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_第1页
“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_第2页
“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_第3页
“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_第4页
“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差异考察摘要“一点儿”与“一丁点儿”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组近义词,它们基于义项的不同,在具体使用中也呈现出复杂的差异。“一丁点儿”卓越的限制和描写能力使句子的强调程度获得了提升,从而产生具有显著特色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则是对二者进行辨析,乃至对其他同义词进行辨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依托典型例句,从句法功能、语用环境及辨析意义三个角度分析,尝试将其解构并找出内在规律,达到深化考察意义的目的,为推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及促进文化间交流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同义词句法功能语用规范化Investigatethedifferencebetween"abit"and"aweebit"Abstract"Abit"and"aweebit"areagroupofcommonsynonymsinmodernChinese.Theyarebasedondifferentsensesandshowcomplexdifferencesinspecificuse.Theexcellentabilityofrestrictionanddescriptionof"aweebit"promotestheemphasisofsentences,whichproduceslanguagephenomenawithdistinctivefeatures.Thesephenomenaarethestartingpointandfootholdfordiscriminatingthetwoandevenothersynonyms.Basedonthetypicalexamples,thispaperattemptstodeconstructthemandfindouttheinternalrulesfromthethreeperspectivesofsyntacticfunction,pragmaticenvironmentanddiscriminativemeaning,soastodeepentheinvestigationofmeaningand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deepenthestandardizationofmodernChineseandpromotingculturalexchange.Keywordssynonymsyntacticfunctionpragmaticsstandardization

文理学院16中文2陈求新目录引言 引言现代汉语有着极其庞大的词汇系统,依照不同的依据能够划分出众多类别,其中按词义来划分是最为常见的方式。通过比较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将满足这一特点的所有词聚合到一个“类”中,这个“类”就是语义场或词汇场。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含义复杂,并且词语的单次使用无法满足意义和情感表达需求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有另外的词语在保持本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变化,以满足语言表达的丰富性需求。这些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因此它们所在的语义场被称为“同义义场”,而它们就是等义词或近义词。同处于一个同义义场的词语之间,真正意义完全一致的等义词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同义词是存在细微差异的。这种差异并不影响词语的本质,但如果不加以辨别,在严谨的语用场合下会导致听话者无法完全领会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因此详细考察一组同义词的差异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具有深刻意义,对于汉语及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的传播也具有深远影响。从词汇本身的角度来说,汉语作为“音、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在词汇上与拉丁语等表音文字的其中一个显著差异就是汉语中的量词十分丰富,几乎每一个名词都有对应的量词来修饰,而在拉丁语中只需要在不可数名词前将量词体现出来。