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1页
第22讲 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2页
第22讲 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3页
第22讲 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4页
第22讲 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课题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

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2、掌握课内知识点。

温故知新

上节课回顾:1~3个上节课的重点题目,最好能与本节课进行衔接

授课内容

【课堂导入】由纪念白求恩歌导入: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一、《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1.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相关背景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3.主要内容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4.中心句每段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5.分段及段意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例题精讲】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3分)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示例:徐立平: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意思对即可)2.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忱。(意思对即可)3.不重复,第①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②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能说出两段的不同内容即可)4.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意思对即可)5.示例:白求恩: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要能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能说出白求恩同志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课堂练习】纪念白求恩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根据第②段画线句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1分)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3分)3.第②③段将白求恩与不少人从、对同志、人民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突出___,更加有力地证明了___(6分)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拈轻怕重(1分)2.叙述(记叙)(1分)概述白求恩同志来中国的目的及生平事迹(1分),为下文议论提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1分)。3.对工作的态度(1分)、对工作(技术)的要求(1分),对比(1分),白求恩精神品质的高贵(可贵)(1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2分)4.排比(1分),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或:突出了作者对白求恩及其精神的充分肯定)(1分),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共产党员的恳切希望——继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1分)。语气流畅,议论热情洋溢,收束有力(或:激发读者共鸣)(1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结合“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可知这个词语是:拈轻怕重。【2题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1)第一段划线句介绍了白求恩的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到中国后的经历和殉职的结局,都是介绍已经发生的实际情况,故可判断是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2)作用。概括记叙内容:记叙了白求恩的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生平事迹。结合“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可知后面开始根据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议论、评价他的精神,故可知记叙为下文的议论做了准备工作。结合“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可知,对白求恩的个人事迹进行评价,进而进行升华,引出了关于国际精神的论述。【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可知第②③段将白求恩与不少人从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人民的态度进行了对比。2)结合“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可知从对工作(技术)的要求进行对比。3)列举了白求恩的和一些人的行为态度进行比较,可知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对比。4)结合“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可知对比突出的是:白求恩精神品质的高贵(可贵)。5)结合“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可知证明的是: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4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手法判断。结合“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知运用了排比修辞。2)作用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充分的说明“只要有这点精神”就会是一个值得赞扬的人,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从各个角度进行赞扬,故这个排比修辞作用是: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个赞扬也是表达了希望所有共产党员继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的恳切希望。从形式上增强语势,让议论更加的热情洋溢,收束有力。二、《植树的牧羊人》【知识梳理】1.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2.文章分析活动段落时间牧羊人活动环境变化一访牧羊人2--121913为“我”打水捡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二访牧羊人13--171919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绿树成荫重见溪水三访牧羊人19--201945种树微风飘香树林唱歌泉水冒出村庄富饶人口增加【例题精讲】1.课文重点句子分析(1)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牧羊人挑选橡子认认真真,心无旁骛的态度。(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句话运用动作、外貌描写,表现牧羊人生活中一丝不苟,做事干净利落的特点。(3)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虽然种下十万颗橡子,最终只有一万棵树苗长成大树,但牧羊人始终坚持种树,表现他坚守信念,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4)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牧羊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毅力顽强,默默无闻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5)可是,他先是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牧羊人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孤独中植树,表现了他的乐观坚强。2.课文分析(1)作者为什么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包含赞美之情。(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课堂练习】《植树的牧羊人》选段(10分)①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很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②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③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语境,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试说说“牧羊人”不让“我”帮他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牧羊人是一个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的人。2.第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3.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三、《猫》【知识梳理】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2.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答案】1.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2.第一;快乐、辛酸、愤恨、悔恨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例题精讲】猫(节选)郑振铎(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1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15)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16)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1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2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分析第(1)段中划线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2.细读第(3)—(15)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妻买回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真相3.