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文献学 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文献学的知识和功能;掌握历史文献的载体及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训练和培养有关历史文献的使用、鉴别、研读等操作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系统讲述历史文献学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整理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以及文献的校勘等。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54学时。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适当布置参考书目,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有机结合。 二、本文第一章 文

2、献与历史文献学 教学要点: 文献、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释义 (1学时) 何谓文献,何谓文,何谓献,“文献”一词的意义流变。 第二节 文献学释义 (1学时) 文献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 第三节 历史文献学释义 (1学时) 历史文献学概念,历史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特点。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教学要点: 文献的实物载体及纸质文献的装帧形式。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的口头传播 (1学时) 先秦时期文献的口头传播,口耳相传的文献特点,口头传播的利弊。 第二节 文献的实物载体 (2学时) 甲骨、金石、缣帛、简牍、纸张、磁性介质等作为

3、文献的实载体。 第三节 文献的装帧形式 (2学时) 纸质文献的卷轴装、经折装、梵荚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帧形式。第三章 历史文献的收藏与流布 教学要点: 历史文献的官府收藏、私家收藏及流布情况。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的官府收藏 (2学时) 历代皇家收藏的文献,其他官府机构收藏的文献。 第二节 文献的私家收藏 (1学时) 唐以前私家收藏情况,宋元明清私家收藏情况,近代以来的私家收藏情况。 第三节 文献的流布 (1学时) 不同时期文献的流布,不同区域文献的流布。第四章 文献目录 教学要点: 目录的分类沿革、基本结构及其类型。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目

4、录与目录学 (1学时) 何谓目录,何谓目录学,目录学与历史典籍的关系。 第二节 目录的分类沿革 (1学时) 古代目录的六部分类法、七部分类法与四部分类法的沿革与流变。 第三节 目录的基本结构 (2学时) 目录中著录书名的方式,目录中的解题,目录中的大小序。 第四节 目录的类型 (2学时) 官修目录、私撰目录、史志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介绍。第五章 文献的版本 教学要点: 版本的概念、源流、类型及鉴定。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版本的源流及名称(1学时) 版本的古今定义,版本的源流,了解版本的重要性。 第二节 版本的类型 (2学时) 写本及其分类,刻本的历史与分类,善本的定义与

5、范围。 第三节 版本的鉴定 (1学时) 版本鉴定的方法,史籍版本的选择,鉴定史书版本的意义。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 教学要点: 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方法。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讹误的类型 (1学时) 文献讹误的主要类型为讹、脱、衍、倒及多重错乱。 第二节 校勘的资料 (1学时) 稿本、抄本、拓本、印本、注本、选本等作为校勘资料,其他文献的相关内容作为校勘参考。 第三节 校勘的主要方法 (2学时) 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综合考证法。第七章 辑佚与辨伪 教学要点: 历史文献辑佚、辨伪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辑佚 (1学时) 历史文献的

6、亡佚及其原因,辑佚的文献资源与基本方法。 第二节 辨伪 (2学时) 历代伪书的产生及其原因,辨伪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辑佚与辨伪的意义 (1学时) 历代辑佚的成就与意义,历代伪书存在的价值。 第八章 史源学概述 教学要点: 史源学的概念及其理论与实践。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源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学时) 史源学的提出及其概念,史源学在历史文献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第二节 史书的形成过程与史源学(2学时) 中国古代的修史制度与史籍的形成过程,史源学在全面认识史料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史源学的实践 (1学时) 史源学与史料梳理,史源学实践举隅。 第九章 纪传体、编年体、政书体史籍

7、概要 教学要点: 纪传体、编年体、政书体史籍介绍。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纪传体史籍概要 (2学时) 二十四史概说,纪传体史籍的特点及使用价值。 第二节 编年体史籍概要 (2学时) 编年体史籍概说,编年体史籍的特点及使用价值。 第三节 政书体史籍概要 (1学时) 政书体史籍概说,政书体史籍的特点及使用价值。 第十章 地方志、类书、家谱概要 教学要点: 地方志、类书、家谱介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方志概要 (2学时) 地方志的产生,历代地方志概述,地志与地图,地方志的用途。 第二节 类书概要 (1学时) 类书的起源,类书的功能,类书举要。 第三节 家谱概

8、要 (1学时)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家谱的内容与种类,家谱的价值和存佚情况。 第十一章 出土文献概要 教学要点: 甲骨文、金文、石刻、简帛及敦煌、吐鲁番文献介绍。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献概要 (2学时)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献的出土与整理情况,文献价值。 第二节 简帛文献概要 (2学时) 简帛文献的出土与整理情况,简帛文献的价值。 第三节 敦煌、吐鲁番文献概要 (2学时) 敦煌、吐鲁番文献的发现与收藏,整理与刊行,内容与价值。 第十二章 历史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教学要点: 传统纸质文献与现代电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

9、一节 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 (2学时) 书目检索及其类别,人名、地名检索及相关工具书,字词句的检索及其专书。 第二节 现代电子文献的检索 (2学时) 电子光盘数据库的检索,网络数据库的检索。 第三节 文献的检索的积极作用与注意事项 (1学时) 利用检索可提高文献使用效率,务必阅读检索工具的前言与凡例,检索后必须校核书籍原文。 三、参考书目1.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2.张舜徽著,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3.吴枫著,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2005年。4.张升编著,历史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高国抗、杨燕起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

10、版社,2003年。6.洪湛侯著,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7.张家璠、黄宝权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8.曾贻芬、崔文印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馆,2000年。9.张舜徽著,文献学论著辑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周予同编著,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1.张舜徽编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何忠礼编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3.黄永年著,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4.倪其心著,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5.(清)纪昀等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年。16.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7.余嘉锡著,目录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