从词汇和语法的关系来说,汉语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词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本身不会发生形态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在面对同一个词的时候,需要做更仔细的辨别才能确定它究竟是作为何种句法成分出现。基于以上两点特征,对近义词中近义量词的考察工作实际上是现代汉语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点(儿)”和“一丁点(儿)”是日常用语中常用的数量词,一点(儿)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一丁点儿形容极少或极小。仅从二者的标准释义来看,其共同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很少”这个含义,但一点(儿)还多了表示不定的量的功能,这一条义项上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更大的差异。一、句法功能上的辨析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范,一切语言实践也都必须建立在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而同义词的辨析是对语言实践结果的再探讨,是为了梳理出更清晰的思路、总结出更准确的结论,继而反哺给语法本身,使其不断完善,以适应正迅速发展、丰富的语言主体和语言环境。而句法功能是各类语法中与实际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它宏观架构了一句话从说话人的表达欲望到最终为听话人所接受的全过程。对“一点儿”与“一丁点儿”的辨析最终是要回归到具体使用上的,是因此对“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各自进行语法上的分析,是探讨其在具体使用时差异的基础性工作。(一)“一点儿”的句法功能1.“一点儿”作主语(1)…给它一点也不剩,一点也不留,要说的都说出来,要骂的都骂出来。(萧红《马伯乐》)[[1]本文所用例句来源于BCC语料库、CCL语料库。(2)“别再破坏一个年轻人的名誉了,你难道没有良心,一点也不剩了?”(《读书》vol-184)“一点(儿)”成为主语的情况较少,前提是必须有上下文的支撑,即它为上文中的表述对象指量,并在下文中进行针对它的后续表述,而通常下文中该对象会被省略。与此同时在它后只能跟上类似于“留”、“没有”这种表示存在状态的动词作谓语。在同样以状态动词为谓语的情况下,如果处在一个没有上文的独立的句子中,或者“一点(儿)”就没有用于为被省略的表述对象指量,而成为状语修饰谓语的程度。如“他会一点也不剩地给妈带上。”(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一点”就只作用于“一点也不剩”这一短语,充当状语限制中心语“不剩”的程度。在同样具备上下文,且“一点(儿)”被完全用于指量表述对象的情况下,如果其后的谓语不是状态动词,而是行为动词,也会导致它成为状语。如“先生,您搞错了,我没喝酒,一点没喝。”(《故事会》2005年)中“一点”为被省略的“酒”指量,实际上充当了谓语“喝”的状语。综上所述,“一点(儿)”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充当主语,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使其句法功能发生偏移。“一点儿”做主语只出现否定结构,并且义项选择更倾向于“甚少的”,起强调作用。2.“一点儿”作宾语①作唯一直接宾语(3)建立扶贫基金,除中央财政拨款,富省也可以拿一点。(《1994年报刊精选》)(4)您总得吃一点儿。我又说了一句。(毕淑敏《预约死亡》)作直接宾语即意味着“一点儿”是谓语动词的直接作用对象,它直接承受了动作的结果。由于“一点儿”本质上是数量词,没有具体的指物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必须出现能够明确其指代意义的名词。如例(3),“一点”明确指代上文的“资金”,避免重复,表明“不强制”的态度。在有具体语境的口语或者符合生活常识的固定搭配中,即使没有具体出现指代对象也不会影响到说话人的表意和听话人的理解,那么“一点儿”可以单独作为直接宾语使用。如例(4),“吃”这个动词后面所跟的宾语只有“能作为食物的东西”这一种可能,而究竟是哪一种食物并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用“一点儿”替代,反而能更好地突出重点。②作间接宾语(5)你们谁带着水了?快给我一点儿。(刘流《烈火金刚》)(6)旧社会生意太多了,……,把一样东西夸得非常的好,还说回头他给每位送一点儿。(《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作间接宾语即代表“一点儿”并非动词的最终指向,而是作为满足整个动作完整性的介质存在的。从动作发出到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中,“一点儿”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此时“一点儿”替代了上文的叙述对象,是这句话发起的缘由,所以说话人的表达中心应落在“一点儿”所替代的具体事物上,同时,“一点儿”作间接宾语时其动语一定是具有“传递、过渡”等含义的呈递性动词,因为该情况下的动作经历了归属或空间上的位移,则必然存在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3.