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物候_第1页
二十四节气物候_第2页
二十四节气物候_第3页
二十四节气物候_第4页
二十四节气物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节气物候篇一:二十四节气物候表二十四节气物候表(按公元月日计算)七十二候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孟春立春月3——5日雨水月18——20日仲春惊蛰月5——7日春分月20——21日季春清明月4——6日谷雨月19——21日孟夏立夏月5——7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月20——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仲夏芒种月5——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夏至月21日——22日季夏小暑月6——8日大暑月22——24日孟秋立秋月7——9日处暑月22——24日仲秋白露月7——9日秋分月22——24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120XX5》“丿i-1-/寒露10月8——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月23——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孟冬立冬11月7——8日小雪月22——23日仲冬大雪12月6——8日冬至月21——23日季冬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225°240°255°270°285°300°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天气上腾虹藏不见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篇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一一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据指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七十二物候:大自然的语言物是就生物、非生物而言,候则是气候的意思。物候是生物与非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草木发芽、展叶、开花、结实,昆虫和候鸟来去以及霜、雪、雷等现象,统称为物候。物候在我国由来已久,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物候记载,比雅典人的记载早了1000多年。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夏小正》中提及了动植物的鸟兽鱼虫和非生物等68种物候现象,还按月别记录了7种气候现象、11种农事及畜牧现象。目前所知我国最初的物候记录是《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五月鸣绸”,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当时人们仔细观察物候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播种、采集、收获等日期,并用这些经验指导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活动。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以此观测记录了物候的变化。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物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智慧的先民们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的气候变化。七十二物候是古代农业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萌芽,通过对一年中气候、物候现象的观测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物候的功能主要在于预报天气和时节,对古代准备农事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古人说:“不误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为什么物候能指导农时?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非生物是一个统一体,动植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适应外界一切环境条件的多种变化。变化条件,通过植物出现的现象又立刻直观地反映出来,这种反映就是物候。物候是一个无数的“天然仪器”,随时随地综合地记录着外界所有环境条件的变化。当气候条件变化到某一数值时,植物也随之变化,由量变到质变一一开始进入发芽、展叶或开花等。所以从植物生长发育的早迟,可知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季节来临的早迟,可推知农事季节。据《?锸恳?书?耕田篇》记载:“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将物候与耕作密切联系起来。在“凡耕之本,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