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河口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GTACATACATC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中脱氧核苷酸,则以该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分析错误的是()A.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B.若子代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C.若子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现象D.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2种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C.F1只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D.F2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的比例为1:2:14.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5.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样与培养:称量1g土样置于刚配制的液体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B.接种: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经过系列稀释后接种C.选择:选用淀粉作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D.筛选: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到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此种菌能分解淀粉6.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快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信号的调控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引起Na+内流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形成有关C.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D.性激素由细胞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8.(10分)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或致死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5A.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B.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C.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D.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二、非选择题9.(10分)如下两幅图中,图甲是食物关系图,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丙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hm2·a)。乙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和蚯蚓的关系是_______。(2)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3)已知图甲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千克。(4)图乙中A代表____________,碳在C中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5)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10.(14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的培养液。(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填“正放”或“倒置”)(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11.(14分)瘦素是一种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最终产生饱腹感,进而控制食欲。(1)瘦素通过_____运输,与靶细胞的_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2)研究者发现两种肥胖品系的小鼠:db鼠和ob鼠,它们食欲旺盛,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研究者设计了小鼠连体实验,两种小鼠减重后将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1),手术成功后每组鼠均提供充足的食物,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前者平均体重(g)后者平均体重(g)实验开始时实验结束时实验开始时实验结束时1ob鼠-正常鼠29.439.822.525.52ob鼠-ob鼠27.647.026.644.03db鼠-正常鼠26.137.023.517.94db鼠-ob鼠30.333.233.718.85正常鼠-正常鼠22.523.522.824.26?28.627.3①表中第6组是_________________鼠。②实验结果显示,与第2组相比,第1组中ob鼠的体重增加______________,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推测,请补充相关实验:______________。③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ob鼠体重均________。(3)结合表中数据,推测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ob鼠的含量________。已知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兴奋导致食欲增强,研究者将正常小鼠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分别检测正常小鼠、db鼠、基因敲除鼠的体重,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解释db鼠肥胖的原因:______(4)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对________系统进行调节。1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也是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请回答问题:(1)T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______产生,在______中发育成熟。(2)CAR是一种人工构建的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的嵌合受体。科研人员将CAR插入到T细胞膜上,获得CAR-T细胞。由图1可知,通过______的特异性结合,可刺激CAR-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及多种细胞因子,高效杀伤肿瘤细胞。该过程越过了正常细胞免疫过程的______环节,提高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效率,避免肿瘤细胞逃逸。(3)科研人员研究了“CAR-T对人结肠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将______细胞或CAR-T细胞分别与结肠癌细胞体外混合培养,检测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已知乳酸脱氢酶(LDH)是在所有细胞中稳定存在的酶,当细胞膜损伤时快速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因此,可通过检测______反映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与正常T细胞相比,______。(4)为进一步研究CAR-T免疫疗法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还需做哪些方面的工作?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由T和A配对和在该模板上共有4个腺嘌呤,可推出正常情况下,新形成子链上共有4个腺嘌呤;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可能与模板上的第1、2、3、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而使复制在相应的部位终止;也可能不与任何一个配对,DNA正常复制,所以总共能形成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故选D。2、D【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变形包括1:4:6:4:1、9:7、15:1、9:6:1、9:3:4等。【详解】A、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同一性状,即后代中9A_B_:3A_bb:3aaB_是同一种表现型,A正确;B、若子交后代是6:2:3:1=(3:1)(2:1),说明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B正确;C、若自交后代12:3: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A_B_、A_bb表现同一性状,则存在杂合子自交后能稳定遗传的现象,如AAB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若自交后代为9:7,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aabb表现型相同,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有AaBb、AaBB、AABb共3种,D错误。故选D。3、B【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出现性状分离为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这属于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C、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据此能判断显隐性关系,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D、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B。