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初步考察
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要理解现代农业生产,不仅对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且对当前经济改革的政策和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解放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但因史料的局限和方法上的出入,结论纷歧,远未达成一致意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的主流意见是,清代前期中国农业生产达到了高峰,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于是出现了停滞和衰退的趋势。近些年来,有一些专家对衰退论提出异议,并提供一系列综括数据,证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包括总产、单产甚至人均产量,有所增长,尽管速度比较缓慢。这些新论给人一种新鲜感,但所依据的材料往往不太可靠,而且口径和内涵不一致,未必具有可比性。出于估计的估计难免令人不敢置信。从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扩大这个确凿的事实来看,近代农业总产量有所增长的结论也许是可信的。而在人口对土地的相对压力明显增长的前提下,人均产量增加的论断就难以令人相信了。最难确定的是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趋向。这是特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在整理现存徽州地主帐册时,曾发现这个古老农业区的农田亩产“就其趋势而言,在清代前期并未曾出现什么‘显著的提高’,也许相反,或多或少有所下降”①1。大体说来,从乾隆中后期起,即已出现下降迹象。②2到了近代,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尽管“各时期的例证在时间上不相联贯,但由此不难看出这一带农田产量下降的总趋势。无论如何,没有出现任何增长的势头”③3。这里试图对东北地区,这个晚近新垦辟的农业区,考察一下同一问题。幸好这里有较多的实证材料,可作考察依据。伪满洲国在30年代中期,曾对东北各地主要农产物每垧产量作过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包括高粱、大豆、玉米和粟(谷子)四种作物,遍及4省16县④441个屯子(村庄)。调查表详细记录了各屯垦殖年数以及从初垦时到调查时产量的变化。现按开垦先后次序,对各屯材料重新排列如后(见本文附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材料。这份调查统计表明,各屯各种农产物从开垦伊始到30年代中叶每垧产量普遍下降。试看下页简表。高粱、大豆、玉米和粟(谷子),这四种农产物共占耕地面积的75—80%,农产总量的80—85%①5,其单产动向可以代表一般。分别言之,高粱,按39屯平均,30年代中期每垧产量比初垦时下降41%;大豆,按34屯平均,下降32%;玉米,按26屯平均,下降35%;粟,按32屯平均,下降40%。除个别屯子个别农产物能保持原有水平,即减少率为0外,大都出现明显的下降,概言之,低落30—40%。如按垦殖时间的长短分别来看,则下降幅度同垦殖年数并不成正比。就高粱、大豆、玉米而言,垦殖年数为25—35年者,下降幅度比37—42年者,甚至比100—150年者都大。37—42年者和50—60年者,下降幅度亦都比100—150年者大。就粟言,25—35年者下降幅度大于37—42年者,50—60年者下降幅度比100—150年者和200—250年者都大。看来,农产下降幅度同垦殖年数即开垦先后并无密切联系。一则因为这并不是普查结果,抽样难免有偏差。再者因为决定农田生产率的因素,除垦殖时间外,还有农民千差万别的投入能力和经营水平。只要经营得当,就有可能防止地力枯竭,提高产量。否则,一切古老农业区岂不迟早都要报废了?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现在产量”的“现在”乃是日伪统治时期,很可能是残酷统治造成的一时性的产量急剧下降,未必是长期逐步低落的结果。因此,还需要参考其他佐证。民国初年已有人指出东三省农田减产的事实。“试观东省现行耕种之法,墨守旧习,粗疏已甚,适足使土中腐植质之给源日损,且其艺植之术,习尚频仍,几与连种谷用农植物等。例如奉天历经种植之区,渐成瘠薄,高梁、蚕豆之产量,日见减少,足证其地力耗竭,徒使土中腐植质之缺乏矣”②6。有人曾就黑龙江流域五常、呼兰等九县1909—10年至1915—16年六年间主要农产物每垧产量的增减作过比较。③7现换算为升(+)降(-)百分率如下:其中仅五常、扶余两县主要农产物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五常黄豆却减少了三分之一。余七县各种农产大都呈现一片下降态势,至多仅能保持原有水平,只有双城高粱和绥化黄豆例外。可见农田生产率低落的趋势并非迟至二三十年代才出现。又据满铁调查课调查资料及伪满农产物收获量调查联合会与伪兴农部发表的资料,1924—1944年间东北农业总产和单产指数如次(见下页表1、2):④8由二表可以看出,从1924年至1944年20年间耕地面积扩大了86%,而总产量仅增长20%,因此单位面积产量反而下降了35%。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的7年间,单产指数已经由100降至75,1935—36年间继续降至70。尽管日伪曾经采取种种增产措施,但在竭泽而渔的搜刮政策支配下,毕竟无法扭转农田生产率下降的趋势,所以到1944年单产指数仅为65。再从主要农产物分别来看,也莫不如此。大豆、高粱、玉米、谷子和小麦单产分别由1924年的100降至1931年的78、74、74、68、93,1936年的77、68、70、62、78,1944年的67、65、56、55、59。很明显,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并非日伪统治时期新出现的现象。前述“现在产量”下降的幅度之大,不过是长期低落趋势的累积结果。