“一点儿”作定语①限制主语(7)一点儿土就能抹掉它,我们所掘出的田沟一个挨着一个,宛如墓园里的坟茔一样。(乔治·桑《魔沼》)(8)一点儿病已全好了,这时人并不吃亏。(沈从文《阿黑小史》)(9)一点儿活计也没有,我穿这一件短衫,再没有替换的。(萧红《生死场》)“一点儿”作定语限制主语时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一点儿N+P”的结构常规结构,另一种被固定在是“一点儿N+(也/都)(也)+否定词”[2]该结构在“一点儿”和“一丁点儿”的使用中习惯性地[2]该结构在“一点儿”和“一丁点儿”的使用中习惯性地出现,是用法上的固化,但非固定结构。常规结构中在第一种结构中,“一点儿”的用法会随时态变化而改变。在没有明显时态助词的情况下,主语和宾语之间就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联,即“一点儿”连同它所限制的主语,是宾语所处状态的促成条件之一点儿”连同它所限制的主语,是宾语所处状态的促成条件之一,因此会出现表示“导致结果;在有明显时态助词的情况下,“一点儿”限制的主语本身的状态才是说话人关注的对象,后面不再添加成分。固定结构在第二种结构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独立成句,并且主语即受事者,其谓语后不跟宾语。此时“一点儿”表示“很少”的部分被强化,极言主语之少。②限制宾语(10)有的参赛者在赛前甚至还喝上一点儿燕麦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肠蘸芥末。(奥尔罕·帕慕克《新生活》)(11)“哦!小心翼翼到了极点。谈不上一点儿义气。”(约翰·高尔斯华绥《骑虎》)“一点儿”限制宾语时结构简单统一,都是“P+一点儿N”的结构。此时“一点儿”的义项选择是“不定的数量”,并且大多倾向于“少”,是在意指“不定数量地少”,仍起到指量的作用。意指4.“一点儿”作状语①限制性状语(12)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是我对那条河、那座大山一点儿也不比他更生疏,也一点儿不比他更薄情。(狄更斯《战争与和平》)(13)只要有月亮,在外面待晚了,我也一点儿不怕。(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一点儿”做限制性状语时,主要限制了谓语的程度。也正因如此,“一点儿”在比较二者程度的句子中十分常见。如果不在比较程度的语境下,只有否定形式即“一点儿+否定词+p”中,“一点儿”才能直接充当状语。②描写性状语(14)小偷有个同伙,他站在外面窗下,金子是一点儿一点儿地递到外面的,可能是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绳子吊下去的。(卡尔·麦《藏金潭夺宝》)“一点儿”作描写性状语,主要是描写了动作发生的具体情况。“一点儿”本质上是数量词,那么它的功能就是指量,因此在描写动作时只能描写空间(或概念上的空间)变化的幅度。既然空间上产生了变化,那必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就将“一点儿”以叠词的形式使用。5.“一点儿”作补语(15)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点,……,说街头巷尾都在说变法好,宰相好。(余秋雨《历史的暗角》)(16)还顺手牵羊讨了手袋,化妆品也稍带一点儿。(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一点儿”作补语时,只能补充说明谓词的尺度,而无法补充说明主语或者宾语,也无法补充说明结果或状态,因为主语或宾语由体词充当,“一点儿”只能作定语限制它们的数量,但无法实现描述其尺度、描述其状态、描述其结果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功能。且按照常规逻辑,对状态和结果的描述都应是由波动趋向稳定的,但“一点儿”是一个能引起波动的动态化词语,这与逻辑相悖,因此其只能描述谓语尺度。当谓语是形容词时,只需要“P+一点儿”的结构即可;当谓语是动词时,则该动词必须是必须是不及物动词带?,主语是受事主语,否则一点儿将成为该动词的宾语。如上例(3)、例(4)。(二)“一丁点儿”的句法功能带?1.“一丁点儿”作主语(17)起初是两只,紧接着所有的海鸥都悄悄地从高处朝猎物猛扑过去,全吃光了。一丁点儿也没剩。(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18)一丁点儿都不能,我不想让他死在我手上,死在我的艳遇上。(卫慧《上海宝贝》)“一丁点儿”作主语时的,往往是“一丁点儿N+P”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独立出现,作为整个句子的插入语,或单独成句,置于主句之外表示补充和强调。此时“一丁点儿”对应的谓语只能用于表示情态或状态。表达情态时,“一丁点儿”后面跟情态动词;表达状态时,“一丁点儿”作为受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2.“一丁点儿”作宾语1、作直接宾语(19)这些火药我用得十分节省,只是在上岛的头两年里用了一些,以后几乎没怎么用过,更不敢浪费一丁点儿。(笛福《鲁宾逊漂流记》)(20)至于大量的一般观众,或多或少都要具备此人具备的某些条件,哪怕具备一丁点儿,才能从美术作品接受信息。