢反驳的苏大强在妻子去世之后变得不可理喻起来。母女之爱被撕裂了,母亲一直给大家的印象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但是苏明玉的母亲却重男轻女。不仅如此,苏明玉作为苏家最小的一个孩子,她不但没有得到和哥哥们相等的待遇,反而是苏家最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苏明玉是母亲赵美兰为了达到她母亲的要求不与苏大强离婚,所以她一定要怀上一个孩子。因此,明玉一生下来就不受母亲待见,母亲对她的态度一直都是横眉冷眼,有些时候还遭受呵斥打骂。明玉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人最悲惨的莫过于不能选择出身,父母将罪恶和仇恨倾注于胚胎,她是开放于阴暗家庭的罪恶之花。”⑤明玉本想考更好的大学,但是她母亲为了给她的两个哥哥省钱就私自改了她的志愿,把明玉的志愿改成了本省本城的大学,于是,明玉满腔豪情壮志被母亲无情粉碎。兄妹之爱被撕裂了,哥哥对于妹妹应该是关爱与呵护的。但是由于母亲的重男轻女,苏明成从小就尽一切可能欺负明玉,占用明玉的资源。由于母亲对苏明成一味地纵容和溺爱,导致苏明成所提出来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造成了苏明成是个典型的“妈宝男”。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打妹妹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在成年之后依然保持这种暴力倾向。明玉也由于苏明成的暴力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经常为此做噩梦。小说里通过明玉内心的独白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与挣扎,比如“她和明成打架,明成得意洋洋地在妈身后挥拳示威……直到如今,明成挥着的拳头终于落到毫无抵抗的她身上。”⑥苏明玉与二哥苏明成之间的怨恨是重要的剧情冲突,作者正是通过他们兄妹俩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来揭示原生家庭对于人生成长的创伤。但我们也看出,《都挺好》在给我们展示伦理撕裂的同时也给我们暗示了伦理撕裂走向弥合的趋势。苏明成因为别人在餐馆里说明玉的坏话而暴怒,与人打架造成自己伤痕累累还被送到派出所。苏明成由于投资失败得罪了周经理,于是周经理刻意为难苏明成让他接不到客户,最后逼得苏明成不得不辞职,辞职之后的苏明成由于周经理的阻碍让他在业内找不到新的工作,于是苏明玉亲自出面帮助他找周经理谈话,因此,周经理才没有继续为难他。从作者描述的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重新认识了对方,他们之间的裂痕也慢慢地走向弥合。三、多样化的叙事策略一般的家庭伦理剧都是对门户人家日常生活故事的叙述,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儿女情长,这些都平实真切自然。表面上看,好像是毫无技巧的“生活流”表述,但认真研究,便会发现这种看上去好像平淡无奇的叙述方式其实包含着很多独特匠心与制作技巧。(一)以人物关系为基础的多线索叙述特征《都挺好》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比如,在小说开篇第一节先说苏母的突然猝死,后面再慢慢交代苏家的人物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大致情况。同时,围绕着主要的一条叙事线索又铺设其他副线,《都挺好》全文主要就是围绕原生家庭这条主线展开叙述,小说中原生家庭的问题是贯穿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线索。从而揭示了苏家紧张的家庭关系,也就是女主苏明玉与母亲赵美兰,父亲苏大强、苏明哲和苏明成,他们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母亲重男轻女、父亲胆小、自私、爱慕虚荣;大哥苏明哲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二哥苏明成是个实至名归的“妈宝男”;以至于苏明玉想尽一切办法摆脱苏家。作者在叙述主要线索的过程中,同时又穿插了大嫂吴非、二嫂朱丽、暖男石天冬三条副线。大嫂吴非是个辨别是非、明晓事理的人,在苏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主动出手帮忙,也希望与明玉深交,只是对于明玉来说,只要是苏家人,她都习惯保持警惕的状态,所以她们俩关系没有很紧密。朱丽相较于吴非来说则多了几分爽朗与干练,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一直在花父母的钱时,她展现出了比丈夫更勇于承担的勇气,她和明玉的关系也由先前的敌对状态发展到后面相互理解,关系变得渐渐缓和。石天冬对于明玉来说,相当于一个栖息地,也正是由于石天冬她才慢慢放下仇恨。围绕着主线,这三条副线有力地衬托出女主苏明玉鲜明的个性和睿智,也为苏明玉与苏家的沟通提供了中介,为主要人物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设置了铺垫,使得明玉和苏家的关系变得渐渐缓和。使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显得更为深刻具体,也使得剧情容量更为丰富。(二)故事结构叙述“以点带面”故事开始是以苏母的突然离世,苏家的所有人为了母亲的葬礼和父亲苏大强的养老问题而聚集在一起,表面上看似“都挺好”的家庭在母亲离世之后一切家庭问题都浮现出来,甚至是“一地鸡毛”。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个点以此为开头叙述了之后苏家所发生的一切,揭露了苏家“都挺好”背后的真实状况。母亲突然地猝死,让苏家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母死前,苏明哲在国外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与吴非成家并且幸福地生活;苏明成与朱丽生活无忧无虑、自由欢快;明玉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生活也很自由,每年只回家三次;苏家在苏母一人的掌控之下保持着平静的生活。但是,苏家一门的平静生活被苏母在麻将桌旁的猝死打碎了。于是,故事以此开始,这个家庭渐渐地爆发出了一系列的家庭问题,苏家表面的“都挺好”出现了很多问题,苏明哲失业了,夫妻俩因为父亲苏大强的养老问题而发生争吵,夫妻之间的和谐被打破了;苏明成的婚姻问题、事业失败以及与明玉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苏大强的养老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个家庭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突然失去了掌舵人,一瞬间陷入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三)循序渐进的矛盾冲突设置对于所有家庭伦理剧而言,情节多以伦理共识为基础,以人物关系为框架,以家庭矛盾为叙事动力。由此可以知道小说的矛盾冲突设置可以把小说引入一个新的高潮,为叙事增添新的动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目光,带动读者的情绪。