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医案常用中药聚类分析_第1页
邓铁涛医案常用中药聚类分析_第2页
邓铁涛医案常用中药聚类分析_第3页
邓铁涛医案常用中药聚类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铁涛医案常用中药聚类分析

邓铁涛教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医生。在过去6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他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医疗案例。笔者整理收集了邓铁涛教授临验医案共185例,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最近为2002年,前后跨越60年。其病案涉及内、外、妇、儿科,共有病种63类,其中以内科病为主,内科病中又以神经肌肉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为多。在总结邓铁涛教授临床诊疗特色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了解邓铁涛教授的用药规律并从中探寻其学术脉络,我们对邓铁涛教授医案进行了统计学研究。从所有病案中选取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185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名、证型、处方用药等。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统计分析前必须对医案中的数据进行规范统一,将原始医案中的半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规范化语言。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2频数在11次以上的药物的聚类分析185例医案中首诊出现的药物共207味,对这207味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得出用药频数在11次以上的药物,见表1。根据上述频数统计结果,选取使用频数在11次以上的药物共39味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表2。从以上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到聚六类为止,各类药物基本上达到了稳定,不能再分。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聚六类的结果较为合理。3邓老对其他外科医药的治疗邓老医案首诊出现的207种药物其中用药频率在20次以上药物有: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升麻、陈皮、首乌、丹参、杞子、枳壳、白芍、竹茹、橘红、法夏、桃仁、大枣、淮山药。从这些药物的功效来看,以健脾益气类和化痰类药物为主,初步可以看出邓铁涛教授临床治疗重视脾胃的特点。从聚类所得的六类药物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药物比较庞杂,但主要以活血养血类为主;第二类为健脾益气之四君子汤;第三类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第四类为补益肾精类;第五类为茯苓单成一类;第六类为化痰类。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得出邓铁涛教授临床用物的主要特点,也可以从中寻找出邓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学术脉络。所聚得的六类药中,第二、三类均为健脾益气药,可见邓老临证尤其重视脾胃。他十分推崇李东垣的脾胃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时时强调应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这是愈病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并常以四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作为主方。除了重视脾胃,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邓老也非常强调脏腑之间的相关性。认为脾病可以影响他脏,他脏有病亦可影响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时受累的局面。除健脾益气外,常配伍首乌、杞子、山萸肉等补益精血之药。在对虚损证的论治中,如重症肌无力,邓老认为其病机为脾胃虚损,而与他脏相关。在治疗时应始终抓住虚损二字,以补脾益损贯穿始终,除了大剂量使用黄芪外,同时亦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常用首乌、杞子、山萸肉等补益精血之品。而对硬皮病的治疗,邓老在治疗时针对其肺脾肾亏损之病机,亦着重补肾益精。从邓老对红花、鸡血藤、丹参等活血之品及竹菇、橘红、法夏等化痰药的运用来看,邓老也很重视对气血痰瘀的调治。他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在脉中运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维持气机的正常功能又要靠血的滋润和濡养。若两者功能失调,则可产生痰瘀。如气虚无力化津,水湿运行阻滞,则结成痰浊;气机郁滞或气虚无力运血,血行受阻,停而为瘀。反之痰瘀的形成又会阻碍气机的运行,故气血痰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邓老在论治冠心病时,抓住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相关的病机,结合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的特点,临床常以温胆汤加参化裁治疗。在六类药物中,茯苓单成一类,因其性味甘淡平,功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不仅可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以益气健脾,如四君子汤。还可在温胆汤中与法夏、竹茹等配伍以助化痰之力,俾湿去则痰不生。1数据和方法1.1数据收集1.2数据预处理1.2.1中药标志的测定由于中药药名描述的多样性,首先需要对中药药名进行规范。以《中药大辞典》为主要参考工具,确定中药正名,保证中药名称的统一,防止同药异名、异名同药。另外,将复合中药名称拆分到最小独立单位。1.2.2数据量化将数据库中的中药字段采用二值量化处理,此药物出现即为1,没有出现即为0。1.3统计分析方法1.3.1用药量化标准单味药出现的频数实际上是中药常用程度的数量化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筛选,可以将医案中出现的药物按其频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列,初步看出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的特点。1.3.2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聚类分析的方法非常多,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有序聚类法等。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选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通过聚类分析法,可以把数据中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数据归为一类,把一些相互疏远的归为不同的类,从中寻找出邓铁涛教授的临床用药规律。2.1频率统计2.2聚类分析2.2.1植物、思想Ι类:丹参、白芍、鸡血藤、生地、川芎、大枣、桂枝、生姜、五味子、巴戟、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桑寄生、淮山药、丹皮、法夏、竹茹、橘红、郁金、地龙、田七、薏苡仁、麦冬、川萆薢;Ⅱ类:甘草、黄芪、当归、首乌、茯苓、五爪龙、枸杞子、人参、柴胡、升麻、白术、陈皮、山萸肉。2.2.2植物属类及类Ι类:丹参、白芍、鸡血藤、生地、川芎、大枣、桂枝、生姜、五味子、巴戟、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桑寄生、淮山药、丹皮、法夏、竹茹、橘红、郁金、地龙、田七、薏苡仁、麦冬、川萆薢;Ⅱ类:甘草、茯苓、人参、白术;Ⅲ类:黄芪、当归、首乌、五爪龙、杞子、柴胡、升麻、陈皮、山萸肉。2.2.3、植物、思想Ι类:丹参、白芍、鸡血藤、生地、川芎、大枣、桂枝、生姜、五味子、巴戟、桃仁、红花、赤芍、桑寄生、淮山药、丹皮、郁金、地龙、田七、薏仁、麦冬、川萆薢;Ⅱ类:甘草、茯苓、人参、白术;Ⅲ类:黄芪、当归、首乌、五爪龙、杞子、柴胡、升麻、陈皮、山萸肉;Ⅳ类:法夏、竹茹、橘红、枳壳。2.2.4植物属类5种Ι类:丹参、白芍、鸡血藤、生地、川芎、大枣、桂枝、生姜、五味子、巴戟、桃仁、红花、赤芍、桑寄生、淮山药、丹皮、郁金、地龙、田七、薏仁、麦冬、川萆薢;Ⅱ类:甘草、人参、白术;Ⅲ类:黄芪、当归、首乌、五爪龙、杞子、柴胡、升麻、陈皮、山萸肉;Ⅳ类:茯苓;Ⅴ类:法夏、竹茹、橘红、枳壳。2.2.5草、生姜、地龙、灰、茯苓、h,类Ι类:丹参、白芍、鸡血藤、生地、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田七、大枣、桂枝、生姜、五味子、巴戟、桑寄生、淮山、丹皮、郁金、地龙、薏仁、麦冬、川萆薢;Ⅱ类:甘草、人参、白术;Ⅲ类:黄芪、当归、五爪龙、柴胡、升麻、陈皮;Ⅳ类:首乌、杞子、山萸肉;Ⅴ类:茯苓;Ⅵ类:法夏、竹茹、橘红、枳壳。2.2.6材料类草、林、草Ι类:丹参、白芍、鸡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