(《读书》vol-098)“一丁点儿”作直接宾语时用于指代上文中的提到的某一事物,这一方面是满足语言的经济性避免重复,但更重要的是“一丁点儿”所指代的词语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是整句话中最重要、说话人最希望被捕捉到的信息。换句话说,用“一丁点儿”替代它是为了将它单独拎出作为强调。上述分析又可知,2、作间接宾语例句?例句?由“一丁点儿”作直接宾语时的功能分析可知,它“一丁点儿”只在说话人具有强烈的强调愿望时被用作提取手段,而一旦作为间接宾语那么如果是在双宾语中,就意味着有两个宾语并存,其强调性必然会被淡化,因此所以在正式的语言表达中,“一丁点儿”不作为间接宾语出现是不会出现在双宾句中的。3.“一丁点儿”作定语①限制主语(21)一丁点儿的新生儿把人们吓得差点背过气去:先天性缺臂。(《作家文摘》1995B)(22)整个城市好像充满了浓烈的瓦斯,一丁点儿火星,都会引起剧烈爆炸。(《1994年报刊精选》05)“一丁点儿”作定语限制主语时,也具有两种主要结构,一种是常规结构把字句“一丁点儿(的)N+P”,另一种是固定结构“一丁点儿N+也(都)+P”的惯用结构。把字句在常规结构第一种结构中,“一丁点儿”的用法几乎就等同于形容词“很小的、很少的”,对中心词起到了描写或限制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一丁点儿”为句子意义的完整做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在例(21)中,句子谓语核心“吓”的根本原因是“新生儿”只有“一丁点儿”,也就是说“一丁点儿”的限制意义成为了完整句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此种结构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在表达使动含义的“把字句”中,亦即“一点儿”强化了中心语的作用,使其成为句子的支配者。在固定结构第二种结构中,“一丁点儿”虽然也是“很少”的含义,但在句意表达中,它只作为附属成分出现,并非句子会讨论到的点,对句意的完整性不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限制宾语(23)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余秋雨《苏东坡突围》)(24)巴赫金选择拉伯雷为研究对象,这未免使人多少感到奇怪,因为,表面看来,他们俩之间简直没有一丁点儿共同之处。(《读书》vol-149)“一丁点儿”作定语限制宾语时,往往处于否定语气或疑问语气中,极少数没有明显否定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贬义词来达到否定的目的。这是由于“一丁点儿”在构词过程中就包含了限制意义(“丁”是对“点”的限制),说话人一旦使用它,就意味着会将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其中,自然也就起到扩大强调程度的作用了。而相较于积极的、肯定的语气,消极的、否定的语气显然更加强烈,这与“一丁点儿”相辅相成。4.“一丁点儿”作状语①限制性状语(25)朱老师说:这杏子,才这么一丁点儿大,摘下来也不能吃,白糟蹋了不是?(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一丁点儿”作限制性状语适用于形容词作谓语的情况,用以限制形容词的程度、范围。不难发现,当形容词前出现“一丁点儿”时,原句句意实际上会走向该形容词的对立面,或者是反义词,或者是削弱其程度。所以“一丁点儿”不直接用于限制动词,因为动词的性状尚且要通过副词或形容词来体现,其本身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对立面。②、描写性状语(26)人家都是一丁点一丁点地品品滋味,你竟然一口吞了!(莫言《牛》)“一丁点儿”作描写性状语时,主要是体现数量或程度上的变化。因此它与“一点儿”作描写性状语时一样,无法单独出现使用。使用时需要通过重复来体现变化过程,以起到描写的作用。5.“一丁点儿”作补语(27)正如我并不认为在现代法西斯国家生活着的人们,会比16世纪的意大利人或者18世纪的中国人要幸福一丁点儿。(林语堂《吾国吾民》)(28)比咱家大一丁点儿的哈巴狗,眼睛跟嘴都挤在脸心。(夏目漱石《我是猫》)“一丁点儿”作补语时用于补充说明谓语的程度,谓语一般都是形容词。由于“一丁点儿”本身就侧重于表达“很少”或“很小”的含义,这也是它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它在句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描述事物的性状[3]因这一特性在功能上与形容词相似,以下称“类形容词性”以概括其使用功能,但不能视作形容词。,而动作本身是不具备性状的,具备性状的是动作的主体或在表达时得以外化的程度、结果、感受[3]因这一特性在功能上与形容词相似,以下称“类形容词性”以概括其使用功能,但不能视作形容词。[4]动作是无法直接为人感知的,人们感知动作的渠道是动作在发生时其主体的状态。同理,说话人需要在表达时将动作外化为可被感知的性状,才能被描述或补充。(三)句法功能差异分析“一点儿”与“一丁点儿”最基本的差别在于义项的不同,但这同时也是引起诸多用法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义项之于词正如人格之于人,“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具体使用中会面临义项侧重或选择的问题,而“一丁点儿”只含有“形容极少或极小”这一个方面,其可供选择的余地显然要小于“一点儿”,那么“一丁点儿”就会被优先用作相比之下更特定、使用条件更苛刻的环境中,而“一点儿”的使用就会相对随意些。