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写出了这只猫不招人喜欢,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2.猫常望鸟鸟被咬死猫被冤枉“我”惩戒猫3.(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4.B【解析】【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开头的作用。记叙文开头的作用主要有: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回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以看出,这只猫不招人喜欢,为后文它被冤枉埋下伏笔。【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可以概括出:猫常望鸟;从“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可以概括出:鸟被咬死;从“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可以概括出:猫被冤枉;从“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以概括出:“我”惩戒猫。【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再进行筛选概括。从“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即可直接提炼出答案。【4题详解】B.错在“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应该是: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和悔恨。故选B。【课堂练习】《猫》(节选)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芙蓉鸟被咬死后,“我”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我”为什么会下这样的结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3.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个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3.作者用“十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四、《皇帝的新装》【知识梳理】1.课文知识(1)安徒生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2)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3)本文主要表现哪些人物?集中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主要表现的是皇帝和大臣、官员。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表现了大臣、官员的阿谀逢迎,愚蠢和虚伪和自欺欺人。(4)本文在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上具有什么特点?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表现皇帝和大臣们自欺欺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5)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6)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由于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被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被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他们都不敢说真话。(7)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是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资格做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和虚伪。(8)“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9)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2.人物形象分析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真假话原因性格皇帝假怕被人说他愚蠢,怕丢掉王位昏庸无能、愚蠢狡猾、自欺欺人、爱慕虚荣老大臣、官员假怕被人说他愚蠢,怕丢掉官位愚蠢、虚伪、阿谀奉承百姓假→真怕被人看不起,怕惹来杀身之祸愚蠢、怕事小孩真天真、无私无畏,童言无忌天真单纯【例题精讲】语言赏析(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的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朗读时应读出什么语气、语调。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内容。赏析: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的爱慕虚荣,生活奢靡,朗读应读出自然嘲讽的语气,语调平缓。这段话用了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朗读时怎样读。赏析: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朗读时应读出恐慌,傲慢的语调,神情表现出自负。(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传播开来。小孩的喊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爸爸”为什么称孩子的声音为“天真”的声音?赏析:小孩是一个未经世俗浸染的生命,他没有什么要维护的,天真纯朴,无所顾忌,什么也不怕,也没有学会弄虚作假,因此,他的喊声表现出单纯,无私无畏。朗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要天真,语调要高,而“爸爸”的话是为了对孩子不懂世事做掩饰。语速要缓慢,语音要低。(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是真话了,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赏析: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课堂练习】《皇帝的新装》片段(12分)①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②“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满意!”④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2.第②段中,为什么不由骗子来发问,却由两位诚实的官员来发问?____________3.第③段中用的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4.第④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每个人的快乐原因相同吗?“皇帝”、“两位诚实的官员”、“其他官员”都因为什么而快乐?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皇帝亲自去看新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说布很美丽,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2.一方面,更增强了喜剧讽刺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两位诚实的官员心中仍存有疑虑,急于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愚蠢,别人能否看清这精美的布料的急切心情。3.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4.不同。皇帝为了有美丽的、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能穿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为保住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有机会给皇帝献媚而快乐——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而骗子才真正有了快乐:他们即赚足了钱,又得到了头衔、勋章,并被封为“御聘织师”。【课堂总结】课内精讲及课文主旨把握。(四篇课文)【课后作业】一、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各题。《纪念白求恩》选段(14分)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____________3.选文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4分。)2.参考: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一点1分,共3分)3.不重复,第一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4.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共3分)二、阅读《皇帝的新装》节选,回答下面各题。(10分)①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②“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土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④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1.从第②段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2.这几段心理描写分别揭露出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②段揭露了____________③段揭露了_________④段揭露了____________3.“骇人听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1分)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1.表现皇帝是一个愚蠢之极的人。自己无法对大臣的好坏做出判断,而要靠做衣服鉴别。2.②段揭露了愚蠢。③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④段揭露了皇帝的昏庸、愚蠢、虚伪的丑恶灵魂。3.使人听了吃惊4.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点,以便毫不费劲的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的统治。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这一点。5.皇帝因没有看到布认为自己愚蠢。上海市金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①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tūtū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②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③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⑦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14看拼音正确书写汉字:光tūtū_________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16.阅读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完成下表填写:时间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发生变化的原因1913年①狂风呼啸③1945年6月生机勃勃的沃土,热闹的村庄②

