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历史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1.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这表明商朝统治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无法有效控制外服C.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D.继承了禅让制传贤的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体现的是商朝利用神权来巩固王权,说明商朝统治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A正确;材料未涉及商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与材料无关,C排除;夏朝就已经用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排除。故选A。2.《礼记•郊特牲》言:“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与这一思想产生有关的制度渊源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礼记》中记载妇女要依从于父兄、丈夫或儿子,他们之间都是血缘亲情关系,因此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在于宗法制,故选B;禅让制是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都与题意无关,排除ACD。故选B。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贵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A.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B.集中在长江流域C.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同 D.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之道”指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对地方统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征服其他部落,让其臣服;一种是更换原有首领,进行分封;一种是开辟荒地后进行分封,通过分封,扩大了西周的疆域和势力,故选D;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间接管理,A错误;材料中分封的诸侯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B错误;分封制与周朝的内外服制度不一样,排除C。4.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中可以得出利籃的史料价值是A.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B.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C.商周手工业领先世界 D.商周青铜器都铸有精美纹饰【答案】B【解析】【详解】利簋器内底铸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的真实性,所以从史料价值上来说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故选B;A是从青铜器的用途的角度,C是从青铜器的制作水平的角度,D是从青铜器的艺术价值的角度,但都不是探讨利簋的史料价值,排除。故选B。5.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下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A.绘画艺术的起源B.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C.儒家思想的渊源D.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末年,其核心之一是“仁”,主张“仁者爱人”,C选项正确;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A选项排除;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这种官学合一的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与题意不符合,B选项排除;西周早于秦朝存在,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6.东周初期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帮助下,将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邑,周王室也默认郑、秦、晋扩张领土的权利,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A.分封制趋向瓦解 B.王室权威得以加强C.异姓诸侯实力壮大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分封制下封国的变动应该得到周天子的许可,而周王室在诸侯国的帮助下进行了都城的迁移,周王室对诸侯国扩张领土的行为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说明周天子权威下降,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向瓦解,故选A,排除B;晋国属于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国,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不能体现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排除D。故选A。7.春秋初期,中原诸国视楚国为夷狄,后来楚国接受华夏之礼,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春秋会盟A.使旧有的尊卑等级不复存在 B.使夷夏之防彻底消失C.使民族交融的进程加速 D.使周礼在各国恢复【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初期有夷狄之分,后来没有,说明夷夏(汉)之防淡化,体现了民族交融,故选C;AD不符合史实,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8.春秋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领土上已不再进行分封,改而设置郡县。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能世袭。这表明A.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B.诸侯争霸逐渐平息C.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 D.贵族无法干预朝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能世袭”可知,诸侯国通过直接任免官吏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国中央政府管理情况,不能得出“贵族无法干预朝政”的结论,排除D。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由材料中“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出,本段话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老子讲究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减少人为的政策条令,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民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思想,排除BCD。10.秦朝的九卿分别是:奉常(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宗正(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租税和国家财政)、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太仆(宫廷车马)。据此可知秦朝A.通过九卿制度完成全国统一 B.有完善的地方行政体制C.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D.延续了三代时期的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秦朝九卿的职能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构,故选C;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排除B;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11.毛泽东评价秦始皇时写道:“百代多行秦政制”,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A.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修建长城抵御外族侵略 D.用郡县制取代传统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百代多行秦政制”、“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可知秦始皇得此评价主要原因是因为后世多继承了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制度,即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选B;完成统一大业、修建长城抵御外族侵略和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都知识秦始皇功绩的一部分,不能全面体现题意,排除ACD。故选B。1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中原自然环境的恶化 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海禁闭关的逐渐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秦汉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漕运方向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对外,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13.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A.独尊儒术B抑制相权C.解除边患D.削弱封国【答案】A【解析】据材料“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作诗乐”也反映了儒家礼乐,故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独尊儒术,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制相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解除边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削弱封国的措施,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4.“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人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江南水轮不假人”可知诗中描述的是不借助人力的水利灌溉工具,A项中的筒车依靠水力驱动实现水利灌溉,符合题意,故选A;B项中是依靠人力驱动的翻车,排除;C项中是播种工具耧车,排除;D项是犁地工具曲辕犁,排除。故选A。15.