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_第1页
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_第2页
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_第3页
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_第4页
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相伯与近代朝鲜外交

马相伯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丰富人生经历有许多研究。在清政府的指示下,他被任命为朝鲜总统的历史事实。拙稿拟根据晚清政府及近代朝鲜相关文献资料,对此加以探讨,以弥补马相伯个人研究的一段空白,揭示近代中朝关系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一、支持朝鲜“特使”的符合自身的历史生活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和清政府势力的衰弱,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传统的朝贡关系也开始遭到冲击和破坏。在中朝关系领域,这种冲击和破坏始自1866年法国舰队侵略朝鲜之“丙寅洋扰”3,继之有1871年美国舰队侵略朝鲜之“辛未洋扰”。至1876年2月,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高宗政府签订《朝日修好条规》(又称《江华岛条约》),更是于第一款明确规定“朝鲜国系自主之邦”,其用意即在通过近代条约形式公开否定中朝两国之间传统的朝贡关系。4面对西方列强与新兴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威胁,清政府不得不对传统朝贡关系时代的对朝政策加以调整,试图通过控制与干涉朝鲜内政外交事务的积极政策,来进一步加强传统朝贡关系并维护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51882年,清政府与李鸿章促成《朝美条约》的签订,并出兵镇压发生于汉城的“壬午军乱”6,可视为清政府对朝政策转向积极干涉阶段的象征性历史事件。就在“壬午军乱”被镇压后的1882年9月12日,朝鲜高宗政府派遣谢恩兼陈奏使赵宁夏一行,到天津向当时实际上主管清政府对朝政策事务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有关内政外交改革的《善后事宜六条》。其中第六条的“扩商务”部分提出拟开放商埠并设立海关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要求清政府给予相关制度规程乃至人员方面的支持。对此,李鸿章答以“只有暂雇西人之明白税务兼通汉文者,令其随同朝鲜所派管官料理收税,较为妥当”7。随后,李鸿章又在9月17日的笔谈中提出应由朝鲜国王高宗专门就此事向清政府提出咨文。8同年11月12日,再次奉命使华的赵宁夏一行在天津向李鸿章提交了朝鲜国王高宗的咨文,内称:“窃小邦向不谙外务,而各国换约在前,一切交涉商办事件,茫然不知下手,烦请贵大臣酌量小邦应行时宜,代聘贤明练达之士,迨兹东来,随事指导。”9关于具体的人选,李鸿章于11月12日的笔谈中,明确推荐曾任驻天津领事的德国人穆麟德(PaulGeorgvonM⌀llendorff)助朝鲜办理“交涉关税各事”,随之又提出“既延请西人,必须有中国委员同往联络钤制”。当时,朝鲜方面希望清政府委派曾帮助朝鲜高宗政府签订《朝美条约》并主持镇压“壬午军乱”的马建忠前去。10李鸿章以马建忠“在此公务甚繁,不克分身……暂难前去”为由,拒绝了朝鲜方面的要求,另荐马建常赴朝,说“中书马建常熟悉公法、洋情……人甚耿直,会商诸事,必无欺饰”。赵宁夏已在天津见过马建常,因称马建常“老实明白,已钦服矣”。他回国后“亦告马建常之明白熟谙外洋公法之由于国王矣。若与他同往商办,不胜万幸。”