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商业回购途径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1.gif)
![中国文物商业回购途径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2.gif)
![中国文物商业回购途径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a2bb7c90d16a3722291d1dd04e432d24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物商业回购途径研究
历史上,中国因各种原因失去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据联合国教育、文化和体育部统计,中国在国外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1000多万尊境外文物基本上涵盖了书法、绘画、青铜、陶瓷、雕塑、骨骼、经典等珍乐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一、经济恢复渠道的视角分析学者对运用商业回购追索我国境外流失文物有不同观点,反对的理由也众多。但客观分析来看,商业回购只要运用得当也必定有其合理性。1、商业回购的历史作用不可否定反对回购非法流失文物,认为回购这些文物是对非法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纵容。文化财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象征。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或归还原主国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然的情感诉求,也是法律正义性的必然反映。保护我国文物以及相关合法权利,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家角度而言,如果以商业回购方式使文物回归,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非法盗掘和走私文物的行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不能以此而全部否定了商业回购的积极作用。其实,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即批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数十年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面向社会及海外征集了大量铜器、瓷器、金银器等文物珍品。1998年,上海图书馆斥资450万美元,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回早年流散在海外的《翁氏藏书》。从成功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商业回购的历史作用不可否定。而且,如果我们在文物追索过程中,针对不同原因流失文物加以区别对待,对急需回归的珍贵文物通过商业回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2、我国应建立自由基国国家收藏的早代文物使用制度认为商业回购作用有限。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文物拍卖价格日益攀升,往往需要巨资才能竞拍成功,因此,通过拍卖市场高价收回文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很不现实。2002年,国家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支持国家文物局征集境内外特别是境外具有重大价值的、急需由国家收藏的早年流失文物。当年国家就斥资2999万元购回了早年流失到日本的米芾《研山铭》。通过国家专项征集的方式,2006年4月,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中国青铜瑰宝“子龙鼎”也回归中国。对于我国具有重大价值的、急需由国家收藏的早年流失文物通过商业回购方式从目前看还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因为根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公约效力不溯及既往。虽然中国在签署1995年公约时明确提出了保留条款,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的权利。但至少在公约层面,中国无法直接适用而当然的取得对加入公约前的文物的追索。对早年流失的文物,虽然我国政府在签署公约时声明采用75年的返还请求时效。但实际上也意味我国对1924年之前的被盗或非法出口行为放弃了通过公约进行追索的权利。而商业回购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3、国际公约不可完全保护我国的流失文物认为商业回购不能根本解决文物回归问题。能够进入拍卖市场的文物,往往都是私人藏品,而收藏在国外著名博物馆中的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是不可能拿出来进行拍卖的;这就意味着通过商业途径只能回收非常少量的文物。在国内,虽然民众对流失文物进行保护的呼声日渐强烈,但对于是否能够成功追索文物,说法也是莫衷一是。由于有关文物追索的国际公约都是二战后制定的,并且我国加入这些公约的时间都比较晚,因此在时间和空间效力范围上这些公约都不能很好地保护我国的流失文化财产,尤其是公约制定前流失海外的大量珍贵文化财产。而通过外交途径签署的收复流失文物的特殊双边协定中,收复只能是“力所能及的”而非强制性的,且有关的费用也都是由中方承担。因此,哪一种追索途径都不是绝对有效,只有客观分析、理性对待,并把以上三种追索途径相结合加以运用,才会更好地促进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二、合理使用贸易回购方法1、有关珍贵文物搜集的政策2002年财政部关制定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征集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1)征集民间收藏的、境内外文物市场上出现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急需由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2)追索流失到境外的珍贵文物;(3)有计划地征集反映世界文明进程的代表性文物;(4)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认为必须征集的其他具有特别重大价值的珍贵文物。”其中明确提出运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追索流失到境外的珍贵文物,这一规定无疑为商业回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实力较前有了较大提高。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特别是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中国历史上灿烂文化的记录者。我国应加大对专项经费的投入,提高其影响力,规范征集范围,对境内外文物市场上出现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急需由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反映世界文明进程的代表性文物以及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认为必须征集的其他具有特别重大价值的珍贵文物进行征集。2、完善我国文物遗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积极开拓国际文物追索的受在文物追索中政府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民间公益组织的抢救流失文物必定面临更多的艰难和险阻。我国政府有必要通过力量和资源整合,把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问题放到更高层面加以解决。根据2002年财政部关制定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第8条“征集专项经费的申请和使用由国家文物局负责。”从我国现行制度来看,只有文物部门参与的文物追索效果是极其有限的。最紧要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境外流失文物追索的专门机构。具体地说我国的境外文物追索机构应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综合商务部、海关、公安部、司法部的精干力量并吸纳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机构设立后的当务之急是协助制订旨在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防止重要文化财产的非法进出口和非法转让的法律和规章草案;制订并不断更新一份其出口将造成文化遗产的严重枯竭的重要的公共及私有文物的清单;协调与各主要文物进口国家的信息沟通,为国家间双边谈判提供详尽信息准备等。3、通过对外合作和国际合作近年来,通过与国外有关博物馆和收藏者的沟通、合作,促成了多批流失文物归还中国。2010年4月7日,文化遗产保护及追索国际合作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我国和其他21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将探讨如何在追索境外流失文物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这次会议上各国将提出一份流失文物名单,并针对如何追索这些文物形成具体建议,共同讨论追索流失文物的集体行动方案,以争取国际支持。文物流失国应该联合起来,形成国际影响力,并付诸行动。在国内,我们应欢迎和鼓励境外友好机构和人士,包括爱国华人华侨,捐赠、归还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在不放弃流失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国际公约精神和惯例,适当考虑善意文物持有人有权得到公正合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药行业概述
- 2025年销售一周工作总结和计划
- 2025年班主任培训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25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下学期
- 2025年酒店前台工作计划2
- 2025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计划
- 2025年外科护士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年计划生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 2025年新学期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高清版)DB36∕T 1874-2023 政务服务礼仪规范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
- 公司机关管理类责任矩阵
- 山东省青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钻井液用磺甲基酚醛树脂技术要求》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 关于综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
- 2010年宣武区第六届中小学生地理知识竞赛题库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
-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征兵)
- ACL磁致伸缩液位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