《都挺好》中的矛盾冲突是循序渐进的,故事的第四节是矛盾的开端,小说里有这个情节:在苏母的葬礼仪式上,“苏明成夫妻扶持着泣不成声不说,那媳妇儿还哭得站都站不稳,虽然没有老一辈哭得有板有眼,可一脸悲伤至痛,那是怎么都做不出假的。”⑦而明玉则是双手插在大衣袋里远远地站着,仿佛她参加的不是自己母亲的葬礼,而是帮朋友过来尽礼而已,对于明玉的这些行为他们苏家人都感到不满和愤怒。在处理母亲事情的过程中,苏明玉一直通过不断地发信息和接电话处理公司的事情,一手香烟,一手手机,正忙得不可开交。明玉看到苏明成夫妻的这副模样就讽刺和嘲笑他们俩,于是兄妹俩第一次公开地发生冲突,在母亲的葬礼上争吵。接下来矛盾再次升级是苏明玉陪着父亲回老宅取账本的时候发现苏明成原来一直在花家里面的钱,他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啃老族”。并且这个事情苏明玉故意让二嫂朱丽知道,于是朱丽就感觉他们夫妻俩在苏家人面前抬不起头。以及后面苏明成慢慢失去苏家的信任,苏明成怀疑是苏明玉在他背后说坏话,导致大哥大嫂都不放心把买房子的钱交给他,他就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苏明玉的头上,进一步地加深了他们之间的误会。矛盾达到顶峰是苏明成暴打苏明玉,因为明玉当着全公司员工的面让朱丽难堪。其实,明玉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逼不得已才这么做的,然而苏明成并没有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就以给朱丽报仇为理由,把之前所有的恨和积怨发泄在明玉身上,这个部分也是小说的高潮。作者这样的冲突设置,可以给读者不同层次的视觉冲击,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四)叙述视角的灵活切换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无论是在文字叙事还是在电影叙事或其他媒介的叙事中,同一个故事,若叙述时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⑧这说明了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的时候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视角了解到另外一个人物。《都挺好》中苏明玉与大嫂吴非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作者叙述吴非这个人物时是通过明玉的视角观察得来的,“一个与明艳娇俏的与朱丽完全不同的温柔女子,白皙的脸上有几颗谈谈的雀斑,可深深的嘴角却总是挂着笑意。”⑨而在叙述明玉时则是通过吴非的视角观察得来的,“她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有些憔悴的高瘦女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神情很温和。全身上下全无珠钗,简单得不像是有钱人,”⑩这个片段中叙述的镜头来回在明玉和吴非之间切换,并且分别以她们的视角把对方从上到下细细地打量一番,镜头出现的是明玉眼中的吴非以及吴非眼中的明玉,用这样的慢镜头方式细细打量,让观众即不会感到突兀,又能增加真实感,拉近小说和观众的距离。有的时候观众会通过小说人物口中得知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通过父亲苏大强的描述以及苏明哲修补的家史,我们知道苏大强与妻子的婚姻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夫妻关系是不和谐的。不仅如此,苏母还是个强势的母亲,他们的婚姻更多的是利益的图谋。步入婚姻生活后,以强势的苏母为这个家庭的“家长”,苏大强在家中失去了话语权,因此,他也逐渐适应了女性为主导的家庭关系。除此之外,作者在叙述某个人物时并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周围的坏境来衬托这个人物的个性、气质。比如,在描述朱丽时,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镜头转换到了环境描写,苏明成家里是“雪白的墙壁、简单精致的几色家具,桌上是干干净净的,并无俗艳的绢花插花,只在近阳台的茶几上放着一水晶瓶的白色百合,整个房间看上去温暖舒适,明亮开阔。”⑪坏境衬人,当朱丽出现的那一刻发觉朱丽整个人无一处不精致,一张脸像婴儿一样细嫩圆润,全身上下透露着作为女人的一种独有的气韵,由此我们知道,环境在小说里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书写人物形象。四、写实性的叙事风格以《都挺好》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小说,一方面,激烈的矛盾冲突设置已不是作为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必备方式,作者更多的是将现实中琐碎繁杂的生活通过小说反映出来,描写的是寻常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细腻的情感。另一方面,它将现实中的普通人作为故事叙述的重点,着力展现他们生活的面貌。对于现实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一生所追求的可能是平平谈谈的生活,人生并无跌宕起伏,向往简简单单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对日常化叙事的延续与拓展原生家庭是连接《都挺好》整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纽带,而家庭则毫无疑问地成为作者用来展现主题的场景,既然是要运用到家庭,那么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必然是离不开日常化的家庭生活。在《都挺好》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日常化写作,以苏大强在儿子苏明成家居住时的生活场景最为典型。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景:天气还没有真正地热,朱丽下班回到家不喜欢多穿衣服,于是,就习惯把客厅的空调开得与办公室里一样的热,所以,客厅的空调也只有朱丽下班回家之后才用。苏明成原以为父亲会跟在老宅时一样的节省,害怕多用一度电,为了省钱家里空调也不怎么用。没想到,父亲在他们上班之后照样打开窗户,开着卧室的小空调和客厅里的大空调,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这样下来每个月的电费是越来越高。这些都反映了我们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场景,当我们从小说中看到这样的家庭场景时,越发地让人感到亲切与贴近。作者对苏大强的老年生活状态的细致刻画恰恰映射了当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态,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作者将这一个个朴实生动的场景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叙事中,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副鲜活的现实生活图景,也为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苏大强看书、看报、锻炼、吃早餐等这些生活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贴近我们现实生活。