11原本属意于马建忠的朝鲜方面能够欣然接受李鸿章的劝告与推荐,最终同意在马氏兄弟之中“舍弟而取兄”,应该说与赵宁夏等朝鲜使者的上述良好印象直接有关。此次由李鸿章推荐的德国人穆麟德经朝鲜高宗政府正式聘用,成为朝鲜近代海关的创始者与首任税务司,并曾先后担任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典圜局总办等职务。12至于推荐马建常同往的原因,李鸿章于上述笔谈过程中称是为了对穆麟德进行“联络钤制”,而在11月15日上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则汇报说,穆麟德已“饬由赵宁夏与之妥立合同,自当恪遵该国节制,不至掣肘,惟须有华员伴往联络商办。查有候选中书马建常,系道员马建忠之胞兄,向曾游学欧洲,谙习公法、洋情,明练耿直,前经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调充理事,适暂假来津。臣因马建忠为朝鲜君臣所信服,亦荐令同赵宁夏前往,随事襄筹妥办,可资得力。”13奏折中所谓“向曾游学欧洲”之语,显然是李鸿章为提高马建常的“身价”而故作夸大之辞,因为马建常虽自12岁起开始接受西方神学及近代西方文化教育,并先后从事教育、矿务、外交等事务,却迟至1886年47岁时才有奉李鸿章之命赴美借款的欧美之行。14李鸿章于奏折中不顾“欺君”之嫌而为马建常“编造学历”,固然表明他对马建常期许颇高,同时亦可见晚清官场腐败之一斑。至于奏折中的其他内容,则大体属实,即马建常就是当时已经成为李鸿章主要外交幕僚的马建忠的胞兄,亦即后来以马相伯闻世的近代中国爱国名人马良。15因此,拙稿中除涉及史料文献部分外,仍用马相伯之名,以期行文前后一致。查马相伯于1876年因其历任淮军粮台的胞兄马建勋的关系而进入山东布政使余紫垣的幕府,并曾受李鸿章委派调查山东矿务,至1881年又因与胞弟马建忠交好的“洋务名流”黎庶昌的奏调,随使日本,并曾担任驻神户领事。16据马相伯本人回忆,他是因为“大家兄”马建勋患病而请假回国探视,在南京遇见李鸿章,遂应邀同船来津,以致有后来渡朝之事。17另查李鸿章因遭母丧于1882年5月30日请假返回安徽合肥“守制”,至同年9月5日奉旨重返天津处理朝鲜“壬午军乱”的善后事宜,途中曾经过南京,与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协商出兵朝鲜事宜。18李鸿章于8月25日离开合肥,9月5日抵达天津,所以马相伯应是在此期间于南京拜见李鸿章并随同来津的。19鉴于马建勋、马建忠早已成为李鸿章亲信幕僚的家族背景,马相伯本人曾受李鸿章委派调查山东矿产的经历,加上李鸿章“不居常礼而寒暖与共”的格外礼遇20,马相伯舍弃驻外领事之职而入李鸿章幕府,应该说是顺理成章之事。李鸿章于前引11月15日的奏折中称马相伯由神户领事任上“暂假来津”,亦非事实,实际上是李鸿章自作主张而截留住了因私“暂假”回国的马相伯。早在10月1日,驻日公使黎庶昌曾电询马相伯是否回任,李鸿章答复谓:“马建常拟派赴朝照料开关事宜,但尚未定,乞先派人署任(指神户领事之缺——引者)。”21换言之,至少是在1882年9月接到朝鲜高宗政府送来的《善后事宜六条》之后,李鸿章就有了派遣马相伯赴朝的打算。至于马相伯的使命,李鸿章于前引11月12日笔谈与11月15日奏折中已经表述得十分清楚,即在“洋员”穆麟德与朝鲜政府之间起到一种“联络钤制”的作用,同时还要代表清政府与李鸿章对朝鲜高宗政府的外交通商事务“随事襄筹妥办”。简言之,就是以清政府官员和朝鲜政府顾问的双重身份,履行对朝鲜政府所聘“洋员”穆麟德进行“联络钤制”和为朝鲜政府的外交通商事务“随事襄筹妥办”的双重使命。正当盛年(时年42)的马相伯熟知西方语言又“谙习公法、洋情”,更有出使日本的外交经历,因此对他来说这样一种双重使命应该说是适得其人。至于马相伯的具体身份,李鸿章在11月15日奏折中说是“荐令同赵宁夏前往”朝鲜,即对高宗政府而言,是清政府与李鸿章推荐马相伯前往“襄筹妥办”有关事务,是顾问。11月17日,光绪皇帝批准了李鸿章的奏请22,马相伯遂获得了清政府的正式委派。