17.选文第④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答案】14.秃秃15.(1).比喻(2).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水后对牧羊人的感激和赞赏之情。16.①无边无际的荒野,废弃的村庄②流淌的溪水声,人们的欢笑声③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慷慨无私,不图回报。17.不能。因为选文第四段主要通过对牧羊人居住环境和他个人的肖像描写,表现出了他的勤劳能干、认真严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一段为下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因为正是这些品质,才会促使着牧羊人认真挑选种子,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心无旁骛地在荒野上种树,最终将荒原变成绿洲,给一万多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解析】【14题详解】光秃秃(guāngtūtū):意思是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他”比喻成“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这块不毛之地上的形象。表达了“我”在喝到水后对牧羊人的感激和赞赏之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提示找到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关键句子概括即可。第一处:根据时间:“1913年”和“看到景物”提示可以找到“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据此概括得出:无边无际的荒野,废弃的村庄,倒塌的房屋;第二处:根据时间“1945年6月”和“听到的声音”的提示可找到“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据此概括得出:流淌的溪水声,人们的欢笑声;第三处:根据“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得出: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慷慨无私,不图回报。【17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理由。根据“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分析,是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根据“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分析,是对牧羊人的肖像描写。从居住环境和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了他的勤劳能干、认真严谨和对生活的热爱。故第④段为下文“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埋下了伏笔,因为正是这些品质,才会出现“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的现实。所以,不能删去。上海市静安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猫(节选)郑振铎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biàn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xián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9.看拼音写汉字:biàn()护10.请联系前后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11.选文第⑧段—第段三次写到“我”的愤怒,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⑧段的“愤怒”是因为“我”确信花白猫咬死了芙蓉鸟B.第段“怒气冲天”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C.第段的“愤愤的”是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D.这三处描写中,“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12.根据文意,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因为“我们”一家①_____,加上它平时②____事发后它又③________,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④_____。1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本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我”_____之情。14.划线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15.为什么说“我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答案】13-15题属于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9.辩10.画线句表现了妻对芙蓉鸟的关心/喜爱,与上文花白猫在“我”家的若有若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芙蓉鸟死后妻的难过愤怒交代了原因。11.A12.(1).都不喜欢花白猫(2).常常跳到桌上凝望鸟笼/对这两只黄鸟似乎特别注意(3).好像在(露台板上)吃着什么(4).用木棒打了它一下/用木棒把它打出了家门13.(1).比喻。(2).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14.“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也为下文我们对“猫吃鸟”的误解埋下伏笔。15.因为“我”的错误惩戒,造成了猫的冤死。这个后果已经无法挽回了。【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辩护:站在某一方,提出理由或事实为其辩解和在法庭上否定原告申诉的正确性等。注意“辩”不能写成“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本题要扣住句子写法上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这句话表现了妻对芙蓉鸟的喜爱,与上文“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写花白猫在“我”家不受关注和若有若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芙蓉鸟死后妻的难过愤怒交代了原因。【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从“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句中的“好像”可知,“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理解错误;C.结合上文内容可知,第段的“愤愤的”是因为猫“畏罪潜逃”了,“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理解错误;D.从“我很愤怒”“一时怒气冲天”“我心里还愤愤的”可知,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第三次比第二次弱,“‘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理解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通读全文内容可知,“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可知,因为“我们”一家都不喜欢花白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写它平时对这两只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写事发后它又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据此分析概括即可。【13题详解】考查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赏析。“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羞愧、自责和悔恨。【14题详解】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似乎”表示貌似,有仿佛、好像、不确定的意思。“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那只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并不确定。为下文“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埋下伏笔。【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上文“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分析,因为“我”的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导致这只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这种后果无法挽回,所以“我”的过失永远没有补救的机会了。课题期末复习(二)课内现代文

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2、掌握课内知识点。

温故知新

上节课回顾:

授课内容

【课堂导入】由纪念白求恩歌导入: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一、《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1.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相关背景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3.主要内容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4.中心句每段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5.分段及段意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例题精讲】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3分)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示例:徐立平: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纪念白求恩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根据第②段画线句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1分)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3分)3.第②③段将白求恩与不少人从、对同志、人民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突出___,更加有力地证明了___(6分)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植树的牧羊人》【知识梳理】1.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2.文章分析活动段落时间牧羊人活动环境变化一访牧羊人2--121913为“我”打水捡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二访牧羊人13--171919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绿树成荫重见溪水三访牧羊人19--201945种树微风飘香树林唱歌泉水冒出村庄富饶人口增加【例题精讲】1.课文重点句子分析(1)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3)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4)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5)可是,他先是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2.课文分析(1)作者为什么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植树的牧羊人》选段(10分)①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很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②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③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