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图为唐代画家描绘的当时的历史事件,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周边国家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向唐朝进贡的历史场景,印证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B正确;该图片为画家的创作,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而非客观记录,排除A;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体现诗情画意,阎立本的画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描绘,属于宫廷画,不具备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图片反映的是唐朝政治影响的扩大,无法体现疆域是否扩大,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象信息和认识史料价值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图象信息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正确认识图象信息,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16.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大量兴起 B.长安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C.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D.官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都说明当时官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故选D;市镇的大量兴起是在明代,长安在唐代就已经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私商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成为商人主体,排除ABC。故选D。17.南宋诗人罗椅《田蛙歌》:“暇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不知又是谁田蛙。”诗中描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 B.封建土地私有C.自耕小农衰退 D.租佃经济活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可知反映了南宋时期土地所有权的变化频繁,即频繁的进行土地买卖。土地能够频繁买卖的根源就在于土地私有制,故选B;AD是土地频繁买卖带来的影响,排除;土地买卖频繁不一定带来自耕小农的衰退,排除C。故选B。18.儒学发展过程中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该特点集中体现于A.孔孟之道B.两汉经学C.魏晋玄学D.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在发展过程中既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故选D。孔孟之道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本土产生的儒家学说,其并未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排除A;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汲取了道家和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内涵,这并未涉及外来文化,排除B;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并未涉及外来文化,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思想特征,需要学生结合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加以理解。19.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民本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王艮的政治思想核心及检验标准是“百姓日用”,强调平民意识的重要性,故选B项;推动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百姓日用”的思想,排除A项;明朝时期,官方的主流意识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百姓日用”是传统儒学中“民本”思想的体现,没有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B。20.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字体裁。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体裁的是A.《离骚》B.《上林赋》C.《窦娥冤》D.《红楼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可知是章回体小说,《红楼梦》符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D正确;《离骚》属于楚辞体,不是章回体小说,A错误;《上林赋》的体裁是汉赋,辞藻华丽,不符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B错误;《窦娥冤》属于元曲,不是章回体小说,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材料中“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是解题目的关键。21.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手工业产品质量高超,这些都说明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选A;明清时期中国并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始终处于萌芽阶段,排除BC;我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故选A。
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大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据此可知,洋务企业的创办A.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D.开启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开平煤矿的煤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的地位,湖北织布局成立后每年减少洋布进口10万匹,汉阳铁厂生产了卢汉铁路所用铁轨,说明洋务企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作用,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经济瓦解的内容,排除A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23.19世纪90年代末,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急迫,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侵略 B.铁路技术先进C.民族危机严重 D.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所以清朝官员开始认识到修路的急迫,故选C;此时列强是加紧侵略,而不是放松侵略,排除A;BD项不是官员改变观念,推动铁路修建的原因,排除。故选C。24.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正确;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选项排除;C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25.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的重压 B.官僚资本的掠夺C.自然经济的抑制 D.重农抑商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开始走向萧条。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21926年”、“面粉厂倒闭”可知这主要和外国资本的重压有关,A正确;官僚资本主义此时尚未产生,B排除;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排除;D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故选A。26.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技术进步推动服饰变革 B.服装变化折射历史变迁C.政治运动决定服装样式 D.服装体现民众审美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不同时期流行的服装风格不同,服装变化过往折射出历史的社会意识的变迁,故选B;材料中服饰变迁的原因和技术进步关系不大,排除A;C项错在“决定”,排除;服装流行款式变化与民众审美意识有一定关系,但服装更体现的社会意识的变迁,排斥D。27.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表明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故C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西方科学理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和马克思主义,故BD不符合题意。28.1942年,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中指出:“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朱德当时所说的“理论”主要是指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论 B.人民民主专政的建国理论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42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德此时所说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选C;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论经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排除A;人民民主专政的建国理论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理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排除BD。故选C。