当时,马相伯在天津已同穆麟德有所交往23,而且也开始接触赵宁夏、金允植等朝鲜代表24,实际上开始了赴朝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一位顾问的推荐与派遣,同当时派驻清军于汉城乃至随后委派“总办朝鲜各口商务委员”常驻朝鲜一样,均可视为清政府与李鸿章对朝鲜内政外交事务的积极干涉政策的具体表现,于整个晚清对外关系史亦属绝无仅有的新举措。25然而,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具体主持其事的李鸿章,都没有对马相伯的上述双重身份与双重使命给予一个明确的指示与界定,甚至对马相伯的官职、薪俸等具体待遇也没做任何明确规定,致使马相伯仍以与神户领事任时相同的候选中书舍人衔赴朝。26这一点与一同荐往朝鲜的穆麟德既有明确使命又有具体合同以保证薪俸等待遇的状况27,恰好形成一个鲜明对比。据当时随马相伯赴朝辅佐的王锡鬯(王伯恭)回忆,清政府之所以没有将对马相伯的推荐与委派公开化和明确化,主要是顾虑当时已然对朝鲜虎视眈眈的日本“援例”,并得到了朝鲜方面的谅解。28二、马相伯在朝鲜对外事务上的地位据笔者考察,马相伯一行于1882年12月初由天津登船东渡,于12月12日抵达汉城。29当时在汉城已经驻有广东水师提督帮办山东防务吴长庆率领的淮军庆军部队3000人,负有外交通商领域顾问之责的马相伯遂成为当时清政府对朝鲜积极干涉政策的又一执行者。12月26日上午,朝鲜国王高宗接见了马相伯和穆麟德。30据穆麟德记载,马相伯是先于他受到接见并与高宗进行了笔谈31,这足以表明当时朝鲜方面对马相伯的礼遇与重视。朝鲜方面的这种礼遇与重视,无疑是马相伯能够充分施展其顾问之能的有利条件。据马相伯本人回忆,当时他对高宗政府的献策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请“编练新军,改用西洋操法”,“先以千人试办”;二是帮助整理朝鲜的外交。朝鲜高宗政府编练新军,始自1881年5月由日本军官崛本礼造教练的“别技军”32,至1882年“壬午军乱”之后驻扎汉城的淮军吴长庆部也开始以淮军操法训练朝鲜军队,实际负责其事的便是袁世凯等人33。故而,马相伯在编练新军方面发挥的影响是有限的。马相伯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他所熟悉和擅长的外交通商领域。就在接见马相伯和穆麟德的12月26日,朝鲜高宗政府模仿清政府总理衙门体制,设立统理衙门以掌管对外事务,旋又改为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穆麟德被任命为该衙门参议。34据朝鲜有关文献记载,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内的征榷司、掌交司、富教司、邮程司和近代外国语教育机构——同文学,都是根据马相伯的提议设立的。35马相伯后来回忆起自己曾凭借“学问知识”与礼貌、法律,促使傲慢无礼的西方人士“彬彬有礼”地对待“中韩政府官吏”36,主要应指在近代朝鲜对外事务中贯彻和落实近代外交规范,而这对刚刚开始近代外交事务的朝鲜高宗政府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帮助。朝鲜高宗政府也十分看重马相伯在外交事务方面的经验,因于马相伯渡朝尚不足两个月的1883年2月2日,正式任命他为正二品衔议政府赞议并兼任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而这个正二品衔议政府赞议职是为马相伯而专门创设的,属于一种破格的因人设官。37议政府为朝鲜王朝时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正一品衙门,其职能是“总百官,平庶政,理阴阳,经邦国”38。其中为马相伯专设的正二品赞议职,相当于该衙门第六至第七序列的正二品左、右参赞,属政府大员。马相伯原在中国的内阁中书衔不过从七品,高宗政府能够为他专设正二品的政府高级职务,使他成为近代朝鲜所授官职最高的外国顾问39,足证对他的重视,而这一点与当时只授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的穆麟德以及后来仅授咨询性“参议军国事务”职的王锡鬯都形成了明显对比。