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芣苢——劳动之歌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技巧

3.领会劳动之乐,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篇。先秦称其为

,或取其整数称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305《诗》“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古代民歌,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搜集而得,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一般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风颂雅《诗经》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方法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诗经》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比兴作者介绍:关于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1、幽默诙谐,风趣活泼2、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3、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解

题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学习活动一:自由诵读,感受诗韵duōluōjiéxié插秧歌

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móujiǎshìzhāo

任务一: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芣苢》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场面,《插秧歌》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辛勤插秧的情形。学习活动二:思考探究,体悟诗境

任务二: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芣苢》:“采”“有”“掇”“捋”“袺”“襭”《插秧歌》:“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动词,采摘取得,获得(结果)品味动词,还原场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拾取,摘取。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两种不同的采摘状态。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腋在腰带上兜东西。一颗一颗,一把一把。手提衣襟往兜子里揣。腋起衣襟兜回来。收获之多理解诗意掇捋袺襭有采着眼到文中的6个动词《芣苢》中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更换吗?有掇捋袺采襭发现采摘收获劳动的欢歌这首诗有很多无实义助词,如果把这首诗中的助词去掉,岂不是更简洁,比如变成这样: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思考讨论:这样修改了以后,相比原诗缺失了什么?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X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作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回环往复,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插秧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即可移栽,即叫插秧。秧田稻田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示例:①“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②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③“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如此比喻,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又以“雨湿肩胛”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民的艰辛。

《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劳动的赞歌插秧歌任务二: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和《芣苢》的情感特点一样吗?(分别用一个字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名家点评“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元·吴师道:“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任务二: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和《芣苢》的情感特点一样吗?(分别用一个字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乐忙任务三: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芣苢》《插秧歌》不同点:诗歌

表现手法

《芣苢》《插秧歌》重章叠句:节奏简单明快,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的描写出来,洋溢着劳动的欢欣与热情。白描、比喻、语言描写。以朴素、通俗的语言描写出了插秧时节农夫一家紧张忙碌的情景。《芣苢》《插秧歌》不同点:诗歌

思想主旨

《芣苢》《插秧歌》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诗人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的表现江南农村插秧时节的劳动场面,在主观上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之情。劳动者的欢歌劳动者的赞歌拓展延伸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