1.作主语时的差异“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在充当主语时,本身的用法大致相同,都是替代并指量,差异则是在整个句子的宏观视野中体现出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独立性。“一点儿”作主语时其所在分句的意义是整句话中连缀的一部分,其表意与上下文皆有加强的连贯性,即使删去之后对原意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在表达上也会大失水准。“一丁点儿”作主语时所在的分句则几游离于整句话之外,它所承载的是说话人在表达完整之后,又临时想起来要做些补充的非必要(此仅就表意完整性而言,实际上是必要的)需求。所以“一丁点儿”比“一点儿”在构句上的独立性更强。②实指性。“一点儿”作主语时无论它替代了何物都实实在在地扮演了它的身份,这种替代是具有实指性的。但“一丁点儿”作主语时却并非都是实指,当它后面跟上情态动词,这种替代就只是一种形式,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句子中心已经在于“情”,它只是被借助到达“情”的工具之一。所以“一点儿”比“一丁点儿”实指性指?更明显。指?2.作宾语时的差异“一点儿”和“一丁点儿”作宾语都是替代不必专门提及的事物,但它们所替代的事物的功能和意义却完全不同。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一点儿”既能做直接宾语,有能做间接宾语,而“一丁点儿”只以直接宾语的形态出现。因为“一点儿”只是出于经济性考虑的省略指代,但“一丁点儿”恰恰相反,它是表达强调的必要手段。它背后隐藏的说话人的心理动机是唯恐听话人没有听出这句话的重点,所以要再次点明。也正因如此,“一点儿”在使用时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商量口吻,留下更大余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允许“一丁点儿”作间接宾语的,尤其在口语并不罕见。此种现象说明并非“一丁点儿”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作间接宾语,而是它被赋予了“强调”的使命,在作间接宾语时的用法又与“一点儿”相似,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使用的中,就将“一丁点儿”作间接宾语的情况并入“一点儿”,仅将它作为强调的标志,使其特点呈现地更加清晰。3.作定语时的差异“一点儿”与“一丁点儿”作定语时都能够限制主语和宾语,并且结构搭配也极其相似。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词性偏向。单就定语这个语法成分而言,可以由形容词(短语)或体词来充当,“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在用法上的差异也是由于词性偏向不同导致的。“一点儿”本身属于数量词,包括在体词之内,它在作定语时没有超出原先的范畴,为它限制的中心语指量,并且之间不能加结构助词“的”。“一丁点儿”也是数量词,但由于它的“类形容词性”,能够对中心语进行描述,因此“一丁点儿”与它的中心词之间可以加结构助词“的”。②限制能力。定语是为了限制或修饰中心语而存在的,“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在限制能力上的不同也是具有讨论意义的。“一点儿”能够表示“很少”或“不定的数量”,但真正起到限制作用的部分,只有“不定的数量”。必须承认的是,“很少”这一部分含义也会兼而有之,但这对于整个句子来说微不足道,听话人也难以摸清其被限制的程度,因为凡是“一点儿”限制的中心语都并非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那么它是多是少也就不在考虑之列了。相比之下,“一丁点儿”起到限制作用的部分就要精确得多。它本身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在‘一点儿’上指定一个小方块的部分”,是对“一点儿”中“少”这部分意义的强化体现,那么它的中心语的受限程度就能够被更直观地感受到。该情况下往往意味着“一丁点儿”的含义对于句子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是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之一。“一丁点儿”除了能够限制中心语的数量之外,还能够限制其大小,因为它也具有形容极小的义项,这是“一点儿”不具备的能力。综上所述,在限制能力上“一点儿”远不如“一丁点儿”。4.作状语时的差异“一点儿”和“一丁点儿”都能用做限制性状语或描写性状语,并且它们在做描写性状语时无明显差异,都是通过重复来表示程度的动态变化,起到描写的效果。在做限制性状语时,二者差异在于“一点儿”可以限制形容词和动词,但“一丁点儿”只用于限制形容词谓语。如前所说,“一丁点儿”的义项决定了它形容数量和规格的能力才是它发挥句法功能时的主要依据,因此它对无法具象化的概念起不到限制作用。大部分形容词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具象化,可以通过转化为某种感官所感知,这也就是“一丁点儿”只用于限制形容词的原因。5.作补语时的差异“一点儿”与“一丁点儿”作补语时的差异与它们作状语时大致相同,因为无论是状语还是补语,它们围绕的中心语都是谓语,所以在作补语时,它们差异仍体现在与谓语之间的不同关系上。