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博爱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1.顾明远先生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教育家之一。他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哲学史、教育哲学是重点。他认为哲学是培养思维的学科,文科生必须具备这个基础。这是基于哲学()
①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②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③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总是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漫画中的招聘者的行为()
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在长期艰辛探索、寻求正确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两个结合”是基于()
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
②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两个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比较有名的比如金蝉定律:蝉,要先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三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通过汲取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某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蝉变成知了,最后等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迎向自由。下列诗句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②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③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如图表示的是压力与效率的倒U型关系。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这表明()
①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②进行压力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面对工作压力,要注重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通过压力管理,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压力与绩效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
①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②“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③“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④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淡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研究仿生集水技术。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经利用纳米布沙漠甲虫的集水机理、仙人掌的集水机理以及蜘蛛丝的表面集雾机理等,开发出了大量相应的仿生集水材料。科学家成功开发仿生集水材料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可以把观念变成现实
③自然界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相同的规律
④可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年5月28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使用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机场。C919大型客机顺利开启商业首航,意味着广大旅客终于能坐国产大飞机出行了。耀眼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航空工程师和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发攻关,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努力。这充分说明()
①强大的科学精神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改造世界
③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现实条件限制
④高度的研发热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原创性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多年生稻23(PR23)可以达到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的现代农业标准,并为农民节省了数周的繁重劳动。材料主要表明()
①水稻作物的自然属性是其价值产生的客观基础
②该研究成果具有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的属性
③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能推动科技的进步
④该研究将培育新型水稻作物种类构想变为现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年6月9日,《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观测站“拉索”对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成果:“拉索”观测到在“后随爆炸”的早期不到两秒的时间里,高能光子流量增强了100多倍,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是比较缓慢平稳的判断。此次发表的观测结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深入认识和探讨。由此可见()
①以往的理论模型还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
②真理总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③人类认识活动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④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科学发展的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麦王”徐淙祥是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1972年,回乡务农的徐淙祥秉承着“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的誓言,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注重科技育种,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助本村和周边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徐淙祥的事迹说明()
①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②只要不断砥砺自我就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无私的奉献他人是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依赖于正确的价值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ChatGPT是美国某公司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对话,甚至能代写教授级论文。有专家指出,获得这些功能主要是依靠对聊天机器人算法模型(NLP)的训练,通过不断给它喂数据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修正NLP的参数,让它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功研发智能聊天机器人说明意识将理想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机互动对话表明人工智能能够对人的意识活动进行模拟和“学习”
③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说明其执行指令的同时探求任务本身的内在逻辑
④给人工智能喂数据并修正参数表明具有“人化”特点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曾长期面临三个难题:“树鸟争湖”,大面积单一种植欧美黑杨侵夺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珠争水”,珍珠养殖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渔粮争地”,鱼鳖等水产养殖影响粮食生产。基于此,下列哲学依据与解决对策对应正确的是()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就能实现种养者自觉退林退养退渔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在湖区最大限度排除人的实践活动,恢复到纯自然的状态
C.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湖区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4.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十个任务群。开设劳动课程意在强调()
①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
②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③亲身劳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意义
④劳动教育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年6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决定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旨在推广一批能够反映革命文物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优秀成果。如果就此拟写标语,最合适的是()A.传承革命文化
拓展思政课堂 B.继承传统文化
延续历史文脉
C.挖掘红色资源
发展文旅产业 D.坚定理想信念
建设文化强国16.《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指出,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坚决抵制偷逃税、涉“黄赌毒”等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反对炫富竞奢、见利忘义,摒弃畸形审美。这要求文艺工作者()
①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必须立足新时代,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正本清源
③遵守职业道德,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
④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2年12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关于中阿友好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阿彼此信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坚定相互支持——守望相助是鲜明特征
②中阿互利共赢,积极树立南南合作典范,共同推进睦邻友好关系——平等互利是不竭动力
③中阿互相尊重,在非原则问题上管控分歧,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是基本原则
