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门门城市_第1页
明代门门城市_第2页
明代门门城市_第3页
明代门门城市_第4页
明代门门城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门门城市

东南角门山板天门是明清时期皇城的大门,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被焚,成化元年(1465)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1644年,承天门毁于战火。第二年,清朝顺治帝发布命令,重新修建承天门,6年后竣工。顺治八年(1651年)改名为天安门,并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门由城基、城台和城楼3部分组成,城基是1.59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城台是用每块重24公斤的城砖,用石灰、江米汁灌筑而成,高14.6米,有五个拱形门洞。城楼为重檐山庑殿顶建筑,八角檐角分上下两层,城楼东西宽9间,南北进深5间,“九五”之数暗示帝王的尊严。共有向南的菱花窗门36扇,窗门下部是木雕裙板。大殿周围有矮墙,墙内有白玉栏杆环绕城楼。城楼上有黄色琉璃瓦。正脊和垂脊有10个吻兽,传说这是“九脊封十龙”。城楼上60根巨柱高耸,金砖铺地,一平如砥;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大厅内一盏重450千克的宫灯和16盏重350千克的辅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城台上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改建后称“天安门”,总高34.7米。门前有一条小河,称金水河,河上有五座石桥,称金水桥。从前只有皇帝通行,又称御路桥,桥是蟠龙花柱的石栏杆,西边的桥为荷花花纹的玉石栏杆。金水桥两边各有一座小桥(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前的桥),称公生桥。中间门洞内外,各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华表高9.5米,顶端各有一只叫做“犼”的弄兽,门内向北的“犼”叫“望君归”。下边横插着云板,石柱上雕刻着云龙。门前有两对石狮,左边的雄狮在戏弄着绣球,右边的雌狮抚摸幼狮。明、清两代在此举行“颁诏”仪式。皇帝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孟春祈谷,仲春耕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祥的艺术道路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张明代永乐年间的《明宫城图》,是明代紫禁城(即故宫)建筑群,图的右下方画着一位身穿明代官服的官员,他就是世界上最大官殿——故宫的设计者蒯祥。蒯祥,1398年出生于明初吴县香山的一个木匠世家。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工匠,曾作为“木工首”主持过南京宫殿的木工制作。受家庭的影响,蒯祥自小对木工活就有浓厚兴趣,少年时随父亲至南京参加了明首城的营建,蒯祥承袭父业,精通木工与计算,他善于绘画,特别是能够左右两手同时握笔,画出两条龙,而且几乎完全一样。其父告老还乡时,蒯祥已是一流的木工高手。明成祖朱棣夺得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并派泰宁侯督造北京郊庙宫殿。永乐十五年(1417年),蒯祥同大批工匠一起被征召到北京,承担皇家建筑施工任务。30多岁的蒯祥以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被任命为“营缮所丞”(相当于现在的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设计并领导营建宫殿建筑群。在营建北京官殿时,朱棣皇帝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要求新建宫城建筑一律遵循南京旧制,不但要按南京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好外朝三大殿,而且还要按南京宫城的型制,在午门前设端门,在端门前设承天门。蒯祥以他出众的才艺,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当由蒯祥具体负责设计与组织施工的雄伟的承天门(顺治八年改名为天安门)建筑一完工,人们都纷纷称颂:这位蒯木匠简直就是鲁班再世!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蒯鲁班”。据史书记载,连皇帝也时常这样称呼他。正因为他能很好地领会并贯彻皇上的意图,所以获得了很大的信任和荣耀,后被封为工部侍郎,授正二品衔,享受一品官的俸禄。由国家二级编剧万金声创作的中篇弹词《香山侍郎》讲的就是蒯祥。《香山侍郎》主要反映了明朝永乐年间蒯祥在设计建造北京故宫、天安门时所发生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全剧3万多字,共分“献图、遇害、斗奸”三回。现已退休的万金声可谓是“蒯祥迷”,从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收集有关蒯祥的资料传说,为了解蒯祥是如何从一个手艺人走入仕途,最后就任工部侍郎的历程,他10多年来无数次深入蒯祥故乡胥口渔帆村,和村民们交友聊天,采撷民间素材,完成了沪剧《红墙春秋》的创作,可惜的是此剧没有被搬上舞台。