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_第1页
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_第2页
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_第3页
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_第4页
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观点对立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有人质疑,难道“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吗?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正方)/成功不必趁早(反方)”的辩论会,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小陈的身份写一篇一辩陈词,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教育,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的,他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另一种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他说:“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作为受教育者,上述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谈到青少年和年轻人应该如何去选择未来的专业和职业,现今社会上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认为择业的根基应该是兴趣爱好;另外一种则完全相反,认为择业应该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前景为导向。对于未来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先引出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由此引出了质疑,“已所欲,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准则。这句话的本意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句话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纷争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大至信仰,小至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艺术欣赏、文学批评等,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在作文时,要注意辩证思考两者的关系,不能只论述其中一个方面,尤其是只论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方面。可以先表明观点:尊重对方,给对方以选择权。文章主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分论点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分论点二,已所欲,也不能随便施于人。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尊重对方,给对方以选择权。2.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3.我们可以以已度人,但不应“己所欲,必施于”。2.例文:成功之花次第放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小陈,请允许我陈述我方的观点:成功不必趁早,成功之花次第放,方能花香满中华。或许信息高速化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是焦虑而仓促的,于是在阅读时,我们选择听书、碎片化速读;于是短视频崛起,播放倍速化;于是我们急切地追求效率,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身边那些年少成名的同龄人让默默无闻的我们感到“压力山大”,使我们坚信出名、成功要趁早。但是没有逐字逐句咀嚼,我们怎能体会到文学巨匠笔下的奥义?没有逐帧细赏,我们怎样感受到镜头下的美感?没有踏实的积累,我们怎么体味到生活的温度与成功过程中奋斗的意义?在浮躁社会下成长的我们不应随波逐流、盲目追求成功的早,而应追求成功的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块经过长久积累、外力雕磨,最终一股清风拂去表面尘埃显露于世的远古岩石。它是坚硬的、厚实的,是要经历一定周期,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才会形成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中华千古经典名著《红楼梦》;王守仁“亭前格竹”数十年,方成心学,影响明清,至今未绝。可见,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可铸就成功。方仲永年少成名却最终成为令人痛惜的陨落天才,便是因在成长过程中太过浮躁进而迷失了自我。故成功不可急于一时。正如中科院院士李曙光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桃李早春便花开缤纷,菊梅却不急不躁迎寒而放;梵高死后才被人赏识,画作脱去浮尘被全世界所知,而毕加索在世时便名满天下;特朗普七十岁才当上美国总统,但奥巴马不到六十岁已然退休……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时区”。纵使时代的洪流看似已将还未开放的你裹挟而去,你也应相信花开有时,然后静待花开。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仓促时代之下成功不必趁早,顺应自己的花期,踏实积淀,让成功之花次第放,才能使处于高速发展时代中的中国拥有“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花海。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前半部分倡导“成功趁早”;后半部分则反向立意,意在说明大器晚成者不乏其人。二者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各有道理。成名者有早有晚,关键是,你的态度是什么?“成功要趁早”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从积极意义来看,“成功要趁早”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进取,青春年华,自当有一股“锐气”,避免过早地贪图安逸“暮气沉沉”,在“世故”“平庸”中辜负青春。联系当下的“啃老族”“拼爹族”,我们不难看出青年人身上“进取精神”的缺失。“成功要趁早”的消极意义表现为其往往容易导致人急功近利,好走捷径,最终误入歧途,迷失自我。例如当下哗众取宠,甚至丧失底线,不择手段之流,堪称这方面的代表。“成功不必趁早”是一种踏实态度,我们应当顺应“功到自然成”,强调厚积薄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成功不必趁早”也可能会作为“无所作为”的借口,可能会成为“安于现状”的安慰剂,所以我们也应该辩证分析,理性看待。从选材看,命题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开放性强,有利于考生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及自身生活感受、情感经验表达观点。更能体现出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写一篇辩论稿,不仅强调作文的实用性文体特征,还给考生规定了一个潜在的情境,考生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潜在的读者,他们是在场的评委、对方辩友及观众。这跟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注重文体特征且有明确写作对象的趋势也是基本相洽的。