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课前提示P22导入新课《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考向了解中国历史上多次变法与改革,认识其经验和教训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变法的概况,让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这一基础知识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变法成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近现代改革的特点整体感知1.中国历代重要改革事件的原因、内容及影响;2.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改革的特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改革的实质;2.改革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3.中华民族“求变”、“求新”的改革精神。时间轴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背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的原因。经济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牛耕推广),使生产关系急剧变动政治上: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文化上:私学兴盛,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策》“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一)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唯物史观邹忌改革乐毅改革赵武灵王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齐国邹忌改革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燕国乐毅改革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李悝(kuī)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2.内容与特点思考:说明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等变法中为何“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领域文献记载主要措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①(商鞅之时)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通典》②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史纲上】废除井田,授田百姓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史纲上】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史记》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建立县制,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命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史纲上】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实行户籍制度【史纲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赋税提升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整肃社会秩序增加赋税,稳定社会秩序特点: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qiào)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探究】商鞅变法的影响。历史解释问题探究①打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发展②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积极:轻视教化,轻罪重罚,间接导致秦二世而亡;消极:“商君虽死变法犹存”如何看待?思考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3.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尽管如此,商鞅变法的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入民心,在秦国得以延续,故“商鞅虽死,秦法未亡”。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开拓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夺权”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奴隶主贵族没落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请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说明商鞅变法是适应社会变动的一场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核心素养唯物史观386398439467472490493499北魏建国定都平城统一北方拓跋宏出生孝文帝继位孝文帝亲政孝文帝病逝迁都洛阳冯太后临朝制度创新民族融合前提条件◎北魏孝文帝时空史观1.背景:内迁游牧民族政权征伐不断(五胡乱华)前秦短暂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速崩战乱频繁民族交融成为历史潮流前秦长安鲜卑族拓跋部建北魏439年统一北方思考:结合背景,思考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1.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2.改变鲜卑落后的状态,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二)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时期重点措施作用/影响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制度均田制俸禄制三长制租调制2.内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完成下表。国家统一征收筹集,按级别发放,不许自筹,严惩贪赃。整顿吏治,巩固政权国家将控制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死后,土地国家收回,重新分配给无地之人。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推动经济恢复县以下: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三长直属州郡,检查户口、征发赋役,推行均田制。强化国家对地方和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保证农时和政府的赋税收入时期重点措施内容后期(孝文帝亲政)民族交融思考:结合史纲(上)的内容,完成下表。通婚姻迁都洛阳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易服饰穿汉服将拓跋氏改姓元改汉姓说汉话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改姓的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思考:根据上述改革内容,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3.实质和影响:积极:①巩固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②加快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
③缩小南北差距,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思考: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和影响。消极:①忽视本民族特色,全盘汉化,造成北魏内部的文化分裂(东魏、西魏)②盲目吸收汉族文化,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中的糟粕(如门阀制度)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历史解释1.背景①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中央集权强化,形成内重外轻格局,
“三冗”、“两积”问题逐渐凸显②北宋中期内忧外患:政治腐败、财政困难,起义不断
北方边境常受游牧民族袭扰③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改革腐败官僚机构的变法(庆历新政)失败思考: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给王安石变法留下了哪些宝贵经验教训?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最终失败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3并结合史纲上,梳理王安石办法的背景?(三)王安石变法2.内容思考:请结合表格信息,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扩大统治基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维护地方治安,节省军费开支思考:从变法的具体措施中可以看出变法有何特点?并预测其结局。特点: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结局:失败3.评价积极:前期成效显著: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史纲上】消极:涉及面广,阻力大
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史纲上】强兵效果并不明显(表现:北宋与西夏开战再次失败)【史纲上】
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史纲上】思考:结合所学,评价王安石变法?从史料解读王安石变法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史料二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1)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史料二是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的?(1)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问题探究史料实证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材料一其大者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疾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亏,其他为圣明之累者,不可以悉举,而五者乃其尤大较著者也。——张居正《论时政疏》材料额二
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宇超过三分之一。——摘选自刘志琴《张居正评语》鞑靼劫掠倭寇袭扰葡占澳门
(四)张居正改革2.内容提高行政效率①稳定边疆,促进边疆发展②推动民族交融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减轻农民负担
