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描述与分类:①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社会物质生活的要素、社会意识的形式。②社会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③人民群众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解释与论证:①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③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体。3.预测与选择:①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坚定改革开放;相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②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考情分析4.辨析与评价:①透过社会历史的现象,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进行批驳。②“共产主义遥远论”的错误实质。③驳斥“英雄造时势”的错误观点。考情分析本专题为高考考的重点专题(1)从命题内容上看,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3)试题材料多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党和政府现阶段政策、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体系构建体系构建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必备知识一社会历史的本质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①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②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②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相互区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精神方面)内容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2)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必备知识二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普遍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3)解决途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①改革原因: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必备知识三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具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群众观点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位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二者联系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2)重要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具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观察历史,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裁剪事实,曲解历史真相,消解神圣,解构崇高,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实质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真题在线真题在线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各种新农具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武器”,操作新农具的多是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其辐射效应推动了乡村面貌的嬗变和农业发展的全方位转型。这表明(
)①新农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②农业新技术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③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④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新农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①不符合题意。②:农业新技术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潜力,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②正确。③: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这说明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③正确。④: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支持,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而非精神活力,④排除。故本题选C。2.(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
)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未涉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①不合题意。②:材料未涉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②不合题意。③④: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网络等媒体全社会意见,这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这说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说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①②正确切题。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而不是“人是社会历史主体”,也不是“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③表述错误。④: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群众中来,是问题的上传,从一个一个的问题中找出共性,研究出对策,到群众中去,用于指导解决群众的问题。所以应该是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这才符合认识事物的秩序,④错误。故本题选A。4.(2022·江苏·高考真题)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社会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④意识形态表现为历史的偶然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材料未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讲述的是恩格斯提出的著名的历史发展中轴线原理,这条中轴线就是生产力。画出的中轴线与经济发展的轴线平行而进,说明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发展平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正确。③:远离经济时意识形态越表现为偶然现象,但拉长时间、扩大范围时中轴线却与经济发展的轴线平行,这说明经济活动左右着人类的其他活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③正确。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5.(2022·江苏·高考真题)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宋朝词的发展是伴随着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而发展的,说明文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是对市井生活的反映,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①:材料未体现作为社会意识的宋词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宋朝市井生活的繁荣造就了词的盛世,与传统文化本身的与时俱进无关,②排除。故本题选D。6.(2022·湖南·高考真题)恩格斯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中可以认识到(
)①每一历史时代的各种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每一历史时代,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④一个时代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故①错误。②④:“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国家设施、法的观点等等都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②④正确。③:“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强调的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精神和法律等上层建筑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模拟演练模拟演练1.(2023·浙江湖州·校考模拟)2022年12月27日,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调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立法再进一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力。这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调整上层建筑的状况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排除。②④:由材料可知,调整上层建筑的状况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2.(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便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根本变革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此次国务院对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便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根本变革,②说法错误。③: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2023·海南·模拟预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有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党的中心任务的认识的转变是基于(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过往正确的认识往往是我们获得新认识的基点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④正确切题。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获得新认识的基点是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②错误。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认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有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排除。故本题选B。4.(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改革加以实现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通过改革加以实现。在阶级社会,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故①错误。②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所以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没有体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正确。④: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方案内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④正确。故本题选D。5.(2023·浙江·模拟预测)近年来,我国反餐饮浪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浪费现象仍然存在。2023年4月10日,为进一步防止餐饮浪费,维护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国家发改委这一做法(
)①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佐证了社会意识全都符合社会现实③践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坚持了尊重他人利益的社会价值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为进一步防止餐饮浪费,维护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属于上层建筑,这一做法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①正确。②: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非全都符合社会现实,②错误。③: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践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正确。④:国家发改委这一做法坚持了尊重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他人利益)的社会价值观,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6.(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社会实践,②正确。③: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遵循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③正确。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会先于或后于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不合题意。④:改革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7.(2023·四川内江·统考模拟预测)为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和谐,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重在让家庭教育方式有法可依。而该法自实施以来,已出现首批被“执行”家长。家庭教育法的出台(