29.一五计划期间,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反映出我国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薄弱的基础工业得到加强,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说明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工业部门的建立,没有涉及工业布局,排除A;我国此时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没有实现,排除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D。故选C。30.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1.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这表明A.农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B.市场经济体制助推农业发展C.乡镇企业提高农村活力 D.统购统销政策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到1982年我国的油料产量、肉类产量和农村集市均有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1978年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关,故选A;1982年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排除B;油料产量、肉类产量和农村集市等明显和乡镇企业无关,排除C;题意中情况的出现和农村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关,与统购统销政策无关,排除D。故选A。31.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回答了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最重大的认识问题是A.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B.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问题C.“一国两制”和实现国家统一问题 D.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即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B;ACD中的内容都不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3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本性 B.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C.体现了理性精神 D.成为民主制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在崇尚知识的过程中强调理性,剔除了非理性的因素,这些都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故选C;苏格拉底主要是崇尚理性,而不是否定人性,排除A;B项与智者学派相符,排除B;苏格拉底的思想属于哲学思想,与民主制无关,排除D。故选C。33.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神曲》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积极推崇B.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C.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D.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神曲》通过宗教内容表达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可见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故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束缚,不可能受到教会的推崇,也无意推动基督教神学发展,故AC不符合题意;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34.比较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知A.科技革命推动绘图技术发展 B.世界范围的动植物大交流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答案】D【解析】【详解】从两幅地图的变化可以看出,促成这次变化的是新航路开辟,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已经认识到美洲的存在,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类的视野,故选D;两幅地图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并非绘图技术发展,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C。35.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答案为A项。B项,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表述过于绝对,禁欲苦行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问题,排除;D项,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思想,克制享乐是为了积累财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36.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A.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B.基督教神学和儒家正统思想C.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李贽的思想被称为“异端”是因为他对现实的大胆批判和对理学正统意识的挑战引起统治者不满,而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因宣传的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提出“宇宙无限说”与基督教会的思想产生冲突,可见二人都因同正统思想对抗而获罪,故排除A,选B。布鲁诺的思想并非与加尔文教思想冲突,排除C。布鲁诺时期尚未开展启蒙运动,排除D。37.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以人为本 D.三权分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思想,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8.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可知,盂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二者都只是对中国进行局部解读,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并没有对中国是否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39.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可以用来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大学成为了新思想的摇篮C.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逐渐普及D.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相互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这反映了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可以用来说明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的相互交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并未涉及启蒙运动的社会基础;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并非主要体现近代大学成为新思想的摇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学观念对学习过它的人的影响,不能体现自然科学常识的逐渐普及。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0.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体现这一思潮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可知这一文学思潮注重情绪和感情的抒发,与浪漫主义思想的特征相符,故选A;现实主义侧重对社会现实的描述和批判,排除B;古典主义主要从古希腊罗马文学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与题意不符,排除C;现代主义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A。41.齐波拉指出,如果说农业革命是一个人们逐渐控制和提高生物能量转换器的供给的过程的话,那么,也可以把工业革命看作是依靠无生命的能量转换器,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新能源的过程。这表明工业革命A.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B.改变了人类社会能源模式C.取代了农业革命成为潮流 D.促进了社会结构巨大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促进了新能源的大量开采,这与传统的农业革命有着显著的不同,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能源模式,B正确;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表现是工厂的出现,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D排除。故选B。42.下表为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准确的是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畜牧业(%)10072121粮食(万吨)工业产值指数(以:913年为基数100)100A.19131925年农业总产值波动受世界大战影响B.19131920年粮食减产是农业集体化弊端所致C.19201925年工农业发展得益于经济政策调整D.1920—1925年工业产值提高说明五年计划有效【答案】C【解析】【详解】苏联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解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所以19201925年工农业发展得益于经济政策的调整,故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就已经结束,二战的爆发则在20世纪30年代,故A说法错误,排除;19131920年俄国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19201925年俄国也没有开展五年计划,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43.中国史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其阶级属性;80年代以后,不少中国学者对罗斯福新政做出了肯定评价,认为罗斯福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具有一定进步性。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C.史学功能的根本转变 D.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这是受到革命史观的影响,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思想得到解放,对罗斯福的评价更加客观,因此对罗斯福新政做出了肯定评价,故选D;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化世界格局是一种发展趋势,“形成”表述错误,排除B;史学功能没有改变,而是史观发生了改变,排除C。44.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这反映出A.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具有盲目性 B.斯大林体制弊端的日益显露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美苏争霸制约苏联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时间正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材料反映苏联的粮食产量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在调整农业过程中,办了不少欠考虑、主观盲动的事,到后期出现粮食产量下降情况,故选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业集体化,排除C;材料信息与美苏争霸无关,排除D。45.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日本9.6%,联邦德国6.7%,意大利5.6%,法国5.3%,美国3.5%,英国2.9%。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A.注重国家宏观调控 B.应用先进科技成果C.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D.