40至于让马相伯同时兼任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自然是为了借重他在近代外交与通商领域方面的丰富经验与素养。就在正式任命马相伯以上述职务的当天,朝鲜国王高宗于致清政府礼部咨文内称,与马相伯等“引见数次,已谙性度耿直,事务明达,悉如函内辞意,不徒嗣后会同应接有裕,亦惟目下经济赞画为多”41,表明了当时朝鲜方面对马相伯的欢迎态度。据马相伯本人回忆,当初高宗政府对他十分信赖与倚重,他甚至可以经常会见在高宗政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宗妃闵氏,以致能够建议她将王世子送到国外去留学。42《马相伯文集》中存有当年他上朝鲜国王高宗的一份条陈,其内容详见列表。43表中所列9项条陈,包括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实际上是建议高宗政府实施较为全面的早期近代化改革,而其中对各种弊俗的指陈,则可以看出马相伯对当时朝鲜社会已有相当深入的调查与了解。这些建议大都是当时早已行之于日本者,部分建议在当时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也已实行,后世论者称其“并不新鲜”44亦是事实。马相伯当时提出这样“并不新鲜”的改革建议,应该说主要还是出于一种策略性考虑,正如条陈的末尾所言:“右陈数事,大抵日本国已行之矣,无须大举动,大更张,所以只见其利,未闻其害,多有一纸文告,可猝办者。”45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近代化改革建议之外,马相伯的顾问作用主要还是集中于他所擅长的外交通商领域。1883年3月3日,朝鲜与日本签订了关于铺设由日本九州西北海岸至朝鲜釜山海岸的海底电线的《釜山口设海底电线条款》。46当时,朝鲜方面根据马相伯提出的应维护领土主权并努力争取有利结果的建议,坚持拒绝日本方面试图长期和大量占用土地的无理要求,最终在租地期限为25年、允许朝鲜政府于不影响该线路的范围内自设电线及朝鲜官报可优先半价发送等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达成了协议。471883年5月19日,首任美国驻朝公使福德(LuciusH.Foote)在汉城向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递交美国政府对1882年《朝美条约》的批准文书,并于翌日向国王高宗呈递了美国总统阿瑟(ChesterAlanArthur,旧译阿礼图)签署的国书48,使得清政府与李鸿章自1880年以来努力促成的《朝美条约》终见成果。据李鸿章等人于1883年6月26日奏报,日本方面曾经试图阻挠美国政府正式批准《朝美条约》,经李鸿章与张树声“叠饬中书马建常密告朝鲜君臣务须坚持原约,拒其所请”49,始得如上结果。自马相伯受任上述官职至4月7日免去议政府赞议职的两个月内,高宗政府有关内政外交领域的主要举措大体如下:1883年2月5日,高宗向全国八道四郡颁布谕音,令无论官民举皆阜通财富以求富庶,农工商贾子弟亦许入学,无论出身贵贱,但视才学之何如;2月6日,裁撤内资寺等政府机构;2月17日,准令同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开始划定仁川租界谈判;3月3日,同日本签订《釜山口设海底电线条款》;3月20日,开始与清政府东北当局谈判义州开市事;3月29日,于禁卫营设置铜钱铸造所,开始铸造当五钱。50当时正值朝鲜高宗政府大力推行旨在实现早期近代化的所谓开化运动之际51,马相伯在近代化事业方面的丰富见识使他能够在其中有所作为。如2月5日颁布的国王谕音,即与马相伯上述条陈中“广取才”、“兴学校”等内容基本一致。当时马相伯配有称为“通词”的专门翻译52,却仍自学朝鲜语,至老年时犹未完全忘却53,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他深入了解朝鲜社会并忠于其顾问职务的认真精神和热诚投入。