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
白宁baining_2011@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倒数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企图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二婚的孙中山1915年10月25日
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合影(47-22)
陈粹芬(1873-1954),
粤籍南洋华侨,久居于香港,没有读什么书,但陈粹芬却是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初期的亲密伴侣。孙中山在日本和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陈粹芬一直追随左右。她常常替革命同志洗衣做饭,传递革命密函,甚至从事运送军火等危险的地下工作。孙中山在晚晴园居住期间,她也留在身边操持家务。陈粹芬与卢慕贞相处融洽,情同姐妹。晚年在中山县定居,由养女苏仲英(后改名孙仲英)和女婿孙乾(孙眉次孙)侍养。虽没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长房孙眉及卢夫人承认为妾,陈粹芬死后,葬在祖坟.
平妻——陈粹芬女士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图为孙中山遗容。
1924年12月在天津肝病发作,仍抱病同各方人士商讨国事。图为他在天津时留影
3月19日灵柩由协和医院移往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壇。群众团体为孙中山送葬
北京大学学生敬送花圈
东征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大会。手持祭文者为周恩来前立者为蒋介石。
5月29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公祭。6月1日,灵柩移往紫金山墓地
1929年中山陵竣工,国民党决定将孙中山灵柩移往南京。图为宋庆龄偕陈淑英步入灵堂的情形移灵南京孙科夫人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4、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清末“新政”内容(1901年):1.政治上改革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的机构有外务部(代替原来的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首)、商务部、民政部、资政院等;(此改革是预备立宪的主要项目)2.经济上实行奖励工商;3.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4.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和立宪结果的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条件:2、思想武器:3、两个中心:4、三个思想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上海、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社学界和新军刘静庵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兴中会蔡元培华兴会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会议推选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时间:B、地点:C、成员组成:D、政治纲领:E、主要领导人:F、机关刊物:G、性质:H、意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
“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三民主义核心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思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
D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
爆发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民国元年
1912年)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2)主力:(3)结果:(4)影响: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京公历,民国纪年性质: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临时总统:孙中山外交部长:王宠惠陆军总长:黄兴教育总长:蔡元培参谋本部总长:黄兴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兴(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的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观察并思考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之间的称呼有何变化?“同志”一词由来如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封建社会法律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性质: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5、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三、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1)原因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果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清帝退位诏书皇帝玉玺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至此寿终正寝。溥仪摄政王载沣
想当初,1908年三岁的溥仪在登基大典上又哭又闹,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在旁哄着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1)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原因:3、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胜利失败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
C、光复会D、共进会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化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B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知难行易”■三民主义
孙文学说是指孙中山先生思想中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又名“知难行易学说”。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要强调“知难行易”?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力行实践,不要空说、空想。
这本书写于1918年,1919年5月20日发表于上海。内容共有八章,孙中山先生并在中举了十个事例来论证知难行易学说,期能藉由此思想的传达,勉励国人力行实践,重振人心,改造国人传统“知易行难”的错误心理。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孙中山先生说明“知难行易”的道理,在书中举了十个生活中的例证说明。这十个例证分别是:(1)以饮食为证:饮食之事,人人由之,天天行之。但没有学过生理学的人不能知其道,这是饮食之知难。然饮食人人皆会,这是行易——不知亦能行。(2)以用钱为证:钱是交易的媒介,人人日日在用钱,这是用钱之行易,但钱之本质如何?有何功用?又如何产生及演进?则非一般人所能知这便是。
(3)以作文为证:人人都会提笔写文章,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难。(4)以建屋为证:施工造屋不难,是为行易,构图设计非有高深特别知是不行,是为知难。(5)以造船为证:明朝郑和无科学之造船知识亦无机械以代人工,竟能在14个月中造出64艘大船,证明造船之行易,造船之知难。(6)以筑城为证:秦代没有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春学期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初中
- 2024年帮扶单位扶贫工作计划
- 景区员工学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美术教师2019年工作计划范文
- 《光栅常数的测量》课件
- 新学年新闻社新社员的培训计划
- 度上册八年级见习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 初中英语角活动计划
- 新学年安全工作计划
- 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 清明上河图介绍2
- 集中供热一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药店连锁加盟协议书(完整版)
-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
- 高压真空断路器及成套设备型式试验的项目参数及试验方法
- 连接器领域:立讯精密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 手铐使用技术
-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纲要Word版
- 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 月 日》的认识-文档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