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取向,均衡的财政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的现状和研究意义,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变迁,以及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区域差异程度,探讨了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人均支出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人均支出失衡尤为明显。国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调整政策,不断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融资机制,实现义务教育差异化、动态化的均衡发展体系,最终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关键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区域差异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义务教育,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当今我国义务教育的飞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教育不公平这一问题是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各地方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上,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1995年,中央开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是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其中教育则是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义务教育投入的区域差异,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义务教育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讨有关义务教育经费的问题,对于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比重,优化义务教育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义务教育投资失衡问题,有助于加强省政府对各类教育经费的宏观协调、增加对农村地区和低学历学校的投资、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支持,从而让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结构得以优化。二、相关理论基础(一)义务教育2015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统一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收取学杂费,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具有一定年限的强制性教育制度。它又称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型和世俗性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义务和权利接受基础教育,相应的国家也有义务为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提供保障,并确保义务教育系统建设。(二)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对于教育费用的实际应用,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物质。我国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有各个学校的人员和公共费用,以及学校里面的校舍建筑和各种教学设备的费用等。同样义务教经费也包含在内,它是指义务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一切费用,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它包括了各级政府部门用于义务教育的费用,也包括了一些社会成员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并且义务教育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是财政拨款。(三)教育均衡教育均衡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看,一个是指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是指课程均衡发展,主要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本世纪以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教育公平在某种意义上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成员能够合理分配教育产生的社会福利,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并且教育公平也是人们在教育领域中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均衡不等同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内涵比教育均衡更为广泛。三、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变迁(一)统一财政与分级管理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我国实行了收支统一管理,即财政合同制。在这一时期,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57年,在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应的税制实行“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到1979年,“集团”合并,“集团”为主体,国家提出“大力倡导群众办学,动员社会各界筹集办学”的政策。(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1994年,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分税制。分税制实际上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务权力分开,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收入,各级政府相对独立,责任明确,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使中央能够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分税制改革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利,但没有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扶持,导致财政权力向上集中,事务权力向下转移的局面。为了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两个基本原则”的目标,地方政府承担了部分债务。据统计,截至2000年4月,我国22个省(自治区)共拖欠教师工资达76.68亿元。分税制改革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所影响,导致出现不平衡状况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三)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率先在安徽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税费改革对义务教育经费来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解决分税制后关于义务教育发展遗留的问题,尤其是农村遗留问题,中央政府在2001年和2002年公布了《关于改革发展基础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两份文件,提出了新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新制度强调了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基础教育投资的责任转移到县级政府。该制度赋予了县级政府三项教育行政权,分别是制定县教育发展规划、协调县教育经费、管理县教职工。2004年,国家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总额达到1326亿元,比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前增加了739亿元,年平均增长20%。自2001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中央累计投资30亿元,应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此外,还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项目,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落实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四)免费义务教育新的《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在坚持“县域”财政体制下,对农村教育财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政府将充分保障中小学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义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福利性。内容包括:(1)农村中小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政府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些许补助;(2)提高农村中小学公共资金水平;(3)在义务教育时期对中小学校舍的维修和改造建立有效长期的机制;(4)全力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做到不减少,不拖欠。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教育经费、社会募捐、学费和个人承担的其他费用,其中金融教育经费占主导地位,占了92%以上。四、我国各区域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2006年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政策后,义务教育总投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年和2020年中比例值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并没有逐步上升,基本上已经接近。2009年至2020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占义务教育总投资比重稳步上升,特别是2015年以来,比重逐年上升,表现在从2015年的82.57%上升到2020年的94.93%,说明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后,国家财政资金在支持义务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支持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8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占教育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和202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占教育财政支出的51.04%,2018年,该比例上升至54.73%,总体增长后2020年下降到51.98%。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与国家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安排息息相关。由于国家对教育发展安排的不一致,近年来义务教育支出占国家教育支出总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5]。可见,与之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明显不足,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从而导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不足。(二)各区域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1.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情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东部省份(上海和北京)的基础教育人均支出最高,而西部省份(贵州、河南)的人均支出最低。各省学生人均教育支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且范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全省人均教育经费支出范围为3296.99元,2019年达到17209.16元。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是2013年的5.22倍,2013年的范围甚至更糟。2020年达到21604.19元,是2013年的6.55倍。极端数据显示,地区间小学生教育支出的绝对差距正在扩大。极差率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学生人均教育支出的最大值3715.22和最小值418.23之间的比率为8.88,2013年上升至11.03后开始下降,2020年下降至7.51。这表明近年来,小学生人均教育支出的相对差距逐年扩大和缩小,地区差异程度有所缓解。