当我们从小说里看到时,自然感到一种亲切与熟悉。于是,小说里这样熟悉的语境不知不觉拉近了观众与小说人物的感情距离,让观众感觉十分亲切而不会产生距离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再高明深奥的艺术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如生活一般真实。我们发现作者在叙述这些平淡而琐碎的家庭故事时,一切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将我们现实生活清晰地勾勒出来,增加小说给观众的真实感。(二)平民化立场上的世俗性书写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世俗中的普通人是什么样子,作者便抱着同步观照的心态予以描写。作者站在平民化立场上来进行书写,贴近现实生活,书写的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性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婚姻问题和养老问题,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本就存在的。也正是由于作者对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关注,才使得平民化立场上的书写特别突出,作者的这些表现刚好能突出其写实性的创作风格。《都挺好》对主人公苏明玉的家庭故事给予了很真切的关照,她身上带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母亲重男轻女,父亲则是母亲背后的一个影子,通过苏明玉与苏母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自然流畅地将这一问题呈现出来。明玉在苏家从未和明成、明哲一样享受过家里的同等待遇。父母为了给大哥苏明哲攒钱读大学,偷偷地改了她的大学志愿,让她进了她不想进的大学。不仅如此,母亲为了给二哥苏明成凑钱买婚房,把家里的三室一厅改为一室一厅,明玉在家里连放一张床的位置都没有了,明玉当时激烈反对,母亲毫不犹豫地说:“女儿是给别人家养的,养到十八岁已经尽够责任义务,以后自然不需要你上门,也不需要你养老。”⑫作者塑造的苏明玉这个角色以及她所面临的生活困境,相信许多有原生家庭问题的人都会有所感悟,尽管小说的许多女性读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苏明玉这样的一个角色,她的家庭故事让大家感同身受。于是就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激起了读者关于自身家庭的回忆,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和满足。同样的,在苏明哲的身上也看到了我们普通人的影子。现代都市中年轻人的精神负担、物质压力在他身上得以体现,以及面临失业、找工作的一种生存状态。他不但要照顾父亲的身体、协调明玉和明成紧张的关系,还要兼顾自己的小家,协调自己的家庭内部矛盾。同时,为了缓解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他要重新去寻求新的工作。在这过程中,他发现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使他学历高,但是在国外发达的城市也很难。所以,他时常陷入被淘汰、被选择的困境中,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他也想过要放弃,但在吴非的细心引导下选择坚持。苏明哲的这种心境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特别是即将要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深有体会。作者这样的情节设定就是站在平民化的立场上、以平民的思维方式去考虑的,让读者紧紧地陷入这种情境当中,与小说人物站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体会他们生活中的无措、痛苦和茫然。这种剧情设计,故事情节虽然不复杂,但却有着异常强烈的情感引力,吸引读者参与到剧情中,满足他们自身的审美追求。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都挺好》能站在平民化的立场上,进行世俗性书写,深刻细致地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这种贴切的叙述方式实属可贵。五、结语本文着力研究阿耐的作品《都挺好》的叙事艺术,一部优秀作品的创作是与其精巧的叙事策略分不开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阿耐叙述的《都挺好》里面的一个个的家庭故事,比如,兄妹矛盾、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等家庭问题,这一切看起来真实自然的叙述方式,其中包含了作者很多独特匠心与制作技巧。同时,作者能用丰富而细腻的笔触描写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当我们从小说中看到这副生动的场景时会感到十分的亲切与自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人文关怀和真实的生活体验。注文①林建初.现代家庭伦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②邓伟志,徐榕着.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③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76页.④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17页.⑤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54页.⑥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54页.⑦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304页.⑧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6页.⑨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页.⑩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页.⑪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89页.⑫阿耐.都挺好[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08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