④中阿相互欣赏,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反对文明歧视——包容互鉴是价值取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3年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草案强调,要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国庆节和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活动,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材料说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必须大力发扬
②要融通中外不同资源,创新性地开展爱国主题教育
③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要综合利用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发挥爱国精神塑造人的积极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2022年上半年,游戏动画主题曲《孤勇者》持续走红,不仅在各大音乐平台屡创佳绩,在综艺节目、短视频中频繁被翻唱,还在小学生群体中“圈粉”无数。词中“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歌颂每一个扎实奋进、勇担责任、追逐梦想的人,缉毒警察、医护人员、清洁工、外卖小哥……也许不被大众知晓,但他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举国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歌曲的传唱和文字的演绎让千千万万默默奋斗的人从中感受到希望和勇气,燃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
词作者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成为经典,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该主题曲持续走红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者如何才能让流行文化成为经典。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皮肤”,彰显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材料汉服的形制以交领(兼有圆领、直领)右衽为主要特点,无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飘逸灵动。随着历史朝代的变化,汉服形制也随之不断变化。有汉代质朴端庄的深衣,魏晋优雅潇洒的桂衣,唐代的齐胸襦裙,宋代出现褙子形制,对襟襦裙;明代流行披衣,袄裙等。主要分为四大类,如图: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对汉服形制的变化加以说明。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相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并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党如何做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2.2018年3月2日,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式上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令人充分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该片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顺应时代的呼声,深入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将祖国的发展和成就呈现于银幕上。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在呈现影像的同时,也将成就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人民生活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影片后半部分从“小家”的角度切入,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生动记录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一幅幸福民生的壮美画卷正在铺开。
《厉害了,我的国》很“厉害”,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热播的文化生活意义。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顾明远先生认为哲学是培养思维的学科,文科生必须具备这个基础。这是基于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不是强调哲学的产生,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④错误,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1)哲学的功能: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2)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答案】C【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观点夸大了姓氏对企业经营的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的招聘者因为“裴”与“赔”同音而拒绝裴姓应聘者,并且因为“郑”与“挣”同音而想要录取郑姓的人员,这一做法认为姓氏对企业经营起决定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作答时,要通过主题、画面、文字等,准确把握漫画主题,并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然后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3.【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两个结合”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个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③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不能作为“两个结合”原因;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4.【答案】C【解析】蝉要先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三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然后一夜之间蝉变成知了,飞向天空,迎向自由,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也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不符合题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③符合题意,“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未曾着墨处”(无)与“烟波浩渺”(有)可以相互转化;“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④不符合题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故选:C。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不能把哲学的矛盾概念等同于具体矛盾,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5.【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压力与效率的倒U型关系告诉我们,工作压力应该适度,可提高工作效率,超过了一定的度,效率反而会降低,即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说明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进行压力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是强调要注重量的积累和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形成适合自己的压力与绩效规律”的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6.【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驾驶脑”并不能全面代替驾驶员;
②说法错误,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思维,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符合题意,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④符合题意,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目的性等能动性特征。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能动作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7.【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家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成功开发多种仿生集水材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②错误,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的特点,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二者遵循的规律并非完全相同。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8.【答案】D【解析】①错误,科学精神不具备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④正确,从材料中大飞机的成功起飞,充分说明了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改造世界,也说明了高度的研发热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错误,现实条件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不能超越。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和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9.【答案】C【解析】①错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的客观基础;
②④符合题意,原创性培育出的水稻品种,达到现代农业标准,并为农民节省了数周的繁重劳动,这说明该研究将培育新型水稻作物种类构想变为现实,该研究成果具有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的属性;
③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10.【答案】C【解析】①错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以往的理论模型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正确,此次发表的观测结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深入认识和探讨,真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③错误,认为认识只能无限接近真理是不可知论的表现;
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科学发展的进程。
故选:C。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1.【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徐淙祥秉承着“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的誓言,帮助农民成功脱贫致富,说明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选择依赖于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错误,实践的成功需要不断砥砺自我,但“只要……就……”说法太绝对了;
③错误,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故选:B。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2.【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解答】