任务要求是“以小陈的身份写一篇一辩陈词”,一辩陈词一般主要是亮明己方的观点。比如观点为“成功要趁早”,一定要结合材料中所说的“当下时代是仓促的”这一时代背景。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必须观照对方的观点。也就是说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对另外一种观点进行批驳。这也是作为辩论稿必须具备的要素。考生还要有当下意识,在作文中不能只是列举古代名人的事例,而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立意:1.成功要趁早2.成功不必趁早3.大器晚成也是一种成功。4.厚积薄发,成功在于长期积累。3.例文:生活踏浪行歌,教育细水长流柏拉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仿佛所有受教育者都像准备比赛的运动员,在受尽教育的训练以后才能拿到生活的入场券。若此言为实,那么我们将碌碌终生,为一段永远不能到达的“以后的生活”做准备,竭其全力却熬不到候场期的终点,多么悲哀!与之相比,我更认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是啊,生活就如同一浪一浪滔滔不绝的潮水,我们要立足于浪尖之上翩然起舞。而教育既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那便该同生活一样细水长流,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我们中学生当下所受的教育即在实践柏拉图的观点。的确,中学六年所学的知识技能,无不是在为未来升入高等教育殿堂夯本固基,可持此看法之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学乃至更远将来的生活并不仅仅是由单纯的知识技能砌垒起来的。知识技能不过是搭起了一副简陋的脚手架,建筑房屋的一砖一瓦。譬如阅历、经验等种种,都要到生活的红土地上去拾取,有很多跨过高考门槛的人,以为自己万无一失了,松懈下来,结果到大学仍要栽跟头。那些被清华、北大退学的人,曾经不可不谓之“天之骄子”,高中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可并没有按照柏拉图的理论,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臻于完美。生活的列车继续向前行驶,教育的动力车头又怎能罢工?在柏拉图的理论框架下,教育与生活在时空上是割裂的,教育是现在时,生活却是将来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两者之间的错位断层,人难以一脚跨过去。与之相对的,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朱光潜、季羡林、钱锺书……有多少学者在满面尘霜之际仍孜孜以求,践行着这个朴素的真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求新、求变。在生活的河流里溯回上下,这看似是一种教育的目的,实在是一种受教育的态度,受生活的教育。教育本就是应生活的需求诞生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会发现隐藏的种种谜题,才会萌生探索的想法,教育才应运而生。这样看来,教育也许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人生命的始终,舞蹈《悠悠世界》的表演者之一项晴已经六十多岁,她是位画家,自己开过公司,在儿女成家后,又放下手中事业,在自然山水中徜徉,收获心灵的成长。花甲之年,项晴又选择站上舞台,从零开始……不断的多样的教育组成了项晴摇曳多姿的生活,她的半亩方塘中始终涌动着源头活水。我们也该活成这般模样,在生活中寻求教育,用教育改造生活。于人生的浪花上且歌且行,于教育的长流细水中,收获成长。记住:“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具有思辨性。材料中柏拉图和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不同观点,其实是教育预备说的不同方面理论。柏拉图“教育为将来做准备”的观点,原句是“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这句话指出了教育对于人的正向引导和改造的作用。这一观点中对于教育是带有目的性的,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改变学生本身,使现在的他们不断改变自身的缺点,使将来的他们不断优于现在的他们。而杜威则更赞同终身教育“预备说”。在杜威看来,教育“预备说”的错误并不在于它强调为未来做准备,而在于它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他认为将教育与当下生活和当下社会脱离开来,脱离直接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动机,脱离现存的社会情境,去形成和预备对将来社会生活有益的和经用的习惯,无异于在岸上教儿童游泳。杜威强调,“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中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产物”。材料要求选择自己最赞同的一种观点,写作时可以选择柏拉图的观点,从注重教育结果和教育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必然要带有影响性和改造性,方能实现教育本身的功用;也可以从教育的过程论角度出发,支持杜威的观点,思考教育与生活本身的关系,指出教育不应是脱离生活本身的,也不应是为了未来虚无缥缈的长远目标,并由此论证教育过程中的不断进步也是教育本身,学生应该享受教育本身的过程,而非仅靠意志去为了将来的目标努力。当然,若能将两种观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结论则更佳。立意:1.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和进步,即是教育意义本身。2.教育,既要立足于当下生活,更要有长远目标。3.教育,靠情趣,也靠意志。4.例文:择业需理性事业是人的第二生命,择业便为一生旅途中极具方向性的一环。由此,心拥正确择业观的意义不言而喻。有人说择业的根基应该是兴趣爱好,没错,我相信说到择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可否认,凭借兴趣爱好,择心之所向,能带给个体以巨大的幸福感,而更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是开放的时代对个体“小我”的尊重认可。清北硕士石悦,为了“不扑灭心里的小火苗”,在他人的异样眼神中,成为一名游戏女主播;北大才女徐璐,背起行囊,义无反顾,选择回乡创业做快递……她们有不走平常路、遵从内心的勇气和决心,凭借名校求学所积淀的才情与远见,把兴趣爱好与事业合二为一,而且,择一行就愿意扎进去,而不是浮起来,从而事业向好,人生价值凸显。还有人说,择业应该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前景为导向。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加理性的择业观。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最关键的就是那百分之一。”这后一句话,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悄悄删去。2020年9月23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决赛结束,从来没有说过脱口秀的李雪琴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有人认为她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可是大家别忘了,脱口秀是一个很需要天分的职业,需要敏捷的思维、流利的口才、也需要天生的搞笑性格。就如喜剧大师卓别林一样,站在那里就会让人忍俊不禁。我们只看到了李雪琴兴趣和爱好的完美结合,却忽略了她成功的偶然性。有一些人根据兴趣追逐梦想,我们不妨使劲鼓掌;如果所有的人都主张抛弃四年所学,另起炉灶,我觉得一定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择业时应该考虑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考虑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因为专业其实也是需要兴趣的,既然为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