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古代诗歌源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古代诗歌源流

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一

适用区域部编版课时2课时

知识点诗歌源流、诗歌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2.了解特定时期的诗人及其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类别及诗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及方法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每个时期的诗人和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关于诗歌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去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歌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两个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子星座,李白豪放飘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杜甫,浓郁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中唐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山水诗: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边塞诗:代表人物:卢纶、李益,是高适、岑参的余绪。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以讽论谕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如《卖炭翁》《长恨歌》。韩孟诗派: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诗歌风格:生硬奇险,开后世宋诗的风气。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李贺。上承李白,下启晚唐的李商隐。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的特点。

晚唐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词: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已经出现,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李煜。出现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词:词风继承花间派的婉约绮靡。“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晏几道的词风是低回感伤。

婉约词:

柳永:多写男女离别之情和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

周邦彦:继承柳永的余风。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等

李清照:前期清新婉丽,后期缠绵抑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姜夔:继续周邦彦的风格,尚风雅,主格律。

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

豪放词:

苏轼:启南宋豪放派的诞生。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

辛弃疾:有抗金报国的壮志,但壮志难酬,郁愤深积。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融为一体。

王实甫:《西厢记》。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多歌唱山林隐逸和男女风情之作,少数作品接触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疾苦。

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可久和乔吉,特点:雅正典丽。

诗歌:

台阁体诗派: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特点:歌功颂德、空泛虚浮。

唐宋派:归有光

诗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不满清庭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特点:悲壮沉郁、感慨深远。

郑板桥:反映民情;袁枚:直抒性情;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

词:

纳兰性德:词近李煜,又自成一家,善作小令,长于白描。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邃的内涵,她可以说是中华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大约在两三千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了。《诗经》是中国诗歌落于书面的起点,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以及留存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那时的诗歌多以“歌"的形式流传在广大老百姓之中,而且格式是比较自由,作者多是人民群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艺术进一步发展。这其中屈原是必须提到的。经他整理创新的楚辞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而广为流传,可见他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当巨大。

但是,众所周知,战国时人们思想、文化交流相当活跃的时期,而这种活跃多表现为思想流派间的争论,如百家争鸣之类的,而诸子散文也是盛极一时的。而诗歌的分量就没有那么重了。

历经秦、汉,诗歌在东汉末期又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和曹氏三父子,在诗歌方面的造诣是相当深厚的。到晋朝,陶渊明的田园诗给诗歌内容方面注入新的血液。此后,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但各式结构方面,还是延续相对自由的古体诗。

当时间跨越到隋唐时期时,尤其是在唐朝,诗歌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各式更加规范的格律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作家。如初唐四杰、大小李杜、王维、白居易、刘禹锡、郊寒岛瘦等等。盛唐造就了大批极富才华的诗人,而这也使得当时诗坛异常活跃。而诗歌无论在格式、题材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拓展,格律诗的发展也在此时达到巅峰。

此后,宋朝是词的时代。词又称长短句,是和曲而歌的一种体裁,由于曲调的限制,此同样对字数要求很高,只是每句的字数会有不同,另外词对押韵、平仄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这是的流派之分更为明显,大体上有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型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型。这其中,婉约词风出现较早,而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的赤壁一词两赋,奠定了他在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位置。

元朝,又有一种新的体裁出现——元曲。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入侵和与汉民族的融合对元曲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出现了如马致远等元曲大家。

明、清,诗歌的发展从各方面的迅速更新进入稳定期,内容、体裁、格式等大体保持了稳定,也出现了诸如龚自珍等的优秀诗人。

随着近代的来临,战争纷乱,军阀割据,列强入侵,文化的发展遭到阻滞,甚至有所倒退。有关诗歌的资料也大量损毁、流失,再加上年久失传,诗歌艺术遭受极大打击。

现、当代以来,传统诗歌文化有了更新的发展。除了古体、近体诗之外,出现了一种格式内容更加自由的诗体——现代诗。现代诗在每句的字数以及押韵、格式等方面要求宽松,使得她更为人们所接受,同样出现了包括郭沫若、闻一多在内的众多好的诗人。

中国诗歌艺术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丰富的体系,其内涵丰富无比,是中国文化的一座无价宝库!

《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②三个部分,我们学过的《③》就是这部诗歌总集中的一篇。

【参考答案】①《诗经》②风、雅、颂③《蒹葭》、《关雎》

【解析】本题是对《诗经》相关内容的考查,相对简单。

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参考答案】A

【解析】A项《观沧海》应为古体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的体裁是()A.绝句B.律诗C.曲D.词

【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是对近体诗诗歌题材的考查,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过故人庄》共四联八句,因此为律诗。

诗歌鉴赏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

(2)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黄鸡报晓时间,时光流逝

(2)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3)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现了作者老当老当益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黄鸡是指打鸣鸡,诗中是指时间的流失。

(2)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内容的把握。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美丽记得画面描述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们可以判断出该诗抒发了诗人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同时也表达出,作者老当老当益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次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参考答案】A

【解析】“次"是住宿,在此停泊的意思。

2.诗歌鉴赏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__,浣溪沙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词,词牌名

【解析】本题是对词相关概念的考查,相对简单。

3.课内诗歌鉴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写春望所见。句中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字,让人满目凄然。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参考答案】(1)破、深

(2)拟人、对偶。意为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怀家无比痛苦的感情。

【解析】(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本题考查关于诗句的鉴赏,按照“手法+分析+情感”的格式分析即可。

4.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李清照的词,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女作家。

【参考答案】(1)A.该句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B.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2)婉约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涵的能力。结合诗句的内容从内容上和写法上来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词风。李清照的词应该属于“婉约派”。

5.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面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国尚思为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

(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2)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解析】(1)本诗是所学诗歌,结合写作背景,了解诗人写作的生活环境,再从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环境方面理解“风雨"的比喻义,即可理解诗句的含义。

(2)结合了诗人的了解,从其爱国思想方面来理解此句诗,体会诗人杀敌报国的志愿。

1.清楚中国古代诗歌的源流,了解特定时期的诗人及其诗歌风格。

2.掌握特定诗歌体例的特点,了解诗歌格律特点。

3.了解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掌握诗歌鉴赏的手法及答题方法。

1.对下面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A.首联写景,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

B.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小径的幽深曲折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C.颈联写山中景色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写潭影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既是表达了诗人渴望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D.尾联以静写动,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出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参考答案】D

2.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歌中表明诗人轻车简从以及前往慰问戍边将士之地的词语分别是和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参考答案】(1)单车、居延

(2)示例:广袤、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烽烟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3.古诗赏析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本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出了两种时间和两种空间,即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长安。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参考答案】(1)A

(2)从写景的角度看:“巴山夜雨”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从情感的角度看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从意境的角度看: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从构思的角度看: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是因笛声而引起情感变化,但具体又有所不同,请你指出不同之处。

(2)两首诗表达感情的手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1)《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春夜闻笛》抒发的是有家不能归的愁怨。

(2)《夜上受降城闻笛》写沙漠似雪,月色如霜,用荒寒、凄凉的景象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愁(或运“尽望乡"的细节描写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