①错误,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正确,人机互动对话是人工智能通过接受训练对人的意识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结果;③错误,代写论文是其执行指令的结果,但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不能探求任务本身的内在逻辑,意识是人特有的;④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并且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参数有误,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需要给人工智能喂数据并不断修正参数,这体现人为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故选:C。13.【答案】C【解析】A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生态环境教育有利于帮助相关主体形成正确的认识,推动退林退养退渔,“只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就能实现种养者自觉退林退养退渔”说法过于绝对;
B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是仍然是客观的,也要遵循相应规律。“在湖区最大限度排除人的实践活动,恢复到纯自然的状态”说法错误,应该是实现人的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正确,新发展理念是正确的价值理念,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D错误,“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湖区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体现的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量变、质变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是价值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4.【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教育部将劳动课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这是在强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③说法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无法比较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意义;
④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故选:A。
本题考查:劳动和劳动者
(1)劳动与劳动者: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结合,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劳动者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2)劳动光荣: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光荣属于劳动者。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5.【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推广一批能够反映革命文物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优秀成果,标语可为传承革命文化,拓展思政课堂;
B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继承;
C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事业,而不是反映发展文旅产业,况且材料也并未涉及旅游业;
D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必须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
(2)必须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6.【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公约(修订搞)》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和规范,落实这些要求,文艺工作者就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设问主体为文艺工作者,“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正本清源”是对国家提出的要求;
③错误,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对落后文化进行剔除和改造。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原因: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17.【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要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把握题干关键词,可以适当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解答】
①符合题意,守望相助是鲜明特征,中阿坚定相互支持彼此维护自身核心利益;②错误,平等互利是不竭动力,中阿互利共赢,但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并非都是邻居;③错误,求同存异并非中阿友好精神的内容,而且中阿互相尊重,在原则问题上管控分歧;④符合题意,包容互鉴是价值取向,坚持包容互鉴就是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反对文明歧视。故选:B。18.【答案】D【解析】①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要运用自身优势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涉及外国资源;
③④正确,2023年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草案强调,要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国庆节和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活动,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材料说明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综合利用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发挥爱国精神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19.【答案】【小题1】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该主题曲刻画普通人追逐梦想的精神风貌,在平凡中见伟大,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而引起广泛共鸣。
②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面对充满挑战和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该主题曲以鲜明的主题、积极向上的能量,增强人们对抗困境的精神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小题2】
①流行文化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经典文化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恒久的魅力,流行文化成为经典需要一定的条件。
②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筑牢让流行文化成为经典的群众基础。
③文艺创作者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丰富流行文化的内涵经受住时空的考验从而成为经典。【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该主题曲持续走红的原因。材料“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成为经典,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可知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该主题曲刻画普通人追逐梦想的精神风貌,在平凡中见伟大,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而引起广泛共鸣;材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举国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歌曲的传唱和文字的演绎让千千万万默默奋斗的人从中感受到希望和勇气,燃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可知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面对充满挑战和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该主题曲以鲜明的主题、积极向上的能量,增强人们对抗困境的精神力量,创造美好生活。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者如何才能让流行文化成为经典。材料“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成为经典,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可知流行文化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经典文化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恒久的魅力,流行文化成为经典需要一定的条件;文艺创作者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丰富流行文化的内涵经受住时空的考验从而成为经典;材料“歌颂每一个扎实奋进、勇担责任、追逐梦想的人,缉毒警察、医护人员、清洁工、外卖小哥”,可知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筑牢让流行文化成为经典的群众基础。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20.【答案】①从理论角度可回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汉服的形制分为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和襦裙制,每一形制有不同的特点。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随着历史朝代的变化,汉服形制也随之不断变化。【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对汉服形制的变化加以说明。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学生结合材料回答即可。材料“要分为四大类,如图: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汉服的形制分为衣裳制、深衣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生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篮球社团活动-教案
- 再生堂课件教学课件
- 产业园区前期物业管理重点事项
- 企业廉洁自律共建协议
- 企业市场调研咨询合同
- 《桂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 仓储服务合作协议样本
- 产品监制授权协议
-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高效化
- A0422脱密期回访记录表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妇产科学课件:胎心监测
-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习题与讲解
-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表
- 商务条款响应表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日月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for writing健康生活讲义-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