缓和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3,完成下表?3.影响: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暂时缓解。②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务在强公室,杜私门”“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弹劾他的奏疏就纷至沓来。改革措施中除一条鞭法外,其他几乎全部被废止。思考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3)改革者的个人品质;(4)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败因: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缺少统治者的支持;明朝时弊过多,积弱已久;张居正自身的问题……问题探究◎张居正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时间战国北魏北宋明朝背景诸侯纷争,社会变革民族冲突与交往内忧外患统治危机内容废两制(井、世),奖耕战,行两制(连坐、县制)实行三制(俸、均、三);迁都+汉化商业贷款、兵农合一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性质影响封建性质的改革富国强兵,奠定秦统一基础促进北魏发展;加快民族交融;利于国家统一初期有效,后被废止;富国未强兵暂缓危机,几乎废止思考:结合表格思考中国古代变法和运动呈现出的异同点。从背景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实行变法时,社会都是比较动荡的,其次从其主要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国家统一、民族交融。但改革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政治:内忧外患,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避免像波兰那样亡国的命运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23,概述甲午战争失败“震撼了中国社会”的结果?1.背景(一)戊戌变法回忆:结合史纲上相关内容,概述下列维新派人物的共同主张?2.代表人物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要求变法图强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时间:1898年6-9月4.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5.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的变法措施。戊戌变法措施政治①改革行政机构;②裁汰冗员,澄清吏治,③取消旗人享有国家供养特权等经济①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②奖励发明创造;③提倡私人办实业;④改革财政等文化①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②开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戊戌六君子被杀◎京师大学堂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6.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②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③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无实权顽固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单薄脱离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人民群众根据图示,说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直接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维新派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思考:“皇族内阁”的出现说明新政成功了吗?反映了什么问题?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失败思考: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新政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有革命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影响: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困境,反而激化革命(二)清末新政(二)、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评价:
材料一: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材料二;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辛亥革命史》◎《钦定宪法大纲》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五大臣出洋考查思考: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新政会产生什么影响?【探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改革之举革命之浪1901年外务部1903年商部1905年学部(废科举)1906年资政院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第一届咨议局会议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1911年11月宪法十九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东惠州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安徽安庆新军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11月武昌新军起义根据史料,归纳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的特点。清政府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范围越来越广泛,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是一场现代化运动;政治改革具有滞后性和虚伪性。核心素养【拓展】整体认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①主观目的的反动性:为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③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④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三)民国时期的改革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1916年国文教科书◎1922壬戌学制◎金圆券改革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民主改革是中国政府对旧中国遗留企业所进行的政治改革。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1953年到到1956年底,通过“三大改造”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过渡时期——深刻转变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民主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561958196019641966《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文化大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伟大转折;新时期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2001加入世贸
(1)时间:1978.12(2)内容:①工作重心②改革开放③拨乱反正(3)意义:
(4)改革:
(5)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1)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目标(3)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4)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3.伟大成就: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城市改革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加入WTO,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贸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道“走出去”所有制改革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位一体改革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4.意义:(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习近平
改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但改革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推动改革,坚守底线家国情怀知识延伸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改革和变法(1)改革的原因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2)改革的内容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③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3)改革成败的因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做后盾,是否得到统治者。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是否较高、改革意志是否坚决。(4)历史上的改革对当今的启示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要具备坚决斗争的精神。③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本国国情。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的改革土地改革经济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小结【典例研析】(2020·山东高考)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课堂练习【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较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A正确;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B选项中的“严重制约”不符合内阁这一机构的特征,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D。【典例研析】(2023·全国·高考真题)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10年”具有“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全国乙卷.29·)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广东·高考真题)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典例研析】(2020·北京·高考真题)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①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②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③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④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从材料题材来看,该画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①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农民围绕着耕地机器设备的情景,表达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也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②④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此时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始,③错误,BCD排除。故选A。【典例研析】(2021·山东·高考真题)《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排除A;改造、农业生产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该是80年代国企改革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D。【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2024年度环保要求下消防给水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的法律意见书
- 2024年度企业外部销售劳动合同范本(2024版)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
- 《钻中心孔钻孔》课件
- 2024年度电气设备维修与备件供应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科技公司股权转让及收购协议
- 2024年度抖音农产品营销代运营合同
- 2024年度不锈钢原材料库存管理合同
- 洗车场清淤合同范本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美团外卖服务合同范本
-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二数学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课件】心灵的幻象+第二课时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年度电驱动石油深井钻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GB/T 20898-2024浸水服
- 房地产销售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