“一丁点儿”具有明显的形容词性偏向,与动词无法直接产生联系,则只能补充说明形容词谓语的程度。二、语用环境下的辨析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但归根结题它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价值,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更好地服务于语用,那么同义词的辨析就必须在放到具体的语用环境下进行。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来传递信息时,最希望听话人接收到的两个信息是事实与情感,但此二者的优先性在不同的语境中不一而足,因此要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就必须存在能够有效传递、快速辨别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通过感情色彩的明显变化、会话原则的灵活利用来建立的。要考察“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语用方面的差异,从感情色彩和会话功能两方面分别探讨是有必要的。(一)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强调程度差异“一点儿”和“一丁点儿”都是数量词,但“一丁点儿”这个词本身具有形容词的部分描绘性强的特性,且“一丁点儿”在“一点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音节,延长了发音时间,使之成为这组近义词中强调不定量之小的升级版[5]指的是强调“小”的能力、强调的精准度以及说话人的强调愿望上的升级。从全面的角度来看,二者并不存在纯粹的高低级关系。。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共同导致了说话人使用“一丁点儿”时[5]指的是强调“小”的能力、强调的精准度以及说话人的强调愿望上的升级。从全面的角度来看,二者并不存在纯粹的高低级关系。众所周知,只有当说话人需要格外强调某一个信息时才会使用修饰性词语。譬如说“我养了一只狗”和“我养了一只不着家的狗”,两句话提供的基础信息是一样的,但前者的重点就是宾语“狗”,后者由于“不着家”这个修饰性词语的出现发生了重点偏移。说话人此时要传递的最主要信息在于狗“不着家”的特性,他之后很有可能会讨论“不着家”的种种表现,而不再是“狗”本身。说话人为了提醒听话人注意到这一点,会加重语气,将强调的部分重读或将声音上扬。“一丁点儿”与“一点儿”相比,多了个“丁”字,这个“丁”的本意是小方块。“一丁点儿”十分形象地体现出“在不确定的数量体中指定一个确定的小方块”这一构词逻辑,可以说“一丁点儿”就是对“一点儿”中某一部分的强调。既然“一丁点儿”能够看作是在“一点儿”的不定数量体中的有意指定,那么指定时的动机、标准就是关键所在。也就是说,说话人必然是将强烈的主观情绪带入其中,而那些能够承载这份情绪的信息只有通过强调的方式才能够被听话人有效获取,这是使用“一丁点儿”时的强调程度会大于“一点儿”的根本原因。2.情感投射差异两词的使用频率不同,丁两词的使用频率不同,丁,音节的增加,形象的呈现,使之成为这组近义词中,强调不定量小的升级版“一丁点儿”的语气强度大于“一点儿”,根本原因在于说话人希望通过加强语气的方式,强调一些关键信息,尽可能充分地表达他投入的情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点儿”的句子就不含有说话人要表达的情绪,二者只是由于情感表达需求及投射方式不同才导致语气强度的不同。情感投射简单来说就是说话人将情感嵌入语言之中,并由语言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有效接收的全过程,该过程从总体上看就是说话人将感情尽可能准确地投射到听话人的感受单位中。“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在情感投射的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不同。在情感投射的方式上,“一点儿”的是直射型,即说话人的情感与字面保持同向,听话人可以通过字面含义获取合理的情感信息。但“一丁点儿”就是典型的折射型,即说话人的情感与字面相矛盾或呈相对关系,听话人无法简单地通过字面含义获取情感信息,而需要进一步体会。那么在此情况下,被“一丁点儿”强调的中心词往往都会有与之对应的反义词。以(28)为例,字面上似乎是说“这条狗大”,其实仍然是说它“小”,因为下文所描写的就是这条狗的“小”的程度。因此说话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这只哈巴狗虽然比咱家的大一丁点儿,但一样很小。”用于对比的两条狗只有“小”和“更小”的区别,没有谁是“大”的。再比如(25),表面上看主语“杏子”的谓语是“大”,但说话人想强调的其实是“小”,因为杏子还“小”,所以现在就摘下来是白糟蹋。说话人并不直接说“小”,而是利用“一丁点儿大”折射出“小”,这样强调效果更加。然而在类似于(25)这样的非比较语境的句子中,即便将被强调的中心词替换成它的反义词,句意基本不变。