1999年,蒯祥这朵吴地的文化奇葩再一次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不到半年,中篇弹词《香山侍郎》三易其稿后终成善卷。为了让蒯祥这个建筑泰斗的事迹广为流传,今年,吴中区投入6万多元精心排练,同时也以之作为一个精品力作向党的十六大献礼。天安门城楼的基础和结构新中国成立后,虽多次对城楼进行维修加固,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受其影响,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加重。1969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按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建造,全部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由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把这项任务下达给北京市建设局。经反复斟酌,建设局决定由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即今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承担建设任务。这个公司曾承建过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筑”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三项工程。接受天安门城楼重建任务后,五建公司组织了天安门工程现场指挥部,由当时公司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吕德隆任总指挥,抽调了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的精兵强将,按军队编制组织起木工连、瓦工连、架子工连、油工连、混合连5个施工连队。重建天安门城楼在当时是“机密工程”。不仅北京市民不知道这里在干什么,就连中山公园(已提前闭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故宫里的工作人员也都不知道天安门正在动一次“世纪手术”。由于时值严冬季节,风大雪多,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根据施工和保密的需要,开工前的第一步,必须把天安门城楼完全遮挡起来。架子工连在木工、瓦工和混合连等的密切配合下,从12月12日起,仅用3天时间,就用杉篙、竹竿和苇席搭起了一个长66米、宽37米、高32米的“大袍”,“穿”在了城楼上,并立起四台塔吊。完成了计划中需要5天完成的任务,为开工创造了条件。后来为了保温,架子工又拿出了“飞檐走壁”的绝活,冒着大雪只用4天的时间,完成了封顶,“大袍”变成了“暖棚”。暖棚四周铺设了取暖管,安装了供水、供电设施,棚内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同时为了供料,在棚顶下方悬吊了4道运输“跑道”。如此高大复杂的“天棚”,在建筑史中绝无仅有。1969年12月15日。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正式打响。第一仗就是拆除旧城楼,其中难度最大的当数大木拆除。这和拆除一般旧建筑大不一样,因为新城楼要保持原来的形状和规模,在拆除旧城楼时必须把拆下来的每一件木构件照原样画下来,并拍成照片,按顺序编号,以便照原样加工制作。天安门城楼究竟是用多少块木料建成的,谁也说不清。被拆下的木料堆满天安门的后面和端门大院。拆下的斗拱、木枋、跨空梁等构件相互咬扣,上千种规格,上万个部件,上下重叠,严丝合缝。不管多大的木结构没有一个钉子,只在网板上有些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身为八级木工的姚师傅都直挠头。为此,拆下的每一块木件不仅要按顺序编号、画草图、拍照,还要写清内、外、上、下、左、右,并要把拆下的部分反反复复按原样码起来,直到弄明白为止(所有木构件由北京设计院统一画图),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会给后面的施工造成极大的麻烦。拆吊32根高12米、重4吨的围金柱是个关键,工人们制作了铁扁担,采用由两台塔吊同吊一棵柱子的“均衡吊装法”,保证了安全。虽然工作量如此之大,但仅7天就完成了任务。同时,屋顶拆瓦、清除泥背、拆除山墙等也都顺利完成。旧城楼拆到小檐西山墙时,突然有工人惊呼起来:炮弹!原来,一名工人一镐刨下去,发出的竟是金属的声响,轻轻地拔出,原来是一颗完整的炮弹,上面铜锈斑斑。炮弹直径9.5厘米,高45厘米,经武器专家现场鉴定,这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使用的炮弹。从发现第一颗炮弹起,到天安门城楼全部被拆除,天安门城楼主体共发现了6颗同样型号的炮弹。鉴于当时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气氛,消息是不可外传和扩散的,当时,军管会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迅速把这些东西转移他处。但无论如何,这是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一个铁证。