从表4-1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20年,我国各个地区人均小学年均教育支出逐年增加,这表明地区政府用于资助初等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名学生的年平均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名学生的教育支出有很大差距。东部地区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支出显着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将教育资源偏向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教育资金缺口仍在扩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中部地区是该国三个地区中小学生的人均教育支出最低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人均教育支出是中部地区的两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增加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继而中西部地区学生的教育经费在逐年增长。表4-1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年平均值区域比较(单位:元)由表4-1中可以看出,从2012年到2020年的9年间,全国普通小学生人均教育支出持续增长。按东西部地区划分,三个地区人均教育支出差距明显。2012年,东部地区每名学生的教育支出几乎是西部地区的两倍。到2020年,东西部地区教育支出大幅下降,但中部地区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低于西部地区。2.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情况从表4-2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20年,我国各地区初中生的年均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说明地区政府对初中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东部地区的增长尤为明显。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学生人均年教育支出的比较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初中生人均教育支出也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差距逐年扩大。但是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之间,中部和西部的差距相对较小,中部地区仍然是全国三个地区初中生人均教育支出最低的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水平是中部地区的两倍多。西部地区的人均教育支出增长幅度较大,远高于中部地区的人均教育支出。在表4-2中,2009年,东部地区初中生年均教育经费为2107.75元,分别是中部地区998.61元和西部地区1186.09元的2.11倍和1.78倍,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地区高出1109.14元和921元。到2020年,东部地区人均年教育支出达到了15276.77元,中部地区仅为7122.23元,西部地区达到8586.02元。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到8154.54元和6690.75元,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14倍和1.78倍。表4-2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年平均值区域比较(单位:元)五、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一)教育投入规定的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33位,到2015年已经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二,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也远远高于了同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根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的法定标准进行的,它规定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4%这一标准也只是衡量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的一个基准。世界各国的财政教育经费平均占比在4.7%~4.9%之间,较发达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平均占比在4.9%~5.1%之间,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经费平均占比在3.8%~3.9%之间。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波动在2.5%上下,而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泰国、巴西和马来西亚这一时期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7%,4.63%和4.49%,并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我们国家。2019年时,我国财政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为4.04%,低于同期美国占比的5.3%、韩国占比的4.8%和D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教育投资的平均水平来分析,我国规定的教育总投资比例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必须保证教育经费的“三次增长”,但现实并不乐观。从人口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大,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享受的教育经费要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因此,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长远发展,政府的政策制定必须面向世界和未来,投资融资目标必须置于可持续发展时期。以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作为政府教育总投资的目标,将严重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二)省级统筹扩大了区域差异省级财政统筹义务教育经费时城乡义务教育达到均衡的关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但是总所周知,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着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问题,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经济体制改革是试点先行,存在先后顺序,这就导致了各省,各县乡经济发展很不均衡。近年来这种不平衡的趋势也在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税收水平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区域义务教育经费的不均衡。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在义务教育投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发达省市,地方义务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受到影响,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涌向经济发达地区,而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义务教育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三)投入主体不合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这一制度下,县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责任,省、市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仍然存在责任不对称、集中度低的问题。责任不对称是指投入主体责任分配的不合理,义务教育经费中应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的比例过低,他们在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严重缺位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尤其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责任由县级财政承担,这种投入结构布局按照国务院规定是不合理的,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县域财政能力的差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的个人资金和基础设施成本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投入者,其制度安排明显不合理,从而导致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四)各级政府投入的责任模糊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分配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美国实行教育分权制,在义务教育投资中,州政府应占40%以上,州以下政府占50%左右;日本规定在义务教育投资中,中央政府提供51%以上的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提供48%以上的教育经费;英国规定在义务教育投资中,中央政府提供60%以上的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提供40%左右的教育经费。而我国各级政府对于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责任模糊,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也无从遵循,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能够推卸责任,降低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分税制后,财政权力向上转移,中央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预算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此外,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财政转移体系,无论怎么实施义务教育活动,责任都会模糊不清,就连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例的省级财政也因此推脱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更不要说县乡级政府,他们作为基层,财政收入本来就很薄弱,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有关对义务教育的事项,就更有可能推脱责任。因此,在没有对义务教育投资法律法规保障的前提下,各级政府之间互相推卸责任,责任意识模糊。六、改进建议(一)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第一,增加我国教育经费总额。教育投资作为政府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投资。各级政府要明确公共服务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到本世纪末,国家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已经实现,之后要尽快实现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5%的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实现“三个增长”,有效保证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增长率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并在人均教育支出、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共支出水平方面也保持上升趋势。同时,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对教育投资的监督,针对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变化和“三个增长”的具体实施,应建立审查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预算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只有保证教育经费总量处于增长状态,才能进一步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第二,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使义务教育投资增长有所保障。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它是国家强制保障的基础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是由政府来给予供给而不是市场。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它的个人收益率明显高于社会收益率,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和创收来扩大资金来源。职业教育更倾向于私人教育,它是为学生提供某种工作技能。