然而,马相伯尚未来得及充分开展自己的顾问活动,却遭到了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各种阻挠与牵掣,不得不中途归国。三、金朝时期的马相伯当时对马相伯顾问工作的阻挠与牵掣,既有来自清政府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朝鲜高宗政府方面的客观因素。清政府方面的主观因素,首先是清政府与李鸿章对朝政策的保守性和矛盾性,即一方面开始采用近代条约关系体制的部分观念和原则以适应中朝关系的新变化54,甚至允许朝鲜政府自主建立和发展对欧美及日本的近代外交通商关系,另一方面却竭力加强对朝鲜内政外交事务的干涉与控制,迟迟不肯放弃传统朝贡关系,遂使晚清对朝政策出现一种既部分采用近代条约关系体制又坚持传统朝贡关系原则与体制的局面。这种局面体现了中朝关系由传统到近代的过渡时期的特征,与当时清政府洋务派既接受西方近代技术文明又坚持封建专制统治的内政外交方针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就在马相伯开始顾问工作仅一个月的1883年3月,李鸿章等以“马建常系天朝职官,该国王只可以宾礼接待,遇事谘访筹商,断不应兼受属邦官号”为由,指示马相伯辞去朝鲜高宗政府授予他的议政府赞议职,并为此专咨朝鲜高宗政府。55高宗政府不得不于5月7日免去马相伯的议政府赞议职。56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对马相伯在朝鲜顾问工作的一个意外打击。因为失去在议政府的高级官职,便意味着失去了能够全面影响高宗政府内外政策的地位与机会,其顾问作用便只能局限于外交通商领域。据穆麟德回忆,马相伯还曾参与高宗政府交涉对外借款的工作。57在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中,德国顾问穆麟德亦任协办,免去议政府赞议职务的马相伯便与穆麟德处于同等地位,其顾问作用已明显不如以往。此后的朝鲜王朝有关文献中再也没有发现关于马相伯顾问工作的任何记述,即其明证。10月,李鸿章奏派兼具外交与商务使命的“总办朝鲜各口商务委员”陈树棠常驻汉城58,使马相伯的顾问作用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11月初,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SirHarrySmithParkes)与德国驻横滨总领事擦贝(EduardZappe,又译擦巴)同时来汉城进行修订通商建交条约的谈判,而此时朝鲜高宗政府主要依赖的已不是马相伯而是总办朝鲜各口商务委员陈树棠。59而后,中朝两国之间各种交涉事务,都是通过陈树棠来办理,中朝两国公私文献中已见不到马相伯参与其中的任何记载。1884年1月28日(甲申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朝鲜国王高宗在王宫重熙堂内会见驻汉城各国外交官时,只有陈树棠及美国公使福德、日本代理公使岛村久,而无马相伯。60此外,当时驻朝清军中袁世凯的恶意倾轧也是影响马相伯顾问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随马相伯一同东渡的王锡鬯对此有明确记载。61马相伯于后来的回忆中也曾谈到当年袁世凯诬陷他于官舍狎妓,甚至引起视他“为兄弟行”的清军统帅吴长庆的猜忌与怀疑。62至于高宗政府内部的保守腐败情形乃至当时朝鲜社会内部的反干涉情绪,则是影响马相伯顾问工作的客观因素。马相伯于近半个世纪之后的回忆中,仍对此叹惋不止:“高丽政府暮气已深,余虽拼命地卖力,他们始终口是心非,敷衍搪塞。举凡我所条陈的应兴应革事宜,开头时他们莫不一口应承,即时兴办;然而过了两天再去问他,则又喃喃答道:‘容再商量!’于是百般计划都销縻[弭]于无何有之乡了!”63“他们总以为‘祖宗成法’不可变,若果有人劝他们改变祖宗的成法,他们嘴里纵或不说是‘离经畔道’,心里也以为是‘非圣无法’的勾当,没有勇气去干,于是朝野上下就养成一种‘泻泻沓沓’的风景。”64另一方面,清政府自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