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一组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6][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页在情感投射的内容上,“一点儿”是顺意投射,即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是顺应说话人心意的;“一丁点儿”则是逆意投射,即作者嵌于句子中的情感并非是他的本意,往往由于预期受挫或是出于特定的原因,转而强调逆向情感,而这些情感大多带有消极色彩。各举一例:例(8)中,原句说的是病好了,“一点儿”作定语限制主语“病”病,是定语中心语,表达的是病不严重,现在好了很欣慰。那么这句话就是说话人对符合他原本期待的“欣慰”的直接抒发。“一点儿”与句意表达的核心“好”相辅相成。病,是定语中心语例(20)中,原句是说一般观众具备条件就能够从美术作品中接收信息,实际上说话人是认为一般观众几乎没有能够具备这些条件的,用“一点儿”来强调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少,是一种让步的表达方式。言下之意就是“即便只需要具备这么少的条件,一般观众也还是做不到。”这当然不是说话人的本意,他是觉得应该有人能做到的,但事实令他的期待受挫,于是他表达的情感是逆向的。“一丁点儿”对表意核心“具备”起到了情感上的削弱作用。3.句类选择差异既然“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情感色彩上有诸多差异,那么最直观的体现应该就是句类的选择了。不同的句类能够承载的语气强度、情感投射是不同的,对说话人希望中的传递工作的履行也是效率不一的。基于“一点儿”较为舒缓的语气和直接的情感投射,它适用于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祈使句中的请求句和劝阻句中,这些句类的共同特点就是语气委婉,态度随和,有商量余地。基于“一丁点儿”强烈的语气和曲折的情感投射,它适用于陈述句中的否定句、疑问句中的特指问句和正反问句、祈使句中的命令句和禁止句以及感叹句中,这些句类的特点是语气强烈,态度强硬,说话人迫使听话人做出反应。另外,疑问句在社交场合下会有四种特殊句类:反问句、设问句、回声问句和附加问句。这四种特殊句类由于适应复杂场合的需要,较之基础句类更为灵活,没有固定的规律,“一点儿”和“一丁点儿”都能适用,因此就更需要说话人把握好时机与尺度。(二)会话含义上的差异: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57年提出“会话含义理论”,他的本意是探讨在合作中的会话原则,并总结出了四条准则——量的准则(Themaximofquantity)、质的准则(Themaximofquality)、关联准则(Themaximofrelevance)、方式准则(Themaximofmanner),这四条准则如果转化为语用学的表达,那就是信息适量原则、信息真实原则、信息关联原则和信息明白原则。“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汉语中也是会话高频词汇,从以上四条准则出发分别探讨它们的差异是有必要的。1.信息适量差异信息适量原则具体是指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同样规模的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不同的,但都在适量的范畴内。以(11)为例,其他成分不变,仅将“一点儿”与“一丁点儿”相互替换。a.“哦!小心翼翼到了极点。谈不上一点儿义气。”b.“哦!小心翼翼到了极点。谈不上一丁点儿义气。”显然a、b两句都包含了“埋怨”的情绪、“责备”的语气和“谈不上义气”的评价这些信息。b句用“一丁点儿”强调之后,加强了埋怨情绪和责备语气,隐约能够看出类似的话,说话人说了不止这一次,但都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回应。甚至能够猜测他的内心是希望对方能够“讲义气”的,他格外强调这个点希望对方有所动摇。但无论何种情况,都没有违背适量原则,因为对方的不讲义气会影响说话人的利益,所以说话人的最高目标也一定是让对方转变立场,从而实现自身利益。2.、信息真实差异信息真实原则具体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一点儿”和“一丁点儿”在同等规模下所具备的真实度有所差异,且该差异会导致违背原则。以(3)为例:a.建立扶贫基金,除中央财政拨款,富省也可以拿一点。b.建立扶贫基金,除中央财政拨款,富省也可以拿一丁点。a、b两句都包含了“建立扶贫基金,中央和富省都拿钱出来”这一真实信息。但a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关于“扶贫基金”的建立,主要靠“中央财政拨款”,“富省”具体拿多少出来不做强制。言下之意就是富省肯定得拿钱,至于数目量而行即可,这其中包含了一个轻微的让步逻辑。而b句表达的含义是“富省只需要那很少的钱”,但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是各省条件好的就多出钱,条件一般的就少出钱,一旦只剩下“少出钱”就意味着连条件好的省也只要出很少的钱,显然违背了真实性从而造成病句?病句前加星号。从而造成病句?病句前加星号3.信息关联差异信息关联原则具体是指所说的话与话题要相关联。“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同等条件下的关联性是存在差异的,且该差异会导致违背原则。以(15)为例:a.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点,……,说街头巷尾都在说变法好,宰相好。b.