相比之下,义务教育明显是教育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但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能够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是其他非义务教育不能比的。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内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呈现出一种“高重心”的格局,即高等教育在教育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义务教育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各部门应不断优化教育经费分配结构,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投资比例,转变教育财政经费向义务教育倾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比重,使基础教育投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教育的健康发展。(二)促进区域经费投入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义务教育投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才可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是要改变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必要实施总体布局战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有效机制。首先,国家要具有合理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指导,发挥出不同区域间的优势。东部地区要起到带头作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经济;中部地区要找准定位,发挥出自己承东启西的优势,承接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等,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开发能源产业,利用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开拓市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且也要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引进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还应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人口、资源、文化等条件,科学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同一地区产业融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扩大资金投入规模,加大欠发达地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农村教育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滞后密切相关,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而促进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均衡投资。(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一是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建立中央协调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经费主要是由公共财政负担,这也是保障学生公平就学机会的基本手段,针对教育经费不足的现象,我国也确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切实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的主体作用,合理划分财权事权,对其进行覆盖和保障。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些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把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主要责任放在基层政府,那么就很难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表明,由更高级别的政府主导或协调义务教育经费,有关程序的标准化程度也将更好。以美国为例,在教育财政改革过程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地方政府投资比重不断下降,并且州政府大幅度增加的较为明显,州政府还负责使有需要的学区均等化,给予财政补贴。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经历了从乡镇县各级财政负担到以县为主的财政负担,这些经历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主要财政投入的主体也在不断变化。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在资金的安排上,体现中央拿大头的原则。在新机制下,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还是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现状有所改变。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明确划分责任,形成规范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目前,我国的中央财政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能够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统筹协调中发挥足够的作用。因此,按照“效益”原则,我国应加大中央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中央政府应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并且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合理分担有关教育经费的义务,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主体。二是合理分配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显然,中央政府的责任是负责国家和每个地区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的责任是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公共事务,二者分工明确,权力的决策和监督职能产生重大影响,应向更高级别的政府也就是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倾斜。根据财政能力,适当转移和调整支出责任,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可由市或县政府承担。在教育经费方面,建立中央协调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由中央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省政府作为中介力量,具体负责中央政府的落实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做好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修订工作。资金主要投向贫困落后地区,管辖范围内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有:市、县政府根据预算情况具体负责下属地区的教育经费,并将经费传送到位。各级政府如果权力,处理的事情有所重叠,必须以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形式对重叠部分进行明确划分,形成共享机制。颁布义务教育经费扶持政策,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主体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中的责任,并将内容纳入义务教育法中。这样在合理分配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后,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和分配将能够受到法律的限制。(四)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职责一是探索多主体投资模式的构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关于义务教育投资的新模式,缓解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和弥补国内教育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放开私人办学的条件,鼓励多方参与学校投资。同时,可以考虑将市场竞争机制应用在义务教育领域,通过市场经济调控来提高义务教育的供给效率。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广东等地进行了义务教育债券发行试点,但这种模式还没有在全国推广。发行地方义务教育债券是一种能够充分吸收社会资金,提高地方政府自身财政资源水平,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期有效的融资模式。不过必须确保地方义务教育债券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目前,我国彩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规模巨大,发行义务教育彩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有效方式。政府部门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彩票销售收入投入到义务教育中,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义务教育行业,特别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探索构建多方参与的投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二是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共支出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的公共支出标准一直很低。在新机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根据规定,中央政府和省、市、县政府负责中部地区经费的60%和40%;在西部地区,中央政府和省、市、县政府的公用经费分别占80%和20%。然而,在新机制下,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资助水平较低这一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资金分配主要是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基础的,对于一些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的偏远农村学校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公用经费少的问题,因此,现行的政府拨款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无论它的学生人数和学校规模如何,都应该保证学校基本设施所需的费用是确定的,因此经费必须达到正常水平,才可以满足学校的正常运作。所以,对于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有必要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水平,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而不是使公共资金水平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通过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的研究,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存在教育投入规定的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区域之间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不合理以及各级政府之间职责模糊不清等问题。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各地区间的经费投入是不平衡的,而且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轻质砖隔墙工程进度控制的合同
- 综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 滑雪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 脱水蔬菜的工厂课程设计
- 素描速写课程设计
- 鲜花行业员工福利策略
- 社交平台客服工作总结
- 传媒行业前台工作总结
- 食品行业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 酒店服务员的服务技巧
- 2024年地理知识竞赛试题200题及答案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化学反应工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
- 人生悟理-透过物理看人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儿童剧剧本三只小猪
- 赢在执行力:团队执行力-下
-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案(最全版)
- 政工干部年度述职报告
- 1000MW电厂水处理DCS控制系统设计
- 硬件设计checklist
- 《职业健康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