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问答题汇总(09.6)建国后我们的民主政权是如何得以巩固的?(别忘了毛主席“进京赶考”时说的话)(1)政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2)军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3)经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消灭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4)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外交: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2、1953—1956年,我国是怎样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上:①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③一届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上:①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②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八大: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结果: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正确的方针政策没有执行下去,出现严重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上,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改革开放的开端4、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比较:相同点,从国情出发,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设会主义。、不同点:八大的精神在实践中没有贯彻下去,出现了系列失误。(史实: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了贯彻,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史实:(1)、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作用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城市改革的重点。(2)、对外开放:①、首先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②、以经济特区为龙头,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4、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50-52)背景: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土地。意义;1、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2、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巩固了政权。4、解放了农村生产力。5、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53-56)原因,分散经营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3)人民公社化(58-78)。背景:左倾错误的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符合国情,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又急于求成。结果:造成了农业发展的严重困难局面。(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8年至今)原因:在计划经济下,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目的: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材料三: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材料四: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①以上四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民公社化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符合国情,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③根据材料三回答,农民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的完成④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为什么农业的生产能得到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有了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⑤其中哪两次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⑥根据四段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发展在行业和地域上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行业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原有基础较好,靠近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的帮助。=2\*GB3②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变化:由东北地区向沿海地区发展。原因:①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2\*GB3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③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弊病是什么?地域发展不平衡。④为了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病,中央提出了什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6、在四川广安邓小平的故居中挂着一副500字的长联,曾轰动海内外,到此参观的中外宾客都竟相抄录: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原逐鹿,淮海缚龙,巴川捉鳖。……十年浩劫,几度沉浮,不减英雄本色。……九州思治,回挽狂澜,昭雪顺民情,错冤假案全甄;洗余污,消余悸,废墟拨乱,弘扬务实精神。看今朝锦绣河山:……农鱼包产,厂矿扩权,税盈同课。……统一国,存两制,已会签复港收澳,喜传夙愿将酬。……革故鼎新,外引欧资美技,裕庶强邦;晖荣百族,环球盛赞亚洲奇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邓小平的主要历史事迹。要求:史论结合,事迹不少于5条。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注入了战略反攻。②领导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③文革中,协助周总理整顿和恢复各方面工作,扭转了经济形势。④领导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⑤组织平反冤假错案,加强了民族与法制建设。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⑦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⑨提出“一国两制”,为实现做过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7、新中国的外交政策40和50年代的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成就:40和50年代的外交成就:时间:内容:时间:内容: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地点:时间:地点:特点:周恩来提的方针:意义:万隆会议:(外交工作的新局面)70(外交工作的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中国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72年尼克松访华;79年中美建交,意义)③中日关系:(72年,日本首相访华,意义)90年代的外交成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1世纪的外交成就:(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意义)[例题]:2006年中考题 图1:建国初毛泽东访问苏联图2: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回答:(1)图1的“访问”对中国有何积极作用?(2分)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谈谈期大林为何邀请毛泽东访苏?(1分)作用: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2分)原因:美国对苏联“冷战”,苏联需要与中国一同对抗美国。(1分)(2)图2的“会见”带来的积极成果是什么?(2分)促成这次“会见”的国内、国际因素有哪些?(4分)成果:①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②为后来的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2分)国内: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分)国际: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2分)8、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提出者:含义:构想的实现: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建国初期:50年代中期:建国初期:5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1995年:一国两制对台政策一国两制两岸关系两岸关系时间:标志:时间:标志:两岸关系的变化:1.2.92共识:93共识:(地点)共识1.2.92共识:93共识:(地点)共识民间往来: [例题]材料一:图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回答:(1)图一、图二事件分别出现在何时?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图一时间:1997年图二时间:1999年政治基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回答:(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20世纪90年代作出了那些努力?努力:①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②1993年,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③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3)“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产生;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这一理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完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这一理论最终确立。10、1956——197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有过哪些成功和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期又叫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功:(1)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合同样本汇编范本
- 2025保密合同范本
- 2025装修涂料供货合同书
- 2025办公室室内装修合同书
- 2025建筑工程设计版合同
- 2025青年创业者夏季招聘困局:合同签订难题多维权之路漫漫
- 2025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
- 2025有关货车司机劳动合同
- 2025幕墙工程的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代理合同范本
- 导管固定-PPT课件
- (完整版)老人健康智能手环可行性分析报告 (1)
- 低钠血症鉴别诊断-杜斌PPT课件
-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 村田数控冲床安装步骤_图文
- 农村信用社助农金融服务终端管理办法
- 语法填空题教案
- 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共2页)
- 北京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策略的探讨
- 老旧小区小区改造监理细则
- 快速准绝热捷径技术的概况与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