4、C【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5、A【解析】从土壤中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需要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添加碘液的培养基来鉴别,分解淀粉的微生物会产生透明圈。【详解】A、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要经过高压蒸汽法灭菌后才能使用,A错误;B、接种时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经过系列稀释后降低细菌的浓度后,再用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B正确;C、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所以需要选用淀粉作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C正确;D、碘液和淀粉变成蓝色,所以为了筛选目的菌株,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到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淀粉被分解,因此此种菌能分解淀粉,D正确。故选A。6、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经过突触时有以下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此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B、由于存在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电信号的调控,并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递质不会,D错误。故选C。7、D【解析】1、高尔基体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2、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3、内质网是动植物细胞中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A、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完全相同,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形成有关,B正确;C、细胞骨架成分是蛋白质纤维,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C正确;D、性激素是类固醇,合成场所是内质网,而不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D。8、D【解析】1、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杂合体连续自交时,在无选择因素的情况下,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概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概率不断减小。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是1−(1/2)n。2、随机交配: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自由交配,个体之间交配机会均等。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无选择因素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逐代保持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详解】A、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利用公式Aa=(1/2)n=(1/2)3=1/8,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子一代中AA占1/3,Aa占2/3;子二代中AA占3/5,Aa占2/5,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5×1/2)÷(1−2/5×1/4)=2/9,B错误;C、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2,a的基因频率为1/2,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1/2×1/2×2=1/2,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子一代中AA占1/3,aa占2/3,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子二代中AA占4/9,Aa占4/9,aa占1/9,去除aa个体后,AA占1/2,Aa占1/2,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3/4×1/4×2)÷(1−1/4×1/4)=2/5,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3②.竞争(2)①.分解者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33300(4)①.生产者②.有机物(5)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解析】题图分析,甲图是一个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乙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首先根据A、B、C都有箭头指向D,则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再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小问1详解】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蚱蜢和蚯蚓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小问2详解】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完整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3详解】已知图甲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9×1/3÷10%÷10%+9×1/3÷10%÷10%÷10%+9×1/3÷10%÷10%÷10%÷10%=33300千克。【小问4详解】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还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产者与大气应该是双箭头,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碳元素在C消费者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小问5详解】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图乙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高压蒸汽灭菌法(2).目的菌(3).异养需氧型(4).减少(5).稀释涂布平板(6).倒置(7).A(8).灭菌【解析】(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从用途上来说,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仅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菌。(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4)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5)A、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A错误;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C正确;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确保菌种只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故选A。(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污染环境。【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接种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1、(1)①.体液②.特异性受体(2)①.db鼠-db鼠②.减缓③.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ob鼠④.给第2组o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ob鼠体重增加减缓⑤.下降(3)①.高②.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4)神经【解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与靶细胞、靶器官。2、表格主要展示了不同小鼠组合后体重的变化情况,可根据其变化情况推测原因,主要跟体内的瘦素含量有关。3、图2显示db小鼠和敲除瘦素受体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小问1详解】通过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与靶细胞、靶器官(因为靶细胞膜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知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可推测出第六组应为db鼠-db鼠,组别1中的ob鼠增加39.8-29.4=10.4g,正常鼠增加25.5-22.5=3g,组别2中前者ob鼠增加47-27.6=19.4g,后者ob鼠增加44-26.6=17.4g,结果显示组别1中ob鼠体重增加缓慢,其原因可能是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ob鼠,使其体重增加缓慢。为验证该推论,可以给第2组o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ob鼠体重增加减缓程度。组别3中,db鼠增加37-26.1=10.9g,正常鼠减重23.5-17.9=5.6g,组别4中,db鼠增重33.2-30.3=2.9g,ob鼠减重33.7-18.8=14.9g,实验结果显示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ob鼠体重均减少。【小问3详解】结合表中数据:组别3中,正常鼠减重,推测其体内瘦素增多,可能是db鼠为其提供,同样组别4中ob鼠也减重,说明db鼠向其提供了瘦素,故推测出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ob鼠的含量高。分析图2可知,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db小鼠的体重增长曲线基本重叠,说明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小问4详解】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