)①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社会公众的关切在法律中的反映②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必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③体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观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④体现家庭教育法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担当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答案】C【详解】①:时代的发展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立法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②: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且“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必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表述错误,只有调整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不选。③:“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观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表述错误,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并不总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③不选。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属于上层建筑,制定这一法律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和谐,④正确。故本题选C。8.(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时指出,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是总结新时代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实践经验、更好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的现实需要。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正确。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主性,不一定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②错误。③: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内容,③与题意不符。④:法治属于上层建筑,修改立法法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④正确。故本题选B。9.(2023·贵州贵阳·统考模拟预测)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于2022年11月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补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短板,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切实提高老年收入水平。这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必然要求。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先于社会存在而能动变化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进步③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国家机关公布专门文件,强化养老保险,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正确切题。②:先于社会存在而能动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先于社会存在而能动变化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进步”说法错误,②排除。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错误。④:“从制度层面补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短板,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切实提高老年收入水平”、“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必然要求”,这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3·四川德阳·校考模拟)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化解金融风险。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①源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②社会发展总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③通过上层建筑的调整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变革④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①不选。③: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③不选。②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化解金融风险,这一要求的依据是社会发展总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1.(2023·河南·模拟预测)黄河流域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和生态安全屏障,分布着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攸关国家安全。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明确了管理体制,厘清了部门履职边界,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针对性规定,加大了违法行为惩处力度。这说明(
)①我国完善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②上层建筑发生改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我国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推动可持续发展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制定黄河保护法,明确了管理体制,属于完善上层建筑,以此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说明我国完善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笼统地说上层建筑的改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制定黄河保护法,加大了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说明我国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推动可持续发展,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推动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2023·广西·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②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④正确。③: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C。13.(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2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党员、干部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和胸襟,常到群众中取经讨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谋为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从而真正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甘当小学生”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党员、干部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和胸襟,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是领导者,②错误。④: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14.(2023·天津河西·天津市新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1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整个社会日益树立起对未来发展的正向预期和坚定信心,但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以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激发行动上的共同奋斗。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
)①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④社会意识应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①表述错误。②:凝聚社会共识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客观要求,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②符合题意。③:凝聚社会共识,以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激发行动上的共同奋斗正确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作用,③符合题意。④: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不是亦步亦趋、同步发展的,④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选。故本题选C。15.(2023·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正确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关键③坚持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决策的重要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未体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不符合题意。②: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键在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说法错误。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可以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说明坚持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③正确。④: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决策的重要源泉,④正确。故本题选D。16.(2023·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数字经济时代,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业者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由于新业态就业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空间、工作方式、劳动关系上均区别于传统就业形态。然而,劳动关系的模糊与不稳定性使得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受侵害事件频发,企业的相关职责也难以真正落实。如何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好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将新业态劳动者作为特定职业类型,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让他们获得更完善的权益保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数字经济时代,零工经济新业态兴起,但现有法律法规无法保障新业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业态的发展,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保政策,有利于完善上层建筑,使之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状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分析】背景素材: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考点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是“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要调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将哲学依据与扣题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数字经济时代,零工经济新业态兴起,然而,劳动关系的模糊与不稳定性使得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业态的发展→可联系教材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关键词②: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和社保政策,让他们获得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可联系教材完善上层建筑,使之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状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17.(2023·四川内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非凡十年,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美好生活铸造了坚实后盾。十年来,共有217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网络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式,全国人大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每一部法律都满载了民意。十年来,法治政府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让群众办事越来越便利;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与实践,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法治和社会效果。十年来,制定完善了常委会成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7014件议案、125381件建议,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有落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对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观点的知识,说明十年法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法学教学大纲
- 2025有限公司员工试用期合同
- 2025商业地产销售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土方运输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养殖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科技创新园区拆迁房产分割与产业扶持协议3篇
- 2025年度林业产业发展竞业禁止模板木方交易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个人地基买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承包协议3篇
- 2025年度水上旅游安全事故处理与救援服务协议3篇
- 小学体育期末检测方案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中山中学、九中联考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接触网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 2022年1月自考00850广告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娱乐演艺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
- 酒店服务礼仪教程-门童篇课件
- 食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课件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2023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亲子鉴定报告样本
- 智能制造职业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