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丁点,……,说街头巷尾都在说变法好,宰相好。a、b两句在基础信息上就产生了偏差,二者的信息焦点是不同的。a句的句子核心是“小人水平”,整句话也是在描述“小人水平”是如何体现的。b句中“小人水平”也是句子的核心,但由于“一丁点儿”的强调功能,“水平高”的程度也成了不可忽视的信息,这句话就出现了两个有效信息,其中“高的程度”却又有与讨论的话题根本毫无关联,显然已经违背了信息关联原则。4.信息明白差异信息明白原则具体指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用语简练且有条理。“一点儿”与“一丁点儿”在同等条件下的清晰程度和条理性略有差异,且该差异会导致违背原则。以(10)为例:a.有的参赛者在赛前甚至还喝上一点儿燕麦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肠蘸芥末。b.有的参赛者在赛前甚至还喝上一丁点儿燕麦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肠蘸芥末。a句是通过描写参赛选手的赛前饮食状况,来体现“新生活”带来的新气象,其寓意是积极的,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b句用“一丁点儿”强调了“燕麦粥”的少,这会使原本积极的信息变为消极信息,由感慨变为讥刺,像是在讽刺新生活下运动员们的待遇却如此糟糕,产生了巨大的误会。显然这是违背信息明白原则的。三、准确辨析的意义无论对“一点儿”和“一丁点儿”进行语法层面的分析,还是语用范畴的考量,都是为了完善细节,使其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巨大的社会历史价值。汉语对于国内而言是承载了本民族所有精神文明的母语,使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国际而言,汉语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要正确面对并积极开发的文化载体,是东西方消除隔阂,平等交流的关键。(一)对于国内的意义1.推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同义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同义词又具有相似的用法和功能,所以大部分人都不会去仔细甄别一组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久而久之,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出现许多因将错就错而导致的不规范使用、不规范表达等问题。现代汉语的不规范使用也许在今天看不出明显弊端,但如果不及时推进规范化工作,若干年之后将不会有人记得汉语的规范和标准。因此,辨析“一点儿”与“一丁点儿”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要将这两个词弄清楚,而是希望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做出一点贡献,积少成多。尤其是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儿童、青年学生而言,规范地使用汉语是必须要牢牢掌握的能力。当下的高校学生,即便是以现代汉语为必修的中文系,能够正确、规范地实用现代汉语的人尚属凤毛麟角,遑论其他呢?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势在必行,“一点儿”与“一丁点儿”的差异辨析只是区区微末,这样的微末却多多益善。2.提升现代汉语的使用能力准确辨析同义词的差别不仅是为了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更重要的是在规范使用的基础之上深化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从而实现提升使用能力的目标。汉语是一门复杂深奥、源远流长的语言,从它产生开始历经了许多次演变,这其中融合了多少时代的精华,天才人物的智慧光华,只停留在日常使用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在准确辨析同义词微妙差异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大量对现代汉语的深层理解,日积月累,就能实现质的飞跃。当我们对现汉汉语的使用能力大幅提升之后,才能逐渐接近那些更高级的智慧,才能用更丰富的语言艺术形式表达内心世界,将汉语之美更透彻地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思进取,不想着发掘汉语新的价值,那么迟早我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面临被淘汰的危险。3.促进汉语词典的修订无论是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还是提升现代汉语的使用能力,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汉语词典。词典的作用就是定下一个标准,在汉语使用过程中努力向这个标准靠拢即可。但是词典也要靠人去编排,这些人本身也是现代汉语和汉语词典的使用者。他们并非全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