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ABD排除;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后,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4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这一体系A.冲击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推动了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根除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世界金融和贸易的发展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选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的,巩固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推动“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根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故选B。47.《马斯待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里程碑”。这是因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使欧洲一体化A.从彼此对立到开始走向了联合 B.从自上而下推动到自下而上推动C.成员从少到多,規模从小到大 D.从经济联合到经济政治军事联合【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约》的签署和批准通过意味着欧盟的建立,相比较欧共体,欧盟进一步强化了欧洲的联合和一体化,使欧洲从经济联合项经济政治军事联合迈进了一大步,故选D;《马约》签订以前欧洲各国彼此不是对立的,排除A;《马约》的签订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联合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合,无所谓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排除B;C项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的本质,排除C。故选D。48.在现代物理学领域,某理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依据。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牛顿B.达尔文C.普朗克D.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详解】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故选D符合题意;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普朗克的量子论探讨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故ABC不符合题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全家死光的贵族留下了大量的荒芜土地,农民买下闲置的土地,很多人成了拥有土地的新贵族,农奴阶层由此瓦解;人们由于黑死病的侵袭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这样,欧洲的下水排污系统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为英国伦敦那宽敞有如隧道的下水管感叹:除此以外,火葬开始成为最重要的丧葬方式:原本位于房间中央的壁炉被移到了墙边:房间开始采用灰泥或者石头来代替木板: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西方学者认为它“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当时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理由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瘟病并四处投毒。——编自《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历史》材料二1910年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戈”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疾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冬省防疫事宣"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19门年4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陈雁:《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一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的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淸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意义。【答案】(1)影响:夺走了很多人生命,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灾难:掀起排犹浪潮,给犹太人带来灾难;客观上导致欧洲农奴制解体,促进欧洲资本工义发展;改变欧洲的生活习俗习惯;改变卫生习惯,完善城市设施;动摇宗教桎梏,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丧失了大量劳动力。(2)特点: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通过立法保障;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运用媒体宣传手段;寻求国际合作;倡导民众参与。意义:促进西医推广和传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俄对东北事务的干涉;加快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提升民众卫生观念。【解析】【详解】(1)根据“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全家死光的贵族留下了大量的荒芜土地”得出夺走了很多人生命,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灾难,丧失了大量劳动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欧洲掀起排犹浪潮,给犹太人带来灾难;客观上导致欧洲农奴制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根据“人们由于黑死病的侵袭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这样,欧洲的下水排污系统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得出改变欧洲的生活习俗习惯;改变卫生习惯,完善城市设施;根据“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得出动摇宗教桎梏,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特点:根据“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得出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通过立法保障;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根据“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运用媒体宣传手段,倡导民众参与;根据“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得出寻求国际合作。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西医推广、抵制日俄对东北事务的干涉、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和提升民众卫生观念等方面总结概括相关影响。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关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普遍的观点是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内政、军事、外交、财政、经济命脉以及文教的各种权利:中国的一些海港和地区成为他们独占的殖民地:全国各省区被他们所分割:中国陷入了极为贫穷衰落的境地。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侵略过程中,殖民主义者带进来不少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現代化工业:中国人出于救亡的需要和对文明的期盼,也曾长期以西方为师,开启并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外国资本主戈入侵前,不仅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只是在原社会范围内的循环式的发展,缺乏内在的自我变革的力量,只有经过西方殖民者这些外来的破坏力量,才能推动它向前发展。——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结合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近代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阻碍近代化进程。政治上,列强侵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上权,截断了中国独立发展道路:勾结反动政府,加剧社会矛盾,造成中国近代战乱频繁,阻碍国家发展。经济上,在特权保护下,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原料、控制中国市场、资源,使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艰难,对民众掠夺,导致小生产者破产,抑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正常发展。列强侵华,虽然将工业文明带入中国,但对中国的掠夺是其行为的主导方面。中国开展近代化的前提是进行彻底的反帝斗争,建立独立国家。示例二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将西方的工业文明带入中国,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西方廉价工业品在中国的倾销,瓦解了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政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师承合同范本:航空技术传承师徒协议培养航空人才的合同2篇
- 汽车生产线升级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14《小狗学叫》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爱心行动 - 图形与拼组》(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4年度电竞场馆音视频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3篇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版:产品代理销售补充合同书
- 2024版地下室租赁与装修改造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年搬家服务合同含搬家服务期间法律咨询2篇
-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实验题复习
-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课件
- 五金采购工作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质量管理中的流程改进与优化
- 成长赛道-模板参考
- 室外晾衣棚施工方案
-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总结分析报告
- 殡葬行业的风险分析
- 通信工程冬季施工安全培训
- 痛风病科普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