东北农田生产率的低落,可以说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小农贫乏经营的必然恶果。一成不变地因袭古老的耕作方法,使用极简陋的农具,不讲究施肥和改善水利条件。除过度的劳动外,无力相应增加其他投入。据海关报告,直至1922—31年间,吉林一般农民的耕作方法依然“非常简陋,很少改进”。“他们仍然每年一次地用一种生铁的犁头翻地,深度不过三、四英寸……对于土壤的施肥,不论是化学肥料或厩肥都是极少的。……由于习惯在春天要把这一年作物的根挖去作燃料,因此土壤里甚至连天然的腐植土都没有”①9。如此浅耕缺肥,如何能保持地力?尽管东北原是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区,经过长期的“无偿榨取”,也难免肥力下降和产量的大幅度降低。有人总结说“东北之近代农业发展方式,与日本、韩国、台湾不同。盖后者已趋向集约经营,而前者则为掠夺方法,其发展之基础,全赖扩张耕地”①10。这个论断大体符合实际。作者不打算在这里详细讨论东北农田产量下降的具体原因,而只想证实这一事实的存在。这个事实究竟具有多少代表性,一时很难作出确切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待广泛开展各地区各类农田生产率的专题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东北地区这样贫乏的小农经营,在近代中国绝不是例外现象。因此,除少数近代农业生产力确有发展的地区外,可能有相当多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趋势。例如,1934年发表的《(河南)南阳农村社会调查报告》也指出:“农民一般的贫穷,无力购买肥料及各种优良的农具,因之经营不佳,富力较强的人又多半出租田亩于佃户,自己不去经营,年复一年地使土地瘠薄化,终至农产减少”②11。前述徽州情况亦可算是一证。看来,一般地断言近代中国农田亩产呈现继续增长的势头,否认“人口压力下土地过度耕作、地力枯竭”的现象,是没有充足根据的。从土地利用上讲,地力下降意味着“吃老本”。这不是什么无增长的“均衡”论、“陷井”论或“内卷”论所能解释的。这正是近代中国农业危机的实质所在。或许有人认为“土地报酬递减律”或“土地肥力递减律”是不可信的,即使承认这个所谓的规律,也很难设想农田生产率的负增长。我的回答是:第一,作者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的,不是从主观设想的什么规律出发的,也不是从什么“先哲”的名言伟论出发的。第二,把所谓土地报酬递减看作绝对的永恒的规律,显然是荒谬的、违反历史实际的。但是在科学技术条件和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土地收益有其相对极限,不能随投入的增加无限制地成比例增长,增量的递减确乎是难以避免的。这可以说是一条相对的规律,不承认它,也未必是实事求是。第三,按照资本主义经营原则,土地报酬递减律以零为极限,亦即边际生产率不能低于零,再低就要停止投入。但是中国的贫困小农却不能遵照这个原则行事,他们不得不受糊口活命原则的支配。即使得不偿失,为了生存,也不能轻易放弃农耕。虽然农田收入不足以抵偿自己应得的工资,也还要在这小块贫瘠的农场上挣扎下去。如果说“过度劳累和消费不足”、“吃不饱”是一般小农的共同处境,③12那么近代中国的小农就更加如此。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农田产量下降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历史现象,绝不是什么永恒趋势。全国解放后,经过所有制关系和其他方面的变革,业已根本扭转了这一趋势,并已确确实实把亩产水平提高到空前的新高度。在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今后发展农业的重点势必放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上。在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园区场地合作研究合同
- TiO2-Al2O3陶瓷电磁性能调控及其高温吸波性能研究
- 内蒙古三甲医院急诊护士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及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 Air Cargo Management-Air Freight and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Chapter 11-12)汉译实践报告
- 二零二四年生猪养殖基地与肉类产品加工厂合同3篇
- 2025年临时保安服务合同范本(含保密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夏令营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装饰材料研发与生产合同4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部件样机购销与研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公司司机劳动合同范本(含安全责任)2篇
- 中国减肥连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化学(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 含解析
- 2024年03月内蒙古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链家、贝壳专业租房协议、房屋租赁合同、房屋出租协议
- 2024年电力算力协同:需求、理念与关键技术报告-南网数研院(蔡田田)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新高考I卷数学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 辽宁中考英语2022-2024真题汇编-教师版-专题06 语篇填空
- 篝火晚会流程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