大木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他总是亲自听取汇报,亲自审阅图纸。施工时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指挥部都要请示周总理,许多重大问题都是由他亲自审定的。琉璃瓦制作、天花板彩画图案、电梯改造、木料处理等,周总理都做过具体批示。在制作城楼老檐和小檐下面的斗拱时,当时有的主管领导坚持要把木制斗拱改成玻璃钢的。指挥部很为难,于是拿着模型去请示周总理。周总理指示:照原来的木斗拱制作。城楼正脊两端的大吻原来是龙的形状,重建时,有人提出龙是“四旧”,要改葵花向阳。周总理知道后说可以搞龙的嘛!天安门本身就是“四旧”。应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安门城楼重建得以保持本来面目,周恩来总理起了关键作用。加工32根围金大柱时,发现有7根大柱心部有不同程度的孔洞。这时有人提出用墩接柱子代替有孔的柱子。经专家研究认为,大柱木料是婆罗洲进口的克龙木,材质坚硬,强度高,有孔洞的柱子经过处理仍可以超过负荷,可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整体性好。墩接柱接茬处易错动,抗外力差,而且加工制作时间长。经请示周总理,最后对腐心柱子做了打孔、去腐心、喷涂防腐剂等处理后,用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由于此次重建工程时间紧,所进的新木料含水率基本饱和均达到80%,在大木加工过程中,曾采用多种办法想降低含水率,但均未解决。遂请林研所的同志来共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含水率如何解决?(2)多种树种,哪种木材做横纹受压?哪种木材立纹受压?林研所提出要想在短时间让12米长,1米直径的大圆木降低含水率很难,遂有人提出在1米直径的大圆木上立纹钻一个直径12厘米的通眼,以期达到通风降低含水率的作用。于是从飞机场调来一根直径5厘米的钢轴,由加工厂的机修工李师傅协助,加工出一个“三黄钻头”,用半个厘米的孔喷水打眼,结果打了一根半就停止了。因为打一根柱子就需要4至5天,60根柱子所需的时间是工期所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就停止使用此办法。最后是采用了在柱子表层钉上木条,外包装一层皮,涂上大漆,使柱子与漆中间留出空间,达到逐渐自然降低含水率的目的。木材加工和安装是整个重建工程的重要环节。承担加工任务的北京市公用局只用了63天,就完成了约2500立方米、96项大木和室内外装修等木料的加工。最长只生产过1米长钻头的天津林业工具厂,全厂动员加工生产了天安门工程需要的1.9米长的钻头,厂领导亲自将其送到北京。在处理“7棵腐心柱子”时,需要在重近7吨、长12米的大柱中心打直径5-10厘米的孔,这在木材加工史上是罕见的。建筑木材厂的职工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长14米的大钻头,以最快的速度出色完成了任务。菱花格扇加工,过去一直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此前曾多次试图改用机械加工,都没有成功。这次为了重建天安门城楼,终于研制成功了加工菱花格扇的机械,提高工效约150倍。做“升斗”,用手工每人每天只能做20个,改用机械加工后,每人每天做480个。油漆彩画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是天安门城楼重建中“露脸”的活,指挥部要求40天完成。人手不够,北京市房管局及崇文、西城等城区的10余家建筑单位大力支援。经过1麻、5灰等13道工序,提前完成了任务。最后贴金箔。当时的油工组长罗福来师傅介绍说:贴金是个精细活,金箔不能直接用手拿,一怕弄破了,二怕弄脏了贴不上。贴金时,油工们在用白布搭成的布帐子里操作,大气都不能出。师傅们用特制的竹夹小心地把金箔一张张夹起来,敷在专门熬制的重胶油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牵动了许多人的心。据统计,中央和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单位和部门参与了工程的设计、施工。现场施工高峰时达到2700人。然而,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4月7日全部竣工,整个工期只用了112天(包括拆除的7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复杂的古建工程,可以说是我国建筑史上空前未有的奇迹。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这样短的时间,建起了天安门城楼,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天安门城楼的收挂城台尽管是砖混结构,但当年全部是“磨砖对缝、挑灰灌浆”,即使500多年了,拆起来也非常费劲,所以城台没有重建,只是打了一层混凝土,镶了一层砖。重修的天安门城楼比原来“长高”了87厘米,这是因为天安门多年下沉,根据史料记裁,可以说现在的天安门才真正恢复了原始的高度。挂国徽是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直径1.7米,需要8个人合抬的国徽,由北京雕刻厂制造完成。姚师傅用细砂纸打磨了好几遍,直到检查通过。周恩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